回覆列表
  • 1 # 我的不熟悉和孤寂

    我覺得中國的父母還是疏於表達,就算他心裡再愛你,也不會說出來。平時交流也少,可能父母也會覺得和你有隔閡,卻又不知道怎麼改變。那麼就需要來一場談話,告訴對方你真正的想法,其實血緣這種東西真的是很神奇的,好像你為了他們可以付出一切,卻不求任何回報的。

    其實我小時候沒在父母身邊長大。自然也是疏遠的,我也不會和他們相處,可是我知道他們還是愛我的,只是說不出口,我也很懊惱,為什麼我無法將那些關心說出口,他們會默默的做一些事情,會為我推掉我不喜歡的事情,會為我說話,只是我在的時候,他們便又說不出口了,看著他們一天天變老,我心裡也不是滋味,我便決定,努力的表達自己的愛。

    因為我害怕失去,所以我要更加珍惜。勇敢的對父母表達你的愛意吧,為他們做頓飯,洗洗衣服,做做家務,捶捶背,一起出去旅行,他們絕對是這世上最愛我們的人。且行且珍惜。

  • 2 # 歐陽天客

    主要還是多溝通。父母愛你的方法和你認為他們愛的方法不同,父母用他們的方法愛你,替你考慮的長遠周到。他們有生活的經驗閱歷,防止你走彎路。但你沒遇到困難時,認為無所謂,也可能認為父母管的多。這是因為你和父母缺少溝通,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可能你認為不是你想要的。不論怎樣這都是他們的愛,請多和父母談心,相互理解時間會證明一切。

  • 3 # 記事日記

    是的,父母對兒女的愛,都是好的,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兒女。但你們懂兒女嗎?心裡在想什麼,愛好什麼,喜歡什麼。我也是做父母的,當初我年輕,把大女兒交給婆婆再管,後來給我們做父母的,象陌生人一樣。後來有了兒子,我放棄了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兒子的一點一滴,我親自管理,現在兒子都畢業呢,他心裡很Sunny,對待家人和社會都知道感恩。所以做父母的應該好好想想,學著怎麼給兒女相處。怎麼去正確詮釋兒女的心事。兒女好不好。看家長付出了什麼,問問自己就好。

  • 4 # 乃N先生

    我想這個問題我可以很好的回答,因為剛好我的父母就是這樣的。

    從小爸媽就非常恩愛,爸媽是在朋友裡是出了名的脾氣好,我也是在他們無微不至的寵愛下長大,作為一個男生從小到大都沒捱過什麼打,罵都很少。在家裡也從來不需要做家務,都被偉大的母親承包了,小的時候調皮,被爸爸吼了,媽媽馬上就會站出來,你這麼大聲幹嘛?嚇著他怎麼辦?就這樣在他們的寵愛中長大,慢慢的問題也就出現了。

    到了初中,爸爸答應我考上重點中學就獎勵了我一臺電腦,但沒想到因為這臺電腦家裡的關係慢慢開始改變,因為長期沉迷電腦遊戲,加上初中叛逆期,慢慢的和父母交流越來越少,他們本來就不善言辭。導致越來越疏遠,自己一回家就打電腦,父母也想了一些方法控制我上網時間,最嚴重的時候,父母把電腦的房間鎖了,我從陽臺的防盜網翻進去玩遊戲,因為當時遊戲的副本必須那個時間才能刷。那時的我也沒意識到自己給父母造成了多麼大的困擾,我一度認為他們放縱的愛總是掛滿傷害。

    高中住校後,每個月回家一次,每次回家爸媽都會給我弄好吃的,慢慢的遊戲的癮就變小了,這件事彷彿迎刃而解,但我和父母之間卻像隔了一道無法逾越的深淵。父母每天上班早出晚歸,每個月見面次數也少,交流就更少了。慢慢的我也覺得這個家庭沒了溫度,我和我爸聊天說不了幾句話就會爭的面紅耳赤,媽媽永遠那麼“溫柔”,那時候叛逆的我經常和她大吼大叫把她惹哭,然後和我爸又是一頓爭吵,慢慢的我覺得父母根本不愛我。

    這樣的認知一直伴隨著我,直到有一天我爸媽的一個很要好的朋友,他們和我爸媽是小學同學,後面也一直保持著聯絡,並且在我們沒出生的時候就結成親家,可惜的是他們的孩子和我都是男孩,然後他們就把孩子認了我爸媽做乾爹,關係也一直維持著,我每年暑假都會去哥哥家玩,有一次阿姨就找我談話,說“你在我們家這麼聽話,為什麼和你爸媽不能很好溝通呢?”,我就很好奇阿姨為啥突然這樣說,我就條件反射的回答道,可能因為代溝吧!他們和我沒有什麼共同話題,我和我爸講幾句話就會爭得面紅耳赤。她說,你也這麼大了,阿姨還是想提醒你,和父母溝通要有耐心,你可以想象你爸一個一米八的大漢,喝了酒之後眼睛閃著淚花說不知道怎麼和你溝通,自己這個父親做的很不合格。我當時一下就蒙掉了,他從來沒在我面前表現出一點點內心的想法。

    從那以後我就有意無意的觀察我父親對我的態度,我慢慢發現父親有時候對我欲言又止,我依然從他身上感受不到太多的愛。

    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越來越老了,自己也慢慢懂事了,在一次母親過生請客那天,父親喝醉了,終於他卸下了偽裝的堅強,那是我們為數不多的兩三次談心,基本都在父親喝醉的情況下發生的,我終於發現他的我的愛那麼深沉,整個家庭的重擔都在他的身上,上有老下有小,他為這個家所付出的,往往被我忽略,或者說是當時的我認為那是理所應當。

    現在和女朋友在主城工作,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父母偶爾打電話過來問問我的情況,關心下我,說完了,往往是電話那頭的沉默,他們默默傾聽我給他們訴說生活的不易,工作的艱辛,依然話語不多,但我卻能感覺到他們對我無私的愛。

    最近聽見李宗盛寫給他父親的歌,《新寫的舊歌》,真的對父子之前平淡的親情描寫的太好,好的歌總是容易入人心,李宗盛,寫盡紅塵。簡單說幾句我認為很有道理的幾句歌詞。

    兩個男人

    極有可能終其一生只是長得像而已

    有幸運的 成為知己

    有不幸的 只能是甲乙

    若是你同意

    天下父親多數

    都平凡得可以

    李宗盛已經這麼成功,卻也遺憾自己到了父親的年歲才想起反省父子關係,我也許是幸運的,我還有機會,我想和他成為知己。

  • 5 # 雙魚座筆記

    這個問題感覺好讓人難過哦,好像就是在說自己的父母,但要說感覺嗎?其實習慣了吧,也就還好,知道他們愛自己就好了,懂不懂,那是方式方法,也是溝通交流的技巧,跟自己的父母有什麼好計較的呢!愛就夠了!

    隨著他們的年紀越來越大,生活能力和自理的能力也許越來越退化,還有那要命的生病和思維方式,我想就算是能夠很好的表達愛,對我而言也是我要照顧他們的時候,而不是還需要在乎他們懂不懂愛的時候了,我懂她們就夠了,我要知道照顧,怎麼照顧他們就好了。

    爸爸媽媽,女兒永遠愛你們,不要你們懂,也不要你們再為我做更多了,你們做的很好了,要學會享受生活了*^O^*

  • 6 # 心靈之音的空間

    有一句話快被說爛了,那就是:父母都是愛我們的。可是父母愛的方式又是令我們不舒服的,我們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

    很多父母與子女處不好關係,原因在於父母在小的時候沒有與他們的父母處好關係,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那是一個物質很匱乏的年代,能有東西吃就已經是非常好的事情了,哪有什麼情感需求啊!

    那時候真的就在活著,怎麼能讓自己不餓死是首先要考慮的,而後來又有了文革,在這樣動亂的時代,會衍生出內心缺乏穩定感和安全感的人。所以那個時代哪有什麼好的教育,大多數人都在本能地活著。

    時代在進步,我們到了能吃飽穿暖,物質開始極大豐富了,可是內心空虛了。父母不會教育孩子,學校不會培養老師,老師不會培養學生,那麼這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這是整個一代人的問題。

    為什麼很多家長和老師過於看重學習成績?而又為何很多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而遭到父母的辱罵和老師的懲罰呢?

    我們骨子裡還有一些殘留的批鬥精神,我們去看一下群起而眾怒的事情,不經思考直接把情緒發洩出來。我們去看一些人因為一點事情,客服沒有令他們滿意,他們就敢破口大罵客服,而客服要秉承: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但是客服也是人啊!為什麼很多人不說人話呢?這些都是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

    所以當缺少人性時,人就變得像野獸。對待自己的孩子,想怎樣就怎樣,反正他是我生的,我想怎麼打就怎麼打。那麼是否能想到有這樣觀念的人在小的時候是否經歷過類似的情況呢?

    其實有問題不要緊,去積極地解決就好;有情緒不要緊,去好好的疏導就好。為什麼很多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那麼僵?是因為父母在小的時候沒受過正確的教育,他們又怎麼會把正確的教育給到孩子呢?

    而且我認為孩子與父母的衝突多這是個好事,說明孩子有想獲得尊重的需求,獲得理解的需求,孩子不想再重演父母小時候的樣子。一代總要比一代強,不能重演歷史的錯誤,那樣我們就無法再進步了。

    因為父母沒有好的愛的方式,會認為給孩子做飯,給孩子洗衣服、鋪床就已經是愛了,可孩子覺得這些還不夠,孩子需要的是心理的關懷,而這些是父母給不到的。

    因為父母極少去被他們的父母關懷過,我們去看一看,現在四五十歲的人,與他們的父母相處的怎麼樣?我們要去看模式,當你與父母相處的關係是互相戒備,你就會要讓你你的孩子聽話,明白嗎?

    因為你想藏著掖著,你不想把心理話告訴你的父母,你就會逼孩子服從,你就會讓他聽話、懂事。因為你很有可能是一個不聽話、不懂事的人。

    哪個時代都有好人,都有智者,而且我沒有說所有的四五十歲的人都不好,也有好的,而且他們在與孩子相處的關係很好,因為他們受到過民主的教育,父母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他想成為的人,鼓勵孩子多表達,培養孩子興趣愛好,而且培養兄弟姐妹之間有合作意識。

    所以我們會看到獨生子女缺少合作意識,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系統地與人合作過,所以這是這個時代的問題,那麼意識到了這些,就需要去改啊!

    首先父母先改,才會影響改。父母如果整天玩手機,卻要求孩子學習,孩子會願意學嗎?父母愛看書,願意分享,孩子也會慢慢愛看書,也願意分享。

    並且很多父母在培養孩子“養老”,在孩子面前消遣,比如打牌、抽菸、喝酒、唱歌等等,這樣就會讓孩子對人生有一個錯覺,會以為生活就是這樣,以消費為主,以吃喝玩樂為目的,以無所事事為追求,以荒誕結束人生。

    我們會看到很多父親愛喝酒,愛抽菸,他的孩子也會是這樣學習著喝酒和抽菸,孩子會模仿父母的一切言行,所以家庭教育有多麼重要!

    還再強調應試考試嗎?當一個人沒有培養獨立意識,民主意識,團隊合作意識,他在這個社會會很難發展地很好。因為人和人之間是互相合作的,各取所需。所以應試教育已經很失敗了,不要再讓孩子缺失家庭教育。

    徐凱文老師提出了一個名詞“空心病”,大家有興趣可以瞭解一下,很多人都有這個“病”,覺得生活沒意思,不知道想幹啥,又不想死,可是每天都感覺到空虛。

    這是一個人缺少了正確的家庭教育和接受了錯誤的學校教育的後果。父母那一代人有他們的侷限,他們過於把學習看得簡單,過於把“有好分數,有好大學,就會有好工作”看得簡單,如果沒有培養孩子在進入社會必備的能力,那麼孩子就會一直變成打工者。

    雖然他上了大學,可是他最後成了打工者。難道上大學的目的就是給人打工嗎?我們為什麼沒有培養孩子領導意識?為什麼沒有培養孩子有當老闆的想法?那是因為多數的父母當了一輩子打工者,教育和職業之間是不能簡單地劃等號的。

    教育是教育,職業是職業。我們在學校受教育,為的是豐富人生經驗,我們選擇一個職業,是為了可以有一份收入從而養活自己。所以我們要學習感興趣的知識,並把這些知識規劃到一份職業,並努力把這份職業做成事業,這才是比較完美的步驟。

    所以父母為何在孩子上學期間爭吵,而孩子為何在學習厭倦時選擇玩電腦,我已經指出了原因。是因為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學習,學習的動力是什麼?未來的職業是什麼?學這些應試的東西有什麼用?

    有太多的人在擁有了一份職業以後才會去想到進修,無論學習地多麼辛苦,也會堅持,因為他們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當你做著你願意做的事情,你就不怕辛苦,而且你會有一個好的預期。

    所以要抓緊時間學習有用的,在學校拿到證就行了,因為好多人不就是為了個證嗎?那麼在拿證期間,要去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去發揮它,去找一個符合你興趣的職業,去發展它,慢慢你的職業就會變成事業。

    很多人當被問及興趣或者愛好時,回覆的是沒有,沒有興趣和愛好。上學期間對學習不感興趣,下課後會去網咖玩,那麼多年的時光都是被荒廢的。

    在青春期最旺盛的時候,用應試捆綁住了太多人的生命力,這就是應試教育最大的悲哀,那麼我們就不要再悲哀下去的。

    父母和孩子要形成同盟關係,去好好地找出路,父母如果愛孩子,就要讓孩子感到舒服的方式去愛他。不要指責,不要拿出你曾經被你父母對待你的那樣去對待你的孩子,這一代人自有這一代人的迷茫和成長。

    迷茫是一件好事,因為它會讓你思考,而誰的青春不迷茫的,我們只需要稍稍能看到前面的希望,腳踏實地地走,當你每一個選擇都是經過理性思考的,那麼你就是在對你的生活負責,而生活也會給你想要的期待。

    教育是讓一個人成為他想要成為的人,給出方法,給出策略,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當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失敗的情況下,別忘了自我教育。沒有比自我教育更好的大學,你會督促你成長,督促你進步,不要混日子,不要拖沓,當你有了目標以後就有了動力。

    我們和父母是處於不同時代的人,而每一個時代都有相應的困惑,現在很多人留戀於網路,觀看小影片,沉迷於遊戲,一整天都在無所事事。這是這一代人的問題,那麼我們如何不被這些東西影響,就是需要培養自律。

    父母可以和孩子處成朋友關係,父母首先需要想想你希望被怎樣對待?你希望被怎樣友善的對待?你就怎樣對待你的孩子就好。孩子也可以和父母成為朋友關係,孩子希望父母成為怎樣的人?父母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去坦誠地交流。如果父母是愛著孩子的,會為了愛孩子而改變對孩子的方式。如果孩子是愛父母的,也會為了父母而改變自己,

  • 7 # 暖心理

    你好,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假如我們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感受這種情況的話,就一定會對父母產生一種愛恨交織或愛恨交加的同時又充滿著內疚愧悔與遺憾無奈的極其複雜的感情。事實上,在中國的父母雙親當中俱足這種特徵的並不在少數,而且可以說是相當大的一部分父母都是這樣的。這和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與教育方式有著極大的關係!如果是從深層心理學研究的結論來分析,那就是我們的父母雙親雙方各自的原生家庭對他們的成長帶來的影響,然後在透過心理學上所說的“代際傳遞”的方式一代一代的往下傳。

    關於這種象現也可以用“心理遺傳”來做出詮釋。我們通常都知道的所謂遺傳主要是大家公認的生物性遺傳,其實人類的心理也可以透過潛意識傳遞給後代子孫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國榮最早的歌都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