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落枔
-
2 # 中分披肩長髮油膩男
說實話,細說就好像在講朱元璋傳記。早期沒有實力的時候,起兵濠梁後投靠定遠郭子興,借其勢力發展自己。勢力壯大後,天下人聞太祖盛名分分來投得馮國用等人,定下先拔金陵,定鼎,然後命將四出,救生靈於水火。手下文人武將無不才華橫溢,驍勇善戰。太祖也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之後的道路也基本是沿著這條路走的。
朱元璋的旗幟是民族主義驅逐韃虜,把最廣大漢人地主和知識分子團結到自己一邊。
-
3 # 山頂的太陽
1.跟人跟對了。他跟隨富豪郭子興的隊伍並娶了他的義女馬秀英(賢內助),郭子興死後他成了這支隊伍的實際領導人。
2.口號喊得好:“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當時漢人飽受元政府的欺壓,滿腔怒火,正所謂揭竿而起,一呼百應。
3.謀士良將多。文有劉伯溫、李善長、朱升等,武如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湯和、鄧愈、馮勝、傅友德等。
4.他本人善於用人,性格圓滑,巧妙的利用各方起義力量的優劣逐個打擊,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勢力,建立了自己穩固的政權。
-
4 # 學仔說歷史
朱元璋本是一個貧苦人家的孩子,這樣的出身看起來和皇帝這個身份完全沾不上邊。但是,朱元璋就做到了,他結束了蒙古族的殘暴統治,建立了中國領土最大的元朝。
歷史上開國皇帝中,朱元璋出身是最貧苦的,從小就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最後還給人放牛,因為不識字還遭到地址的欺騙,什麼樣的人生機遇與智慧讓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呢?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朱重八家裡很困難,父母沒有錢養他,只能給地主打工。然而放牛娃的朱元璋卻一步步走上了皇帝的寶座。
相傳朱元璋放牛時,因太累就躺下睡了會,正好被剛剛貶官的劉伯溫遇到,看到一個放牛娃兩手張開,兩腿叉開呈“大”字,頭上枕著一根木頭,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天”字,劉伯溫拿一根狗尾巴草,撓朱元璋的腳板,他就翻了個身,一隻腳曲直,另一隻腳拐起來,像極了一個“子”字。沒過幾年,朱重八的家鄉鬧饑荒,餓死了無數老百姓,朝廷腐敗無力賑災。他的父母兄弟均被餓死,朱重八命大活了下來。他為了生存不得已當了和尚。然而在那樣的饑荒年代,和尚也不好當,只得到處化緣,跟乞丐沒有什麼區別。
然而這樣艱苦的生活並沒有擊倒朱重八,這讓他更加的堅韌和勇敢。各地紛紛起義,就在這時,朱重八兒時玩伴帶來訊息,叫他去參加反元起義。朱重八見機會來了,便馬上答應加入了這個每個人頭上繫著紅巾的軍隊。加入軍隊後,早年的磨難讓他異常堅毅,非常有鬥志,打起仗來很兇猛。起義軍領袖見他機靈勇敢很高興,就決心培養他。朱重八見得到賞識更加的賣力,打仗總是衝到最前面,得到了賞賜也會分給手下。就這樣朱重八漸漸在軍隊中開始有了威望和名聲。因為每次都有戰功,他一路升遷到將軍並有了自己的軍隊。
後來領袖郭子興病逝,起義軍沒了主帥,軍中的幾路軍隊都想搶元帥之位。雖然最後名義上落在了領導的兒子身上。但是朱重八在軍隊早已有了引導力。他手底下大將很多,士兵們都聽從他的安排。於是朱重八回浙江西部私下發展擴大隊伍。在劉伯溫等人的幫助下伐中原,平江南,定北方最後統一中國。推翻了元朝長達四百年的地位,建立了大明朝。
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當初跟隨他打天下的人沒有一個好下場,全部都被朱元璋殺了,所以說朱元璋也沒有那麼好心,其實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 朱元璋殺功臣是為了穩固政權,但是放過曾經為難他的小地主,不但不會影響他的政治,還會給他留下一個好名聲。
-
5 # 笑歡寶
朱元璋為什麼能用短短15年時間當上皇帝?這個問題問的好!據我所知朱元璋這個人早年不僅僅是個放牛娃,而且還當過和尚,後來因為世道混亂和尚當不成了才參加紅斤軍,而他之所以能當皇帝主要是有三個方面:
第一:他個人非常努力,想出人頭地;
第二:心智非常高,城府很深,比方說打集慶的時候,他就耍了一個心眼!朱元璋命令張天佑,陳野先帶領他們的嫡系部隊,兩支大部隊共同奔赴集慶攻打,這個命令下去了,馬上做準備,只有一個人暗笑,這個人就是李擅長。李擅長心裡想啊,這個朱元璋真的是太狠了,殺人都不用動刀子的。朱元璋為什麼把張天佑調來?就是為了消滅郭子興的這支隊伍,還有陳野先這二十萬軍隊的歸順。朱元璋知道他的副帥聽從陳野先,所以必須把這二十萬人馬消耗掉。那採取什麼樣的辦法呢?就命令張天佑,陳野先兩支大部隊兵發集慶,讓他們去打去,這李擅長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是讓元政府把他們這兩支隊伍殺了,說白了其目的就是讓元朝的軍隊消滅這兩股子勢力,可陳野先畢竟是個職業軍人,他讓副帥吩咐下去說我們的人馬到了那兒就搖鼓吶喊,但就是不動。而張天佑帶兵打了兩天,甚是慘敗,帶過去了五六萬人馬回來只有兩萬多人。而且又不見陳野先帶兵前來支援於是落荒而逃又回去了。這樣朱元璋毫不費力的除掉兩大威脅!
並且朱元璋在每次安排軍隊出征的時候都會把將軍的家屬給控制起來,讓那些將軍能死心踏地的為他賣命!
第三:朱元璋身邊人才濟濟,比方說劉伯溫,李善長等人,而且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時候很會做人,比如說許下等戰打贏了就封官給封地給銀子,並且還能聽取別人的意見“高築牆,廣集糧,緩稱王”!就是李善長提出來的!
以上都是我的個人觀點,你有不同觀點可以說哦!
-
6 # 有晴讀書筆記
我想朱元璋能在短短15年內成就帝業應該是因為以下幾點:
1、強烈的慾望。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小時候的苦,見多了元朝政府的黑暗,過夠了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他對元朝極其不滿,有強烈的推翻元朝的意願!
2、堅定的心智,不管戰爭中處於多麼不利的地位,他的從未動搖過。
3、智商一直線上,知道啥時候該幹啥。
4、心思夠靈活。
5、夠狠!
6、會籠絡人心,身邊人才濟濟。
7、敏銳的軍事政治觸感。
-
7 # 谷老師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他出身貧下中農,早年給地主放牛,父母早亡,後來被迫出家當了和尚 在元末紅巾軍起義的洪流中,他先投奔定遠土豪郭子興。後來勢力迅速發展。打敗了其他各路紅巾軍,統一全國,建立了明王朝,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朱元璋具備雄才大略的領袖素質。他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地位逐漸上升,最終取得了這隻起義軍的最高領導權。他知人善任,遇事果斷,虛心聽取部下的意見,很好地運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
其次在朱元璋周圍聚集著一大批文臣武將,徐達,常遇春。藍玉,沐英等在戰場上叱吒風雲。李善長,劉基,朱升等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出奇制勝。
再次,在朱元璋勢力發展的關鍵時期,重要奇謀起了關鍵作用。當朱元璋佔領集慶(今南京)改名應天府,打算大展宏圖時,謀士朱升提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被朱元璋採納,這一建議的核心就是積極防禦,發展生產,能屈能伸。對朱元璋實力的判斷做了精準定位,對未來的發展方向作了明確指引。
第四紅巾軍各支隊伍的互相傾軋,短視給朱元璋幫了大忙。張世成,明玉珍等先後稱王,特別是陳友諒稱帝,各支紅巾軍隊伍,為爭正統,爭地位,混戰不休,實力日益削弱。為朱元璋實力坐大創造了條件。
第五元朝政治腐敗不堪,軍隊戰鬥力低下,已無力有效鎮壓紅巾軍起義,為朱元璋勢力提供了生存的空間和發展的時間。
第六南宋時,中國的經濟重心和人口重心已經移到南方。元朝末年,南方優勢的經濟和眾多的人口,表明朱元璋只要控制中國南方地區,就有可能掌控全國政權。
最後,在元朝勢力在江南已蕩然無存,在中原已風雨飄搖的歷史背景下,朱元璋不失時機地派出北伐大軍,直搗元大都,完成了全國統一。
-
8 # 使用者4998597939537隨
我們華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也信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作為偉人領袖還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所以任何成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在元末風雨飄搖的腐朽統治下,農民運動風起雲湧,作為大變革的一員,朱元璋一個歷經困苦的社會底層,很好的把握住機會,用自己的機遇與努力,知人善任,以置死地而後生的精神成就了帝王霸業!
-
9 # 寒松722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能夠逐步消滅全國各地的割據勢力,推翻元朝的殘暴統治,建立明朝當上天子的主要原因有:
一、亂世出英雄。1、元朝統治者對人民實行殘酷的專制統治。而且元朝統治者把全華人民分為四等。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民飽受壓迫與歧視。2、從元朝統治中期開始,元朝政府內部貪官汙吏橫行,殘酷剝削人民;3、元朝統治後期,有很多地方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遭遇天災人禍的人民走投無路,被迫起兵造反。很快,農民起義遍佈全國。這樣的亂世為朱元璋的崛起提供了歷史舞臺。
二、朱元璋善於審時度勢。在同鄉湯和的邀請下,朱元璋加入了郭子興領導的濠州義軍。朱元璋作戰勇敢,身先士卒,屢立戰功。因此,朱元璋得到郭子興的賞識和提拔。郭子興還把養女(後來的馬皇后)嫁給朱元璋。但是,濠州義軍領導層逐級喪失進取心,內部分裂成兩派,鬥爭激烈。朱元璋看到這種局面,果斷帶領24個屬下離開,南下發展。朱元璋在南下的途中積極招兵買馬,隊伍日益壯大。
三、朱元璋領導的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敢,愛護百姓,不騷擾百姓。所以,支援朱元璋的人越來越多。
四、朱元璋積極網羅人才,為自己所用。在文臣謀士方面,朱元璋先後招攬劉伯溫、李善長、朱升等讀書人。在武將方面,朱元璋招募了徐達、常遇春等人才。
五、在創業初期,朱元璋重視和積極籠絡讀書人。1、在朱元璋獨自帶隊伍發展初期,朱升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朱元璋採納了他的建議,低調發展,避免過早暴露自身的實力。2、在朱元璋攻下南京後,劉伯溫提出先打強敵陳友諒,再打較弱的張士誠。如果明軍先打張士誠,陳友諒必然會趁機攻佔明軍根據地,使明軍腹背受敵。如果先打陳友諒,張士誠必然不敢出兵干擾。朱元璋力排眾議,採納劉伯溫的建議,先攻打陳友諒。果然,張士誠聽說朱元璋和陳友諒交戰卻按兵不動,不敢出兵干擾。
六、在朱元璋派兵北伐和平定天下的過程中,選對人,做對事,選對路。以明軍北伐為例。在平定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後,朱元璋派徐達擔任主帥,帶兵北伐。明朝北伐軍從江蘇出發,途經山東,進入直隸省,避開元軍主力。徐達帶領明軍一直打到元朝京城大都附近。明軍在大都城外大敗各地前來救援的元軍。元順帝被嚇得從大都直接逃回蒙古草原。明軍兵不刃血,順利攻佔大都。接著,明軍集中主力,將盤踞在河南、山西等地的元朝軍閥們各個擊破,逐步統一全國。
回覆列表
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一路走來,經歷無數生死,直到開國,這和元朝末年嚴重的腐敗離不開的,朱元璋有著為人民而戰的信仰,建立一個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夢想,就為了這個夢想一路前行,招賢納士,廣開言路,謙卑不自大,戰勝那些看似無法戰勝的對手,一步一步建立大明朝。
拜郭子興帳下朱元璋年幼家貧,當時蝗災蔓延,饑荒瘟疫流行。父母兄長都相繼去世,因家貧無法安葬,連棺材都買不起,只得兩篇蘆蓆下葬。
朱元璋孤立無援,便入了皇覺寺削髮為僧。
當時元廷無道,各地紛紛起義,劉福通奉韓山童假借宋朝之後起兵潁州。徐壽輝稱帝起兵於蘄州,李二,彭大,趙均用起兵于徐州,各統兵數萬。方國珍則早在海上起兵,各地盜賊匪徒擁兵據地,佔山為王,一時天下大亂。
元至正十二年,郭子興與孫德崖等起兵於濠州。朱元璋那會二十五歲,到濠州去見郭子興,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可塑之才,留下做了親兵,每次作戰,戰無不勝,郭子興興喜不已,於是將撫養的義女許配給朱元璋。
開始了起義的第一步。
脫離自立,攻佔金陵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興去世。這時劉福通迎立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於亳州,定國號為宋。
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大帥,朱元璋不禁感嘆:“大丈夫能受制於人嗎?”
於是朱元璋帶領手下人馬自立,考慮韓林兒的勢力還可以,便暫時使用他們的年號號令士兵。
四月常遇春前來投奔朱元璋。
至正十六年三月,朱元璋率領兵馬攻取金陵,水陸並進。
各路大軍攻破敵營寨,勢如破竹,守城大將不戰而逃,朱元璋進入了城中,召集城中所有人,說道:“元朝的政治腐敗,其所統治的地方紛紛騷亂,生靈塗炭。我率兵至此,是為百姓除害。你們不必驚慌,如有人願與我一起對抗元廷的,來者不拒。”
後該金陵為應天府,廢除對百姓們不利的法令,重新頒佈法令。
至正二十四年,眾將士擁朱元璋為吳王,設立中書省,總領省事。
統一半壁江山擊敗陳友諒
至正二十年五月,陳友諒殺了徐壽輝,自稱皇上,國號漢,佔江西,湖廣等地。
朱元璋安排陳友諒的故交,給陳友諒送了一封信,讓其速來攻取金陵,陳友諒果然帶兵前來。
朱元璋安排常遇春在石灰山設伏,徐達佈陣南門,楊璟屯兵駐紮在大勝灣,張德勝等率水軍。
二十三日,陳友諒到達龍灣,將士們打算上前迎敵。朱元璋說“天快下雨了,你們吃飽喝足了,趁著下雨再進攻。”
過了不久,天降大雨,將士們奮勇殺敵,水陸夾擊,將陳友諒擊敗,陳友諒駕駛小船逃竄。
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等大將前去追擊,一路收復陳友諒的領地。
活捉張士誠
至正二十六年八月,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率領二十萬大軍討伐張士誠。
出征前告誡將士;“打進城以後,不得擅殺,不得襲擾百姓,不得焚燬房屋,不得挖人家祖墳”
二十五日,在湖州擊敗張士誠的弟弟張天琪,張士誠親自營救,被擊敗於皂林。
九月十六日,李文忠攻佔杭州。十月三日,常遇春在烏鎮擊敗張士誠的軍隊。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徐達率部攻克平江,活捉張士誠。
方國珍投降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兵二十萬,由淮河入黃河,北取中原。胡廷瑞為徵南將軍,何文輝為副將軍,直取福建。楊璟,周德興取廣西。
十一月湯和攻佔慶元,方國珍逃往海上。十五日,廖文忠從海道與湯和相會討伐方國珍。
十二月五日方國珍投降,浙東平定。
開國登基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繼皇帝位,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
參考文獻:明史
明朝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