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樵夫廣微子

    從光緒中期以後的情況來看,張之洞完全有資歷入閣或是進入軍機處,而且他背後又有李鴻藻、張之萬等人為援。然而他偏偏栽在一個人的手裡,這個人便是翁同龢,正是翁同龢屢屢從中作梗,從而讓張之洞久任封疆而不得內用。

    翁同龢與張之洞交惡,緣於“戶部報銷”一事。光緒十年,張之洞擔任兩廣總督,主持了一系列戰事,又編練軍隊、建造港口、創辦企業,用款比其他省多出了十幾倍。而依照陋規,戶部對於報銷款項有個不成文的標準:每一百萬兩要扣四萬兩。張之洞認為兩廣開支多,每一百萬兩扣兩萬兩就可以了,而主持戶部的翁同龢則堅決不同意。

    ​被翁同龢卡住不能報銷,張之洞情急之下,就找了擔任軍機大臣的張之萬(張之洞族兄)從中周旋。張之萬又找到醇親王說情,講述了張之洞在兩廣的困難。在醇親王的調解下,翁同龢最終同意只扣兩萬兩。雖然款項得以報銷,但翁同龢從此對張之洞很有意見,時常與他作對。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張之洞派親信到京師,聯絡徐桐、榮祿等人造勢,想回京入軍機處。經過運作,張之洞內調回京之事敲定。然而當張之洞從武漢行至上海時,忽然接到上諭讓他仍回湖廣。後來得知,是翁同龢從中作梗,而其時剛好發生武昌教案,張之洞雖然不滿,但只能調頭回去。​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慈禧推行新政,張之洞奉詔入京。當時的軍機處在頤和園值班,奕劻請張之洞到軍機處商議廢除科舉之事,張之洞到了軍機處門前卻不肯上臺階。軍機大臣瞿鴻機聰明,知道張之洞的意思。因為大清有制度,軍機重地,不得擅入,張之洞就是想借此表示,他不是軍機大臣沒有資格入軍機處議事。

    張之洞此舉說起來有點矯情,因為按照規定,被特命邀請到軍機處商議政務的,並不觸犯法律。張之洞不肯上臺階進門,是因為他心中憤憤不平,多年封疆大吏,竟然一直不能進入中樞。不得以,軍機大臣奕劻、瞿鴻機、鹿傳霖(張之洞姐夫)、王文韶只能在軍機處外面與張之洞商議。這次入京,張之洞公事是協助朝廷推行新政,私底下也在為進入軍機處做努力。因為他得知軍機大臣上有空缺,論資排輩怎麼也得輪上他了。但張之洞久為封疆,從來都是唯我獨尊,在廢除科舉制上,他雄心萬丈地說:“科舉一日不廢,則學堂一日不興。”這激起了軍機大臣王文韶的極大不滿,也得罪了一大批維護科舉的朝中大臣。

    等到委任軍機大臣的旨意下來後,人選卻是榮慶。雖然王文韶等人能阻止張之洞入直軍機,不過湖廣重地,張之洞經營多年,卻還是離不開他,無奈之下張之洞不得不回到湖廣繼續擔任總督。​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張之洞、袁世凱同入軍機處,直到這時張之洞多年的夙願得償。而此前他又剛剛充任體仁閣大學士,“入閣拜相”加上“入軍機處”,儘管兩年多以後張之洞就去世了,但總算是為自己的仕途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2 # 大唐柳侯

    張之洞是晚清中興名臣,他的一生仕途通暢,二十六歲高中探花,在京為官多年深得慈禧信任。後來又歷任湖廣、兩廣總督,縱橫捭闔,經營有方。可他也有遺憾,那就是七十歲之前一直無緣中樞軍機處和內閣。

    清代文官最完美的履歷,是既入內閣擔任大學士,又入軍機處為大臣。曾國藩、李鴻章等重臣一直外任總督,朝廷讓他們入閣,做個名義上的宰相。張之洞歷任封疆多年,卻一直沒能入閣,更別說是軍機處了。

    從光緒中期以後的情況來看,張之洞完全有資歷入閣或是進入軍機處,而且他背後又有李鴻藻、張之萬等人為援。然而他偏偏栽在一個人的手裡,這個人便是翁同龢,正是翁同龢屢屢從中作梗,從而讓張之洞久任封疆而不得內用。

    翁同龢與張之洞交惡,緣於“戶部報銷”一事。光緒十年,張之洞擔任兩廣總督,主持了一系列戰事,又編練軍隊、建造港口、創辦企業,用款比其他省多出了十幾倍。而依照陋規,戶部對於報銷款項有個不成文的標準:每一百萬兩要扣四萬兩。張之洞認為兩廣開支多,每一百萬兩扣兩萬兩就可以了,而主持戶部的翁同龢則堅決不同意。

    被翁同龢卡住不能報銷,張之洞情急之下,就找了擔任軍機大臣的張之萬(張之洞族兄)從中周旋。張之萬又找到醇親王說情,講述了張之洞在兩廣的困難。在醇親王的調解下,翁同龢最終同意只扣兩萬兩。雖然款項得以報銷,但翁同龢從此對張之洞很有意見,時常與他作對。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張之洞派親信到京師,聯絡徐桐、榮祿等人造勢,想回京入軍機處。經過運作,張之洞內調回京之事敲定。然而當張之洞從武漢行至上海時,忽然接到上諭讓他仍回湖廣。後來得知,是翁同龢從中作梗,而其時剛好發生武昌教案,張之洞雖然不滿,但只能調頭回去。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慈禧推行新政,張之洞奉詔入京。當時的軍機處在頤和園值班,奕劻請張之洞到軍機處商議廢除科舉之事,張之洞到了軍機處門前卻不肯上臺階。軍機大臣瞿鴻機聰明,知道張之洞的意思。因為大清有制度,軍機重地,不得擅入,張之洞就是想借此表示,他不是軍機大臣沒有資格入軍機處議事。

    張之洞此舉說起來有點矯情,因為按照規定,被特命邀請到軍機處商議政務的,並不觸犯法律。張之洞不肯上臺階進門,是因為他心中憤憤不平,多年封疆大吏,竟然一直不能進入中樞。不得以,軍機大臣奕劻、瞿鴻機、鹿傳霖(張之洞姐夫)、王文韶只能在軍機處外面與張之洞商議。

    這次入京,張之洞公事是協助朝廷推行新政,私底下也在為進入軍機處做努力。因為他得知軍機大臣上有空缺,論資排輩怎麼也得輪上他了。但張之洞久為封疆,從來都是唯我獨尊,在廢除科舉制上,他雄心萬丈地說:“科舉一日不廢,則學堂一日不興。”這激起了軍機大臣王文韶的極大不滿,也得罪了一大批維護科舉的朝中大臣。

    等到委任軍機大臣的旨意下來後,人選卻是榮慶。雖然王文韶等人能阻止張之洞入直軍機,不過湖廣重地,張之洞經營多年,卻還是離不開他,無奈之下張之洞不得不回到湖廣繼續擔任總督。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張之洞、袁世凱同入軍機處,直到這時張之洞多年的夙願得償。而此前他又剛剛充任體仁閣大學士,“入閣拜相”加上“入軍機處”,儘管兩年多以後張之洞就去世了,但總算是為自己的仕途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3 # 清風淡月微醺人

    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張之洞改革教育,重視西學,修建鐵路,興辦洋務,抗擊法國、日本,鎮壓義和團,深受朝廷倚重。

    張之洞參與變法,與維新派關係甚密,戊戌變法六君子中楊銳就是他的門生、楊深秀是他聘請的襄校兼監院。而且,張之洞在興辦教育中,聘請梁鼎芬主持端溪書院、聘請朱一新主講廣雅書院,當時梁鼎芬因彈劾李鴻章主和而獲罪,朱一新因彈劾太監李蓮英而降職。張之洞抵住非議,繼續延聘他們。由此,得罪太后及太后紅人和朝中大臣,升遷受阻實屬正常。

  • 4 # 小龍快飛zzy

    張之洞沒有多大的作為,但是,其後半生的仕途可謂順風順水,在滿清統治期間,鮮有官員能夠像他一樣在一夜之間連升四級。張之洞官運亨通,他的仕途中充滿了機遇與破例,這些都得益於他與慈禧之間君臣關係的升溫。

    早期,張之洞被任命為翰林院學士時,其實,只是資歷夠了正常升職,並不是破例升遷,此時的慈禧也並未流露出對張之洞的器重。令張之洞難以釋懷的是,在慈禧眼中,張之洞只是個無用書生,既不能擔任要職,也無法成就大事。

    張之洞入仕後的表現的確像個書生,在就職於翰林院期間,一直從事學術工作,後來才做了一名言官。於統治者而言,言官都是些誇大其詞紙上談兵的傢伙,言官在紙上指點江山,但是,若交給他們軍政大權,他們根本不具備把控大局的能力。

    因此,慈禧最初根本沒考慮過重用張之洞,就算是偶爾有這個念頭,她也不敢冒這個風險。但是,正當此時,發生了一件大事,慈安太后在一夜之間暴斃,死因蹊蹺,滿朝文武都將矛頭指向慈禧,覺得兇手正是與慈安共同聽政的西宮太后。

    後世史學家根據史料分析,斷定慈禧並非謀害慈安的兇手,慈安極有可能死於腦溢血或心臟病,古人對這兩種急性病缺乏瞭解,所以,才會對慈安的死亡產生質疑。雖然,慈安並非因慈禧而死,但是,慈禧卻因慈安陷入深深的輿論漩渦中。

    可以說,這一時期的慈禧只想著怎麼替自己脫罪,根本無暇考慮提拔張之洞。

    過了一段時間,慈禧決定效仿先賢,廣開言路。張之洞覺得機會來了,便上疏奏摺,先是闡述了兩江防務的重要性,隨後,又說負責南洋大臣劉坤一年紀太大,已不能主持工作,請求慈禧任命身體力行的彭玉麟接管兩江防務。

    而西北邊關雖然有驍勇善戰的左宗棠鎮守,但是,曾國荃卻因他的兒子夭折遲遲未能就任,家庭變故使曾國荃無暇顧及防務,所以,不如讓譚鍾麟取而代之,左宗棠麾下的張曜也是絕佳人選。張之洞在奏摺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慈禧十分滿意,照章採納。

    從表面上看,張之洞的這份奏摺雖舉薦了一批官員,與他們構建了政治友好關係,但卻也得罪了劉坤一、曾國荃等人,為自己樹立政敵。實際上,張之洞在寫這份奏摺的時候,曾觀察了慈禧對各大臣的態度,從中獲取資訊,揣摩聖意。

    所以說,張之洞的奏摺完全是慈禧意志的翻版。

    早在張之洞上疏之前,彭玉麟就曾彈劾過劉坤一,說他沉迷於享樂,精神委頓,沒有精力處理公務,還納了多房小妾,縱容惡僕,收受賄賂。慈禧被夾在彭玉麟和劉坤一之間左右為難,畢竟這兩個大臣都是滿清元老,不論處罰哪個都是朝廷的損失,所以只能暫時擱置。

    其實,在慈禧的心裡對劉坤一頗有微辭,一直想找個機會廢黜劉坤一,可是,又怕扳倒劉坤一後人心不穩。慈禧搖擺不定的心思被張之洞牢牢捕捉,所以,在他奏摺中的想法與慈禧不謀而合,深得太后歡心。

    沒過多長時間,慈禧便命劉坤一入朝,委任彭玉麟為新的兩江總督。劉坤一打聽到不但彭玉麟參了自己一本,就連張之洞也推波助瀾,惱羞成怒,乾脆秉明慈禧說自己身染重疾,辭官回家養老。一直到九年之後,劉坤一才再度出山,官復原職。

    過了一段時間,彭玉麟也遞交了辭呈,慈禧便派左宗棠頂替了兩江總督一職。在這場任免中,張之洞表面上替自己樹立了劉坤一這一政敵,但卻於他的仕途無礙。劉坤一的人品端正,稱得上是個正人君子,雖然,與張之洞結仇,但是,卻並不會暗中作梗為難張之洞。

    在西北邊防守將任免方面,張之洞在表面上參了曾國荃一本,實際上,卻是幫了曾國荃大忙,曾國荃發自內心的感謝張之洞。曾國荃是曾國藩的弟弟,兄弟二人曾在鎮壓太平軍時立下赫赫戰功,這個老功臣性格糟糕,脾氣又臭又硬,張之洞又怎會真的得罪他呢?

    隨著東鄉慘案、阻止崇厚叛國、重審午門冤案這三件事發生後,張之洞在政治上嶄露頭角,他的能力越來越被慈禧所看好。隨著時間推移,慈禧覺得:張之洞不只是個無用書生,而是個治國能臣。光緒七年,慈禧終於不再搖擺不定,下定決定決定提拔張之洞。

    並且,讓張之洞在一晚上從四品直升二品,顯赫之極。之後,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清史稿·張之洞傳》中曾說道:張之洞是個清官,且又“愛才好客”,做了數十年的封疆大吏,到死,“家不增一畝。”

    但是由於清末漢族官員的大批崛起,清王朝已經沒有太多的控制力了,為了把握權力,所以對於一些掌權的漢族封疆大臣都逐步減少他們的權力和官職,一直最後武昌起義,袁世凱為首的漢族官員才逼迫清帝退位!

  • 5 # 起風了ii

    不是張之洞沒有本事而是晚清時代帶領國家前進的那些人思想迂腐,剛愎自用,信奉自個老祖宗那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尤其以那個載灃一個三十不到的人,自個兒子當皇帝自個兼任攝政王,當了幾年太上皇,對國家那是毫無益處,反倒是官逼民反四處揭竿起義!孫文率領同盟會聯合袁世凱的北洋軍閥推倒大清!張之洞雖為晚清四大名臣,可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人人自保誰又能幫得了你呢!!一句話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政府太過腐敗

  • 6 # 歷史深度揭秘

    張之洞,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歷任多個地方大吏,但是卻沒有被任命為軍機大臣,說來原因很多,我慢慢和你說:張之洞和其它同時間的人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本人一開始是一個以清朝的制度為自己當官的依據,常常以自己是清朝的傳統官員而自居,可是後來變成了洋務運動的支持者。這讓清朝當權很難完全信任他,所以也不會委以重任!

    張之洞生在那個文字獄非常厲害的清朝時期,小時候就聰明無比,學習成績異常優秀,經過自己的努力,16歲的時候,以探花的成績進入翰林院。因為本身的聰明和平時的表現,清政府對他非常感興趣,並逐漸讓他掌握實權,先後被委任為學政,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要資歷有資歷,要聲望有聲望,並且李鴻章等人都曾向朝廷建言張之洞進入軍機處。直到自己垂暮之年才得以進入軍機處,完成自己的一生所願!

    慈禧太后雖然對張之洞特別信任,但經不住當時的王文韶等軍機大臣的一起勸解,慈禧也沒有一再堅持自己的決定,張之洞進入軍機處的機會一再被阻撓,此事也不了了之。於是張之洞只好灰溜溜的回到了兩廣,繼續經營自己的地盤。在1907年,張之洞再次迎來了機會,憑藉自己的資歷和對軍隊掌控,朝廷已經沒有任何理由阻止張之洞的步伐了,於是張之洞和袁世凱一起進入了高堂!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 7 # 野史之謎

    張之洞,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歷任多個地方大吏,但是卻沒有被任命為軍機大臣,說來原因很多,我慢慢和你說:張之洞和其它同時間的人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本人一開始是一個以清朝的制度為自己當官的依據,常常以自己是清朝的傳統官員而自居,可是後來變成了洋務運動的支持者。這讓清朝當權很難完全信任他,所以也不會委以重任!

    張之洞生在那個文字獄非常厲害的清朝時期,小時候就聰明無比,學習成績異常優秀,經過自己的努力,16歲的時候,以探花的成績進入翰林院。因為本身的聰明和平時的表現,清政府對他非常感興趣,並逐漸讓他掌握實權,先後被委任為學政,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要資歷有資歷,要聲望有聲望,並且李鴻章等人都曾向朝廷建言張之洞進入軍機處。直到自己垂暮之年才得以進入軍機處,完成自己的一生所願!

    慈禧太后雖然對張之洞特別信任,但經不住當時的王文韶等軍機大臣的一起勸解,慈禧也沒有一再堅持自己的決定,張之洞進入軍機處的機會一再被阻撓,此事也不了了之。於是張之洞只好灰溜溜的回到了兩廣,繼續經營自己的地盤。在1907年,張之洞再次迎來了機會,憑藉自己的資歷和對軍隊掌控,朝廷已經沒有任何理由阻止張之洞的步伐了,於是張之洞和袁世凱一起進入了高堂!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有哪些古詩詞初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