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飄刀

    這誰說得準呢?

    其實你對比一下,就會發現,被稱為昏君典範的楊廣與明君典範的李世民,兩者有著極為驚人的相似之處。

    1. 楊廣與李世民都是次子;

    2. 楊廣與李世民都在成為太子之前,立有極大的功勳,李世民就不說了,楊廣也曾滅了陳國;

    3.楊廣以好色著稱,李世民幹掉兄弟之後,也把兄弟的妃子放入後宮;

    4.兩者打高麗都還輸了;

    最大的不同,一個被當成千古明君典範一個被當成千古昏君典範。二者偏偏還時代相近,你說要是按照這個標準,李淵是不是應該一早幹掉李世民省得出現第二個隋煬帝。這個誰說得準呢?

  • 2 # 羊排

    隋文帝的繼承人隋煬帝楊廣,對於楊廣的功過來說是有兩面性的。

    首先,在繼承人選擇這一項,楊廣當時所透露出的品效能力都是皇帝的不二人選,也獲得了楊堅以及當時朝臣的一致好評,可以說是除此無他。

    其次,楊廣的所作所為對於後世來講是暴君,那是因為他動了門閥氏族的蛋糕,損害了大部分貴族功勳的利益。

    例如說開科舉選平民入士,通運河南北經濟互通等等策略對當時來說是進步的,只不過他的江山是建立在門閥士族上面的,沒有他們的支援他的江山不牢固。 還有楊廣高估了自己對朝廷的控制以及軍隊的掌控能力,最後翻車身死江山滅。

    所以說,即是隋文帝以明君來看,但是繼承人品性在不同的環境之中是不一樣的,所以明君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 3 # 追逐歷史的光

    隋文帝楊堅在世時,隋煬帝楊廣的表現是優於兄長楊勇的,楊堅選擇楊廣在當時來看是正確的選擇。

    隋文帝楊堅

    在這裡,我們來看一下楊堅的兩個兒子。楊勇

    楊勇(?-604年),字睍地伐,隋文帝楊堅長子[1],隋煬帝楊廣的同母兄,母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原本是隋文帝的太子,後來被廢為庶人。楊廣即位後,立即假擬隋文帝詔書,賜死楊勇。死後追封為房陵王。

    楊勇被廢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生活作風奢侈。比如他衣著華麗,他的岳父雲定興也時常送些奇裝異服給他。楊勇曾經文飾一件蜀鎧,隋文帝擔心他染上奢侈的惡習,特地告誡一番。楊勇的生活相對於其他時代的太子,估計不算什麼。但在節儉出了名的隋文帝和獨孤皇后面前,楊勇的生活的確是顯得奢侈了一些。

    2.威脅了隋文帝的地位,一年冬至,隋文帝在接受了百官朝拜之後,有人向楊堅舉報,百官們全都去見太子了,而且太子也身穿禮服奏樂接受。這下可是犯了大忌,對楊堅來說這是對他皇權的挑戰啊!於是,文帝當即下詔:“禮法有等級,君臣之間不能混雜,皇太子是繼承人,但也是臣子,給皇太子上貢,這不合制度!”這件事直接促使楊堅換太子事件的發生。

    楊勇

    楊廣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楊英,小字阿摐,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

    史書稱他“美姿儀,少聰慧”。當世大儒韋師、張虔威、張衡等人一生拱衛左右、悉心栽培。

    13歲,大隋初創,楊廣拜晉王。

    20歲,楊廣統帥高熲、賀若弼、韓擒虎等猛將,飲馬長江,滅陳國,平定江南,完成南北統一。之後,楊廣主政江南十年,招攬士人,推廣文教,有效促進了南北混一。

    他衣著簡樸,起居簡單,並且今日去拜訪韓擒虎討教軍國大計,明日去拜訪張衡談論民生國策。無論朝堂還是大街,對群臣都是畢恭畢敬,恪守禮數,溫良如玉,翩翩君子。

    隋煬帝楊廣

    一個生活奢靡,還覬覦皇位;一個身有滅國之功,又恪守禮儀,溫良如玉。楊堅做出這樣的選擇也就不足為怪了。

  • 4 # 歷史正反面

    引言

    歷史是沒有如果的,當年的隋文帝也不會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單從他廢太子楊勇,改立楊廣這件事上來看,他沒有做錯什麼,隋朝雖然在楊廣手上亡了國,但他的功績是後世有目共睹的,唐朝所著史書對楊廣的評價顯然是不客觀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楊廣的過往功績。

    年少成名

    楊廣年少時便天資聰穎,13歲就被封為晉王。20歲時,他親自率領大軍攻破了南陳,將陳後主攆下了歷史的舞臺,從此隋朝徹底的統一了全國。而後楊廣鎮守揚州等地,憑藉他的智慧輕鬆平定了多起當地的叛亂,他對人謙卑恭順,所以得到一眾人的追隨和擁護。

    公元600年,太子楊勇被隋文帝廢除,楊廣隨即成為帝國合法繼承人,這之後楊廣沒有以太子的身份自居,而是比之前更加謹慎做人,幾乎每天待在太子府裡抄寫佛經,為父母祈福。楊廣這樣謹慎一個人,為什麼會在父親就要嚥氣前,選擇非禮庶母,最後殺死親生父親呢?難道他連那麼一點時間都等不了了麼?

    登基後的建樹

    楊廣登基後,改年號為“大業”,看得出他是奔著百年大業去的。隋文帝死後留給楊廣一個富庶異常的國家,為了大展自己的宏圖偉業,楊廣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遷都洛陽

    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東都洛陽,現在來看隋文帝的政治眼光是非常高超的,他遷都洛陽是為了削弱豪族們的軍事實力,這一招後來武則天也效仿過。

    修建大運河

    隋朝之前,魏晉南北朝期間,國家已經南北分裂長達三百年之久,大運河的開通從地理上打通了南北方的經濟,同時也促進了南北的文化交流。此外,大運河也為隋朝北上攻打高句麗,提供了堅實的運輸基礎。

    開創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的創立,改變了之前豪族社會壟斷官場的局面,讓朝廷有了人才可用,同時普通人也有了“朝為田舍郎,幕登天子堂”的機會,這一舉措福澤千年。

    綜述

    隨著第三次征討高句麗的失敗,不堪重負的隋朝內部已經是盜賊四起,隋煬帝終因自己的大刀闊斧的冒進國策,而將整個天下讓給了自己的表哥李淵。從政績上來看,隋煬帝不但不是昏君,更擔得起雄才大略這四個字。至於他身後的罵名,一來因為他是亡國之君,二來歷史向來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隋文帝在選繼承人的事上,算不上栽跟頭。

  • 5 # 向陽花開7290

    這是因為楊廣是個很有心計並且演技超群的人。

    他本是隋煬帝的次子,太子是長子楊勇。楊廣本是沒有機會繼承皇位的,但謀事在人,楊廣用心思瞭解父皇的愛好,刻意迎合。隋文帝提倡節儉,楊廣外表就裝的十分節儉,,屋內的陳設很簡陋,穿衣打扮也不講究。隋文帝和獨孤皇后感情非常好,楊廣就將寵妾們都藏起來,塑造了一個與王妃舉案齊眉的好丈夫形象,這一舉動博得了獨孤皇后的好感,而相反太子卻在這方面處理的一塌糊塗。

    這些事情與楊廣後來繼位成了隋煬帝驕奢淫逸的表現簡直是天壤之別,充分說明了,楊廣真是一個出色的演員。

  • 6 # 小史寫小史

    首先,站在楊堅的角度看,選楊廣一點問題都沒有。楊廣的軍事才能不低,滅南陳就是楊廣帶軍滅的。同時楊廣也會偽裝,在父母面前裝成乖寶寶。

    楊堅生活儉樸,不喜奢華,楊廣就裝的很儉樸,不愛美服音樂。他媽孤獨皇后不喜男人多納小妾,楊堅怕老婆是出了名的,後宮就沒幾個女人,楊廣就裝作自己不好色,這點很重要。討好他媽,比討好他爸有用多了,他媽說話管用。

    而太子楊勇,兩樣都犯了,特別是小老婆特別多,他媽特別反感。所以就選楊廣做太子了。

    接著說楊廣其人,也算是有些才能的,雖說不是雄才大略,但也算是中上吧。

    楊廣繼位時,所面臨的國家,雖然表面上很平靜,實際上卻是暗流湧動。

    隋是篡北周,北周原本就是矛盾重重,關隴集團和原北魏六鎮矛盾從宇文泰開始掌權西魏時就存在,到楊廣時期都沒有解決,還有原來西魏慕容皇族,北周宇文皇族,都是隱患,這是內部的。

    還有世家門閥,南朝三吳之地的世族,特別是山東大族,到唐朝乃至宋朝都用很大的能量。雖然實行了科舉制度,從長遠看對門閥有一定的制約,但在科舉開始時是會激化矛盾的。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楊廣把矛頭指向了國外,拿出地圖一看,北邊匈奴實力太強可能打不過,南邊蠻夷之地,打下來也不光彩。正好東北有異族建立的高句麗,不大不小,正好合適。

    而且出兵高句麗,正好路過山東,也可以消耗一下山東世族的實力,一舉數得。不過楊廣對東北的天氣把握不到位。三次徵高句麗,前後投入上百萬軍隊,都失敗了,雖然打壓裡山東世族,但對山東地百姓打擊更大。

    農民起義蜂擁而起,連續三次失敗對楊廣打擊很大,從此一蹶不振,大造宮殿,貪圖享樂。

    如果,楊廣不操之過急,慢慢來,透過更緩和的手段化解國內矛盾,即使挖運河,造宮殿也不會亡國。因為楊堅給他留的家底跟豐厚。

    最後,歷史上有大作為的皇帝,在繼承人問題上大多都有很大的問題。

  • 7 # 丁強888

    你把時間線;拉長一點,你會發現無論是明君昏君,在大唐中期之前。在繼承人問題上栽了大跟頭的遠遠不止隋文帝一個。秦皇漢武,曹操孫權,甚至後來李淵、李世民、李隆基,哪個繼承人問題不是一團亂麻。甚至宋朝之後的元朝清朝這樣的少數民族政權。繼承人問題也是一團亂麻。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是因為在唐朝之前,皇室不過是世家大族裡面的大一點的代表。那時候世家大族壟斷了教育資源、壟斷了朝廷官僚。所以皇帝為了防止皇位旁落別家,繼承人選定之後要培養繼承人的班底。要鍛鍊繼承人的能力。不然自己一命嗚呼之後如果繼承人鎮不住大族,皇位難免旁落。王莽、曹操、司馬炎、劉裕等等換個主角劇情一次次重演。

    但如果太子在老皇帝生前就培植的勢力比較大,則老皇帝又會感覺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位置不穩。而在皇權時代,失去皇位意味著什麼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漢武帝時代要發生巫蠱之禍,孫權、曹操、楊堅、李淵、李世民、李隆基這一串牛逼閃閃的名字都不約而同的安排強勢親王制衡太子。有的親王被反殺,有的親王反殺太子然後逼老父退位。

    那這樣的故事在漢人王朝什麼時候才成為歷史呢,大概是在宋朝。因為經歷唐朝三百年對貴族集團的打壓,安史之亂、黃巢起義的洗牌,以及科舉制的實施和教育的發展。朝廷官僚變成科舉出生的職業經理人。舊時王謝堂前有,飛入了尋常百姓家,皇權越來越穩定和神聖。基本杜絕了權臣篡位,所以太子的為之也才變得不是那麼有毒。

    而清朝和元朝,是因為少數民族入主,自身軍功貴族話語權大,沒有經歷漢人王朝這麼長時間的轉化,所以保持皇位傳承的血腥,清朝時間長,經歷康熙年間的慘痛教訓後,雍正利用秘密建儲制解決了這個問題。

  • 8 # 郵箱裡的貓

    楊廣會被選為繼承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太子楊勇率意任情,不博獨孤皇后和隋文帝楊堅的喜歡,且後期屢屢犯錯;

    2. 楊廣更擅於偽裝隱藏自己的情緒,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對其越來越喜愛;

    3. 楊廣確實有能力,屢建軍功。

    所以站在當時隋文帝的角度,在這些事情的影響下,確實會更傾向楊廣。

    而我們現在去說隋文帝繼承人選錯了是站在上帝的角度看,因為後面的歷史我們看到了,楊廣當了皇帝后,窮兵黷武、濫用民力,終於隋朝在楊廣的手上亡國了。

    古代《諡法》說,“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李唐給了楊廣一個“煬“,從此最為惡劣的諡號就一直伴隨著楊廣,以至後世人就認他為煬帝的代言人,對他的評價是沒有最壞只有更壞了。

    但現在史學家已經透過很多史學資料給了楊廣一個更為客觀的評價了,不再是以偏概全一個昏君了事。修建東都、開通運河、北巡塞外三徵高句麗、推行科舉,這些事後來被驗證是有益於歷史程序的。楊廣確實是個很有才略的君王,只是他太冒進了,他想做的這些事都是長線投資,可他把這些當作短線來做,結果亡了國家、坑了百姓、禍了自己。

    歷史向前進,無論功過都會有時間見證。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當代,利在千秋。

    總而言之,如今的我們沒法去評價隋文帝是不是做錯了選擇。歷史之所以璀璨各異,就是因為當事人要在無數可能中根據當時所思所想而定,每一個選擇串起一個別樣的故事,即使這個故事可能不太好聽,但仍有它流傳下來的意義。

  • 9 # 讀史坊

    在繼承人問題上,隋文帝沒有選錯,也就不存在跌了大跟頭之說。為什麼會這麼說?

    首先,太子楊勇並不一定比他弟弟楊廣好。史書中說楊勇寵愛自己的小妾,還和小妾生了三個兒子,而父母為他娶的正妻元氏,則備受楊勇冷落,結果元氏氣出了病,沒多久就死了。

    從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楊勇不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善於平衡各方面關係,楊勇連自己屋裡的這點關係都平衡不了,還談什麼平衡天下?

    其次,楊廣也不是人們認識中的昏君,充其量是個暴君,是個不大氣,甚至有點小心眼的人。

    作為皇帝,楊廣開始做的並不錯,他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給自己的年號稱為“大業”,就是想建立一份偉大的事業。楊廣在接手老爹隋文帝的基業後,開始了自己勵精圖治的奔跑之路。

    對北方遊牧民族,楊廣一方面拉攏,一方面修長城防禦,做到了兩手抓。對西域地區,他大力宣傳隋朝,花重金請西域國王和商人來中原,看他統治下的王朝是多麼富有。對南方,楊廣修大運河,溝通南北,做到了利在千秋。對東方,楊廣三次徵遼東,試圖透過戰爭,消除東部地區隱患。

    從這些措施我們可以看出,楊廣的治國措施不但沒有錯,反而是一個具有大胸懷的皇帝,但他走得太快,這個國家和國家的人民跟不上他的腳步。

    以修運河為例,如此大的工程才用了四年時間,而且是利用農閒時間,如果把這些時間出去,修運河的有效時間加起來才一年半。一年半完成這樣大的壯舉,依靠的是超多的勞動力。修運河期間,每次徵民力都是以百萬計。其他的工程也是一樣。

    隋煬帝楊廣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跑步前進,但他跑得太快,國家跟不上他,老百姓也跟不上他。從當皇帝本身來說,楊廣更符合他老爹隋文帝的要求。因此,隋文帝在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沒有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徒手健身的效果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