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工業網際網路
-
2 # 察蘭海
危機意識
我們看到,AI越來越強大,能夠擊敗九段圍棋高手,可以贏過最強大腦。而在各個行業中,人工智慧已經逐步凸顯它的威力,原先需要大量人工完成的事情,交由人工智慧可以更快捷更精準的完成,尤其是那些沒有技術含量的機械化工作,未來將全部被AI替代來完成,人的作用將從勞動力中逐步被淡化。
所以如果我們還在做一些機械性的事情,只具備一些基礎的工作能力,未來的職業發展將岌岌可危。
擁有創意
AI所具備的是強大的學習能力,它可以只用幾秒鐘掌握一本書的知識,只用幾個月將幾十年的大資料進行分析彙總,形成它的知識。
但很多具備創意的工作,如創新的想法、點子等,這些是AI所不具備的,而這些有創新能力的人將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更具競爭力。
-
3 # 品格派
1.首先要了解自己所從事的領域及自身具備的知識和技能~
2.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的發展方向有比較深刻的認知和了解!
3.給自己設定視覺化的奮鬥目標!一年,三年,五年……在這些特定的時間內想要自己達成什麼樣的目的,能給企業或者社會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帶來哪些可用價值!
4.對目標進行階段化工作步驟細分,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如何做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職級~
5.學會做階段性的工作總結!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己!
-
4 # SNIPER思耐珀
我是一個老闆,我想從我的立場來看人工智慧和員工發展。
第一個問題:人工智慧為何要發展,能發展?
一方面國家政策調整我就不細說了,一句話概括:人工智慧屬於高科技,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像工業革命一樣,任何能夠提高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健康道路,都是必然的,不可阻擋的,所以國家支援,社會需要。另一方面就是企業自身為何要發展,我總結為以下幾點:1.企業處於市場經濟下,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基礎屬性,如果人工智慧可以提高企業的產出,那企業自然就會去追求,讓企業的產出能力更好,更高。2.企業用員工來產出,是需要考慮各種國家對人的保護,普適性法律也好,勞動法也好,勞動合同法也好,都可能會對企業做出約束,需要承擔的東西很多,這就要求企業承擔很多員工看不見的支出,如管理成本,HR部門的招聘,培訓等部分成本,財務部門的部分成本等職能崗位成本,然而人工智慧卻不需要。3.部分員工請假、離職、曠工等情況在合理情況尚且影響企業正常運作,更何況不合理情況下的各種坑企業的行為,這裡最可怕的是員工把自己在父母、男女朋友面前的任性刁蠻帶到工作中來,是任何企業的管理者都很排斥的(此處不批評低素養員工)。4.全國所有地方的基本工資肯定都是不斷上漲的,用人成本只會越來越高,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就是用人的投入產出比只會越來越低。5.人工智慧會從基礎重複性無腦勞動開始,逐步取締人類工作。不僅可以一步步最佳化企業,同時也是在一步步最佳化人類的生產方式,在沒有影響到你的工作利益之前,這些肯定是好事兒。還能列舉很多,此處不再一一列舉。總之,大勢所趨,且勢不可擋。
第二個問題:作為員工,我們該怎麼辦?
一方面我們需要考慮提升自己,傾斜自己的能力到人工智慧所觸及不到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多關注一些人工智慧所衍生的很多新職業。
面對人工智慧,我們需要以理智的恐慌態度來面對。理智在哪兒:人類的大腦是地球最複雜的計算器,任何計算機想要取代都很難,比如情緒,人性,變化,進步,學習;恐慌在哪兒:我希望大家將壓力轉化為人類進步的動力,適者生存。
咱們回來闡述第一方面,哪些是人工智慧觸及不到的能力呢?就目前而言,“人性的美好”是人工智慧最難觸及到的。情緒、愛、真誠、信任等等美好的人性。不管人工智慧如何發展,人類肯定更喜歡這些人性的美好,而非是冷冰冰的機器人。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人工智慧差的遠呢~用塗磊老師的話來說,人類有愛人的需求和被愛的需求,這是傾斜方向。如何提升:簡單無腦重複性勞動會優先被人工智慧所取代,那我們應該提升的就是對應複雜的,腦力的,非重複性勞動,我們需要更快速的去掌握這些能力,才能更好的適應變化。
第二方面:衍生的新職業,如17年首次出現的演算法工程師,各行各業出現的體驗師,各個公司開始出現綜合管理部等此類純粹的新衍生物;還有一個是垂直專業領域,如我公司新產生的“職業諮詢顧問”,以前不需要這麼專業,但現在需要。每個公司都需要開始對各自所在行業開啟“精耕細作”的作業方式。垂直細分——細分領域——專業領域——精耕細作。
綜合以上兩點:越專業,越精耕細作,越需要人來完成;越綜合,越全面發展,越需要人來完成。處於中間又是屬於無腦重複性勞動的,會被最先取代。
-
5 # 創意營生觀察
創新夢工場創始人李開復,也是計算機科學領域佼佼者,他的預測對媒體說:“十五年內,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將具備取代50%崗位的技術能力。”
對於現在的職場來說,AI的到來給我們很多重複性的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另一方面,許多現在看來是“鐵飯碗”的職業,也許會在AI時代迎接被淘汰的命運。
人工智慧是什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充套件人的智慧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慧是研究使計算機來模擬人的某些思維過程和智慧行為(如學習、推理、思考、規劃等)的學科。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瞭解智慧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慧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慧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影象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等。
應用領域人工智慧應用領域也很多,我看能耳熟能詳的有機器人,機器視覺,掌紋識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自動規劃,智慧搜尋,定理證明,博弈(如象棋),自動程式設計,智慧控制,機器人學,語言和影象理解,遺傳識別等。
對職業影響當AI時代來臨時候,意味著很多重複性工作的你就要小心了,你要找富有創新性、交流溝通要強、需要感情來判斷事情的工作來作為未來指導。一方面AI是不會創造的,需要創造力的工作是最不會被AI取代的工種也是最有價值;另一方面AI無法取代的一個最重要事情就是與人溝通,但是很多事物必須要透過人與人之間溝通才能實現完成。
所以現在職場多去觀摩和體驗人工知能的應用。所以培養創造力、團隊精神、口才表達能力、社交能力,情商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未來工作就可以對些作一個參照和調整。
-
6 # 職場火鍋
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確實無可避免。根據物理學家麥克斯泰格馬克調查,相當於人類智力水平的通用人工智慧大約在2055年前甚至更早出現。人工智慧全面進入社會的奇點,在未來一二十年就會到來。職場人需要做好準備,但也不必慌張。比如,電商把實體店打敗了,也沒有見到大規模的失業,很多人轉行去了外賣、快遞和物流業了。
作為老HR,自己也需要解放思想,在學習中改進自己,所以向職場人職業規劃提三點建議:
第一,現代職場人要注重在“慢變數”中尋找“小趨勢”。什麼是慢變數?其實,人工智慧的到來就是慢變數。我們都知道,這個時代正在慢慢走來,它們一定是一個慢慢變數、厚積薄發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看得見、但很緩慢的過程。
舉一個例子:
天氣預報說,今天下午有雷陣雨,請大家帶來雨傘出門。天氣預報就是快變數。但是天文臺做的工作是慢變數的工作,從潮汐、季風運動的軌跡,半個月前就預測和推演了天氣的變化。直到今天上午才預報。
人工智慧也是如此。大量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都在研究這個領域。這個社會是一點一點向前演變的。這一天早晚到來。所以,我們做職業規劃,就是要早一點做好準備啊。作為個體,在時代大潮裡,如何把握一些小趨勢,就足夠我們功成名就了。
比如,你是在銀行從事櫃員服務。那麼,人工智慧能取代你什麼工作量?你心裡是清楚的。那些查驗資料、審批、授權等程式工作,可能用一個機器人就可以完全取代了。但是,這個慢變數裡,也有小趨勢,就是一對一的理財方式,就成為小趨勢。以後櫃員被機器人取代後,櫃員一定是向銷售經理轉型的。這個小趨勢,你就要提前鍛鍊自己的營銷能力。
第二,現代職場人要清醒地認知未來社會是一個智慧大爆炸的時代,技術創新會橫掃一切,慢變數會越來越加快。我們都知道,第一產業是農業,後來被第二產業工業化超越,第二產業解放了勞動力,人們有了更多時間休閒,於是爆發了第三產業服務業。什麼東西會同時影響這三個產業呢?就是技術創新。
比如,人工智慧這項技術創新,就會同時影響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使這三個產業同時升級換代。那麼,這個變數,是我們職場人看得見摸得著的。
舉一個例子:
新疆是棉花大省,產量佔全國74%。以前是人工採摘,人工費越來越貴,而且棉花的刺會扎破手指,影響棉花品質。後來就用機器採摘,第二產業上去,機器化就會碾壓棉花造成損失。人工智慧就提供服務業,用無人機噴灑落葉劑,然後用專門的採摘機器人去摘棉花。
這個技術創新,就能造就一批成功企業和成功人士。所以,我們職場人士,不但要關注人工智慧,更要關注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對全領域的跨界、升級、換代,帶來無限商機。你只要抓住一個小變數,華人口龐大的基數,就讓你成功了。
這一點警示我們職場人,在規劃未來職業發展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底層邏輯和底層技術創新帶來的巨大變數。
如果講得再淺顯一點,舉一個例子:
哪怕你是寫文字的文員,你都要思考技術創新的變數對你未來工作有什麼影響?你輸出文字內容就可以了嗎?那是過去的陳舊理念。你如果會把文字內容轉化為短影片,在5G到來的時候,你就比別人先行一步。那麼,從現在起,你就要學習短影片技術。這一點技術創新,早晚都會覆蓋你的工作領域的。
第三,現代職場人不要過分焦慮,職業規劃要擺正三個認知。人工智慧是未來的大趨勢,這一點是得到所有人認同的。人工智慧有好的一面,也有讓人擔憂的一面,比如讓通用職業產生失業的擔憂。所以,具體的職業規劃,不寫了,這裡寫一些基本認知:
一是,我們會不會被時代拋棄?我們怎麼化解這些焦慮?
我們不必擔心自己會被時代拋棄,不懂技術的,不懂人工智慧的人,會被壓在底層。因為,中國五千年文明發展史,也沒有說什麼基層能夠從底層直接蹦到最高層次的。大多數人都是普通命運,既不會一下子越級,也不會一下跌落深淵。
比如,流水線上的工人,不會夢想自己成為喬布斯。他們想的是,哪一天能當上車間主任就很滿足了。
講得再透徹一點,人工智慧取代基本勞動後,不是造成勞動力便宜了,而是造成勞動力價格上漲了。你發現沒有?很多工廠找不到工人?就是因為工資低了,沒人願意去幹。相反,很多臨時工的單位時間人工費大幅上漲。一些工地日薪300招不到熟練工。
人工智慧不一定會分化貧富,相反還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性。也就是說,白領與藍領的差距會縮小。因為勞動力供求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從事技術性勞動、體力勞動的人,不必擔心人工智慧取代,以後掙錢的機會越來越多。比如說,外賣小哥的月薪比普通白領還高。
二是,我們會不會迷茫?我們的職業規劃全部失靈了嗎?
我們以前的職業規劃很簡單,考入名校,進入大公司,升職加薪,買房娶妻生孩子,週而復始。在大家眼裡,這就是最好的職業規劃,這就是最好的工作。
那麼,人工智慧時代,什麼是好工作?好工作,越來越難定義了。我們感到迷茫了,好像什麼都可以被取代?如果連寫程式碼,也被機器人取代;如果連寫新聞稿,也被寫作機器人取代,簡直沒有不能被取代的工作。誰都開始迷茫、焦慮。
這個焦慮感和危機感,不一定是壞事啊。比如,以前,我只要寫好稿子就可以,拿到月薪2萬,生活得很美滿。以後,不行了。一技之長不夠用了。我們以後都要成為“特種兵”,一專多能的時代已經到來。比如,我寫稿子,還要會美工,更要會傳播,懂得運營。從現在開始,我們的職業規劃,就要向這個方向轉變,未來一定是這樣的。
三是,我們需要跨界嗎?我們如何應對跨界競爭?
未來時代,一定是跨界的。你不跨界,別人也會跨界過來搶你的飯碗。這是必然的趨勢。我們的職業規劃,要早一點做打算。
未來的許多新事物,一定是跨界雜交出來的新職業。比如,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大資料+現代金融,造成未來的金融業態不知道出現什麼新鮮事物呢?你不早點有思想準備,到時候就是抓瞎。
所以,我們職場人從現在開始,就要跳出目前的舒適區,讓自己去跨界,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讓自己成為跨界“新人類”,你未來的勝算就比別人大。
綜上,理想的職業規劃,是你自己的理想、激情、天分和社會需求完美的結合,早一點向這個方向努力,在慢變數裡尋找自己的小趨勢,你這輩子就一定會成功,人生就會感到幸福。
回覆列表
關於人工智慧未來將取代人類勞動者、搶走人類飯碗的擔憂,似乎在人工智慧出現之初就曾有過,隨著各個領域的諸多工作崗位迎來人工智慧工作者的盛行,這種擔憂到底是不是杞人憂天,就得到了更多人的思考,人們不再輕描淡寫地表示完全不必擔憂,轉而開始思索,假如在未來的某一天裡,人工智慧無所不能,人類該將自己置於何地。
特別是當阿爾法狗戰勝柯潔之後,人們的這種擔憂似乎更甚了。
那麼,在面對人工智慧從簡單從事機械式的重複工作到實現了更高智慧的勝任知識型工作,人類應該做好怎樣的準備呢?
從替換從事危險性工作的工業生產第一線工人,到替換諸如話務員等客服類枯燥乏味重複性高的工作,再到如今人工智慧律師、人工智慧會計師以及人工智慧教室、設計師、作家、編輯等等的出現,我們必須承認,人工智慧真的越來越智慧了,能勝任的工作越來越多了。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何才能不被取代,顯然我們需要發揮更強有力的主動性了。比如說,在自己頗具天賦的某個領域之內,將自己的天賦與能力發揮到極致,比如說作畫、設計、寫作等,人工智慧往往是難以達到人類所具有的智慧的。此外,在某一領域針對自己專長縱深發展,與此同時培養自己多方面的其他技能,一個多面手總是擁有更強的工作能力與創新能力,這些都是人工智慧所難以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