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外縱談

    哈丁戰役中基督軍隊沒有事先做好充足的準備,中途要透過一片荒蕪的高原,而且天氣炎熱,基督教軍隊卻沒有攜帶足夠多的水,在炎熱缺水的情況下,士兵身著重甲行進,仗還沒有開始已經註定了結局,這樣精疲力竭計程車兵根本不具備作戰的能力,最後只有被屠殺。

  • 2 # 史海悠遊閭春暉

    對於熟悉中世紀戰爭史的朋友們來說,哈丁會戰一定是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戰役。問題中問及耶路撒冷王國為什麼會在此役中失敗,我個人則認為哈丁戰役是一場強弱懸殊的對壘,耶路撒冷王國的十字軍處於明顯的劣勢,可以說是一場必敗的戰鬥,原因如下:

    一,國際形勢的不利,自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建立耶路撒冷王國及其一眾衛星附庸政權以來,它就處於被周邊大小穆斯林政權的包圍和敵視之中,雖然由於這些割據政權彼此的內訌,使得十字軍武裝一度處於優勢,但隨著達尼什曼德、伊爾•加齊、贊吉、努爾丁等穆斯林軍事強人的陸續出現,耶路撒冷王國的對外征討已是敗績連連,其得以維持脆弱統治的關鍵,就是在於得到北面拜占庭帝國和亞美尼亞王國的軍事支援,以及海上威尼斯、比薩等義大利城邦共和國的補給。而這一切,在傑出的庫爾德英雄薩拉丁成為埃及之主後,發生了劇變。

    首先,薩拉丁透過對努爾丁後裔的打擊,成功地把勢力從埃及延伸到了敘利亞,以往耶路撒冷王國周邊大小不一的伊斯蘭割據勢力,現在都已降附於埃及阿尤布王朝之下,十字軍諸政權已是處於阿尤布王朝的戰略包圍之下。其次,當時拜占庭正深受羅姆蘇丹國侵襲之苦,小亞諸行省一片殘破,為了自身的安危,拜占庭政府拋棄了對耶路撒冷王國的援助義務,於公元1182年與阿尤布王朝秘密簽署了和約,其主要內容是,阿尤布王朝將派軍幫助拜占庭反擊入侵的突厥人;換來的是“自由地對敘利亞的法蘭克人採取軍事行動的權利”。當年五年,薩拉丁信守了和約承諾,當羅姆蘇丹的塞爾柱突厥軍隊進攻拜占庭時,薩拉丁派軍北上攻擊了突厥人的後路,幫助拜占庭擊退了敵人。而亞美尼亞王國在這期間,已經向阿尤布王朝臣服納貢,更不會對耶路撒冷王國施以援手咯,因此,在哈丁會戰爆發前,耶路撒冷王國是得不到什麼有效的國際支援的。

    二,雙方戰前的力量對比懸殊,薩拉丁統治的阿尤布王朝,當時已經囊括埃及、敘利亞、葉門、阿拉伯半島的部分,可謂幅員遼闊,部下軍隊眾多,諸將歸心。僅薩拉丁親帥的攻打太巴列城的軍隊,就達六萬餘人,而更多的埃米爾的軍隊正源源不斷奉命而來。

    耶路撒冷王國方面呢? 國王居伊•呂西尼昂儘管根基未穩,仍下令抽調了國內幾乎每個城堡裡的能征慣戰之軍,拼湊出了當時耶路撒冷王國所能出動的最大兵力:一千兩百名騎士、兩千由各族武士組成的輕騎兵、近一萬人的步兵。

    而耶路撒冷王國軍隊行進中,雖然已有雷蒙德等將領洞悉到薩拉丁的陰謀,但包括國王、聖殿騎士團團長及類似雷納爾德這些的冒險家們,均不以為然,大軍遂一步步踏入薩拉丁早已安排好的圈套之中。

    至此,可以說戰鬥尚未開始,耶路撒冷王國方面已呈必敗之勢,具體戰役過程,大家想必比較熟悉了,這裡就不多說了,需要指出的是,薩拉丁為了減少自己方面的傷亡,故意延遲了總攻時間,以弓箭和烈日儘可能多的消耗十字軍的戰鬥力,取得了一場完美的殲滅戰的勝利。

  • 3 # 星空下的凱旋歌

    謝邀,哈丁會戰,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導火索,聖地主力的潰敗直接導致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弗里德里希一世,法蘭西國王(銀狐)腓力,也就是後來的(奧古斯都)腓力二世(奧古斯都意為大帝),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一世這三位天主教最強大的君主遠征聖地,其重要性可見一般,那麼,聖地的主力是如何被消滅的呢?

    哈丁之戰敗因之一:內憂

    耶路撒冷王國是拉丁人建立的殖民式封建王國,當地居民以阿拉伯人為主,耶路撒冷王國華人分為四級,最低等的是阿拉伯農民和手工業者,第三級是猶太商人及手工業者,第二級是信仰東正教以及亞美尼亞教派的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最高的一級是拉丁朝聖者和貴族,森嚴的等級和差別的待遇,各種民族宗教矛盾和頑疾一樣困擾著十字軍領主,這些潛移默化的威脅阻礙著聖地的穩定和發展

    同時,十字軍內部更是一盤散沙,鮑德溫四世國王死後,國內派系林立,各自有各自的利益訴求,沙地隆的雷納德娶了鮑德溫的姐姐西比拉,魯塞尼昂的居伊也在覬覦著王位,壯大黨派,並有謀殺幼主鮑德溫五世(鮑德溫四世的侄子)之嫌,國內貴族的內鬥與不團結,使原本人力不足的十字軍在此方面更加捉襟見肘,在鮑德溫四世國王去世時,在聖地請願的貴族多達千把人,但之後真正旅行義務的其實少之又少

    其二,外患

    與10年前不同,薩拉丁以及他的埃及阿尤布蘇丹國走出了內鬥和國力衰微的陰影,認真地發展,為了徹底擊垮十字軍,薩拉丁開始攻擊反對他的勢力,不斷整合分裂中的阿拉伯勢力,十字軍諸國只是各國朝聖者組成的小國家,國力上無法比擬龐大的阿尤布蘇丹國

    同時,西歐各國對聖地的狀況過於樂觀,由於十字軍創造了數攻埃及和擊敗薩拉丁等輝煌事例,歐洲各國對聖地普遍過度樂觀,加上貴族和封建主更看重自己的統治而非神聖事業,所以增援少之又少,十字軍諸國在這種絕望的情況下縱橫聖地200年,憑的是勇氣與實力

    其三 直接原因:指揮失誤,盲目輕敵 ,過度樂觀

    哈丁戰役後,新成為國王的居伊,不顧眾人的反對,力挺聖殿騎士團大團長的主張,放棄水草豐美的駐地,向東盲目推進,但他們的水源卻被埃及人切斷了,驚恐的十字軍拼命地對水源地發動衝鋒,但是數量更龐大的埃及人佔據地利擊退了他們(十字軍可能不到2萬人,而埃及軍隊在3-5萬人之間),隨後埃及人包圍了十字軍,複雜的地形使十字軍無法發揮重騎兵(站立式夾槍衝鋒)的巨大威力,在敵人優勢兵力和複雜地形的圍堵下,撒拉遜包圍了十字軍並不斷收縮包圍圈,被圍困在哈丁山上的十字軍忍受飢餓與絕望,撒拉遜人點燃草原和森林封鎖他們的退路,並猛烈地攻擊他們,十字軍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終究在各種惡劣條件的作用下戰敗,耶路撒冷國王居伊和多名貴族被俘虜

    如果居伊沒有冒進,十字軍的勝面是非常大的,2萬十字軍中擁有大量宗教騎士團騎士與專業的僱傭兵,論質量高於埃及軍隊很多,但是,許多貴族,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相信自己可以復刻當年在蒙吉薩的輝煌勝利,盲目深入,最終被埃及人切斷補給,中了埃及的埋伏和包圍,相似的案例很多,比如bc53年在卡萊被帕提亞國擊敗的羅馬軍團(儘管羅馬之後取得許多輝煌勝利),1071年東羅馬帝國被突厥人擊敗的曼齊克特會戰,還有1191年薩拉丁被英王理查一世擊敗的阿蘇夫會戰,都是因為輕敵冒進,最終被人家抓住弱點無限扯大................

  • 4 # 無月文化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天國王朝》,片中描繪的是耶路撒冷保衛戰,雖然很多情節與史實差距較大,但從電影也能感覺到中世紀十字軍戰役的一些特徵。而哈丁戰役則發生在耶路撒冷保衛戰之前。

    下面無月來給大家轉述一下這場戰役的過程。

    戰爭背景

    哈丁戰役發生在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死後 ,攝政王雷蒙德因為宮廷內訌而退職回到妻子的封邑太巴列,此時的十字軍內部正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穆斯林首領薩拉丁雖然已經注意到了耶路撒冷發生的政治風波,但出於對鮑德溫四世的尊重,他仍然遵守他們之間的五年停戰協議,沒有做出行動。

    戰爭起因

    沙蒂永的雷納爾德向一支由開羅到大馬士革的商隊再次(雷納爾德此前已經多次進行這樣的擄掠行為,薩拉丁為此兩次圍困他的城堡,併發誓要親手殺死雷納爾德)進行了擄掠性的襲擊,將護送船隊的軍人或打死、或生俘,把大批掠奪品運進城堡。薩拉丁強烈要求賠償損失和釋放戰俘,但遭到雷納爾德的拒絕;薩拉丁又向十字軍統帥居伊交涉,居伊大為吃驚,責令雷納爾德照辦。雷納爾德再次拒絕,竟然聲稱自己是獨立的國家,與薩拉丁根本沒有和約。

    戰爭前奏

    4月,憤怒的薩拉丁首先派遣一支突擊隊穿過雷蒙德的領地(經過了雷蒙德的允許),消滅了正前往太巴列進行斡旋的一支基督使團,並把人頭挑在刀尖上得意洋洋過市。

    這次事件後,雷蒙德重新回到攝政王職位,但十字軍內部的矛盾更激烈了,同時,雷蒙德撕毀了和薩拉丁的停戰協議。

    戰爭經過

    5至6月,薩拉丁給眾多的埃米爾下達了作戰命令,並作了如下的佈置:侄子塔吉丁負責右翼,他最能幹的副手格克貝里負責左翼,他自己則指揮中路。隨後部隊向太巴列湖南端的烏庫旺納挺進,在該地駐留5日。

    而基督方的拉丁軍隊則集結了大概有1200名騎士、1萬名騎兵,還有很多(可能有2000名)圖爾科波里人。圖爾科波里人是從當地招募來的,主要是些騎兵。他們是弓箭手,比騎士輕裝,但除在一些特殊場合外,其戰鬥作用與騎士相同。

    這裡要說一下騎士們的裝備,那時騎士披的是鎖子甲,(其下襬和袖子一直延伸到膝部、小腿、臂和手),內有緊身皮上衣,外罩一層布衣。外衣的作用是防止炎熱的Sunny把鎧甲曬燙。騎士頸部和麵部有防護甲,頭戴鍋形或圓錐形頭盔,外加護鼻罩。騎馬的軍士以及圖爾科波里人則不這樣重甲披身。騎士作戰時不騎笨重的騎兵軍馬,而是騎更小巧的安達盧西亞馬。如果說馬匹也有護甲,那只是區域性的,與騎士相比,馬匹更容易受到弓箭的傷害。在這裡說作戰其實的裝備,是因為這和即將發生的哈丁之戰存在不小的關係。

    7月2日夜間,統帥居伊作出了進軍的決定,7月3日清晨,在手捧“真十字架”(基督徒打仗時帶著它,作為神聖的標誌)的阿卡主教的陪同下,這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拉丁軍隊向太巴列進發。照慣例,雷蒙德(部隊先透過他的領地)率部走在前面,國王和“真十字架”居中,“聖殿騎士團”殿後。

    聖殿騎士團是十字軍中有名的精銳騎士團(有關於聖殿騎士團,有時間無月會做一篇文字來詳細講述他們的傳奇故事),把“聖殿騎士團”放在這樣的行進位置上是個正常而明智的預防措施。因為薩拉丁的戰術是先作包圍之勢,然後增加對後衛部隊的壓力,使其脫離主力部隊,後來所發生的情況也果真如此。

    那是個熱不堪言的一天,基督徒軍隊在到達太巴列之前必須透過一片高原,而這片高原無邊無際、乾旱荒蕪,滴水不見。很快,人員(其中有些身著沉重的盔甲)和馬匹便乾渴難忍。他們剛走了大約7英里,敵人的輕騎兵就發起進攻,利箭撲面射來。雖然居伊計程車兵在嘴唇乾裂結起厚痂、舌頭幹得象皮條的情況下進行了拼死的抵抗,但土耳其人輪番攻擊,始終保持著強大的壓力。居伊的後衛部隊所受壓力太大,開始與中央脫節。

    而主力部隊此時已行進到一個名叫馬里斯卡爾西亞的廢棄小村莊,這個小村莊差不多在薩富里雅和太巴列的正中間。向東幾英里有一條山脈,高達1100英尺,其間有三個隘口,沿著陡跌的地勢通往低於海平面600多英尺的太巴列。山脈的北端有兩個突出向外的山崖,稱作“哈丁角”,屏護著下面約600英尺的同名村莊。雷蒙德伯爵及前衛部隊用力趕到大軍前面,或許已經看到了太巴列山上薩拉丁人馬的部署情況。不管怎樣,他派人向後面送了一封信,力勸居伊加速前行,於夜幕降臨之前趕到有水的地方。但居伊覺得人困馬乏,便下令原地宿營。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十分關鍵的決定。因為在這裡馬上就要發生關鍵的一戰。

    那個夜晚。傷員們不斷地叫喊著要水喝,可是沒有一滴水來溼潤一下舌頭,敵人的巡邏隊在周圍遊蕩,高聲讚頌真主把基督教徒送到了他們的手心。

    7月4日晨,居伊的大軍按原次序出發,穿過盧西亞,打算在哈丁旁邊的北山口實施突破。開始時先頭部隊取得一些進展,敵軍讓出了某些地段;但薩拉丁的兵力部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其狡猾的用心。戰鬥於哈丁角的正南方進行,撒拉丁把部隊擺成一個月牙形,兩翼前突、中央後縮,這樣很快就能對拉丁軍形成嚴密的包圍之勢,用伊馬德丁(穆斯林將領)的話來說“連一隻螞蟻都休想逃脫”。阿拉伯人精神抖擻,士氣高昂,遠非基督徒軍可比,而且據伊馬德丁說,薩拉丁始終有一支載有大量箭矢和其它武器的駱駝隊處於待命狀態。

    兩軍都選擇了傳統的作戰方式。法蘭克人的重騎兵有步兵弓箭手的保護,而弓箭手又有厚厚的軟鎧甲保護著。弓箭手的任務是當騎士出擊時把隊伍展開,騎士迴歸時再把隊伍收攏起來。阿拉伯騎手的任務是騷擾居伊的側翼和後衛,準備敵進我退,敵退我追。

    基督教徒士氣低落,根本談不上使用什麼戰術,這些疲憊不堪、垂頭喪氣、乾渴難忍計程車兵在戰鬥開始後不久,便離開大路,爬上就近的一座小山,就再也不想動了,無論統帥居伊怎樣央求也毫無用處。不久,阿拉伯人來了,很多基督徒淪為俘虜,但更多的人死在地上,他們的舌頭都腫脹著伸在外面。

    騎士失去步兵便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在這種規模的戰鬥中很難取勝。居伊意識到局勢的危險性,便以“真十字架”為中心,將人馬組成密集的方陣。他們在力量非常懸殊的情況下英勇奮戰。但突然他們又被滾滾濃煙包圍,因為薩拉丁已下令將野草點燃,以便進一步擾亂法蘭克人。居伊將哈丁山坡作為最後的立足點。在這裡,約有200名騎士聚集在居伊周圍殊死搏鬥,直到最後薩拉丁下令停止屠殺。基督教徒的騎兵幾乎全軍覆沒,阿卡主教陣亡,“真十字架”被穆斯林繳獲。雷蒙德則突出重圍逃離了戰場。

    戰爭結束

    戰役結束後,基督軍的戰俘被集中起來,薩拉丁對那些倖存的基督徒作了大致公正的處理。他對國王居伊相當仁慈,對其他騎士也寬宏大量,除一人之外全部釋放,令人驚奇的是,這其中還包括“聖殿騎士團”的大團長、裡德福特的傑勒德。這惟一的例外是沙蒂永的雷納爾德,薩拉丁實踐了自己的諾言,親手將他處死。下層軍官、軍士和騎兵的遭遇則不太好,大部分淪為奴隸。“

    由於大部分城堡的軍隊都已被抽調去組成拉丁大軍,哈丁之戰的勝利使撒拉丁得以輕而易舉地蕩平這些城堡。少數幾個進行了抵抗的城堡可以用釋放重要戰俘的方式來換取,如用居伊和傑勒德換阿什凱隆。只有極少數城堡(如克拉克騎士堡)堅守了一年以上。一年半之後,十字軍手裡還剩下提爾、安條克和敘利亞的的黎波里。

    1187年10月,耶路撒冷宣佈投降,撒拉丁對待那裡的居民十分大度。

    以上就是哈丁戰役的全過程,基督徒勢力的內訌是主要原因,各領主之間的不團結和不信任導致了配合不緊密;其次便是統帥居伊的指揮不當,讓士兵在酷熱下持續行軍,消耗完了體力和鬥志,在被圍時喪失了大部分的戰鬥力;此外,軍隊被薩拉丁分割包圍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此役過後,雖然耶路撒冷沒有馬上陷落,但基督徒一方已無力再重整勢力,十字軍遠征基本結束,留在當地的基督徒僅僅是進行了消極抵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創業去養豬,家裡人都反對,我該堅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