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諾媽聊育兒

    我家孩子站在正在上幼兒園,現在我已經開始考慮上小學的問題了。

    幼兒園不能“小學化”,教育局這樣的規定是沒錯的。幼兒園的孩子正是玩耍的時期,在玩耍過程中發展他的四肢,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同時也發展他的綜合認知能力。所以,幼兒園的孩子以玩為主是對孩子成長最有利的。

    公立幼兒園基本上都是嚴格按照教育局規定來安排幼兒園課程的。很多私立幼兒園就不是了,我一個朋友家孩子上的私立幼兒園,剛上小班就發了好幾本書,開始認字,學寫字。當她的媽媽很自豪的在我面前炫耀孩子能認識多少字時,我真的挺心疼這孩子的。

    而我家孩子上的是華德福幼兒園,前兩年純粹就是玩。但是第三年還是有個幼小銜接班,會教孩子拼音和簡單加減法。

    如果是純公立幼兒園,園裡沒有知識類課程,家長又擔心上小學後孩子跟不上,可以報個暑假幼小銜接班,這種培訓機構到處都是,家長根據老師的教學態度選擇一個。因為課程比較簡單,孩子一個暑假下來,跟上一年級課程基本上就沒問題了。我小侄子上一年級前報了個暑期班,現在該升二年級了,學習成績一點也沒有被拉下,考試基本上都是97 98分以上。

  • 2 # 莫小西MO

    對於這個問題,倒真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我有一個同事,她的孩子上小學前就主張不去讀所謂的幼小銜接班。

    按她的說法,他諮詢了自己做小學老師的同學,那位小學老師告訴她,孩子如果提前學了學校的知識,那麼在他真正讀一年級的時候,課堂上他會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了,從而不專心的聽講。而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踏實的學習態度。所以這樣一來,勢必會造成反效果。

    但我自己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因為我發現很多小學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對於知識的講解,他會預設小朋友已經掌握得比較好,而不會反覆的講。(實際情況就是有相當多的小朋友家裡比較重視孩子的知識掌握,可能在上小學之前就已經讀了很多銜接班。)

    我覺得知識的掌握不是講一次兩次就行了,而是要反覆長期系統的去見你,所以我的建議還是要讀銜接班的。

  • 3 # 軒老師談教育

    我覺得還是要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來分析這個問題。如果大人有足夠的時間來陪護,那麼就在剛入學的過程中同步輔導;如果大人沒時間或者輔導不了,直接給孩子報個假期銜接班也未嘗不可。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種情況的利與弊。

    家長輔導時間自由,不影響孩子聽課的狀態,但不利於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

    家長同步輔導不同於先修,屬於課後的查漏補缺,不會影響孩子課上的聽課狀態。時間一般是孩子放學後,寫作業的過程中,或許寫完作業後根據孩子的作業質量來有針對性地補習。

    但是家長的輔導並不有利於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自己家裡孩子往往比較隨意,專注力不強。很多時候坐不住,小動作比較多。例如一會兒吃點零食,一會兒喝點水,一會兒上個衛生間。這些問題會比較容易被家長忽視。

    銜接班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但會對孩子的聽課狀態造成一定的影響。

    銜接班一般非常注重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十分鐘到十幾分鍾到二十幾分鍾,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能夠安靜的坐下來。

    銜接班老師的講課比較規範,知識和小學對接容易。正如很多家長所擔心的,孩子早早的就先修完了小學的課程,上學之後他就會認為自己都會了,上課聽課就不會非常認真,容易養成驕傲和自以為是的心理。

    根據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如果咱家孩子是那種特別愛動愛鬧,根本坐不住的孩子,我建議送ta去幼小銜接班鍛鍊鍛鍊,起碼先讓孩子能坐住了,在此基礎上再學點知識。

    如果孩子比較安靜聽話,如果時間允許,我覺得在自己家裡自己輔導就可以。

  • 4 #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孩子的教育應當避免一刀切,瞭解清楚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才是保證孩子能順利過渡的關鍵!針對“幼小銜接到底該銜接什麼”的問題,如果我們在街上做個隨機的採訪,我相信,你肯定會得到許多五花八門的答案:

    ①當然是要讓孩子學好數學計算,加減乘除都接觸,越多越好;

    ②肯定是要讓孩子多識字,認字多了到了小學理解能力就強;

    ④啥都不學,孩子在幼兒園就應該痛痛快快的玩!

    到底哪種答案正確呢?顯然,沒有一種是全面的,沒有一種是站在孩子科學發展角度去考慮的,這些答案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入學準備需要準備的內容與孩子的年齡特點相互協調統一的問題!那麼在去小學化的大背景下,孩子的入學準備到底該如何做,該準備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擯棄的一個誤區,那就是許多家長認為給孩子選擇幼兒園一定要選擇那些有識字、算數和英語的,教的越多的越好,因為這樣孩子進入一年級才能更快的適應,那我們不妨分析一下,下面的這些現象算不算是真正的適應了呢?

    1、進入小學以後上廁所,鬧肚子不知道主動跟老師說;上課老師講解的問題自己沒有聽懂,課下卻不好意思問老師或同學;集體活動輪到自己發言,總是張不開嘴;

    2、老師每次佈置了作業,總是記不住,不是記錯就是漏記或不記;

    3、老師說了兩句,或者跟同學之間有點小摩擦,就依靠哭來解決,沒有其他辦法;

    4、每天早上起床以後不是找不到紅領巾就是忘記了帶鉛筆盒,放學以後經常出現把作業或教材忘帶的情況,每次都要返回再去取,但是屢教不改;

    上面這些現象如果發生在自己家孩子身上,您覺得這算適應嗎?所以提到一年級學習吃力的問題,其實我想說的是,學習是一個綜合性的行為,絕對不是學知識那麼簡單,圍繞著學習這個核心,我們需要為孩子準備的東西實現是太多太多:

    一、語言溝通能力是孩子有效駕馭學習的重要工具,是有效學習的重要利器:

    語言溝通能力涵蓋的內容非常的廣泛:能說、敢說、會說!

    第一能說,這一點基本上所有孩子都是具備的;

    第二敢說,這就有區別了:

    比如說孩子到了大班就應當具備敢於站在眾人面前大方介紹自己的能力,但是現實當中我們發現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做到這一點,有的孩子到了大班,跟別人打招呼依然會躲在父母的屁股後面,感到不好意思,當然這並不代表孩子有什麼問題,只能說這樣的孩子鍛鍊的機會太少,家庭環境的氛圍沒有起到足以引導孩子敢說的作用,能提升,但是需要時間;

    第三會說,就更不一樣了: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小朋友年齡不大,但是跟我們交流起來卻毫無違和感,甚至思維轉換、語言技巧方面都毫不遜色於成人,“人小鬼大”,非常機靈,這樣的孩子人見人愛,當然也會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青睞,進而強化孩子學習的自信!

    二、數學準備能力對孩子未來小學階段的學習至關重要!

    提到數學,很多的家長立刻就想到了四則運算,加減乘除,按照規定,幼兒園只能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實際當中,很多的超前學習的幼兒園遠不止這個程度!在此我想說的是,超越了孩子年齡範圍和接受程度的學習都將在將來被證明是無效行為,為什麼這麼說呢?

    幼兒園階段,孩子在數學方面需要掌握的不是運算能力,因為就敏感期來講,孩子的數學邏輯敏感期是6歲以後的事情,超前學習太多太難的數學計算,除了打消孩子的積極性以外,沒有任何的好處!那我們這裡講的數學準備又是指什麼呢?

    1、數與量的對應問題:

    很多的小朋友看著教材上的圖示,能夠輕鬆的數出圖上有幾隻羊,有幾個蘋果,但是當我們把實際物品擺在桌子上讓他來敘述的時候,有的小朋友卻不能有效的說出來,原因就在於這個裡面孩子對於數與量的把握是分離的,單純的教材或板書,孩子根本體會不出數與量的對應,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孩子動手操作,透過實操瞭解對應關係,比如我們可以拿著7根筷子擺在桌面上,左手拿一根皮筋,右手把筷子一根根的撿起來同時口中要數著數,最後攥到手中,把這7根筷子用皮筋捆在一起,告訴孩子這才是7,這個裡面孩子就能清楚,原來把7根筷子放在一塊這個整體才是7,這叫數與量的對應!

    2、數學的前經驗,比如排序、配對和分類:

    不要小看這些概念,這可是整個的小學和中學,不管是代數還是幾何當中幾乎經常出現和用到的概念,掌握了這些基本的原理,孩子在將來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能把操作過的過程從腦海當中提取出來作為前經驗,想象一下,當年你在學立體幾何的時候,為什麼頭腦當中對於幾何圖形感覺那麼的抽象,那就是因為我們接觸的太少,實踐的太少的緣故!正確的做法就是利用家裡面的日用品,比方說大小不一的扣子、瓶子蓋,讓孩子進行排序和分類,當然隨著年齡的增大,內容越豐富,越好,比如差別比較細微的,區分稍微有難度的物品等等!

    三、孩子的學習品質,也是解決孩子入學以後學習主動性與否的一大關鍵!

    進入小學與幼兒園的一個關鍵區別就在於,小學裡面不會再像幼兒園那樣,不管是吃飯還是睡覺都有人照顧和關心,進入小學以後孩子的各種行為都要學會自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上要有一定的主動性,要學會主動學習、提前預習、按時複習,而這些都是學習品質的範疇!

    要實現以上目標,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家長就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各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創造條件,比如孩子的臥室自己打掃,襪子髒了自己提前就知道要更換和清洗,房間什麼時候該打掃,書桌上永遠保持清潔乾淨的環境等等,所有這些好習慣的養成,都將最終內化為孩子良好是學習品質,比如他會知道老師第二天要檢查作業,不用提醒就能自己主動去做,他知道第二天老師可能要提問哪些內容,不用監督,自己提前就能去做準備等等,所有這些都將成為孩子未來學習優秀的必備基礎!

    對於孩子一年級學習吃力的問題,我們不能僅僅把關注點落腳在學習這兩個字上,而應當圍繞學習,去思考外圍的工作是否充足,孩子在與學習相關的各種習慣、品質、情感等方面的準備是否到位,是否能做到有效的溝通,是否能做到良好的適應等等都將直接或間接決定未來孩子進入小學後的學習與生活!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當我們把著眼點放在開端這個關鍵點的時候,我們其實離成功就不遠了!

  • 5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如果學前沒有學過一年級的知識,那麼上一年級的時候普遍會覺得有點吃力。但是這個不一定是壞事,在我看來反而是一種必要的磨鍊。

    我的孩子幼兒園期間沒有學過拼音、識字寫字和計算,所以在上一年級的時候剛開始會遇到一些小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實際上是被允許的,也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一筆財富。如果家長善用這些問題,那麼反而可以鍛鍊孩子的學習能力。

    我的家長群中有上千名一年級的家長,大家普遍的反應就是孩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有點吃力。但是,實際上只要家長稍加輔導,孩子就很快可以趕上來,而且會越學越有信心。反而是一些原本知識儲備比較好的孩子,家長本身期望比較高,一旦沒有考到100分,孩子和家長都不滿意。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粗心,計算慢,寫字不好等等,其實都是剛上學的孩子必須要經歷的。這個過程一定要耐心,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度過難關。

    其實不怕困難,因為孩子需要體會到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和作業的關係,這樣孩子才能集中注意力到課堂上來。

    那麼,家長需要給孩子做哪些準備呢?

    1、行為上面的準備

    孩子上課需要遵守紀律,能夠安靜,不插嘴,不走神。這些都是家長平時需要重點培養孩子的,這些比給孩子學很多知識更重要。

    2、心態上的準備

    孩子剛學習的時候,多少還是有新鮮感的,但是一段時間之後,會覺得學校上課枯燥無味,不願意學習。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需要調整孩子的心態,不能什麼時候都順著孩子。我們可以接納孩子的現狀,但是也要讓孩子看到自己更好的一面。所以家長有必要給孩子一個規範,一個榜樣,讓孩子養成學習的好習慣。

    3、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需要適當地幫忙

    孩子剛上學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可是對孩子來說可能卻是大事。所以說,家長跟孩子維持好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才會告訴你,你才能很好的把握孩子的學習情況。

    一年級的學習問題,無非就是幾個:

    識字、寫字、拼音,計算,讀題,看圖寫話,閱讀等等。這些問題絕大多數都是記憶性的,沒有太多需要思考的地方。但是題目不要求思考,並不代表孩子就要死記硬背。我們要在平時培養孩子獨立做題的能力,要讓孩子習慣去面對陌生的問題。這種能力需要慢慢培養,也是家長平時需要重點關注的。

  • 6 # 我是杜佩玉

    作為一名老師,經常觀察或者從別人的口中得到這樣的訊息,小學階段特別是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進行銜接的時候,很多家長感覺到特別吃力,孩子更為吃力。

    比如說有的孩子在一年級剛開始入學的前一個月或兩個月的時候,他們對於學習的知識非常的困難,但是孩子又非常執著,甚至完不成作業或者學不好寫不好,都會急得哭。

    更多的家長在暑假階段,為孩子們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就是進行幼小銜接班的學習,我們不能完全否認幼小銜接班的作用,但其實提前學習一點點知識,對於孩子進入一年級的轉折是有幫助的,很多家長並不需要讓孩子掌握太多的知識,比如說寫字並不一定要求孩子必須會寫,但是必須有一種意識老師佈置的作業,儘量的能夠完成這個完成,還需要在家長的幫助下。

    其實最大的問題還出現在學校教育方面,由於學校裡面進行了一些高速度的教學,比如說一個月,基本上就把拼音學完,對於孩子來講幾乎就是非常困難,很多私立學校在整個大班的下學期,就會對孩子進行拼音教學的學習,這樣的孩子有可能會更容易接受或者說難度變緩進入小學一年級。而公辦學校的幼兒園,無論是大中小班都不允許進行小學化的教學。

    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還是建議家長對於孩子在暑期內進行一些簡單的,因為小學畢業班的學習,數學方面重點是進行數字的書寫,5一類的加減甚至擴大到11點的,加起來就可以了,不要把學習搞得太難,讓孩子失去了信心和興趣,語文的話熟悉一下拼音,認識幾十個孩子或者更多一些漢字也非常好,但是不要求孩子進行拼音的默寫書寫,不要求對漢字進行會寫,只要會認就可以。

    總之提前學一點甚至提前學一週,對於孩子都是有幫助的,但是在這個提前學的過程中,不要給孩子造成了對學習的厭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淚巔峰賽撞車貓神,打野李白搶中線,貓神反問“你是韓涵吧”,如何看待搶中線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