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原來這是歷史
-
2 # 南柯夢說
孫權晚年開始變得昏庸無能,更加珍惜留戀自己的皇位與權利。而陸遜卻偏偏牽扯到太子皇位之爭,以當時陸遜的能力與聲望在抗蜀之後已經變得非常的大,足以左右群臣的選擇。而當時陸遜選擇的是太子孫和,而孫權所選的是孫霸,這就讓孫權非常的不滿陸遜了。
士族間的對立。
當面孫策進攻江東時,就跟當時的江東名族陸家所對立,並且也殺了很多陸氏的人。後來為了穩定東吳局勢才開始拉進彼此間的關係,後來陸遜與呂蒙奪荊州,打贏夷陵之戰。以為他得到了巨大的人望,這就導致孫權所代表計程車族的不滿。這也是為何孫權要逼死陸遜。
-
3 # 經典撩劇狂
三國中,魏蜀吳三國鼎立,但蜀國和吳國基本都是聯合抗魏。但也有摩擦,其中武聖關羽就是死在東吳,劉備去征討被一個人殺的大敗而歸,最後白帝城託孤。那這個大敗劉備的人是誰呢?
陸遜,字伯言,江東大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吳郡士族,早期征戰山越,深受孫權器重。
在吳蜀爭奪荊州時,陸遜在呂蒙手底下任職,呂蒙設計病重,迴歸建業,讓陸遜繼任。陸遜聰明有為,假意寫信給關羽,說崇拜關羽,不想與關羽為敵。結果關羽輕敵,敗走麥城。
後來,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不顧諸葛亮和趙雲的勸告,率領大軍攻打東吳,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但是蜀軍遠征,補給困難,陸遜又是那種守城比較厲害的將領,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
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而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餘營。這就是著名的火燒連營。此戰,陸遜一戰成名。
隨後孫權封陸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即改封為江陵侯。這是陸遜一生最後輝煌的時候,陸遜也有北伐,而且北伐了四次。準確的來說被動防守。陸遜奉命抗擊魏國,戰績也是相當的可觀,三勝一平。雖然在歷史上陸遜這個人能力出眾,但是也僅僅限於防守,他很少率兵主動攻擊,大部分都是被動防守。但他的戰績也相當可觀了。這時候的陸遜戰功赫赫,加上又是士族出身,所以威望很高。
但是即便這樣,他的結局也不是很好!
赤烏七年,也就是244年,孫權在前任丞相顧雍死後,任命陸遜為丞相。其實陸遜本是個智變規慮之人。但後來的事情讓他憂國亡身,當時,太子孫和同魯王孫霸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兩宮並立,但陸遜站在中立的立場,這是古人忌諱的事。所以不久孫權便利立太子的理由逼死了陸遜。
說到這,可能有人會問,好歹也是一代功臣,為何孫權這麼輕易的逼死陸遜。其實這不難明白;首先,陸遜出生於貴族,姻親關係更是顯赫,所以陸遜權力重之後,也有能力謀反。
其次,陸遜在吳國的聲望太高。特別是呂蒙死後,陸遜獨挑大樑,更是讓吳國的權要上至太子下至將相都與他交好,可謂是功高震主。最後,就是兔死狗烹,要知道孫權如果當時死去的話,陸遜勢必是攝政王大臣,加上之前的功勞,自立為王並不難,為了吳氏王朝得以延續,孫權就將這一代功臣逼死,讓陸遜憂憤而死。讓後世感嘆唏噓。
-
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陸遜被孫權逼死之說本身就存在爭議,史籍記載陸遜是因為涉足儲位爭鬥被孫權斥責後憤懣而終的。不過,歷史這東西本來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陸遜的真實死因存疑。但是,我們也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是孫權逼死了陸遜。雖然陸遜是否被孫權逼死存在爭議,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陸遜臨終前遭到了孫權的嚴重猜忌。那麼,孫權為什麼要猜忌自己一手提拔的陸遜呢?原因大概有幾個:
首先是陸遜彼時的地位。陸遜在接替呂蒙之後,大敗劉備於夷陵,一戰成名。之後,陸遜在對曹魏和蜀漢的戰爭與和議中的表現也是非常突出的,堪稱國之干城。而且,陸遜還是上表勸進,公開支援孫權稱帝的重臣之一。黃龍元年,孫權正式稱帝。同年,陸遜官拜大將軍、右都護,達到了武臣的巔峰。赤烏七年,丞相顧雍去世後,孫權命陸遜為丞相。自此,陸遜達到了人生的巔峰,而這也是孫權對陸遜猜忌的開始。從軍職轉任文職,或許正是孫權刻意為之,為的就是防止陸遜擁兵自重、尾大不掉,這也是歷朝歷代帝王常用的馭下之術。個人認為,赤烏七年時實際上孫權內心很可能已經開始猜忌陸遜了。
其次,陸遜捲入了孫權兒子孫和與孫霸的儲位之爭。時任太子孫和與孫權關係惡化,孫和為了自保,居然派人暗藏孫權床榻之下窺聽孫權與大臣商議易儲之事。孫和得知細節,秘密召見自己的親信陸胤(陸遜的侄子),請他出面找陸遜為自己站臺、撐腰。陸遜居然真的出面了,多次上書孫權陳述嫡庶之別,為孫和爭辯,並且要求面見孫權。孫權一看:“好嘛,我的密室之言你陸遜怎麼知道的?很顯然,洩密了。”於是,下令徹查,將涉事者全部收監審查。對陸遜算是客氣呢,沒有收監,但遣使修書斥責陸遜窺探宮闈機密,算是與陸遜正式撕破臉了。不久之後,陸遜憤懣而亡。
其三,陸遜身份尷尬。如果是別人摻和進了儲位之爭或許還不至於引起孫權的巨大警覺與反感。可偏偏這個人是陸遜,陸遜不僅是丞相、大將軍,而且還是孫策的女婿!這就不得不讓孫權多心了。孫權的地位是怎麼來的?胞兄孫策給的。因此,孫權對孫策一脈,尤其是孫策的兒子孫紹保持著長期的警惕。孫策的女婿公然攪和進了儲位之爭,窺探宮闈機密、公開為孫和站臺。“你到底想幹什麼?!”無論誰處於孫權的地位,恐怕都會由此一問。“你能為孫和站臺,跟你老闆我唱對臺戲。保不齊哪天你也會站出來為你大舅哥孫紹站臺!”這恐怕才是孫權最終與陸遜撕破臉的根源所在!
有了這三點,陸遜即便沒有憤懣而亡,不久的將來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不是嗎?他的死反倒是成全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從後來陸遜的身後事來看,個人認為,他被孫權逼死或者處死的可能性應該並不大,很可能陸遜原本就身體不太好,被孫權斥責後驚恐、憂慮加上憤懣,最終一命嗚呼了。因為陸遜死後非但沒有遭到孫權的清算,還讓他的兒子陸抗承襲了爵位。多年之後,孫權還對陸抗說道:“我過去聽用讒言和你父親不和,由此辜負了你。我前後問過的事都焚燬消滅,不要讓人再見到這個了。”由此可見,陸遜應該不是死於非命,至少不是被孫權所殺或者逼死的。當然,這種事史籍中不可能有明確記載,我們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5 # 小生聊歷史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字伯言,吳郡吳縣人(今江蘇蘇州)。文武兼備的政治家、軍事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世代為江東大族。陸遜火燒連營
蜀漢章武元年,劉備為了報荊州被奪還有關羽被殺之仇,率領大軍攻吳,對上的將領正是吳國的陸遜!
劉備兵力強盛,陸遜避其鋒芒,不予劉備正面交戰,雙方相互對峙。一對峙,劉備就處於劣勢。因為蜀軍是遠征,補給方面沒有陸遜來的及時輕鬆,而且也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天氣已經入夏,天氣炎熱,士兵士氣低迷。
劉備為了緩解酷熱,命令士兵林中紮營。這一紮營,就給了陸遜機會。入夏草木本就乾燥,紮營的木柵欄和林木都是易燃的物品。陸遜看準時機,命令士兵一人帶一捆茅草,在蜀軍營壘邊放火邊猛攻,火勢瞬間就撩了起來。蜀軍大亂,被陸遜率領的吳軍連破四十多營,可謂是損失慘重。而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也直接導致了夷陵之戰蜀敗而吳勝的結果。
陸遜怎麼死的?陸遜出生於貴族,姻親關係更是顯赫。在吳國聲望太高,特別是呂蒙死後,陸遜獨挑大樑。讓吳國上下權要都要予其交好,可謂是功高震主。陸遜功高,孫權也可以暫時壓制,但是擔心自己故去,幼子繼位,很有可能陸遜變成為攝政大臣,吳國遲早要易主,所以為了後世計,孫權也不可能留下陸遜。
最後,還有一個比較隱秘的原因。陸遜是孫策的女婿。而孫權的基業可以說是從孫策手中繼承過來的,開始是為了拉攏陸遜,但陸遜權勢漸長之後,難免孫策的子孫沒有其他想法,畢竟他們也是王族。
以上種種因素,導致了陸遜不得不死。
-
6 # 喜馬拉雅app
要說起來 不管哪朝哪代興起和滅亡都和仕族有舉足輕重的關聯 江東與其說是孫權做主 其實都是士族說了算 就像美國的參議院與總統的關係 參議院的人都是財團老大 選舉是需要錢支援的 孫權需要支援 但是自己不想讓後代做一個傀儡只有殺 所以士族後不再支援孫家離江東滅亡就不遠了 司馬懿也是士族 所以三國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士族
-
7 # 子甫3
陸遜,字伯言,出生於今蘇州的名門望族。三國時期東吳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原本只是孫權府的幕僚,因某羽取荊、在夷陵之戰中擊敗劉備,一戰成名,鑄就了歷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戰成功的典列。從此以後陸遜出將入相,成為孫權時期東吳舉足輕重的人物。晚年因捲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其實陸遜被孫權逼死是必然的結果,首先,陸遜功高震主,一言一行可以左右朝堂,成為孫權之下說一不二的人,嚴重影響到孫氏東吳政權,所以在孫權看來陸遜必須的死。其次,陸遜家族是江東大族,子弟遍佈江東,盤根錯節,而陸遜又權高位極,是孫權所依靠的,同時也是孫權政權的威脅,所以孫權必須除了他。最後,陸遜後期參與了東吳立嗣之爭,無疑是表明他想繼續掌控東吳政權,左右朝廷,正好給了一個孫權除去他的理由。
-
8 # 酒騎風
陸遜就是命不好。如果用後世的例子的話,陸遜其實相當於孫權提前給太子定下的“顧命大臣”。
黃龍元年,孫權前腳稱帝,後腳在封陸遜為上大將軍,比大將軍還高一級,這時候陸遜位極人臣,橫著走,問題不大。
孫權稱帝后,馬上著手準備接班人的問題,於是立孫登為太子。我們知道,立太子的問題上和富二代接班的邏輯是一樣的,必須要先熟悉業務,所以孫權把孫登留在武昌,並命令陸遜輔佐孫登:
“上大將軍陸遜輔登鎮武昌,領宮府留事”這麼做的意思是很明確的:
1. 讓陸遜教太子學習政務軍事。畢竟滿朝文武沒有比陸遜更合適的人選了;
2. 確定了孫登與陸遜之間的君臣關係。換句話說,孫權也害怕孫登上位以後,陸遜功高震主,有了這麼一層關係,以後孫登、陸遜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像孫權和周瑜的關係,那就融洽多了。
劇本是好的,陸遜兢兢業業的輔佐了孫登二十一年,從一個13歲的毛孩子把太子養成了一個33歲的中年,等孫權病死,陸遜就是下一個索尼、鰲拜、蘇克沙哈、遏必隆。位極人臣,指日可待!
結果孫登病死了。
死了太子給孫權造成了巨大的麻煩,在這個過程中,孫權舉棋不定,明明選了兩個太子:孫和、孫霸,但最終孫權認為,這倆孩子都不適合當太子,全部賜死。
這下就尷尬了。
首先以陸遜此時的地位來說,如果孫登上臺,陸遜必然就是下一個索尼;但反過來說,其他人不管誰上臺,陸遜就必然變成鰲拜。畢竟缺乏溝通交流,誰能保證新上任的皇帝不拿下陸遜開刀?所以打探訊息在所難免。
於是孫權下詔書問罪陸遜。不久後,陸遜憤憤而死。
講道理但凡孫登不早死,陸遜都是位極人臣的存在,可惜了……
回覆列表
我們先看幾件吳國的政治事件
暨豔案:
暨豔,吳郡人。死。
徐彪,疑似吳郡人。死。
張溫,吳郡人,張家族長,下罪貶斥,廢還吳郡。
隱蕃案:
隱蕃,據傳青州人,曹魏叛臣。死。
朱據,吳郡人,朱家族長,被雙歸。
郝普,義陽人。季漢初期三大叛徒之一,死。
呂壹案:
顧雍,吳郡人,顧家族長,被問罪。
是儀,北海人,南渡北人,被下獄。
朱據,吳郡人,朱家族長,被問罪。
鄭胄,沛華人,南渡北人,被下獄。
刁嘉,不知籍貫,被下獄。
呂壹,不知籍貫,死
二宮之爭
太子黨
孫和,太子,被罷黜。
陸遜,吳郡人,陸家族長,被罵死。
陸胤,吳郡人,陸家成員,下獄,被拷打,後獲釋。
顧譚,吳郡人,顧家族長,被流放,死於徙所。
顧承,吳郡人,顧家成員,被流放,死於徙所。
張休,彭城人,張昭之子。被流放,後賜死。
朱據,吳郡人,朱家族長,被賜死。
張純,吳郡人,張家成員,被處死。
陳正,籍貫不明,無難督,族誅。
陳象,籍貫不明,五營督,族誅。
屈晃,汝南人,避亂江東,定居會稽。被杖刑,斥還鄉里。後於城隍任上發揮餘熱。
吾粲,吳郡人,寒門。處死。
魯王黨
孫霸,魯王,被賜死。
全寄,吳郡人,全琮子,國戚,處死。
吳安,吳郡人,吳景孫,國戚,處死。
楊竺,廣陵人,處死。
孫奇,籍貫不明,處死。
支援魯王但是平安無事黨
孫魯班,孫權女,全琮妻。
孫弘,籍貫不明,中書令。
步騭,淮陰人,步練師族兄,國戚。
全琮,吳郡人,孫魯班夫,國戚。
呂岱,廣陵人,壽星。
呂據,汝南人,娶孫奐女,國戚。
支援太子但是平安無事黨
諸葛恪,琅琊人,諸葛瑾子。
施績,丹楊人,朱然子,朱治孫。
滕胤,北海人,娶孫奐女,國戚。
孫吳的本質是以吳郡寒門出身的孫氏為主,帶著一幫北方人征服了江東大族,所以想要鞏固江東政權,就必須要被迫和江東世族合作。
透過暨豔案,吳郡張氏在東吳政壇幾乎徹底被廢除。
乃至孫吳滅亡之日,吳郡張氏也再沒出現過什麼能夠參與中樞的大人物。
廢掉張家後,孫權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但有武力,缺少政治影響的朱家。
經過隱蕃和呂壹兩次連環折磨,朱據被雙gui被下獄,終於在二宮之爭時被孫權如願以償的搞死。
顧雍在世時孫權不敢輕舉妄動折騰顧家,等到顧雍孫輩顧譚掌事才一舉拿下。
陸遜實力雄厚,軍事能力一時無二,於是孫權將其留到最後,帶進了墳墓。
在這些爭鬥與考量中,孫權既要依賴吳郡大族的勢力,又要防備他們。
孫權按照四大姓的強弱順序,依次予以打擊,終於在死前搞殘廢了全部四族。
從這個角度來說,孫權處理四大家族是勢在必行。
張溫逃不掉,朱據逃不掉,顧譚逃不掉,陸遜當然也逃不掉。
無論陸遜在晚年是否牽扯進二宮之爭的亂局,以另三家為鑑,他都絕對不可能倖免。(借鑑多方資料,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