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巴菲特午餐,是和股神巴菲特在紐約知名的牛排館共進午餐的活動。“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慈善拍賣活動自2000年開始。2006年,段永平用62萬美元成了第一位與股神共進晚餐的華人。2016年巴菲特慈善午餐價值345.6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262.855萬元)為什麼有人會願意花上千萬去和巴菲特共進晚餐?
9
回覆列表
  • 1 # 伍治堅

    巴菲特,幾乎是全世界投資者頂禮膜拜的英雄。每年在奧馬哈舉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是全世界價值投資者的盛宴。很多人提前好幾天到達奧馬哈,在大會當天一大清早就趕著排隊進場,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近距離聆聽巴菲特和芒格這兩位“先知”的教誨。

    想要和巴菲特見一面,吃頓飯,坐下來聊兩句的人數不勝數。為了滿足大家的這個要求,從2000年開始,巴菲特將和自己一起午餐的機會,放在網上公開拍賣。拍賣得到的資金捐給他指定的慈善基金會。

    和巴菲特吃一頓飯,要花多少錢?在2000年,是2萬美元。也就是說,向巴菲特指定的慈善基金會捐2萬美元,就能和股神吃一頓飯。但是接下來幾年,這頓飯的價格水漲船高,越來越貴。2003年,對沖基金經理David Einhorn花了25萬美元拍得和巴菲特吃飯的機會。2006年,段永平花62萬美元拍下這頓飯。

    再接下來,巴菲特午餐的拍賣價格又更上一層樓。2008年的私募基金經理趙丹陽:210萬美元;2014年的新加坡美容大亨蔡國雄:216萬美元;2015年的天神娛樂董事長朱曄:234萬美元。

    後來,成功拍得與巴菲特一起午餐的富豪都選擇匿名,因此沒有人知道這些神秘人物的真實身份。最新的價格,是2018年的330萬美元。

    和巴菲特成功吃上一頓飯的富豪中,有一位很有意思,那就是蓋伊·斯皮爾。2007年,斯皮爾和他的朋友莫尼什·帕伯萊,共同以65萬美元的價格拍下和巴菲特吃飯的機會。在那之後,斯皮爾寫了一本書,叫做《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時,我頓悟到的5個真理》,分享了他面見巴菲特的前因後果。

    在書中,作者分享了幾條最重要的投資心得。在我看來,這些心得是經過了多年實踐後提煉出來的精華,值得大家細細品評。

    第一、不要去盯盤。

    很多炒股的朋友,一般都有盯盤的習慣。以前智慧手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每天早上來到辦公室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啟電腦看一下股價。後來智慧手機普及了,隨時都可以點開APP查閱各種股票和指數的價格,以及相關新聞,因此股民們查股價的頻率更高了。

    在很多投資者看來,股票市場瞬息萬變,如果不牢牢盯住股價的變動和相關的新聞,很可能就會錯過一個大的上漲或者下跌。因此,盯盤,成了他們最普遍的投資習慣之一。

    事實上,在巴菲特的辦公室裡,他連電腦都沒有。巴菲特曾經說過:

    如果你沒有做好準備持有該股票20年,那就別去買。

    因此,股票市場每天的價格波動,對巴菲特來說都是低質量的噪音,根本不值得關心。

    在本人的歷史文章《聰明的投資者做懶漢》中提到,看自己的交易賬戶越頻繁,看到自己虧錢的機率也越高,白白增加了自己的焦慮感。聰明的投資者,堅持長期投資,忽略短期波動,選擇做一個“投資懶漢”。

    第二、如果有人想要賣給你什麼東西,別買。

    這是一條非常有意思的經驗,我基本認同。

    斯皮爾的意思是,當對方奔著把一項產品或者服務賣給你的時候,他所說的和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賣。因此當你和對方交流時,就好像一個業餘玩家面對職業玩家,很容易成為對方的“下酒菜”。很多時候,在你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會被對方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所迷倒,稀裡糊塗買了自己不該買的產品。

    在我和讀者們溝通的時候,經常聽到這樣的案例。連續好幾個星期,被賣保險的或賣理財的顧問連續“轟炸”,感到拉不下臉,差一點就要“投降”購買了。但是後來仔細分析一下自身的需求,以及產品的價效比,發現該產品根本不適合自己,或者費用太貴,沒有競爭力,長吁一口氣,慶幸自己沒有在頭腦發熱的時候下單。

    更理性的方法,是獨立思考,做好自己的功課,對自己需要的產品或者服務,做充分的比較研究,搞清楚了自己的需求,然後再詢問對方的銷售,該產品或者服務的價格、特點、優缺點等。在貨比三家之後,再在冷靜的時候做決定。

    斯皮爾在書中提到一個小竅門,那就是,任何人如果想向你推銷任何東西,不要聽他們說,而是讓他們透過Email發過來。在閱讀文字的時候,我們的頭腦更加冷靜,分析起來更加理智,也更不容易受到那些巧舌如簧的銷售的情緒影響,在頭腦發熱時做出不理性的決策。

    第三、不要去見或者聽公司的管理層。

    很多人在做股票研究的時候,會依賴公司的高管。比如他們會參加公司每半年的電話會議,或者參加公司舉辦的路演,聽公司的高管宣傳自己的股票。

    問題在於,公司的CEO和CFO,往往也是最出色的銷售。他們總是能把公司最光鮮的一面展露給公眾,而把醜陋的一面非常巧妙地掩蓋起來。因此當我們參加了高管的宣講會,或者聽了他們的季度財報電話會議後,很可能受到高管的情緒影響,做出對股票不夠客觀的判斷。

    斯皮爾在書中提到,巴菲特在做公司研究的時候,主要就是閱讀公司的財報,以及證監會要求公司公佈的各種表格和資料。這些冷冰冰的資料,反而能夠更加客觀的反映公司的真實情況,也有助於我們做出更加冷靜的判斷。

    當我們看中了一隻股票,或者有了一個投資想法後,很多人會急於和別人分享。分享給人帶來很愉悅。它可以顯示出我們的睿智,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和對的人分享,也可以讓我們檢驗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是不是遺漏了什麼重要的考量。

    問題在於,如果和錯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那麼效果很可能適得其反。比如對方可能很自負,純粹為了證明他對你錯而跟你抬槓。在網上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投資思路時,很可能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槓精”。或者對方可能有相關利益,為了鼓勵你買(或者賣),向你兜售他的想法。像這樣的情況,都是不理想的分享物件。

    在斯皮爾看來,完美的分享環境,應該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保密。即雙方互相信任,都不會把交流的資訊說出去。

    2)沒有人告訴對方應該怎麼做,而只是純粹分享資訊和看法。

    滿足了上面三個條件的投資分享,可以真正做到毫無顧忌,天馬行空,並且不受任何想法以外的因素所束縛,才能夠最大程度地釋放投資者的思想自由,真正做到無障礙交流。

    第五、不要在開市的時候買賣股票。

    斯皮爾認為,在開市的時候去買賣股票,投資者很容易受到上下波動的股價的影響,以至於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不該浪費的地方。比如我們看到股票價格上漲了,很可能會想,要不我等等,等它價格跌下來,就能以更便宜的成本買進。或者我們看到股票價格下跌了,可能會想,說不定價格會跌更多。在多變的市場中短線操作,試圖在一天之中的高點賣出,低點買入,註定是一場永遠都不可能贏的遊戲。

    因此斯皮爾的做法,是想好自己的入手價位後,在股市關閉後下單,只期望獲得第二天開市後的平均價格。這樣的話,就能讓自己從紛繁複雜的日交易活動中抽身而出,不再在買入或者賣出股票的時候糾結焦慮。這樣的做法,對於維持一顆冷靜的大腦,不被頻繁波動的市場所幹擾而做出不理智的決定,無疑是有很大好處的。

    第六、如果你買了股票以後該股票大跌,那就強迫自己至少持有兩年。

    在做了很多研究之後,投資者好不容易選中了一個自己看好的股票,並決定出手買入。而他們最大的噩夢,無疑是在買入該股票後,股價大跌。這個時候,一些投資者可能會坐不住,倉促之間割肉平倉。或者,他們會怨天尤人,焦躁不安,甚至不知道接下來該幹什麼。

    對於這種情況,斯皮爾給自己立了一個規則,那就是,如果該股票在買入後大跌,那麼他就強迫自己至少要持有2年以上。這麼做的好處,有兩個:

    首先,這條規則讓自己在購買任何一支股票之前,都三思而後行。因為萬一買錯,自己不得不為此付出代價,承擔後果。巴菲特曾經說過:

    每個股民,都應該想象自己有一張打孔卡,上面有20個打孔位。每買一支股票,就要打一個孔。打完了,就再也不能買股票了。

    巴菲特的意思,是每個人如果想象自己一輩子只能購買20支股票的話,那他們在購買任何股票之前,都會謹慎得多,只會在做足功課,慎重考慮之後,才出手下單。

    其次,如果剛買進股票就大跌,投資者的心情,一定是極度沮喪的。這個時候,做出的判斷往往是錯的,很可能會選擇在錯誤的時候割肉平倉,蒙受損失。強迫自己持有2年,至少能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至於在股價大跌,心情極度糟糕的時候,做出讓自己後悔的衝動決定。

    第七、不要去宣傳自己買了什麼股票。

    在知乎、雪球、集思錄等網站上,有很多博主會曬自己的投資組合,向別人宣傳自己的投資邏輯。名氣更響一些的基金經理,會在電視、雜誌和報紙採訪中談論自己買了哪一隻股票,或者看中了哪一個潛在的“獨角獸”。

    但是在斯皮爾看來,這樣的作法弊大於利。因為當你去談論這些股票的時候,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自己的判斷。

    在本人的歷史文章《有哪些最容易讓你上當的投資陷阱?》中,我提到過美國的心理學教授,羅伯特·西奧迪尼提出的有效說服六原則。其中之一,是一致性原則。

    一致性原則,指的是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做了某種帶有傾向性的選擇或者判斷,那麼我們會習慣堅持自己的立場,越走越遠。小孩子們對於這點理解得很透。當大人無意間漏出一兩句話時,小孩子們會記得很牢,然後在需要的時候搬出來,向大人當面質問:你不是說過,我可以買XXX麼?你怎麼說話不算數?

    由於一致性原則的影響,當我們和別人談論了自己購買的股票後,特別是在比較正規的場合,那麼這就可能對我們產生一定的限制,阻止我們做出及時的改變。

    斯皮爾舉了一個自己經歷的例子。他購買了一支叫做EVCI的股票。該股票在他買入後的一年半內,漲了7倍。斯皮爾自我感覺非常好,在接受雜誌專訪時,誇誇其談,和記者分享這個成功的投資案例。後來,EVCI股價開始下跌,但是由於斯皮爾做了那次專訪,他內心隱隱有點捨不得賣股票。接下來,股票價格跌去了一半。斯皮爾非常懊惱,總結出深刻的教訓:如果沒有和別人去談論EVCI,他很可能早就把這支股票賣了,也不會遭受那麼大的損失。

    上面7個投資心得,是斯皮爾基於自己的經歷和教訓,和讀者們分享的經驗總結。它們未必每條都正確,也未必對每個人都管用。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了一定投資經驗的讀者朋友,一定能夠從中讀出對自己有價值的資訊。當然,百聞不如一見,如果您對書中的內容感興趣,還是找原書讀一下,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參考資料:

    Buffett’s 20th Annual Charity Lunch Auction to Kick Off in May

    蓋伊·斯皮爾:《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時,我頓悟到的5個真理》,2015

  • 2 # 雲惠城

    說白了,花上千萬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無非就是4個字:求名得利!

    1、先說名:在拍賣之前,拍賣人的身份很難說是名人,就算是名人,也只是小範圍、小圈子裡的名人,遠不是人盡皆知的明星。但是如果競拍巴菲特的午餐成功呢——就成了一餐聞名,天下皆知!全世界都知道了這個和老巴出天價吃飯的傻瓜了,無論是話題還是永續性,都會出現一個廣告效應。這個名,一方面是個人的名氣,被別人記住了;在2019年的巴菲特午餐,我們知道了一個人的名字:孫宇晨。

    我們再從圍繞孫宇晨名字的熱度分析來看,全網搜尋最熱的詞就是巴菲特、午餐、美金、新高、男主角等幾個詞。

    一頓午餐,456萬美元,做了個個人廣告,讓全世界的人都記住了自己的名字,肯定是值得的。

    2、再說利:花大錢做廣告的最終目的,絕對是為了錢。至於能不能把456萬美元掙回來,我們從歷屆以來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人的回報找下端倪。外華人咱就不看了,咱只看華人的,畢竟華人咱們還相對來說熟悉一些。和老巴吃飯的華人迄今為止有4個:

    第一個是當年步步高的創始人:段永平。

    2006年段永平以62.01萬美元的價格拍得共進與巴菲特午餐的資格,與他一同前往的,還有拼多多創始人黃錚。段永平在和巴菲特共進午餐之後的第三年,也就是2008年,將步步高帶上深交所正式掛牌交易。

    他本人目前早已不在步步高上市公司內擔任高管,但是,他卻做了多筆成功的投資,成為包括OPPO、VIVO、拼多多、網易、騰訊等多家知名企業的股東。深受巴菲特投資理念影響的段永平,他這幾年的投資之路也越走越順,如今已經身家上千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在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時,段永平帶著一個80後的年輕人,現在是拼多多創始人黃錚。當年黃錚剛26歲,這也是黃崢初涉商業圈的啟蒙經歷。

    第二個,是私募大佬趙丹陽。

    2008年,私募大佬、赤子之心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趙丹陽斥資211.01萬美元,與巴菲特共進午餐。在用餐期間,趙丹陽主動向股神推薦個股“物美商業”,進而引發該股票飛漲。在短短數日內,趙丹陽就從物美商業的股價飆升中狂賺1.3億港元。2014年1月,趙丹陽再度迴歸A股,發行兩隻私募產品。截至2018年底,累計收益分別為55.35%和47.02%。

    第三個,是上市公司天神娛樂(002354)董事長朱曄。

    2015年,天神娛樂(002354)董事長朱曄以234.5678萬美元的價格在拍賣中拔得頭籌。作為一個做遊戲起家的公司,天神娛樂在2014年借殼上市。2015年,創始人朱曄就斥巨資拍下了巴菲特的慈善午餐。對剛借殼上市的天神娛樂來說,絕對堪稱“天價”。之後短期內,天神娛樂股價漲幅接近90%。同時,天神娛樂還開啟了“買、買、買”的併購式發展模式。

    第四個,就是這次創巴菲特午餐天價記錄的——孫宇晨。

    公開資料顯示,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和賓夕法利亞大學,是馬雲的湖畔大學一期學員,區塊鏈公司波場的創始人,在這一次天價拍的巴菲特午餐後,在接受採訪時,孫宇晨表示與巴菲特午餐時會給他的手機裡裝數字貨幣的錢包,並打一點波場幣給他。並且在自己的微博裡面也提到了區塊鏈、虛擬貨幣、以及處處為自己的波場幣做推廣。顯而易見,孫宇晨以此事件為噱頭,炒高自己的波場幣的價格,然後再在高位套現,是絕對的目的。

    相信就算這次的456萬美元的天價午餐,也會讓孫宇晨賺的盆滿缽滿。收益遠超於此,讓我們拭目以待!

    另外,如果近期快進快出一切的虛擬貨幣,不貪的話,一定會賺一把快錢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看待JK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