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吹過的夏天209
-
2 # 能過江才是龍
會嚴重影響射擊精度。對於大部分單兵武器,是不能戰場上更換槍管的。只能控制射速,降低槍管升溫的速度。這是為了保護槍管壽命,延長武器作戰時間。
-
3 # 皇家橡樹1972
槍管過熱是兩個高溫引起的,一個是自動槍械(自動步槍、輕重機槍)在連續高速射擊時發射藥氣體產生的高溫,另一個是彈頭與膛線連續高速摩擦所產生的高溫。這兩個高溫對槍械的危害是很大的! 這張動圖是:美國槍械設計師對M249輕機槍進行1000發子彈槍管耐疲勞實驗的情景,當扣動扳機連續射擊500發子彈之後,機槍的“消焰器”已經被髮射藥和子彈摩擦產生的灼熱高溫燒燬,槍管也呈紅熱狀態!
槍管是由“中等合金成分高強度鋼”製成,按照老百姓的說法:又硬又韌,但是它的工作環境是極其惡劣的,現代子彈都採用雙基無煙發射藥(硝化棉+硝化甘油),子彈的“底火”被擊針撞擊之後“疊氮化鉛”(早年間是“雷汞”)被擊發迅速點燃“雙基發射藥”,產生高溫膨脹氣體推動彈頭前進,為了穩定彈頭的飛行,膛線束縛彈頭進行螺旋轉動,出槍口之後子彈仍然在螺旋力的束縛下穩定飛行…在這連續的發射過程中,槍管經受了劇烈的高溫高壓高速摩擦,甚至是腐蝕性,如果這樣的高溫和摩擦持續十幾秒鐘槍管溫度就會急劇升高,再持續十幾秒鐘槍管有可能出現紅熱狀態,紅熱狀態會改變槍管的金屬晶體結構,會出現彎曲和變形,甚至有槍管爆裂的危險,即便是這個時候停止射擊,讓其冷卻也會破壞了槍管的圓形形狀,出現細微的橢圓形變化,也會影響到射擊的精度,嚴重的會導致子彈發射不出去!這是射擊到700發的時候,槍管已經自燃了。
在戰場上是決不會這樣射擊的,通常都是3~5發的短點射或者5~8發的長點射,輕機槍的作用是400米外壓制敵人的輕機槍和單兵火箭、狙擊手,給班排小隊提供火力支援和火力壓制,如果是這樣的破壞性射擊即浪費彈藥又損壞槍支,沒有了輕機槍為核心的班排小隊,其他步槍手會被敵人的輕機槍逐一壓制和消滅!機槍誕生的時候就遇到了槍管在發射時過熱的問題,當時的步兵分隊武器裝備很簡單,除了“馬克沁”重機槍之外就是士兵手裡的步槍,火力密度和持續性很低,面對敵人營團級別的叢集衝擊只能是使用“馬克沁”重機槍連續不斷的高速射擊來阻擋,為了防止槍管炸裂採用了水冷外箱降溫的方式,“馬克沁”重機槍的帆布彈帶為333發,射擊時水冷箱在降溫時產生蒸汽透過膠管排到外水箱,當彈帶打完之後蒸汽也冷卻成水,再重新倒回包裹水箱。
但是,“馬克沁”重機槍過於笨重,總重量超過了40 公斤,機動性很差…嚴寒冬季包裹水箱裡的水還不能長期儲存,這樣會把水箱凍裂,只能是進入到戰鬥時才能注水,而水有可能還會凍結…總之非常的不便和麻煩,甚至會影響到戰鬥。為了改變這種“笨拙”的冷卻方式,德軍率先在MG-42機槍採用更換槍管的方式來解決,當機槍發射150~200發子彈之後,迅速的更換一根備用槍管,這樣即讓槍管得到冷卻,又保持火力支援的持續性。MG-42 的這個更換備用槍管的設計大大的提高了機槍的火力持續性,還延長了槍管的使用時間,現代的重機槍也採用這種方式,可以說它是一個即實用又超前的設計。
當然上面那種動圖是展示MG-42 怎樣更換槍管的過程,並沒有實際發射子彈,要是在戰場上可不能這麼做,會把手燙掉皮的,正確的更換槍管方式是用“石棉布”,就是這張圖片裡畫的那樣。重機槍由於口徑大,彈殼裡的發射藥更多,彈頭與膛線的摩擦力也更大,發射一百發子彈(兩個彈箱)就得更換槍管,圖片上是M-2 重機槍在更換槍管,更換備用槍管時也需要戴上手套。至於鬼子的九二式重機槍,採用大型風冷散熱片的方式冷卻槍管已經被淘汰了,這種所謂“散熱片”非常笨重,總重量超過了20公斤,而且散熱效能並不好,屬於失敗設計。
總之,機槍是連隊火力核心之一,怎樣讓它更好的支援戰鬥,並且長期的使用,是槍械設計師們的課題,目前槍管過熱的問題雖然沒有根本性的解決,但是採用更換槍管的做法還是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另外現代營連分隊的武器種類很多,已經形成了火力打擊層次,不需要機槍經常性的連續高速射擊,這樣也就減緩了機槍的使用頻率,過熱的問題嚴重性也下降了許多。
-
4 # 瘋狗的輕武
會出現好幾種故障情況,一個個盤
1號選手:AKM
這把AK全自動射擊了275發之後突然卡了,而且不管怎麼拉栓排除啞彈都沒用。結果原因是槍管過熱之後,帶著節套與機匣產生了輕微位移。結果就是擊針錘不到子彈。
二號選手:AK的表親 VEPR
可以看到槍都已經被附魔:火焰
最後這把槍卡殼的原因是槍管因為過熱額下垂,而導氣室也跟著一起下垂。結果長活塞卡在了導氣室壁上,導致活塞和槍機無法後退。
三號選手:AR15某成員
可以看到因為導氣口附近過熱,金屬強度下降,導致槍管那地方直接炸了...
四號選手:CMMG Mutant
好像有什麼奇怪的東西掉出來了?沒錯,它的導氣管掉了....(為什麼這麼想笑)
其實槍過熱之後很多奇葩的事兒都會發生,還有諸如槍機框被短活塞頂爛,導氣室爆裂,膛內過熱導致子彈自己發射(熾發)等等。
然後題主問氣冷機槍的原理
氣冷其實分兩個流派
一個是散熱片流,代表是哈奇開斯和它的徒子徒孫(包括日本人的歪把子和雞脖子機槍)
散熱片流依靠增加散熱面積的方式提高冷卻效率(和CPU、顯示卡散熱片一個道理)。但這玩意加工很費事,而且效果也不咋地。
另一個流派是套筒流,代表是劉易斯、MG42/34、M1919他們
這種的原理是子彈在射出去之後,會在膛口出現一個低氣壓區。而套筒裡邊的熱氣會被吸走,然後新鮮冷空氣再從槍管套上的孔洞或者後邊進氣口(劉易斯)補充。
單這玩意的散熱效果也不咋地,以上兩種風冷現在都很少見。對於機槍來說,最好的辦法還是增厚管子,使得熱容率增加。然後可以快速換管子,把打熱的丟一邊涼快去。
-
5 # 行者94708
槍管過熱是兩個高溫引起的,一個是自動槍械(自動步槍、輕重機槍)在連續高速射擊時發射藥氣體產生的高溫,另一個是彈頭與膛線連續高速摩擦所產生的高溫。這兩個高溫對槍械的危害是很大的!
美國槍械設計師對M249輕機槍進行1000發子彈槍管耐疲勞實驗的情景,當扣動扳機連續射擊500發子彈之後,機槍的“消焰器”已經被髮射藥和子彈摩擦產生的灼熱高溫燒燬,槍管也呈紅熱狀態!
槍管是由“中等合金成分高強度鋼”製成,按照老百姓的說法:又硬又韌,但是它的工作環境是極其惡劣的,現代子彈都採用雙基無煙發射藥(硝化棉+硝化甘油),子彈的“底火”被擊針撞擊之後“疊氮化鉛”(早年間是“雷汞”)被擊發迅速點燃“雙基發射藥”,產生高溫膨脹氣體推動彈頭前進,為了穩定彈頭的飛行,膛線束縛彈頭進行螺旋轉動,出槍口之後子彈仍然在螺旋力的束縛下穩定飛行…在這連續的發射過程中,槍管經受了劇烈的高溫高壓高速摩擦,甚至是腐蝕性,如果這樣的高溫和摩擦持續十幾秒鐘槍管溫度就會急劇升高,再持續十幾秒鐘槍管有可能出現紅熱狀態,紅熱狀態會改變槍管的金屬晶體結構,會出現彎曲和變形,甚至有槍管爆裂的危險,即便是這個時候停止射擊,讓其冷卻也會破壞了槍管的圓形形狀,出現細微的橢圓形變化,也會影響到射擊的精度,嚴重的會導致子彈發射不出去!
在戰場上是決不會這樣射擊的,通常都是3~5發的短點射或者5~8發的長點射,輕機槍的作用是400米外壓制敵人的輕機槍和單兵火箭、狙擊手,給班排小隊提供火力支援和火力壓制,如果是這樣的破壞性射擊即浪費彈藥又損壞槍支,沒有了輕機槍為核心的班排小隊,其他步槍手會被敵人的輕機槍逐一壓制和消滅!
機槍誕生的時候就遇到了槍管在發射時過熱的問題,當時的步兵分隊武器裝備很簡單,除了“馬克沁”重機槍之外就是士兵手裡的步槍,火力密度和持續性很低,面對敵人營團級別的叢集衝擊只能是使用“馬克沁”重機槍連續不斷的高速射擊來阻擋,為了防止槍管炸裂採用了水冷外箱降溫的方式,“馬克沁”重機槍的帆布彈帶為333發,射擊時水冷箱在降溫時產生蒸汽透過膠管排到外水箱,當彈帶打完之後蒸汽也冷卻成水,再重新倒回包裹水箱。
但是,“馬克沁”重機槍過於笨重,總重量超過了40 公斤,機動性很差…嚴寒冬季包裹水箱裡的水還不能長期儲存,這樣會把水箱凍裂,只能是進入到戰鬥時才能注水,而水有可能還會凍結…總之非常的不便和麻煩,甚至會影響到戰鬥。
為了改變這種“笨拙”的冷卻方式,德軍率先在MG-42機槍採用更換槍管的方式來解決,當機槍發射150~200發子彈之後,迅速的更換一根備用槍管,這樣即讓槍管得到冷卻,又保持火力支援的持續性。
MG-42 的這個更換備用槍管的設計大大的提高了機槍的火力持續性,還延長了槍管的使用時間,現代的重機槍也採用這種方式,可以說它是一個即實用又超前的設計。
當然上面那種動圖是展示MG-42 怎樣更換槍管的過程,並沒有實際發射子彈,要是在戰場上可不能這麼做,會把手燙掉皮的,正確的更換槍管方式是用“石棉布”,就是這張圖片裡畫的那樣。
重機槍由於口徑大,彈殼裡的發射藥更多,彈頭與膛線的摩擦力也更大,發射一百發子彈(兩個彈箱)就得更換槍管,圖片上是M-2 重機槍在更換槍管,更換備用槍管時也需要戴上手套。
至於鬼子的九二式重機槍,採用大型風冷散熱片的方式冷卻槍管已經被淘汰了,這種所謂“散熱片”非常笨重,總重量超過了20公斤,而且散熱效能並不好,屬於失敗設計。
總之,機槍是連隊火力核心之一,怎樣讓它更好的支援戰鬥,並且長期的使用,是槍械設計師們的課題,目前槍管過熱的問題雖然沒有根本性的解決,但是採用更換槍管的做法還是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另外現代營連分隊的武器種類很多,已經形成了火力打擊層次,不需要機槍經常性的連續高速射擊,這樣也就減緩了機槍的使用頻率,過熱的問題嚴重性也下降了許多。
-
6 # 紅色手電筒
自從戰爭開始進入熱兵器時代,武器尤其是槍管還有炮管就開始出現發熱情況,隨著武器發射速度的提高,槍炮管發熱的問題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尤其是馬克沁機槍的使用,把子彈的發射速率提高到了600發/分/管,原來的速射武器都沒有這樣高的發射速率。
一般槍管發射200-300發子彈以後,在火藥氣體和彈頭膛線摩擦的共同作用下,很快就會槍管發紅。國內有人做過實驗,重機槍每發射一發子彈平均槍管升溫0.53度,重機槍每發射90-120發子彈,由於溫度的升高,彈頭的初速會增加10米/秒,而發射120發子彈以後,由於槍管受熱膨脹,會使口徑增大,降低彈丸的初速。如果繼續長時間發射,會造成膛線的過度磨損,影響槍管的壽命。所以一般重機槍發射500發左右就要更換槍管。第一種輕機槍劉易斯輕機槍,外表粗管子是散熱片的外殼,槍管在裡邊。法國的乞哈凱斯機槍就是大量安裝散熱片,在日本仿製發展的日本機槍上邊是都有大量的散熱片。ZB-26是採取了兩條腿走路的辦法,槍管上開了一大堆散熱槽,同時槍管也可以快速更換。後來針對ZB-26的改進中,取消了加工起來十分費勁而又沒什麼太大用的散熱槽。
一開始,自動武器槍管的冷卻劑是水,馬克沁重機槍外邊的那個圓套筒就是冷卻水套,不過正如那句話說的,士兵可以攜帶機槍,但是無法攜帶水井。於是空氣作為另一種常用的冷卻劑就進入了武器設計人員的視野。空氣作為冷卻劑好處是隨處可見,而且沒有用量的限制。但是空氣的缺點也很明顯,空氣的比熱只有水的三分之一,水的比熱是4.2j/g,空氣是1.4j/g,而且這是用重量作為單位,水和空氣的密度還有800倍的差距,1克水才多大,而1克的空氣可是一個巨大的體積,而且這個體積是從需要降溫的物體上帶走熱量的空氣體積。
這裡計算槍管的散熱量的各種方法原理和空調和冰箱的散熱器一樣,那些公式極其複雜,基本上就是有三個辦法提高散熱效率,一個是使用比熱高的載熱劑,二是使用傳熱性好的材料,三加大散熱面積。SG-43重機槍也是可更換槍管,一根槍管有5千克多,比有的輕機槍都重。
對於槍管來說,使用的槍鋼是一定的,通常導熱性好的金屬都是比較軟,比如銅金鋁這些,這些金屬目前是無法做槍管的,水已經說了水井沒有辦法帶水井,而武器設計人員的就只有增加散熱面積了。早期的氣冷機槍的槍管上都是有一圈又一圈的金屬片,這就是槍管的散熱片,不過這種辦法增加的重量很大,而且散熱片很容易損壞,同時散熱片上邊是要保持清潔,如果有塵土或者油汙,就會完成散熱效率下降,就像大型空調的散熱器一樣,過一定時間就要用水沖洗一下,把上邊的塵土沖掉。而一般的步兵可沒這個方便,散熱片就一個一個的擦去吧。而且後來發現廢了這麼半天的事,其實對於槍管的冷卻效果影響並不是很大,於是後來的機槍槍管都是不要這些措施了,頂多是在槍管上開一些散熱槽。換槍管的照片,現在通用機槍換槍管大都是從前邊用提著槍管上的提把一轉,把槍管擰下來。MG-42換槍管就是要從後邊抽出來,不如從前邊抽出來方便,而且沒有提把不知道用什麼那滾燙的槍管,美華人是每個機槍配一隻石棉手套,不過很多時候這個手套都會丟掉。不知道德華人使用什麼東西拿滾燙的槍管的。
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又一種使用空氣冷卻的技術方案開始出現,就是更換槍管,就是每一挺機槍一般是有兩根槍管,發射一定數量的子彈以後,就換一根槍管繼續打,拆下來的槍管就放到一邊冷卻,或者是丟到水桶裡邊,當然這對於槍管的鋼材要求很高。中國產的捷克式輕機槍,使用進口的槍鋼就曾經做過相關的實驗,就是把發紅了的槍管扔到冷水裡邊,等冷卻下來以後繼續使用。現在使用備用槍管的做法已經是比較常見的做法。
-
7 # 一葉楓流
槍管過熱,就會膨脹,導致內徑增大。子彈和槍管就不能緊密配合,火藥氣體洩露。降低子彈初速,不僅射程減小,精度也會變差。
其次是槍管表面經過熱處理,提高硬度,增強耐磨性。槍管過熱,要逐漸冷卻,相當於退火,降低槍管內部表面硬度。加速磨損,縮短槍管使用壽命。
回覆列表
子彈射出時火藥的燃燒,加上在膛內的摩擦,都會產生熱量,槍體過熱會導致螺紋線變形,影響射擊精度,並且過高的溫度可能會使子彈中的火藥提前引爆,造成炸膛
氣冷就是利用空氣進行自然冷卻。槍管在製造時在外面加有散熱片,增加其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從而起到散熱的作用,但一般的機槍都有備用槍管,都有快速更換槍的設計,在槍管打得過熱後可以進行快速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