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einigo

    一,內部苛刻。動輒殺官,直接對官員進行苛責的管理,隨意殺戮,甚至剝皮。其實就是站隊。自己滅亡之際,更多的官員站在了勝利的那一方。(效忠者不忠)

    二,官員俸祿低下。致使當官兒的沒有外撈就日子艱難。所以潛規則直接壓過了明規則。官字兩張口。明一套暗一套。皇帝老兒也受了欺騙。以至於最終商人成為鉅富,朝廷因連年的內戰和邊患,入不敷出,不得不加大搜刮農民。(管理者口是心非)

    三,工匠,軍人世代固化。把人家就當成下等人和工具,造成技術不興軍力不振,沒有強悍的人物出現,就老打不過人家。能打過人家呢,人家給點好處就私下放過了,比如說李自成。(技術無力振興)

    四,講排場,要虛名,要面子不要裡子。比如鄭和下西洋。得萬國來朝,但是卻不發展經濟貿易,只強調來朝就有好處,空搭錢最後搭不起了。毀船禁海外貿易,肥了走私貿易集團。毀了國家的稅收。(空耗財力只圖面子)

    五,淫風世盛權貴橫行。金瓶梅之類的,大家應該都知道。有權有勢的,想睡誰,就睡誰。沒錢沒勢的,寸步難行。一旦丟權失勢沒錢,活的連條狗都不如啊。(土皇帝基層橫行)

    六,縱容皇族,掠奪百姓,強佔土地,霸佔資源。以至於在王朝滅亡之際,其子子孫孫被殺百萬之眾。(皇二代猖狂枉法)

    七,養閹成奸,養士成犬。太監和知識分子,在皇權的擺弄下,前者多結奸黨,勾搭禍國;後者多成犬儒,亂咬亂叫,自標自榜,不幹實事。(治國依仗不靠譜)

    八,好像還有待補充。

  • 2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因為各種史料矛盾重重,可信性差。

    明朝在思想領域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化,就是宋明理學上升到了統治地位。什麼是理學呢?它還有一個名字,叫“禮教”,是儒家文化的高度異化。

    南北朝以來,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尤其是禪宗影響極大。在宋朝,儒家吸收了禪宗的思想,把儒學宗教化,這就形成了理學。這個過程在歷史上叫做“三教合一”。

    比如說海瑞餓死小女兒的故事,很多人覺得不可理喻,甚至認為是敵對勢力對海瑞的抹黑。可你去讀一下原文,那不是海瑞把她餓死的,是她自己因為“失節”把自己餓死的,而且作者還慨嘆到“非海公不能有此女也!”這不是抹黑,是編造出來歌頌海瑞、傳播禮教的!

    它多像禪宗的“猛虎聽經”“頑石點頭”?禪宗的法門是頓悟,說白了就是吹牛,誰吹的沒譜誰成佛。和尚吹吹牛問題不大,文人也跟著吹,社會的風貌就完全變了。

    我們可以看到,明朝文人對“名垂青史”宗教式的虔誠。他們一有機會就找死,盼著皇帝把他殺了,他好成名於身後。為達目的,明朝文人在抬高自己的同時不惜猛踩別人,把對立面極盡造謠抹黑中傷,來證明自己的偉大和所做犧牲的寶貴。

    所以他們留下的筆記小說和實錄,記載了大量胡編亂造的假話。剛才我舉的海瑞之女是一個例子,還有像列入正史的萬貴妃殘害皇嗣的故事,等等,根本禁不起推敲。

    清朝修明史,把大部分靠不住的野史傳說甄別剔除,對明朝皇帝粉飾有加。沒想到卻被今天瘋狂的明粉謾罵,說他們造謠抹黑明朝,真是不知道哪裡說理去。

    明朝是一個經濟落後,政治黑暗的朝代,這和文人務虛有極大的關係。一個國家文化上只講虛文不務實務,只要吹牛不說實話,連自己的人格都被分裂了,國家還能好的了?

    山西平遙有一座明代古城,那有一座儲存完整的縣衙。你要去的話別忘看看它到處掛的各種題聯標語,那叫正氣凜然,那叫大公無私,如果那些東西都能實現的話,中國在大明朝肯定統一全世界了。實際上,明朝官員的所做所為根本南轅北轍,這就叫“假大空”。

    不僅如此,最要命的是,理學家認為“假大空”是治國良方。“你做不到吹的那樣,哪怕做到十分之一,我就不白吹。”所以他們以吹牛為榮,以騙人為榮。這種風氣影響甚廣,時值今天還在流傳。

    “不割地不賠款”是啥?是務虛!“不和親不兄弟敵國”是啥?還是務虛。向外邦進貢換取萬國來朝是啥?是務虛到做大凱子。“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啥?是務虛到做大傻子!——世界上哪有傻到把最高指揮部往人家嘴裡送的蠢蛋國家!

    你要是務虛的人,明朝很容易在你心裡引起共鳴,你就愛它那個“假大空”。你要是務實的人,明朝的腐朽黑暗對你來講也是明明白白擺在那兒的。

    明粉的廣泛出現,還要考慮“皇漢”因素。外國敵對勢力僱傭水軍,在中國製造分裂。你以為只煽動少數民族?那多費勁,煽動漢人把他們趕走多簡單。漢人人多,跟著起鬨又沒啥危險,好忽悠多了。所以說“皇漢”基本上就等於“漢奸”!他們是拿著洋鬼子的錢來遏制中國復興的!

    明朝歷史的評價不完全是個歷史問題,也是現實問題。它關係到根除“假大空”影響,以及保衛國家團結的重任。

  • 3 # 汪叔華

    明朝消亡後的375年裡,詆譭是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作為"韃虜"滿清,貢獻了主要力量,其中在乾隆時期並由其親自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四庫全書》,其間銷燬了對大清不利的書籍總數,據統計為一萬三千六百卷。焚書總數,15萬冊。銷燬版片總數170餘種、8萬餘塊。除了焚燬書籍,大清還系統的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燬。明代檔案僅三千餘件,主要是天啟、崇禎朝兵部檔案,也有少量洪武、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慶、萬曆、泰昌朝的官方文書。其餘估計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已經全部被銷燬了。除了銷燬書籍和檔案外,大清還系統的對殘存書籍和檔案,進行篡改。“初下詔時,切齒於明季野史。其後,四庫館議,維宋人言遼金元,明人言元,其議論偏謬尤甚者,一切擬毀,……隆慶以後,至於晚明,將相獻臣所著,靡有孑遺矣”。明清之際,黃道周、張煌言、袁繼鹹、錢肅樂、顧炎武、黃宗羲、孫奇逢諸人的著作,均於例禁。後來稍稍放寬,有些人的著作,只要“改易違礙字句,無庸銷燬”。但對錢謙益、呂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錫侯、尹嘉銓諸人的作品,查禁特別嚴厲。乾隆時被銷燬的書籍“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卷以上,種數幾與四庫現收書相埒”。吳晗說過“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明書亡矣。”文字獄如此之徹底,一篇吳三桂的“反滿檄文”,一本《揚州十日記》,一本《嘉定屠城記略》,竟在中華本土湮滅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後才從日本找出來。

    可怕的是我們現在的所謂的歷史學者,只能在這樣的土壤中去汲取明朝文化的資訊,所以開出來的花都是蔫的。還好,成書於明時期的著名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至今仍為廣大讀者所喜聞樂道,清朝碩果僅存的《紅樓夢》就是《金瓶梅》作的班底,甚至書中許多詩詞都涉嫌抄襲明朝的作品。筆者就是明朝《三言二拍》的小說迷,這些世俗小故事不但成就了中國古典短篇白話小說的巔峰之作,而且字裡行間折射出迷人的氣息。藝術來源於生活,反映了明朝市民生活中追求財富和快樂的社會風氣,特別是人們渴望愛情和平等的自由主義思想,真實且令今人所不企及。

    對明朝歷代的16位皇帝所涉及的反面故事,展現給我們今人除了"奇葩"就是"昏庸",其實朱元璋的強力反腐、朱棣的《永樂大典》、 朱瞻基的文功武治、 朱祁鎮的親征瓦剌、朱祁鈺的景泰工藝、 朱見深的情深意切、朱厚照的擊敗韃靼、 朱由檢天子守國門,甚至後人斥為昏庸之極的三十年未上朝朱翊鈞(萬曆),後來1960年郭沬若領銜的定陵考古,揭棺後才發現就是一腿有殘疾的人,但以"無為而無不為"卻使267年明朝國運達到了頂峰。

    明朝在中國史學界被嚴重誤讀,其實:

    1.明朝的政治體制,明朝的文官制度和內閣制度已具備君主立憲制的傾向,內閣首輔實際上擁有比丞相更大的權利。皇帝想自主選太子,認自己的親生父母(議禮之爭),下江南出遊(武宗)的權利都沒有。明中後期很多皇帝之所以不上朝,就是很大程度上因為內閣已有能力和權利處理政務,皇帝只是在重大問題上做決定。明朝很多內閣都實行了符合民生的政策,朱棣時的三楊,徐階,高拱,張居正等都是治世能臣。另外,明朝的言官制度賦予了言官很大的自由,言官都敢於批評時政。不過這一浪潮被清朝打破了。文字獄和奴才政治扼殺了漢人的創造力。

    2.明朝的對外政策,明朝創下了鄭和下西洋的創舉,在古代中國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雖然永樂之後曾實行海禁政策,但到明中期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又開放海上貿易,明朝積極學習西方技術,如明大臣徐光啟與義大利傳教士共同交流科學,另外,袁崇煥對抗後金的紅夷大炮是從西方引進技術的,這與清朝在鴉片戰爭時火炮“尚是前明遺物”有很大對比。

    3.明朝思想,雖然官方推廣程朱理學,但在明朝社會,王陽明的心學更受推崇,人們可以追求思想解放,李贄這樣離經叛道的人可以出版專著而不受文字獄加害,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的進步思想至今仍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4.明朝的軍事,雖然明朝軍事力量不可以說非常強大,但是對外從不妥協,明朝,無漢唐之和親,無宋朝之歲幣,天子守國門(鎮守北京),皇帝死社稷(崇禎)。甚至到南明皇帝,也沒有向外敵屈服的人。

    5.明朝屢次打敗西方列強,清朝對西方的戰爭無一勝利,但兩個王朝得到的評價卻天壤之別!

    當時歐洲資產階級剛剛興起,為反對神權,提倡秩序,法治,遠東的中國就成為了理想中的國家,是名副其實的世界中心。

    一位叫馬丁德拉達的西班牙人,明時期在中國,他近距離對中國的民間社會進行詳細觀察。回國後,他寫了一本《馬丁·德·拉達札記》。在書中,拉達記錄了中國一行的經過,以及對中國地理、歷史、文化、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民情、民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介紹。拉達對中國不吝讚美之詞,他說,在中國,“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尤其是,他們努力工作勞動,是大商人和買賣人,所有這些人,連同上述國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當地被稱做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這裡物華天寶:“他們產大量的絲,質量優等,色彩完美,大大超過格拉納達地絲,是該國地一項最大宗的貿易。”“在不宜耕種的山地,有大量的松樹,比你通常在西班牙發現的更大更味美的堅果。在這些樹之間,他們種玉米,這些墨西哥和秘魯印第安人一般的食物。”這裡人傑地靈:“這個國家的男男女女都有很好的體質,勻稱而且是漂亮的人,略高;他們大都臉寬,小眼睛,扁鼻子,鬍子稀少,但也有人有大眼睛和大鬍子的,臉孔很均勻。” “他們的婦女穿著很奇特,很像西班牙人的樣式,她們戴許多金首飾和寶石,衣服有寬袖,穿的是金銀和各種絲綢料子。”這裡商貿繁榮:“港口的官員允許商人到鄰近的各島去進行貿易,如去菲律賓,每年都有很多裝滿大宗貨物的船隻前往,多次又輸進西班牙,他們也旅行到他們為可以獲利的其他地區和地方。”

  • 4 # 感悟88641

    人們說起明朝來總是褒貶不一,有人因為經濟的發展而稱讚,也有人因為政治的動亂而批評,客觀的來看明朝還是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果的:

    人口:實際上中國曆朝歷代記錄在冊的人口數並不全,因為雖然統治者已經有了“人口普查”的意識,但是規章制度上畢竟還是不完善的,明朝也是如此。再加上明末清初戰亂頻繁,士卒平民死傷無數,新生兒又無處落戶,所以明朝的人口記載並不準確。

    但是,當時記錄在冊的人口有五千萬,再加上那些因各種原因未被記錄在冊的人口,明朝的人口最少也有六、七千萬。當時世界還不像現在一樣有那麼多人口大國,總人口還不過四億人,所以明朝肯定是當時世界上的人口大國。

    礦產量:中國的冶鐵史開始的很早,西漢時就開始用煤來進行冶煉了,東漢時進一步改進方法,工藝就在一代一代的傳承中日益精湛。等到明朝的時候,中國的冶鐵業已經十分發達,僅萬曆年間產量就達到了9000多噸,這在當時的世界上是別的國家望塵莫及的成就。

    擁有白銀數量:在嚐到絲綢茶葉的好處之後,外華人就沒有中斷對這兩種商品的進口。明朝時期的海外貿易興盛過一段時間,外華人,尤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他們拿著大量沾滿血腥味兒的白銀向中國購買他們需要的商品,據統計,當時世界產出的白銀有很可觀的一部分到了中國的國庫裡。

    軍工產值:明朝的社會並不是多麼安穩,戰亂時有發生,所以明朝的統治者很重視軍工業的發展,畢竟武器裝備的質量上來了軍隊的戰鬥力才有提升。當時的明朝軍隊中不僅配有刀、弩等冷兵器,還有火槍、大炮等殺傷力極大的武器。又因為這些裝備的需求大,所以軍工產值高就不足為怪了。

    間諜機構龐大:明朝的專制統治雖然沒有清朝那麼集中,但是也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了,現在說起來當時有利於權力集中的機構,人們第一時間就會想起錦衣衛等機構來。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給了這幾個機構極大的權力,所以他們發展的很快,鼎盛時期的人員達到六萬人左右,這在當時的世界上是沒有國家能夠相提並論的。

    軍隊數量:現在有一些人對史書上記載的當時的軍隊數量抱有懷疑態度,認為歷史上有記載的幾次戰爭中明朝出兵多時不過十來萬人,怎麼可能有史書上說的龐大的軍隊數量?實際上,作戰隊伍少是因為政府錢糧不夠,無法大規模調兵,但是軍隊數量還是很可觀的,一些外國傳教士留下的記錄也證實了這一點。

    船隻總噸位:最能證明中國造船工藝水平的大概就是鄭和出海航行時用的船了。他出海航行所用的船隻的工藝水平在當時的世界上是很先進的,其中還有一條號稱世界最大的寶船。由此可見明朝的造船業很發達,遠洋船舶的噸位能達到18000噸,那船隻的總噸位可想而知。

    第三產業:在人們的勞作能夠滿足衣食住行之後,精神需求就代替了物質需求,所以瓦舍、勾欄等娛樂場所和各種能夠娛樂人民的職業就誕生了。在現代,這類行業被稱為“第三產業”。據當時在中國旅遊的阿拉伯旅遊家稱,當時明朝的第三產業很發達,幾乎每個城市都發展了第三產業。明朝的書生數量龐大,又大都愛點什麼風花雪月的故事,所以明代的第三產業是世界之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國土面積:明朝的國土面積極大,北亞東部的一部分割槽域都包括在內,粗略的計算當時的面積大概有900多萬平方公里,再加上當時大大小小的附屬國,它的的版圖絕對堪稱世界之最。

    防禦工事的數量:和武器裝備(上文提到過)質量成正比的就是防禦工事。明朝的防禦工事建設的也很好,儲存到現在的明長城就是當年最有代表性的防禦工事。城牆高達數十米,上面能觀察敵人動靜還能架大炮,城外還有專門挖好的能灌水妨礙敵軍攻城的溝,明朝時期的每個城市都有這樣的防禦工事,這得建多少啊,所以明代的防禦工事是最多的。

    這十個世界之最雖然已經很有震撼力了,但是明朝的世界之最並不止這些,所以儘管大明王朝最後被推翻了,取得的成績依舊是很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諮詢工程師專業怎麼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