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營養杜志輝
-
2 # 漫說文體茶
眾所周知,劉備是有個婦人之仁,並且沒事就愛哭哭啼啼的領導,有的時候想,若有這樣的領導也不錯,不管打了勝仗還是敗仗,至少他都曉得關心下屬,然而,歷史上的劉備並不是這個樣子的,他有勇有謀,是個血性真男人!
首先,關羽張飛趙雲三人何許人也?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若劉備真是個只會哭哭啼啼屁事都不會沒有作為的人,這三人怎麼會死心塌地地跟著劉備?難道正是哭來的不成?非也,記得《三國演義》裡有這樣一個橋段——“張冀德怒鞭督郵”,其實,幹這事兒的並不是張翼德,而是劉備,只此一件,劉備的血性可見一斑了。還有像曹操的武官車胄、蔡陽在《三國演義》都是關羽幹掉的,其實弄死他們的真兇是劉備,他們還沒回過神就死在劉備的劍下了。記得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戰便是火燒博望坡,其實歷史的真相是,火燒博望坡的時候諸葛亮還在隆中賞風弄月呢,這都是劉備幹得。綜上所述,劉備才不是只愛哭鼻子的人,他是一個有血性,有謀略,重情義,愛百姓的英雄!
-
3 # 說槽點
真正歷史上的劉備,堅強,智謀,勇敢的!
哭是被《三國演義》給誤導了,描述劉備哭的都是情動之處,劉備愛哭且會哭,劉備的哭在於收買人心。劉備的哭可以哭得趙雲死心塌地地跟著這位未拜把子的劉大哥。劉備哭可以哭得諸葛亮誓死效忠蜀漢,效忠昏庸無能的劉阿斗。劉備一哭就連諸如魯肅這樣的忠厚長者都會跟著掉下眼淚。
《三國演義》是褒蜀漢貶曹魏的,自然會對劉備的描寫更佳生動,讓他的哭意味深長!
其實劉備並不愛哭,這只是羅貫中為塑造其仁厚形象而編的,其實最愛哭的是曹操,據《三國志》與《三國志注》記載,曹操共哭了14次,孫權也不甘示弱,哭了13次,反觀劉備,只有區區6次。
喜歡請關注!
-
4 # 幽默歷史小王子課堂
劉備四次哭泣,蜀國由盛世轉向衰敗。
第一哭,三顧茅廬時,請諸葛亮出山,開始謀劃天下,劉備開始變強。
第二哭 ,龐統死亡,劉備取得西川,得到黃權治理國家,劉備變得更加強大。
第三哭,關羽被東吳殺害,張飛被部下殺害,悲痛欲絕,舉兵討伐吳國,大敗,蜀國進入衰敗期。
第四哭,白帝城之死,死之前哭泣都是因為自己的人性才會導國力衰敗,將領陣亡,蜀國國力大幅度下降,短時間內,無法收復中原。
-
5 # 玖趙人心
不是,能名留青史的人多少都是有點本事的,劉備愛哭這個形象可能是書上或者電視電影上所表現出來的;在戰亂的時期就是人吃人的時候,也是人命最不值錢的時候,因為戰爭是最無情的,關於劉備愛哭這個點,我想應該主要是突出他愛民親民的特點,戰爭時代是需要某人或者一個耀眼的人物站起來的時間點,就像秦始皇一天六國一樣,需要一個人和一群人來引領時代,讓時代傳承下去。畢竟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三國中劉備可能是仁慈的代表和漢朝最後的希望。以上都是個人觀點,如有雷同,不甚榮幸,謝謝!
-
6 # qzuser
劉備愛哭的形象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真實歷史上的劉備不是那種愛哭哭啼啼的人,作為三國戰亂時期的一方霸主,如果是愛哭之人,如何能使跟隨者信服,哪個英雄豪傑會跟著一個懦弱愛哭的人。
-
7 # 陸小雞讀歷史
我們都知道 的一句話,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這句話總結的挺準確。但是題目中說,劉備的真多愛哭嗎?這一點,我不贊同,因為我覺得劉備的哭,是有策略有目的的哭,並不是真的動不動就哭,他的每一次哭泣都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我們來幾個舉例
第一,為魯肅哭
從《三國演義》來看,在赤壁大戰結束後,孫權,劉備趁機搶佔地盤。孫全方面認為,赤壁大戰中他們出的力量最多,戰後分的戰果也應該多。周瑜魯肅都認為荊州該給東吳。
只是劉備趁機佔先,所以東吳方面多次討要。上一次魯肅來要荊州,讓諸葛亮以劉琦還在,不該給東吳為理由打發了他,不過留下了一根刺,說劉琦死了以後,要給東吳。
後來沒多久,劉琦死了,魯肅又來催要荊州,劉備不能不給他,但是也不想給他,諸葛給他出主意說,叫他哭。
劉備可是演戲的高手,在魯肅面前,放聲大哭,淚流滿面,一副傷心欲絕的模樣。讓魯肅看了,也不忍心強要荊州。魯肅不忍心了,這才好談條件,為後來的借荊州創造了有利的情勢,談判結束後,劉備暫時佔據荊州,這就為他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繼承。
這一哭,哭出了一片巨大的根據地。
第二,為獻帝哭
從《三國演義》中,再從丞相曹操死了以後,兒子曹丕繼位,曹丕為了能夠坐穩江上,直接廢除了漢獻帝。當然明面上都說是禪讓的。
在相距千里的蜀漢劉備那麼,聽說漢獻帝被廢,這就意味著大漢王朝已經不復存在。劉備的舉的興漢大旗已經沒有意義。他這次哭泣,意味大漢而哭,二來向天下人證明,自己心裡還裝著大漢,他還要為大漢復興而努力。
所以他一哭,讓天下心裡向漢計程車人看到了希望,很多人就會到他的陣營裡為他賣命,為他賣命,也就是為大漢而努力。
這一哭,把天下心想大漢的人聚攏到了一起。
第三,為託孤而哭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在夷陵大戰失敗以後,白帝城又養病幾個月,等著諸葛亮的到來,然後託付後事。
諸葛亮到來後,劉備流淚哭道:“朕自得丞相,成其帝業,怎奈智術淺陋,不聽丞相忠言,自取其敗,羞於回成都與丞相相見。今日病已危篤,不得不請丞相托以大事。”劉備是留著眼淚說出這句話的。他此時流眼淚,一是為自己的執著不聽勸,攻打東吳大意失敗,而後悔,留著眼淚,表答向諸葛亮的道歉。
二來因為劉備自己就要死了,自己的後代還小,創下的這一份基業要儲存下來,要麼讓諸葛亮來接班,要麼讓兒子來接班,當然她希望讓兒子來接班,諸葛亮在這種情勢下,也不能說自己把班接龍。
當著眾位大臣的面,劉備哭著把兒子託付給了諸葛亮,也是對諸葛亮的一種道德捆綁,他現在說保證守護太子,以後想造反的話,這些大臣就不會跟他一起走。(⊙o⊙)…而是反對他了。
……
總結
劉備這三次哭,都收到了極大的好處,所以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對於我們而言,只要哭能夠帶來好處,不妨哭一哭。
對於題目中的愛哭啊,只能解釋為有策略性的哭,並不是真的愛哭。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
-
8 # 戰慄的娛樂
現代話說,劉備的哭,是一種企業形象建設,是一種企業營銷策略,是一種企業的外交手段。咱們揀幾回他哭的是地方的事兒說說。先說一哭,那一次曹操下了決心要收拾他,兵臨城下了,他就帶著荊襄的老百姓逃難,明知跑不了,可他還是硬帶著這些人逃跑。曹操的追兵越來越近,真是十萬火急啊。手下人都勸他扔了老百姓趕快走人,別讓曹操給追上了,那麻煩可就大了去了。劉備哭著說:天啊,這怎麼行呢?我劉備怎麼能辦這種不道德的事兒啊?老百姓們可都是死心踏地願意跟著我,我能忍心扔下他們自己逃跑嗎?你們誰也別勸我了,要死我就跟老百姓死在一起算了。這話聽著好感人啊。其實,這話挺虛偽的,曹操又不是日本鬼子,他也不能胡亂屠殺老百姓啊。劉備這不是演戲嗎?可老百姓感動啊,鄉親們啊,劉皇叔可是好人啊。了得啊,他能跟著咱們老百姓同生共死。好領導啊。下回選舉咱們都得投他的票啊。得,這人心算是收上了。又一哭,趙雲費了好大勁好不容易才把他兒子救了出來,送到了他懷裡,他則把孩子一扔,哭著罵:小兔崽子啊,為了你,差點犧牲了我一個好乾部。趙雲能不感激嗎?就算是趙雲知道劉領導是玩兒虛的,可是這也不容易啊。領導能當著你的面摔孩子,就算不是獨生子女,這也了不起啊。換成當代的老闆們試試,別說摔自己的孩子了,讓他摔一回他的二奶,他也能不同意。他捨不得麼。可是人家劉備就真摔了,趙雲能不感動得五體投地嘛。劉老闆啊,您別這樣麼,你幹麼要摔孩子呢?您放心吧,我是鐵了心跟您幹一輩子了。再一哭,他將錯就錯娶了孫權的妹妹,孫權軟禁了他,他回不去荊州。他哭著對孫尚香說:夫人,您得救我啊。咱們可是恩愛夫妻啊,我不是不想走,我真是捨不得你啊,我可是真愛你啊。得,孫尚香感動了,也顧不得孫權的什麼國家大事了,也顧不得劉備是她哥哥的天敵了。老公啊,我知道你愛我,我也愛你啊。我嫁給你了,就是你劉家的人了。行了,我跟著你回荊州。得,她帶著劉備跑了。不一一說了,這種哭,劉備熟練的很,那眼淚也來得痛快,跟自來水管子似的,什麼時候擰,什麼時候有。還不計水錶。當然了,對方就得付出高額的“水費”了。 讀《三國演義》,劉備就是這麼一路哭下去了,手法雖然老套,路數雖然重複。可這也不是搞文學創作,不是寫小說,也不怕情節細節雷同麼。這就給劉備帶來了一個好名聲。為人厚道啊,仁義君子啊。反過來想想,假如你劉備不愛哭,儘管你好事兒做了一火車,一輪船,可是你天天耷拉著一張大臉,就是見了一百口棺材,你眼淚毛也不會掉一個,人家能說你什麼,說你這人心腸硬。說你沒有同情心。你冤不冤麼? 我們能夠苛求古人嗎?我們能說,劉備,你他媽的不許哭。你一個大老爺們兒,怎麼整天跟個老孃們兒似的啊?總是哭哭啼啼的麼,你好意思啊?這樣勸肯定不行。劉備不能不哭。哭,是劉備的武器,哭,是劉備的外交策略。想想看,人家曹孟德先生,挾天子以令諸侯,威風啊。人家有權有勢。曹操用不著跟誰哭。人家光剩下笑了。孫權呢,人家是繼承了父兄的基業,江東大局已經成了定勢,曹操也奈何不得人家。人家也犯不著跟誰哭去。劉備不行啊,他有什麼啊?什麼都沒有,美元,房產,存款都沒有。機器,廠房,裝置都沒有。就有一個皇叔的虛名,還不知道真假呢?趕明兒曹操要是把漢獻帝哄舒服了,行了,皇上啊,我也不收拾你了。可你得把這劉備是不是皇叔的事兒給我說清楚了。漢獻帝就敢在媒體上僻謠:我可聲明瞭,劉備那皇叔是假的。我們皇室的家譜上根本沒他這一號。得,劉備的信譽全得玩完。一點兒生意都沒有嘍!沒轍,哭吧,人心都是肉長的。劉備得把你們的心都哭軟了,把你們的腦子都哭亂了。 眾所周知,哭是一種生理現象,可是如果運用到心理學上,就複雜了。兵法上有一個詞,叫做“哀兵”戰略。我們不要笑話劉備,無論古代與當代,這樣以哭為武器的人或事情,從來都是層不出窮的。且不講在大街上那些哭哭啼啼乞討的花子,他們只是為了一口飯食,才流淚的。咱們講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也常常會學習運用劉備這種技術。哭!這種技術容易,只要你能拉下臉來,只要你不怕害臊,只要你能當眾擠出眼淚,你就成了。舉一個例子,文化界的某位,名字談歌就不提了,姑且叫他“劉二備”吧。行當麼,談歌也不提了,免得讓知情人說談歌有攻擊他人之嫌。這位劉二備,用功多年,心高氣傲,可就是沒有成果,也沒有人賞識。他在京城使勁兒混了幾年,也沒有混出息了。據他後來講,他是受了高人指點:你得放下架子,有求於人麼。於是,他恍然大悟,立刻改變面貌,一臉的謙卑虛心的樣子,到處串門子,拜老師,他的武器就是哭天抹淚。一說他身體如何不好,不一定什麼時候就跟大家永別了呢;二說他如何熱愛事業,他為此耽擱了許多重要的人生轉折;二說他家裡如何窮困潦倒,就等著他這勺子米下鍋呢……等等。每次都是哭得滄海橫流,人仰馬翻,泣不成聲。終於把許多人的同情心給哭得發揚光大了。同情弱者麼,一些評論家真是用力扶持他啊。於是,這位劉二備先生就漸漸地走紅了,就成了事兒。現在也是這個“家”、那個“家”的了。那天,談歌在一次會上看到了劉二備,真是容光煥發,到處舉杯,與粉絲們合影,一副成功人士的舉止做派,當年的小家子氣,已經蕩然無存。談歌感慨萬端:劉二備先生真成了一個人物了啊。 當代尚且如此,我們還能苛求劉備麼?使勁兒哭吧,不哭,諸葛亮能那麼容易出山嗎?不哭,魯肅能三番五次討不回荊州嗎?不哭,關張趙馬黃能夠死心塌地嗎?就連他動用陰謀之術,取了成都之後,他都好意思大著一張臉對劉璋哭道:“哥們兒啊,我也是不得已啊。”這叫什麼話啊?佔了人家的地盤,還說不得已。就好像一個流氓,完事之後,還沒提上褲子呢,就拉著人家受了欺侮的女子的手哭著說:“唉,我也是不得已啊。”讀書讀到這裡,真感覺到這位劉玄德,成了“劉缺德”了。 劉備最後一哭,可說是千古第一了。他都該死了,還竟然躺在病床上,哭著對諸葛亮說:“哥們兒啊,我真是快不行了,劉禪這孩子沒經過什麼大事兒,年紀輕輕的,工作經驗肯定不行,你可得好好幫著他啊。如果他實在幹不了,你就把他踢一邊去,你自己幹吧。”這要是客氣話,說說也就算了。可是劉備是哭著說的。這事情就嚴重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你這人都快死了,還玩這套呢。可是,就這麼一哭,就哭出來一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代名相。
-
9 # 鴻飛雪泥連環畫
《三國演義》當中,劉備出場到謝幕大概哭了35場,這個數字只少不多。舉幾個例子。1、玄德與趙雲分別,執手垂淚,不忍相離。雲嘆曰:“某曩日誤認公孫瓚為英雄;今觀所為,亦袁紹等輩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見有日。”灑淚而別。
2、玄德請徐庶飲酒,庶曰:“今聞老母被囚,雖金波玉液不能下嚥矣。”玄德曰:“備聞公將去,如失左右手,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二人相對而泣,坐以待旦。
3、看手下隨行人,止有百餘騎;百姓、老小並糜竺、糜芳、簡雍、趙雲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玄德大哭曰:“十數萬生靈,皆因戀我,遭此大難;諸將及老小,皆不知存亡:雖土木之人,寧不悲乎!”這也怨不得劉備。
如此的例子還有很多,無一不是貫穿於劉備的政治軍事生涯。自古成大事者,從來就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縱觀曹孫二人,在用人上都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曹操靠“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手下自然是人才濟濟、追隨者眾。這些人,大都是衝著曹操的正統地位來的。孫權與曹操有所區別,主要靠的吃老本,儘管與曹操不能相提並論,卻也勉強說得過去,父兄基業,老中青三代賢臣,盡在麾下。有老底子,想幹點事也不是很困難。
劉備都沒有,只有一個“皇叔”的稱號。他怎麼招納人才呢?爭取人心呢?曹操和孫權相比,劉備相差的不止是十萬八千里。但是想要成就大業就必須經營人心,凝聚人脈、另闢蹊徑了。
以哭向人示弱博取同情,以哭表達感情籠絡人才,有了這樣的“自我定位”,劉備在後來的發展中也就處處以此為準則,並一發不可收拾。所以說劉備不是愛哭,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啦。
回覆列表
你好,這個方面應該說是每個人的有自己的對歷史的理解,我個人的想法是,那麼,作為一個國家的領袖,或者說在創業之初,他有他自己的一種方式來進行用人留人,重要的是,經營的是民心,民間常說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對劉備。
那從這個角度的話,可能是他一種做事或者說形式的一種方式,兩層含義一層的話,真的是真情流露,第二層的話,那麼是在演繹的一種領袖的方式,目的只有一個事項,那就是做好統軍統心,然後更多的人了來歸順到自己的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