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胖魚夫人
    序:

    阮籍是曹魏時期的著名詩人。

    曹魏後期,政局險惡,鬥爭激烈,士人理想破滅,普遍呈現危機感和幻滅感,他們或寄情山水,藉以逃避禍端,或曲折為文,藉以發洩不滿。生活在這個時期的阮籍也是一生在苦悶和矛盾中掙扎,他的政治抒情組詩《詠懷》八十二首,意旨隱微,寄託遙深,憂憤深廣,表現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銳的人生悲哀的同時也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政治抒情詩的先河,它還首創了中國五古抒情組詩的體例。

    正文:

    阮籍本有濟世之志,但生活在魏晉易代混亂之際,他只有以酣飲避世遠禍,並常常做出一些越禮駭俗之舉來表現自己對黑暗政治的反抗和對虛偽禮法的蔑視。

    他的八十二首《詠懷》詩是當時險惡的社會現實擠壓出來的以詩人血淚凝鑄成的一曲社會人生的悲歌,是詩人痛苦心靈的回聲。組詩抒發了阮籍的憂生傷世之痛,悲天憫人之哀和超塵脫俗之想,表現了詩人孤獨、焦慮、苦悶、憂傷的內在思想感情,被譽為中國詩史上創作格調最高的曠世絕作。

    阮籍的《詠懷詩》意旨隱微,寄託遙深,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政治抒情詩的先河。阮籍是中國詩史上第一個大力創作五言詩的詩人,對後代左思和陶淵明的組詩創作有重要影響,為以後五言詩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的五言詩不再效仿樂府詩以敘事體的方式揭露時事,而是將抨擊時事與抒寫感憤融為一體,加強了五言詩的抒情性。

    他的詩或借古喻今,或託意神仙,或以史出意,用典興感,給人一種情不定發,興寄無端又意態朦朧的藝術感受,形成了旨趣遙深,高古清奇的藝術風格。《詠懷詩》其六十七:“

    洪生資制度,被服正有常。

    尊卑設次序,事物齊紀綱。

    容飾整顏色,磬折執圭璋。

    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梁。

    外厲貞素談,戶內滅芬芳。

    放口從衷出,復說道義方。

    委曲周旋儀,姿態愁我腸。”

    揭露了禮法之士的虛偽。前八句寫他們道貌岸然,被服有常,容飾盛美,講次序,懂尊卑。中間四句則用對比手法,扯破了禮法之士的假面具,結尾以“委曲周旋儀,姿態愁我腸”作結,辛辣的諷刺了那些偽君子的醜惡,抒發了自己的憤慨。

    其三和其三十一也筆鋒犀利的揭露了統治者荒淫誤國的行徑,抒發了自己的憂傷之思。阮籍用樸實生動的語言和象徵手法曲折的表現自己的苦悶和社會的黑暗,把五言詩提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如《詠懷詩》其二:“

    二妃遊江濱,逍遙順風翔。

    交甫懷環佩,婉孌有芬芳。

    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

    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

    感激生憂思,萱草樹蘭房。

    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

    用比興寄託和反襯對比手法,本為諷刺現實君臣關係,卻借用遙遠的神話愛情故事,而又加以想象渲染,結尾二句本是讀者尋繹其寄託的關鍵,但詩人又只通過用典發問微露端倪,並不明言,且詩中多用典故,使意旨愈益隱微迷離。而之所以如此的隱微曲折,是由於那個時代和作者的處境使然。

    阮籍對世俗有憤嫉的情緒,但是始終還是無奈的保持著沉默。他對現實的一切的無情的批判和諷刺,對現實的無奈和不滿,他逃避著這一切,他把自己放在桃花源的世界裡,他明白了現實的殘酷,明白了現實的無奈,追求著飄渺的神仙,他讓自己的思想隱藏在自己的玄虛的言論中。

    其次,阮籍的《詠懷詩》憂憤深廣,表現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銳的人生悲哀。如他的《詠懷詩》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惟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幽思獨傷心。”

    不眠的詩人在清風明月中彈琴徘徊,除了孤鴻哀號翔鳥悲鳴,一無所見。這種悽清悲冷的景象氣氛,是對歷史社會的深廣憂憤,是對人生悲哀的無限悲哀,是無與言說的孤獨痛苦的傳神寫照。

    阮籍的悲苦正是當時那個社會時代的產物。他的矛盾,他的焦慮,他的苦悶亦是當時那個社會所造成的。過去還從未有人把人生描述的如此孤獨、悲涼。而現實的無法解脫,讓他只有在理想中嚮往一個自由之鄉,那是詩人精神自由馳騁,擺脫世俗束縛的一片遼闊天地。所以在阮籍的詩歌中常常出現一個清虛空靈的莊子式的理想世界。這在《詠懷詩》四十三中有所表現。

    而《詠懷詩》其二則抒發了詩人孤獨焦慮的痛苦和生命難保,處境險惡的哀傷。如此眾多的人生悲哀,往往卻不能與人訴說和宣洩,而且不被他人所理解,思想的先行者便又更添了一種人生的孤獨感。知音也稀,莫與訴說,寂寞的悲哀也齧噬著詩人的心靈,只能“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轍慟哭而反”。

    阮籍的《詠懷詩》還首創了中國五古抒情組詩的體例。阮籍的《詠懷詩》或隱晦寓意,或直抒心跡,表現了詩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滿濃郁的哀傷情調和生命意識。

    小結:

    阮籍的詩形象得展現了魏晉之際一代知識分子痛苦、抗爭、苦悶、絕望的心路歷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和認識價值。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美學情調出現在中國詩壇上,當時就引起了強烈反響。阮籍之後,詩人爭先仿效其作,影響極為深廣。

  • 2 # 陳年往事1222

    阮籍(210一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省)人,其父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

    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宗奉老莊之學,"竹林七賢"之一。他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八十二首》《大人先生傳》等,收錄在《阮籍集》中。

    1,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惟鑑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今譯,

    深夜難眠,起坐彈琴。單薄的帷帳對映著月光,清風吹拂著我的衣襟。孤鴻在野外哀號,翔鳥在樹林悲鳴。左右徘徊能見到什麼?只是獨自傷心罷了。

    詩解

    阮籍處在司馬氏與曹氏激烈鬥爭的政治漩渦之中,他的詩歌岡格含蓄,很多思想情緒不便明言,只用象徵或比興的方式隱約傳達。這首詩表現作者對人生現實的苦悶之情。

    2,永懷八十二首(其三)

    嘉樹下成溪,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己。

    今譯

    東園桃裡生長茂盛,人在樹下踏出了小徑。但當秋風吹起乾枯的豆葉,草木零落的季節就要開始了。一切繁華終會憔悴,堂屋也會長滿荊棘。騎著馬兒離此而去,一直到西山腳下。自身尚且不能保全,何況保護妻兒呢?凝結的霜花覆蓋野草,一年最後的季節也快結束了。

    詩解

    這首詩說明了人間萬物盛衰轉換的道理,作者選擇的方式是歸隱,到西山去隱居,表達了作者欲遠離當時政治鬥爭的避世思想。

    3,詠懷八十二首(其五)

    平生少年時,輕溥好絃歌。西遊咸陽中,趙李相經過。娛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

    驅馬復來歸,反顧望山河。黃金百鎰盡,資用常苦多。北臨太行道,夫路將如何。

    今譯

    我這輩子年輕的時候,年少輕狂,喜好彈琴唱歌。曾經西遊咸陽,跟舞女與歌者們交往。歡娛玩樂還沒夠,大好時光已經白白失去。騎著馬又回到舊路,一次次遠望家鄉。成百上千兩黃金已經用盡,常常為花費太多苦腦。我就像那個想去楚國卻在太行道上向北而行的人,走錯了路,又能怎麼辦?

    詩解

    此詩表達了作者對當年輕率出仕的悔恨之情、失路悲。結尾用《戰國策.魏策》典故,季良向魏王說了一個故事,太行道上有一個人要去楚國卻往北而行,不但不反省自己走錯了路,還誇耀他的馬好,資財多,善於駕車。作者借用這個典故,表達自己夫路的後悔。

  • 3 # 小蜀山123

    ——手揮五絃,目送飛鴻

    怎樣賞析魏晉時代“竹林七賢”阮籍的八十二首《詠懷》詩呢?現在世人一般都熟悉唐詩宋詞,但對除此以外的中國文學史上的人和事一般都鮮有認知,特別是大家都知道東漢、魏晉中的“三國”是如何在刀光劍影下分分合合的,知道武功的多,知道文治的少。

    其實在那個打打殺殺的東漢、三國、魏晉時代,也同時出現過文學的盛宴,著名的“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都是後世文人雅士所極力推崇的詩人文豪。比如魯迅先生,都知道魯迅先生喜歡“罵”人,骨頭最硬,但他卻十分崇拜這個時期具有風骨的這群人,這些人對魯迅先生無論是在做人,還是在寫文章上都有著極大的影響,這些在他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裡就有全面的闡述。

    魏晉這群詩人,他們的精神世界充滿了矛盾。特別是生活在司馬氏家族淫威之下的“竹林七賢”,他們不願忘卻兼濟天下的志向,卻只能沉湎於詩酒,隱匿於山林,在有限的範圍內堅持自己的人格,哪怕是消極避世,也不同流合汙。這一點, 與魯迅“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的觀點是相吻合的。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七賢”對禮教的不屑並不代表他們真的將禮教棄之敝履,他們只能用這種驚世駭俗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堅守。

    於是就有了阮籍的《詠懷》詩,這是由八十二首五言四句(或五、六、七句)的組詩組成的長詩。

    他的這些詩還是屬於樂府古詩,樂府古詩的特點一般以鋪陳見長,間有比興。阮籍的《詠懷詩》或隱晦寓意,或直抒心跡,表現了詩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滿濃郁的哀傷情調和生命意識,無不給人以"陶性靈,發幽思"的人生啟迪。阮籍的詩形象得展現了魏晉之際一代知識分子痛苦、抗爭、苦悶、絕望的心路歷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和認識價值。對五言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創造了抒情組詩的新形式,開後代左思《詠史》組詩,陶淵明《飲酒》組詩的先河。

    由於組詩內容較多的原因,我們只是擷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第一首來加以欣賞。

    詠懷詩

    [魏晉]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一個清涼的夜晚,時已夜半,一個人輾轉反側,久不能眠,於是索性起來彈琴。明亮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帳幔上,寒氣逼人,清冷的夜風徐徐吹來,撩動著我的的衣襟。一隻離群的大雁在野外哀鳴,林子裡的鳥兒因驚恐而竄飛不停,叫聲不時地從林子裡傳來。一個人在夜色中徘徊不定,可是徘徊又能見到什麼或解決什麼問題呢?只有憂傷陪伴著我獨自傷心。

    這首詩在表現藝術手法上很有特色,在夜晚驚起的時候,他的動作行為和意象排列的描寫都十分的傳神。“不能寐”“起坐彈”一連三個動作,看來是經常在壓抑的夜晚起坐彈琴排遣,作品總體看起來,就是在動作行為和意象排列上的描寫組合,但是在結構上卻層次井然,有條不紊,在情感抒發與完善主題方面更是順乎自然,水到渠成。這主要取決於詩人對所描述物件的精心設值與安排。開篇描寫的是詩人的主觀動作行為,先是“不能寐”,繼而才“起坐彈鳴琴”,進而才有中間的所見所聞和篇末的所感;中間四句所排列的則是前兩句基礎上的所見、所聞的不同意象,“明月”、“清風”、“孤鴻”、“翔鳥”,有室內的,有曠野的,有所見的,有所聞的;最後兩句又歸結到詩人的主觀動作行為上來,抒寫了心中的感受,構成了全篇的首尾照應,使所有的動作行為和意象描寫邏輯性強,聯絡緊密,渾然天成。所以,其“詠懷”無非就是在排遣,排遣白天的鬱悶,排遣來自司馬氏的憤懣,排遣對那個黑暗的社會讓讀書人沒有任何作為的激憤。

    阮籍是“竹林七賢”中最晚離世的人,活了52歲,他每天都在用喝酒逃避著統治者的折磨,甚至不敢言出有聲,只能用他專用的“青白眼”(即對喜歡的人有黑眼珠看人,對不喜歡的人用白眼鄙視)來表達他的愛憎情感,謹慎的避禍可能使他比嵇康活得長遠了一點,但壓抑的心情,同樣持續的更加長遠了一點。這樣的生活經歷,也幫助讀者對他的《詠懷》詩的有了更好地理解。

    “手揮五絃,目送飛鴻”多麼瀟灑的去面對黑暗殘酷的現實社會啊,這就是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魏晉風度的傳神寫照。

  • 4 # 文字的二三事

    阮籍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詠懷》是一首組詩,共八十二首。以第一首《詠懷·夜中不能寐》為例,做簡單的詩意賞析。

    《詠懷·夜中不能寐》的全詩如下: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詩的大意是:

    半夜難以入睡,起坐彈奏琴絃。

    皎潔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帳幔,清涼的夜風吹拂我的衣襟。

    失群的大雁在野外哀號,盤旋的飛鳥在北林悲鳴。

    徘徊將見何物?憂思獨傷我心。

    詩意賞析: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夜中”:半夜。夜半時分,詩人睡不著,難以入睡,於是就起來坐著彈琴,這是首兩句詩的字面意思,那麼,詩人為何失眠而起坐彈琴?這要從詩人的處境和心境來解釋。詩人阮籍生在戰爭頻繁,時局動盪的三國時期,當時他處在激烈的政治鬥爭中,然而詩人的政治主張卻是躲避禍患,尋求保全,遂常常以彈琴宣洩內心的焦躁不安,孤寂和憂傷。詩人夜不能寐,轉而起坐彈琴,暗含有詩人焦躁,孤寂,憂傷的複雜心情。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帷”:帳幔;“鑑”:照。明亮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帳幔,清涼的夜風吹拂我的衣襟。這兩句詩是詩人的所見,所感,營造了一種悽清悲涼的環境氛圍,它也正如詩人的內心所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孤獨的大雁在野外哀號,盤旋的飛鳥在北林悲鳴。這兩句詩是詩人的所見,所聽。與其說大雁孤獨並哀號,飛鳥盤旋並悲鳴,不如說詩人自己在黑暗的政治鬥爭下的孤寂和憂傷。“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大雁和飛鳥在空中徘徊,它們將會看見什麼呢?無非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罷了。詩人在現實中徘徊,舉棋不定,能夠看見什麼呢?無非仍然是黑暗的政治鬥爭罷了。” 憂思獨傷心“,憂愁的思緒令詩人獨自傷心。也就是因為”憂思獨傷心“,詩人在詩的開頭說到”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明5遊戲不能開啟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