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精靈neo
-
2 # 人間至理
日本之所以有所謂的失去三十年之說,可分為內外因。內因:日本的明治維新不徹底,有著大量的封建殘餘,內閣的大部分成員還是以前的封建主,這也就為後面軍國主義的崛起和畸形的經濟體制埋下了禍源的種子,雖然短時間為日本經濟提供了動力,但最終會崩潰;外因:1945年日本投降,遭受了兩顆原子彈的攻擊,接受了波茨坦公告,美國從此大面積干涉了日本的經濟和內政,麥克阿瑟為其日本製作的《和平憲法》,極大程度限制了日本,到現在日本的首相安倍晉三兩度執政都是為了修改和平憲法。因為害怕日本軍國主義又一次復燃,所以那三十年對日本的經濟都在干預和放緩,直到70年代中國經濟開始騰飛,美國開始讓日本經濟復甦以遏制中國。要說主要原因是美國和還是日本的話,我認為主要原因還在於外因,美國的干預,畢竟國家主權收到外部干預,日本是連自己做主的權力都沒有的。
-
3 # 自由社會主義者
日本的GDP最高佔美國70%,而日本人口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這說明日本的人均GDP達到了美國2倍。
作為一個一億多人口的大國,日本無法像某些小國一樣依靠豐富資源或者優異的地理位置獲得很高的人均GDP,只能依靠人才的創新能力來提高人均GDP。
而二戰以來,美國一直是世界的創新中心,同時美國擁有更豐富的資源和更強大的創新能力。換句話說,正常情況下,日本應該是美國的跟隨者,所以日本的人均GDP超越美國本身就是不能穩定的特殊狀態。
在現有地緣條件下——即日本作為緊隨美國的小弟,反華的急先鋒——日本的人均GDP為美國的50%是合理狀態。
因此,1995年,日本經濟處於一個“不合理”的高度上,充滿泡沫。所謂失去的30年,只是在向均衡水平迴歸而已。是自然規律,無論如何都會發生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017年美國的人均GDP為6萬美元,日本的人均GDP合理狀態為3萬美元。而實際上日本的人均GDP為3.9萬美元。因此,日本還將失去大概10年左右,直到經濟迴歸均衡狀態
說到日本經濟泡沫破裂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日本政府錯誤的經濟政策,而直接原因在於美國逼日本自殺
補充一下,如果未來的地緣形勢改變,即日本擺脫美國控制,轉而當中國小弟的話。那麼日本人均GDP的合理狀態為中國沿海發達地區的50%,全中國的60%。
當然這個過程是極其緩慢的,要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之後才能達成,而且未必達成,因為華人均GDP不一定超過美國,創新能力更是難以超過美國日本放棄美國機會成本增加。因此,除非中國用自己的政治或軍事影響力逼迫,日本不會輕易放棄美國。
-
4 # 東亞共同社
在80年代,日本迅速崛起,有超越美國之勢,日本財團在美國到處買地買公司。美國卓實嚇了一跳,聯合加拿大,英國,法國等五個發達的工業國家,脅迫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隨後幾年國際熱錢迅速進入日本,推高日本的股市樓市,然後又迅速的撤離,是造成了危機。
當然,主因是美國。
至於日本有沒有失去30年?這要看跟誰對比。如果和世界上那幾個發達國家對比。其實還不算太差。算是中等水平吧!西方的G7就是發達的工業國集團。
如果跟中國,印度,等幾個後起之秀相比,經濟上確實發展緩慢。
但是我想強調的是,我們看到的日本是不是真實的日本?其實在某方面是假象。
日本遭受廣場協議,之後就改變了發展的策略模式,學習美國走金融,走高科技發展國家的這條道路。為什麼這麼講?其實我們做的很多產品背後都是由日本所提供的,比如我們用的手機的馬達日本控制了,至少70%以上。也就是說,你看不到他的產品,但是人家已經把錢賺了。就像美國公司高通一樣,普通的消費者是不知道高通是接觸不到溝通的,高通公司卻向全世界很多高科技企業提供技術支援。
還有一條就是日本,透過前幾十年的發展積累了資本,透過金融控制別國公司,舉個,我們普通消費者容易接觸的,比如康師傅泡麵,日本是有很大股份的,比如青島啤酒之前他是佔20%股份的,當然,現在賣給郭廣昌了。比如我們的阿里巴巴,他是控制40%多的。這些都是我們知道的。很多人不知道的更加恐懼,是去年還是前年的有一個日本財團一次性出了800億,買了中信集團總公司的股票。也就是說國內與中信開頭的公司都有日本的份額,無論你所聽到的是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的各種建築公司,保險公司,數十家家甚至上百家企業。日本海外資產的規模增長率遠遠高於國內的資料,日本海外資產的規模之大空前。這是被很多人說忽略掉的。
-
5 # 日本二三事
終於“失去的30年”這一個詞語受到了注目,在10年前,很多人說到日本是“失去的20年”。今年是2018年,也是日本平成的最後一年,日本的近代史和年號有著很大的關係,大正、昭和、平成,一個詞語代表著一個時代。比如提起昭和,就讓人想到“二戰+日本的高速經濟發展”;提到平成,讓人想到更多的是“平成廢宅”“經濟危機”等詞語。
什麼叫“失去”其實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一說什麼叫“失去”。從“失去的10年”到“失去的20年”,再到“失去的30年”。其實我一直在想,日本這個詞語是“誰”造出來了,在日語中,失去的30年表達方式是“失われた30年”,翻譯成中文就是“失去的30年”。我們都知道,“失去”表達的是“原有的不再具有”,後面加上XX年,更多的是想要縮小這種“失去”或者“倒退”的印象。日本的現狀並非是失去,而是“倒退”更為妥當。
指標上來看日本所謂的大指標就是從反應一個國家的經濟指數GDP來看一下日本。
日本個人GDP來講,還是很高的,只是從1990年~至今,都是呈現橫向發展的。再看一個比較虐心的資料,那就是工資了。按照一般的發展來講,工資應該是越來越高的,但是則不同,在上個世紀以後,工資則是不升反降。
可以看看上圖,歐美國家都是上升的,而日本是下降的趨勢。我這裡不和中國比,不然又要有很多人“發嘴炮”了。歐美國家漲幅將近是之前的2倍,而日本則是“下降”。
為什麼會有失去的30年?事件的起因當然是從美國開始的,但是這個事情只是一個起因。當國際環境無法改變的時候,那麼只能夠靠自己去發展。如果非要說一個原因,那麼我將其歸結為:日本的企業、個人,明明活在日本已經衰退的事實中,卻故意的裝著不知道,和以前一樣的花著日元,說著日語。
越接觸日本的工廠,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就越有這樣的感覺。首先,日本技術,確實令人欽佩,工匠精神不得不佩服。再次日本確實現在比大多數華人工資高。但是這個依然阻擋不了日本國民整體“貧困化”的趨勢,那些有不同意見的人,是因為你心中的日本在電視上,在腦洞裡,你可以自己體驗體驗,這裡不會對於這個討論太多。因為貧困化的趨勢,造成日本市場結構已經老化,發展後勁兒不足,經過了高峰期以後,想要再次達到高峰期就會非常的難。
結束語當然,日本也有日本好的地方,雖然是失去了30年,但是依然要記住: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要想真正的超過日本,中國還需要很大的努力!
《日本製造業“晚節末路”:真的只能淪為下游供應商?》
《雷克薩斯豪車隨意換!豐田即將推行新業務,汽車界變革來臨》
《年年虧錢,索尼為何還要堅持做手機?背後是老謀深算》
-
6 # 周易大法
在中國崛起之前,沒有那個國家能挑戰美國地位,對它構成威脅。日本經濟七八十年代迅速逼近美國,但它是美國走狗,再厲害還得聽主人的。美國讓它停止三十年,它就得聽。現在世界也只有中國能把美國幹趴下。美國打壓中國手段有限,今後二十年就是中美教量的黃金期。我預測美國變老二,中國成老大。
-
7 # 少衛真
沒有什麼根據說明這個“失去的三十年”。我們,指的是不懂英語,只能人云亦云,坐在會議室裡聽一個聲音,一種判斷,的這部分人。除去老年化這個因素,憑常識和日本的現狀,沒覺得日本失去了三十年,如果不失去這三十年,按這個邏輯倒推,補充可以想象的“失去”的那些內容,今天的日本會是什麼樣?結論是虛幻的,三十年的臆想的成就可能嗎?我們還總說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可是在日本這個問題上漲就成為必然,或者說跌的恨點就是意外,成為一個問題,不斷的咀嚼著,個人感覺就是誇大了,帶有目的的誇大。就像我們把日本的明治維新吹得如何的改變了日本,使日本成為了工業強國一樣,可是卻迴避了因此帶來的二戰巨大災難,又是一個“截頻”,只想看到國家資本主義帶來的發展,沒看到那是用犧牲了大量的民生換來的,最後積累成問題後才走向了擴張和侵略。日本的今天是二戰後的因禍得福,是第一個被改造而真正融入西方世界的亞洲國家。現在說日本失去了三十年,就是意在推論,跟著美國混沒什麼好結果的邏輯。如果不是這樣,就直接說不失去又能怎樣?日本就把美國買下來了?失去的到底是什麼?其實應該是我們部分的取代了日本,對日本造成的衝擊。就像現在的東南亞在取代我們一樣,但是日本的高尖端依然是不可撼動的。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日本依然是世界事實上的老二位置,我們只是體量上的。
-
8 # 凱恩斯
一直有人說,日本經濟是失敗的經驗,我們應該避免墮入日本這樣的境遇。但實際上,個人認為日本經濟不是失敗經驗,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經驗。你回頭看看,同樣是二戰結束後開始起跑,國家又何止日本一家,你可以看看拉美和非洲,你再看看歐洲扶不起的五國,無論是有家底的,還是沒有家底的,最後人均能夠上3萬美元的其實並不是很多。何況還是一個沒有石油,地域狹窄的國家。
失去的30年,日本錯在哪裡?日本錯在過度的呵護影響了國內企業的競爭性。市場經濟效率比計劃經濟要高,這是公認的,比如包產到戶就是改革開放的市場化的驗證,放開搞活,當年的口號。可很多人認為市場經濟發揮作用是透過價格機制,誠然,價格調節供需使得市場發揮人的積極性。但是個人認為,實際上促進競爭才是市場真正給予效率的方式。類似於美國,當年IBM、AT&T是民族企業,按道理要十分的呵護,但是美華人反壟斷,拆分。這是為了讓IBM能夠在上世紀80年代不要阻擋微軟或者蘋果的發展。但是日本講求集體主義,保護NEC,松下,和索尼。在企業中講求終身僱傭制度,在經濟危機的時候講求寬鬆刺激,然後極力保護銀行系統,反覆投入流動性。這些行為,其實挺正常的,但是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本企業的競爭,你會發現,電子產業,日本新興的企業很少,任天堂,索尼,松下,NEC等等都是上世紀80年代集中的來,之後又集體的消失。而美國的企業,各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崛起,比如微軟、蘋果、臉書、亞馬遜、谷歌、奈飛。
所以關於日本經濟,個人的觀點是,智慧財產權的壟斷是唯一可行的壟斷,雖然阻礙競爭,但是如果你從國際的視角看,這種壟斷能夠鼓勵企業融入國際競爭。而除智慧財產權以外的壟斷,要儘量破除,這能夠提高效率,能夠讓經濟突破瓶頸。畢竟,粗放的製造業並不是你想讓他改變結構,他就能改變結構,而不改變結構的製造業,註定不可能帶領經濟突破瓶頸。
回覆列表
自從1989年日本經濟崩潰以來,日本平均年GDP增長率不足1%,對於其他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來說基本可以叫做這近30年來幾乎沒什麼增長,所以叫做失去的30年。
先得說說二戰後日本發展的經濟奇蹟,日本和中國很像都是透過山寨起家的,當年山寨得比中國還厲害,但他們以此為自豪稱自己是善於學習的民族。下面發幾張就是各個階段代表性的山寨品。
那會兒日本和中國發展初期很像都是以出口為主的出口導性經濟,依賴外部市場很嚴重。出口導向性經濟的優點是,沒人和你競爭時,你會發展很快,缺點就是一旦有人比你條件更好的競爭對手,你就會經濟停滯。後面第三點原因會說到。
日本經濟快速發展到80年代經濟發展達到頂峰。1990年,日本甚至已經掌控瞭如洛克菲勒等美國幾乎是代表性的幾個大集團的大部分股權,洛克菲勒、哥倫比亞影片中心等甚至都直接被日本人買下來。大有買下美國之勢,可見那時日本的氣勢。那會可比華人現在的出國買買買還財大氣粗。國內房價地價也是高得離譜。
下面就要詳細解釋日本失去30年的原因。
1.就是上面提到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日本自己的問題,房地產價值被炒得超級離譜,當時房產價值竟然比整個美國還高4倍。政府的縱容和放水,70年日本的不動產已經開始過熱,而日政府連續幾年的 信貸寬鬆,以及財政擴充套件 吹大了泡沫,並導致了後來的一發不可收拾。當房產泡沫破滅的時候,就是還債的時候。有句名言,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2.美國對日本收割掠奪的廣場協定。美國可見不得你這兒子比我爸爸還有錢,居然都買到我頭上來了,逼著他簽訂了讓日元升值的廣場協議。從比較早1:360匯率的時候,美國財團就開始購買日元,1993年左右,美國與日元的比值一直徘徊在1:140左右,也就是1美元在可以兌換140日元。廣場協議後,開始大肆購買日元,讓其升值到1:80左右,然後大量賣出,直接從日本撈走1萬億美元,搶銀行都沒這麼快啊!日本在1995年日元被強制升值後,損失了相當於十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的錢,之前買的洛克菲勒,哥倫比亞什麼的也都乖乖的低價還給了美國…
日本什麼後果呢?當美國大量買進的時候沒有采取措施,而是大量增印鈔票。到美國大量賣出時候,這些增印的全還回來了,那時錢不值錢了。
3.中國改革開放後開始崛起。日本當時泡沫經濟人工高到超過歐美了。這時日本的大量實體業工廠不得不轉移到勞動力便宜幾十倍的中國,導致日本工業空心化。而中國這個市場規模太可怕了,一旦發展起來,初期也是出口導向性經濟,憑著超低價格在全世界瘋狂搶奪日本產品的份額。歷史上中國一直就是世界這個班級上最好的學生,因為生病,休息了100多年,現在回來了,學習能力依然很強,雖然初期班上倒數第一,但很快,學習成績就上來了,所以一直到現在,還在不停地搶奪全班各個學生的成績,連最高階的成績現在也不放過了。現在高階製造業中國也慢慢開始涉足,所以,雖然現在日本貌似擺脫了泡沫,但連日本最高階的部分也開始被中國搶,想恢復以前的榮光也是沒啥可能了,所以到2018年安倍經濟學等幾屆日本首相提出的”經濟刺激政策也沒啥起色。
不止日本,歐美髮達國家都被中國掏空的實體經濟,現在他們的高福利都快維持不下去了。前幾天法國油價遊行暴亂,就是法國政府維持不下去,只能徵稅的舉措。看著吧,隨著時間推移,這些還會更多。
下圖是德國媒體吐槽的德國稅負太高了,和其他國家比,排第二,人民都買不起房了,德國自有房率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