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上之狐
-
2 # 歷史扒糞機
這種說法,很大程度上是認為德軍的進攻突破了蘇軍陣地,造成蘇軍較大傷亡,因此判定德軍技戰術佔優,進而戰術上勝利。更受甩鍋帝曼施坦因的影響,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認為自己攻破蘇沃羅涅日方面軍三道防線的兩道,突進35公里,消耗了蘇軍南線的預備隊,南方集團軍群擊斃蘇軍1.7萬,俘虜3.4萬,再加上保守估計的受傷人數,蘇軍損失8.5萬人。
不可否認在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戰場,德軍軍官和士兵的素質、技戰能力依然優於蘇軍,但素質、技戰能力不等同戰術。大兵團作戰的戰役性戰術更不可能是班、排、連、營級別的戰術動作戰術行為,否則一場戰爭單挑好了。
庫爾斯克戰役德軍前期為進攻,何為進攻戰術呢?是隱蔽己方行動意圖、集結優勢兵力、實施突然進攻、重點突破,強調軍隊的指揮能力。從這點上講,德軍的進攻計劃早洩露,蘇軍以逸待勞。庫爾斯克是顯著進攻目標,豪無隱蔽性可言。進攻時間、兵力對蘇軍而言,更是透明紙一張。德軍前期進攻的成功是德軍士兵優良素質、單兵作戰能力在發揮作用,而不是什麼戰役戰術。
再看德軍停止進攻後,蘇軍的反攻尤其是南部的“魯緬採夫行動”,蘇軍就讓甩鍋帝誤以為其喪失進攻能力,更讓其對蘇軍的進攻方向產生嚴重誤判,進攻發起德軍一敗途地,這才是最高明的戰術!
戰爭不是單純以傷亡數字來評判得失優劣。整個庫爾斯克戰役,德軍的進攻戰術有像一戰德軍的“滲透戰術”般的改變嗎?沒有,一以貫之的老一套,豪無改變。這種情形下再妄圖以質勝量,痴人說夢!達到了清除庫爾斯克突出部的戰役結果嗎?更沒有!曼甩鍋的消耗蘇軍預備隊成立嗎?被人追著屁股打還妄言欺世!說庫爾斯克德軍戰役戰術勝利,也就德粉德吹恬不知恥的扯上遮羞布矇蔽世人。
-
3 # 戰略論
說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取得戰術上的勝利也是不為過的,畢竟蘇軍在佔據防禦和兵力上的優勢下,仍舊未能完全阻止德軍的進攻,而且損失也比德軍大許多,達到三倍以上。按照常規來說,防禦一方因為佔據著有利的工事優勢,所以損失一般會小於進攻方,更不用說蘇軍還在兵力上佔據明顯的優勢。
德軍在庫爾斯克的攻勢並不是完全被蘇軍的頑強防禦阻止的,北面的莫德爾第9集團軍確實被蘇軍的防禦所阻,進展緩慢,隨著蘇軍對奧廖爾突出部的第2裝甲集團軍發起進攻,莫德爾不得不中止了北路的進攻,將裝甲部隊調往第2裝甲集團軍的防線增援,此後德軍在北路的攻勢再沒有恢復。就北路的戰事而言,蘇軍透過防禦和進攻的相配合,成功的阻止了德軍的進攻。
南路的戰鬥就不怎麼樂觀了,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成功的突破了該方向蘇軍的步兵縱深防禦陣地,蘇軍不得不投入了坦克預備隊,雖然暫時迫使德軍的裝甲部隊轉入了防禦,但是這場坦克大戰蘇軍的損失遠遠大於德軍,加之德軍控制著戰場,大部分受損的坦克都可以回收維修,而蘇軍的坦克則是實實在在的損失,德軍遲早會再度恢復攻勢,而蘇軍的坦克部隊則迫於損失過大而放棄反擊了,全面轉入了防禦,坦克埋入地下,作為裝甲碉堡使用。也就是說蘇軍沒能阻止住南路德軍的進攻。
最終南路的德軍沒有轉入進攻,原因是希特勒主動中止了這場進攻,他已經失去了耐心,這樣德軍消除庫爾斯克突出部的戰略企圖也就徹底失敗了,德軍的裝甲部隊付出了巨大的損失,既未能殲滅蘇軍的有生力量,也未能消除突出部,改善前線的態勢,從戰略上來看,無疑德軍是失敗者。蘇軍的損失可以很快得到恢復,而德軍卻無法做到,沒有了那些裝甲預備隊,德軍在東線將無法阻止蘇軍的縱深突破,此後一直處於戰略撤退中,甚至是潰敗!
-
4 # 軍武最前哨
1943年1月,當蘇聯艱難的獲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後,反攻的時機已經成熟;隨即,蘇軍在一項名為“土星行動”的反攻計劃框架下,先後實施了沃羅涅爾-哈爾科夫戰役、北高加索戰役、克拉斯諾達爾戰役、大盧基戰役......
此時的德軍雖然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連連敗退,但曼施坦因依舊制定出了一份主動性明顯的反攻計劃;為了誘騙蘇軍深入,曼施坦因指揮南方集團軍群主動放棄一些據點;在這個過程中,求勝心切的蘇軍一路追擊、德軍則利用這段時間完成了兵力集結。
2月19號,曼施坦因的部隊新增了五個從法國抽調而來的滿編裝甲師,這也意味著德軍基本上完成了戰役前的準備和集結;於是,曼施坦因命令部隊進攻正處於頓涅茨河與第聶伯河之間的西南方面軍,並對其造成了重創。
進入3月後德軍的攻勢更加猛烈,一度被蘇軍收復的哈爾科夫又回到了德軍的手裡,丟掉哈爾科夫的蘇軍則退守至庫爾斯克以南的奧博揚。此時蘇軍最高統帥部下達堅守奧博揚的命令,還向該地區兩個集團軍和一個坦克集團軍的兵力,以加固戰線。而這也為庫爾斯克會戰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在戰役開始前,曼施坦因理想中期待的戰果十分明顯:合圍並全殲據守在庫爾斯克西面的六個蘇聯集團軍。如果能取得戰役上的成功,那對德軍的戰略也會產生有利影響,最明顯的就是縮短德軍戰線,增強德軍整體的機動性,這樣更利於應對蘇軍的反攻。
反觀蘇聯方面,他們對於接下來的戰役計劃卻產生了分歧。斯大林希望透過先發制人打亂德軍的計劃,進而收復哈爾科夫;朱可夫則認為應該加強蘇軍在庫爾斯克一線的防禦力量,藉此來消耗德軍的進攻,然後再趁德軍虛弱之時發動進攻。(最終採用朱可夫的作戰計劃)
對於雙方的戰役期待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那接下來就看一下雙方最後的實際戰果。整個戰役過程中,蘇軍共投入兵力190餘萬人、德軍兵力投入約91萬餘人;戰後德軍約有36萬人陣亡、受傷或被俘,蘇軍的傷亡人數則高達86萬餘人。
從雙方損失來看,曼施坦因雖然沒有實現自己預想中合圍全殲的戰果,但仍以相對少的傷亡給蘇軍造成了極為重大的打擊,僅就這一點而言,德軍是戰役的勝利者;蘇聯方面,在經過異常激烈的戰鬥後,蘇軍終於收復了哈爾科夫,也算是完成了斯大林戰前的期待,但僅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一役,蘇軍的傷亡人數就超過了25萬。
所以對蘇聯而言,這種以慘重代價換取的戰果並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勝利;但也正是因為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對德軍的消耗,導致戰役後的德軍徹底喪失了戰略主動權:戰前,德軍在戰役和進攻方向上還有自主選擇的條件,戰後則只能在蘇軍的反攻下向西撤退。
-
5 # xiaoyuge
1943年1月,當蘇聯艱難的獲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後,反攻的時機已經成熟;隨即,蘇軍在一項名為“土星行動”的反攻計劃框架下,先後實施了沃羅涅爾-哈爾科夫戰役、北高加索戰役、克拉斯諾達爾戰役、大盧基戰役......
此時的德軍雖然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連連敗退,但曼施坦因依舊制定出了一份主動性明顯的反攻計劃;為了誘騙蘇軍深入,曼施坦因指揮南方集團軍群主動放棄一些據點;在這個過程中,求勝心切的蘇軍一路追擊、德軍則利用這段時間完成了兵力集結。
2月19號,曼施坦因的部隊新增了五個從法國抽調而來的滿編裝甲師,這也意味著德軍基本上完成了戰役前的準備和集結;於是,曼施坦因命令部隊進攻正處於頓涅茨河與第聶伯河之間的西南方面軍,並對其造成了重創。
進入3月後德軍的攻勢更加猛烈,一度被蘇軍收復的哈爾科夫又回到了德軍的手裡,丟掉哈爾科夫的蘇軍則退守至庫爾斯克以南的奧博揚。此時蘇軍最高統帥部下達堅守奧博揚的命令,還向該地區兩個集團軍和一個坦克集團軍的兵力,以加固戰線。而這也為庫爾斯克會戰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在戰役開始前,曼施坦因理想中期待的戰果十分明顯:合圍並全殲據守在庫爾斯克西面的六個蘇聯集團軍。如果能取得戰役上的成功,那對德軍的戰略也會產生有利影響,最明顯的就是縮短德軍戰線,增強德軍整體的機動性,這樣更利於應對蘇軍的反攻。
反觀蘇聯方面,他們對於接下來的戰役計劃卻產生了分歧。斯大林希望透過先發制人打亂德軍的計劃,進而收復哈爾科夫;朱可夫則認為應該加強蘇軍在庫爾斯克一線的防禦力量,藉此來消耗德軍的進攻,然後再趁德軍虛弱之時發動進攻。(最終採用朱可夫的作戰計劃)
對於雙方的戰役期待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那接下來就看一下雙方最後的實際戰果。整個戰役過程中,蘇軍共投入兵力190餘萬人、德軍兵力投入約91萬餘人;戰後德軍約有36萬人陣亡、受傷或被俘,蘇軍的傷亡人數則高達86萬餘人。
從雙方損失來看,曼施坦因雖然沒有實現自己預想中合圍全殲的戰果,但仍以相對少的傷亡給蘇軍造成了極為重大的打擊,僅就這一點而言,德軍是戰役的勝利者;蘇聯方面,在經過異常激烈的戰鬥後,蘇軍終於收復了哈爾科夫,也算是完成了斯大林戰前的期待,但僅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一役,蘇軍的傷亡人數就超過了25萬。
所以對蘇聯而言,這種以慘重代價換取的戰果並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勝利;但也正是因為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對德軍的消耗,導致戰役後的德軍徹底喪失了戰略主動權:戰前,德軍在戰役和進攻方向上還有自主選擇的條件,戰後則只能在蘇軍的反攻下向西撤退。
我是軍武最前哨!
-
6 # 鬼谷先一
德國戰術上也失敗了,軍隊損失了,佔領區也少了,戰略上由進攻變成防禦,而且徹底喪失了戰略進攻的能力,何來的戰術勝利?
-
7 # 愛聽歌的鐵鐵
歷時40多天的庫爾斯克大會戰,是蘇德戰爭中規模最大、緊張程度尤為慘烈的一次會戰,也是二戰期間規模最大的坦克大戰。是役,雙方軍隊精銳盡出,逐次投人兵力共達400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近7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3萬輛,飛機近12萬架。德軍統帥部為了贏得這場決定性會戰的勝利,調集了蘇德戰場乃至整個德軍的所有王牌師參戰。蘇軍也投入了近300萬人的龐大兵力,幾乎佔到了整個蘇軍兵力
的一半。血戰月餘,蘇德雙方均損失慘重。德軍在會戰中損失官兵50萬人,坦克1500輛,火炮300飛機3700架。蘇軍的損失超過了德軍,僅人員傷亡一項就達80萬人。就戰果上講德軍是佔絕對優勢也正明瞭戰術上的勝利。但重要的是德軍沒有達成戰略目標,而蘇軍打成了戰略目標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透過兩國領導人和指揮官的話我們可見一般。
斯大林熱情洋溢地評價道:“如果說斯大林格勒的失敗預示著德國已經開始走向沒的話,庫爾斯克會戰則使它遭到了滅頂之災。”
德軍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則痛心地寫道:“由於“堡壘’戰役的失利,使我們費巨大的力量建立起來的裝甲精銳毀於一旦,以至於在很長時間內都無法恢復戰力。……毫無疑問,從此之後的戰場主動權將掌握在俄華人的手裡。”
曼施坦因在他的戰爭回憶錄《失去的勝利》中寫到“我堅信,庫爾斯克是我們的地獄。在我們行將滅亡之前,我們殘忍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也許我們能打死或俘獲大量的俄華人,但這種拼消耗的戰法應該是每一支聰明的優秀軍隊所力求避免的。在進攻當中我所做的一切,都將以最大限度地儲存德國士兵的生命為前提。勝利就像一個掛得太高的蘋果,我們盡力跳了,但不知能不能碰到它。”
-
8 # 楓丹白露211735932
排除戰前雙方有利及不利因素,僅從庫戰開始到結束,從戰術上講,德軍採用鉗形攻勢,莫徳爾北路突破蘇軍防禦縱深僅幾公里便受挫,被迫停止進攻。曼施泰因南路進攻較比順利,但當突破有效,正向縱深推進時,遇上蘇聯強大的預備隊,而德軍兵力用盡,無法得到後援,再加上西西里抽走精銳裝甲部隊和空軍兵力,戰果無法鞏固,最後只能退回出發地。從整個突出部戰術講,德軍基本正確,士兵單兵作戰能力依然保持強勢,儘管兵力及技術兵器處於劣勢,仍然能有殺敵三千,自損八百的優良戰果,從這一意義講,德軍勝出。
從戰略上講,徳軍違背初衷,本欲消除突出部這個隱患,但得不償失,消耗掉了德軍最寶貴的裝甲力量。蘇軍無所謂,能夠迅速得到足夠的補充,德軍不可能。戰爭進入1943年,德國不可能戰勝蘇聯,連外行都知道,但仍能發動大規模反擊,實在不可思議。如果德國軍事戰略進行調整,改進攻為防禦,收縮戰線,節省兵力,把兵力用在主要防線上,再靜觀其變,適機而動,可能還不至於三五兩下,徹底被蘇軍打回原形。
-
9 # 紅色手電筒
對於庫爾斯克戰役來說,德華人唯一能夠拿的出手的成績就是自身的傷亡比蘇軍要少,庫爾斯克會戰中最終德軍損失約50萬人,蘇軍是大約80萬人。但是,德軍的戰役目的沒有達成,消除庫爾斯克突出部和消滅蘇軍中央和沃羅涅日方面軍,一個也沒有辦到,相反自己的進攻出發地奧廖爾和哈爾科夫全部丟失,曼施坦因指揮南方集團軍群進行了退卻,而蘇軍開始猛追,不知道這個戰術勝利是指的什麼?
德華人的統計方法和蘇聯不同,德華人總是喜歡用什麼沒10日傷亡報告來統計,而在戰爭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這種報告其實是非常靠不住的,這種報告經常是由於遺失一類的原因沒有能夠算上,而如果沒有算上德華人就認為是沒有損失,而且很多時候德華人也有很多的傷亡數字很模糊,就好像是斯大林格勒戰役,按照很多德華人或者西方人的觀點,好像蘇聯人就是最後消滅了被合圍的33萬德軍,而在此以前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被消耗掉的德軍很多時候都被漠視掉了,而如果漠視掉了這些損失,就無法解釋,蘇德戰場雙方投入幾百萬軍隊,德軍怎麼只損失了33萬人,就成了一場巨大的災難,在之前被消耗掉的約70萬德軍才是德軍的災難。
而庫爾斯克戰役中,同樣的統計數字也是有這種問題,按照德軍的說法,自己的損失也是很少,在8月德軍也就損失了5萬多人,而對面的蘇軍損失了25萬多人,又是一個德軍的無敵神話,但是曼施坦因也曾經透露9月,德軍南方集團軍群需要後送的傷員有近20萬,這個數字就對不上了。
不過在整個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損失約有50萬人,而蘇軍損失86萬人,從傷亡的人數來看,德軍少於蘇軍,這個可能就是所謂的德軍取得了戰術的勝利,但是前邊說的,到8月23日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德軍原來佔據的奧廖爾和哈爾科夫兩個重要的進攻出發陣地都被蘇軍奪回,曼施坦因指揮南方集團軍群在蘇軍的追擊下,十分艱難的退卻到了第聶伯河,從這個方面來說,無論是戰略還是戰術,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都是失敗的。
由於德軍一路敗退,蘇軍佔據戰場,所以蘇軍損失慘重的坦克等重灌備,大量被蘇軍回收修復,而德軍的重型坦克沒有被回收,被蘇軍繳獲以後就是純粹的損失了,這一點在北非戰場也是這樣,佔據戰場的一方很多時候都會把對方遺失的裝備修好編入自己的部隊中使用。
回覆列表
戰術上德軍也沒啥值得吹噓的,堡壘計劃的核心是德軍裝甲部隊南北對進,包圍蘇軍三個方面軍的主力,結果背面莫德爾元帥打了幾天就不打了,南面曼施坦因倒是突進去幾十公里,但有啥用呢,包圍不了蘇軍,反而把精銳消耗殆盡,很快就被蘇軍的反擊打的節節敗退,三個月後就把基輔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