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次看到影視劇或小說裡的人,一邊大碗喝酒一邊大快朵頤的時候,還忍不住說一句"好酒!",我總是忍不住咽咽口水,平時喝酒,哪怕是飛天茅臺,也不會很享受的感覺,古人喝的酒是什麼酒,這麼好喝?
10
回覆列表
  • 1 # 東躲西藏Post4U

    首先要分清楚白酒和米酒、黃酒的區別。

    現在的白酒屬於蒸餾酒一般度數比較高,而米酒和黃酒屬於發酵酒,度數不超過20度。

    在元代以前的酒都是發酵酒,發酵後過濾而得,有些自家釀的,過濾的不是太好,才有濁酒一說。元代開始出現蒸餾技術,就不存在濁酒一說了。所以北宋時期,武松過景陽岡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發酵酒,也就不過是十幾度樣子,如果真喝十八大碗的白酒,神仙也要醉。

  • 2 # 騎著蝸牛追蜻蜓

    人類早最有意識釀造的酒是果酒和乳酒,因為水果和乳汁非常容易發酵,需要的發酵技術也比較簡單。古人在不斷的實踐中,又掌握了穀物釀酒的技術。在中國,公元前5000左右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出現了穀物釀酒,當時的穀物釀酒是自然發酵的,甜度高、酒精度極低,類似於現在的米酒、醪糟。

    大約在春秋戰國或更早時期,古人們掌握了用酒麴釀酒的技術,到秦漢時期開始大量使用酒麴造酒。這時的酒精度大體在10%—18%,類似於現在的黃酒。

    到了元朝,開始出現蒸餾酒也就是燒酒。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創……”燒酒是把用酒麴發酵釀造的酒再蒸餾一下,獲得的更高度數的酒,酒精度大約在40—60%,接近於現代的白酒。

    《水滸傳》故事發生在中國北宋時期,當時,所喝酒都是釀造酒,以黃酒為主,最高也就十幾度,因此才會出現大碗喝酒的情形。這種酒味香濃郁、富於營養,止渴生津、調理氣血,人們在飢渴交加的情況下,大碗喝酒、倍感舒爽,是很自然的。

  • 3 # 膠水之左

    肯定是黃酒,也就是南方說的老酒。南北所用原料不一樣,北方多用黍子米為原料,南方多用糯米做酒,屬於發酵酒的範圍。黃酒的度數較低,一般在10幾度。富含營養,氨基酸含量高,有疏筋活血的功效,是重要的中醫藥引子。深受廣大普通人民群眾的喜愛。也伴隨了幾千年中國的酒文化。古代的文人墨客飲酒後的佳文佳話,歷史故事多為飲黃酒後所做!許多白酒廠家牽強附會把明朝以前的飲酒故事描寫成飲白酒後所為,叫人笑掉大牙!白酒屬於蒸餾酒,也就是百姓常說的燒酒,需要加高溫蒸製冷凝,酒的度數較高,一般在40到60多度°。為什麼現在市場上白酒越來越多,黃酒越來越變少了呢?主要於糧食的供應有關!由於釀製黃酒跟白酒都需要大量的糧食,所以許多朝代的統治者都是嚴禁私自做酒的,他要滿足百姓得基本生活,填飽肚子為第一要務!但是由於百姓跟統治的需求,他不可能完全禁止做酒。由於白酒的度數高,人們容易喝高,相比來說耗用的糧食更少。所以白酒比黃酒更受到了統治者的青睞,黃酒的生產變得少了!現在的白酒市場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質量參次不齊,勾兌太多亂加新增劑,所以消費者還是少喝白酒,多喝黃酒果酒為好!古代人身體的強壯是跟喝黃酒果酒是有關係的!喝了黃酒人會變的更爽!有條件可以多喝點黃酒果酒!

  • 4 # 史說新傳

    據記載,中國古代的釀酒歷史非常久遠,是世界上最早的釀酒國家之一。有專家認為,中國釀造黃酒的科技史大約有4000-5000年曆史了,也有觀點認為,黃酒釀造歷史有6000-7000年了。古代的《呂氏春秋》《戰國策》《黃帝內經》《淮南子》《酒誥》都有類似記載。考古發現,目前中國出土最早的是蘭陵古酒,據今已經2000多年。

    中國酒的種類繁多,傳統酒有黃酒和白酒,用不同酒麴釀造而成。酒麴品種有大麴、小曲、麥曲、紅曲等。

    最早的發酵酒就是黃酒,是中國古代飲用最多、時間最長的酒,是中華民族的特產,其起源與中國穀物釀酒的起源相始終,是以糯米和黍米等穀物為原料發酵的低度原汁酒,酒精含量一般在百分之十二至十八之間。從傳說中杜康所釀的“秫酒”到今天飲用的黃酒,如紹興酒、即墨酒,都屬於這種酒的範疇。在唐宋以前蒸餾酒還未出現,人們所飲用的酒絕大多數都是這種酒。發酵酒最早都是連汁帶滓一起吃的,是混濁不清的酒(簡稱“濁酒”)。

    蒸餾酒是在發酵酒的基礎上,透過蒸餾的方法取得的一種含乙醇量較高的酒,現多稱白酒,唐時出現,宋元以後逐漸普及。

    看過前面的釀酒史,大家自然對水滸人物的海量飲酒就有清晰的認識了。好漢們喝的就是發酵酒,度數不過十幾度的米酒而已。

  • 5 # 共嬋娟

    水滸傳中喝的酒是米酒而非黃酒,黃酒是在清未民初時期才開始使用焦糖色,也就是紅糖煎熬加工調製的顏色。但白酒是絕對不可能,像魯知深大鬧五臺山,那喝的是兩桶,按現在重量計算,也得百而八十斤左右。想想,這些酒下肚不是大鬧五臺山,而是大鬧陰曹地府了!

  • 6 # 北涼ONK

    黃酒和米酒屬於發酵酒,度數不高。中國從夏代開始就已經可以人工釀酒了,但是當時並沒有出現蒸餾酒,能夠釀造的也只是發酵酒。白酒則屬於蒸餾酒,大多是度數較高的烈性酒,製作過程是先經過釀造,然後進行蒸餾冷卻,最後產出高度數的酒。唐代時稱為燒酒、燒春,但是唐代所說的燒酒、燒春是否指燒酒仍有爭論,宋代以後,燒酒、燒春才是真正的蒸餾酒。所以我們以宋代為界,宋代以前,古人喝大多是黃酒、米酒,宋代以後,喝的才是白酒。

    《水滸傳》中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南宋時期,當時已經出現蒸餾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白酒。高度數的烈性酒一口一碗感覺怎麼樣,我想喝酒的人都知道。

  • 7 # 永澤說酒

    古人是怎麼做到喝酒養生的

    我們現代人通常把酒作為一種實現功利的工具,卻忽略了酒最本真的東西。古人把飲酒視為一種養身方式,酒有舒筋活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迴圈,只要把量控制到恰到好處,對人的健康是有益無害的。

    古人喝酒呢,也喝白酒,也喝黃酒,不過度數並不高,多數情況下如同我們的啤酒一樣。

    首先是“勿強飲”,即不過量

      但古人飲酒,遵循“溫克”。也就是說要多喝酒,但是也要能把持住自己,要保證自己不失言、不失態。

      “三爵不識”是古人飲酒必須要遵循的禮儀。換句話說,就是正人君子喝酒三爵就好了,喝完三爵,就應該很自覺放下杯子,退出酒筵。

      三爵,就是《論語 鄉黨》所說的“惟酒無量不及亂”的意思,也就是適量,量足就好了。

    其次是“勿空腹飲”

      中國有句古語叫“空腹盛怒,切勿飲”,認為飲酒必佐佳餚。因為酒進入人體後,乙醇是靠肝臟分解的,肝臟在分解乙醇過程中又需要各種維生素來維持輔助。如果此時胃腸中空無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調、肝臟受損。

      因此,飲酒時應佐以營養價值比較高的菜餚、水果等食物。

    再次是“勿混飲”

      多種混雜飲用會產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會使人感覺胃不舒服、頭痛等。這一點很多我們很多人都深有體會。

      古人注重飲酒禮儀,把飲酒作為一種儀式。古人飲酒優雅而緩慢,很注重節奏,這是一種很高的生活情趣,他們在飲酒中秉詩作賦,併產生了很多千古絕唱。與此同時,透過這種儀式,可識人。

      中國飲酒,自古非常講究禮儀。早在先秦,《禮記-鄉飲酒義》就規定:“鄉飲酒之義,主人拜迎,賓於庠門之外人,三揖而後至階,三讓而後升,所以致尊讓也。”各個朝代各有特色。但幾千年來約定俗成。

    宋代之前的低度酒不是蒸餾水原理,更類似於醪糟,是和今天米酒差不多的一種發酵液體,也有從15-40度之間。李白喝過的一種叫老春黃的黃酒,介於白酒和女兒紅之間,口感更好,沒有白酒辣,比女兒紅度數高的多,沒有苦澀,古代安徽生產。不傷人不頭疼,只要你能喝下去。不會把人喝壞。那個人酒文化好李白不大。但是和闖王李自成關係更大。今天在安徽一個小地方。可惜李自成在北京沒站住腳,李自成如果當年成事,那個山溝裡的老酒就會成為朝廷御酒,早就出名了,可能就沒神馬茅臺五糧液啥事了。

    我是永澤,酒類問題的優秀回答者。

  • 8 # as998

    1,古代人以喝黃酒、米酒居多。現在的白酒一般為蒸餾酒。

    2,現代很多人都以明李時珍的記載為據,認為蒸餾白酒是從元代開始。也有很多人認為是從唐代開始,因為有唐詩“溜酒、燒酒”的詩句記述。還有人認為出現在宋金時代,因75年曾出土金代蒸酒燒鍋。西方的蒸餾酒出現於十一世紀,也就是北宋末年,興於13世紀。

    3,前一陣比較火的海昏侯墓,在墓葬酒庫中出土了蒸餾器,但是不是蒸餾白酒也隨之產生還需要更多的證據。

    4,水滸傳是小說家言,即使大碗喝酒也很可能是米酒。至於武松醉酒打虎的原型是元末張士誠部將卞元亨,歷史上武松真實存在過,但不是梁山好漢,是杭州一義士。

  • 9 # 微微l笑

    我認為古代的人喝的都是米酒。因為他們一喝就是好幾碗,你讓他喝現在的酒喝個好幾碗試試,肯定當場下課。水滸裡武松喝的估計也是大米發酵酒,這種酒味道偏甜,酒精度不會超過二十度,所以他能喝好幾碗。

  • 10 # 品酒解惑一

    古人給我們的印象都是非常能喝的,比如: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景陽岡喝十八碗酒等等,無論是詩人還是好漢都非常能喝。

    但是古人真的那麼能喝嗎?他們喝的都是什麼酒?今天酒姐就給大家詳細道來。

    一、李白也就13瓶啤酒的酒量

    詩仙李白好酒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每逢喝酒李白便詩興大發,所以他的詩句中處處瀰漫著酒香。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曾經統計過,李白流傳至今的詩1500首,詩句中提到喝酒的170首。

    而關於李白酒量的描述,則可以從詩聖杜甫的詩中找到。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寫到: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當時的一斗相當於現在的10升,1升按640克計算,李白喝的一斗酒大概是12斤左右。但是當時酒的度數很低,最高不會超過20°,大多在10°左右。所以換算下來李白也就13瓶啤酒的酒量。

    二、杜甫是萬千愁苦化作杯酒

    杜甫沒李白那麼好命,李白生在盛唐時代,而杜甫生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時代。李白更多的是借酒助興,而杜甫更多的是借酒消愁。

    杜甫在《九日五首》中寫到: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將自己的萬千愁緒化作一杯酒,回味著人世間的人情冷暖。

    雖然杜甫的酒量無法考究,但一定比不上李白。畢竟一個是喜歡喝酒,一個則是借酒消愁,無奈之舉。

    三、水滸英雄:“灑家”論桶喝

    齊魯之地的人向來能喝,在現代齊魯之地仍是中國白酒消費量最大、最能喝的地方。而在古代齊魯之地則出了許多能喝之人,其中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水滸英雄了。

    在水滸傳中,幾乎每一集都有喝酒的場景,而且喝酒都是用大碗來喝,很少出現用酒杯喝酒的場景。

    武松打虎哪裡,三碗不過崗的烈酒,武松整整喝了十八碗。在醉打蔣門神哪裡,武松則喝了三十多碗。除了武松酒量驚人外,魯智深的酒量也非常大。魯智深喝酒的場景中幾乎都是用桶來喝的。

    雖然當時白酒度數低,但是這等酒量就是放到現在,也沒幾個能喝得贏。

    四、曹操:喝不只是豪情,還有智慧

    如果說水滸傳中的英雄喝酒喝得接地氣,那麼曹操的酒就要喝大高大上一些。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等豪邁、這等灑脫也只有曹操這種亂世梟雄才能寫出來。

    在煮酒論英雄中,曹操藉著酒興向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在那種情況下還有如此氣魄,還能看的如此遠,由此可見一斑。

    曹操不像李白那樣愛酒,也不像杜甫那樣借酒消愁,只是把酒當做調節劑,高興時就來兩杯。

    五、辛棄疾:一腔報國情皆寄於酒

    前面給大家說了齊魯之地多愛酒之人,辛棄疾就是其中一位。辛棄疾酒量不好,是個喝酒必醉的人。這個從他的作品中就能看出來,粗略統計了一下辛棄疾的作品,光是醉酒的“醉”字就出現了145次。

    辛棄疾廣為流傳的那句詩: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無疑是辛棄疾的真實寫照。辛棄疾出身在戰亂時代,當官後主張抗金,結果卻遭到彈劾,流落他鄉。

    辛棄疾之所以喝酒就醉,大多是借酒來麻痺自己,讓自己進入抗金的美夢。

    六、李清照:酒杯中的“她”世界

    李清照作為歷史上不多的女詩人,也是非常愛酒的。李清照流傳至今的作品有45首,其中23首都和酒有關。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是李清照年少的時無憂無慮的寫照;“醉裡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則是李清照對丈夫的思戀;“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則是李清照對國破家亡的感慨。

    李清照生活在國家由盛轉衰的戰亂時代,自己的丈夫也因打仗而死。所以李清照喝酒更多的是感慨、無奈。

    七、白居易:醉吟先生

    山西杏花村美酒歷史悠久,美名遠揚。出生于山西的詩人白居易從小就愛喝白酒,在唐朝白居易被賜予“醉吟先生”的雅號。另外,別人評價白居易的詩“詩兩千八百,言飲者九百首”,可見白居易有多愛喝酒。

    不過白居易的酒量並不好,白居易的《問劉十九》中這樣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喝一杯酒就完事,傳說中的一杯倒。

    白居易出生於官僚家庭,自己仕途也順;所以生活過的很小資,喝酒也只是意思一下,感覺到就行。

    八、劉禹錫:乾了這杯勵志酒

    河南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省,也是白酒消費大省。這裡也出了很多愛酒、懂酒的詩人,首當其衝的便是洛陽詩人劉禹錫。

    劉禹錫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人,看待事情也比較積極向上。“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成為了後世的勵志之作。

    總結:古人喝酒大多是抒情、勵志,感悟人生,而現代人喝酒大多是吹牛、耍酒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字媒體專業需要學習什麼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