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水閒人

    蒲松齡祖居山東淄博,本地世家,十九歲考取秀才本縣弟一,後一在考取舉人屢試不中,仕途心灰意冷,窮困潦倒,便以市置綠豆湯盛夏解署為引。招徠過往人士,唱古言世,結言成箴,嬉笑怒罵間,皆談因果事,搜腸刮肚罷,不外儒林史。

  • 2 # A觀海聽濤

    有關蒲松齡的生平,我先介紹他的祖上,現在所知道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蒲魯渾,一個叫蒲居仁,這兩個人都做過元代的般陽路總管。因為他們在般陽路這個地方做官,所以他們的後代子孫就在山東淄川居住下來了。他的祖父叫蒲生汭,生了五個兒子,他的父親蒲盤,一開始還讀書,後來因為家窮,下海做生意了。可是由於年輕的時候還是讀過書的,很有學問,在當地比較有名氣。

    蒲盤討了三個老婆,一共生了五個兒子,大兒子很小就死了,剩下四個兒子,蒲松齡在四個當中排行老三。

     可以說,蒲松齡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文人家庭。在古代,做商人是被看不起的,認為還是應該讀書。他從小跟著父親讀書,他聰明過人,聊齋志異》,如果很得志,做上官了,我們今天可能就看不到《聊齋志異》了。

       蒲松齡19歲的時候第一次考試,成績非常好,連考三次,縣裡、府裡、道里三級考試都得了第一名。考官是當時清代康熙年間很有名的詩人、文學家施閏章,他對蒲松齡的文章信勸孫管教這些人,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是一個猜想,沒有確鑿的根據,孫蕙有好幾個小老婆,其中有一個小老婆很有文才,想學作詩,經常向蒲松齡請教。蒲松齡就跟她有來往了。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問題,《聊齋志異》寫了很多戀愛的故事,這些故事有個普遍的特點,和女子談戀愛,無論是花木,還是狐狸,男主角往往是結過婚的,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婚外戀”。

       研究《聊齋志異》的學者提出了兩個猜想:一個猜想是,在他的詩文裡,發現他提過一個婦女的畫像。這個婦女姓程,於是有人做文章,說這個人是他婚外戀的物件。但這只是一種分析和猜測,沒有根據。第二個猜想,孫蕙的一個小老婆喜歡作詩,和他關係很好,他也寫了一些詩給她,蒲松齡和這個女人有關係。也就是說在生活中確有這樣的事情,所以在作品中才寫出了已婚男子經常幻想神仙妖怪來跟他結合,跟他談戀愛故事。

    聊齋鬼談的來源,蒲松齡的創作之路 說起《聊齋志異》,可能無人不知,聊齋是一部專講妖神鬼怪,奇神怪事的奇異短篇小說集,深受人們的喜愛,為此聊齋電視劇也是出了一部又一部,其中也捧紅了不少明星,聊齋的影響力可見一斑。但其實,能寫出這麼一部廣為流傳的小說的作者,當時卻是極為窮困潦倒的。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為明末清初時代的人,少年時熱衷功名,19歲時參加縣府的考試,縣,府,道試皆奪得第一名,考中秀才,受到山東學政施閏章讚譽:“名藉藉諸生間”,一時春風得意。但是這種春風得意的勁頭並沒有持續很久,考中秀才之後,蒲松齡在接下來的科舉考試中極不得志,雖滿腹經綸,鄉試屢試不中。科舉上的失意,讓蒲松齡很是嬰寧》等,花草鳥獸也被賦予了生命,花神精靈數不勝數,代表人物有葛巾,香玉阿英等,連被人望而卻步的鬼魂,也被他賦予了情感靈性,其中比較出名的一個角色就是聶小倩。這些花草樹木,狐神鬼怪,通常都是與落魄書生牽扯不清,發展出一段段令人噓唏的故事。

      那麼,蒲松齡是怎麼創作這些故事,怎麼蒐集這些素材的呢?關於《聊齋志異》大家可能聽過傳得很廣的一個說法,說蒲松齡為了寫《聊齋志異》,在他的家鄉柳泉旁邊擺茶攤,請過路人講奇異的故事,講完了回家加工,就成了《聊齋志異》。

      這個說法是《三借廬筆談》說的,魯迅先生早就分析了,不對,不會是這樣一回事。我們琢磨一下,蒲松齡窮到那種程度,45年在外邊當私塾老師,家裡有時候連鍋都揭不開,怎麼有閒空優哉遊哉擺上茶,擺上煙,你給我講故事,我寫小說?不可能。但是蒲松齡不管聽到什麼人說,聽到什麼稀奇的事,他都收集來寫小說,這是肯定的。他還有一個取材途徑,就是到古人的書裡邊找素材。《聊齋志異》裡大概有一百篇小說,都是改寫自前人作品。

      後來也時有人說,其實《聊齋志異》就是蒲松齡一個抑鬱不得志的落魄書生,在現實生活中遭受打擊,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尋求的一種安慰。在他的筆下,這些精魅鬼怪的精靈,或狐女,或花神,或鬼魂,美麗,靈性,智慧,都無緣由的傾心於那些個落魄不得志的書生,並且總有能力改善這些書生的物質生活,從衣食住行到升官發財,然後在這些書生志得意滿的時候,再悄然隱退,不求回報。

      但是無可否認的是,《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佈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高峰。至今收集500餘篇,神鬼妖怪的故事。它的創作者在創作之時抑鬱不得志,滿腹才華卻無處施展,焉知幾百年後,他的作品卻是大受人們喜愛,被翻拍了一次又一次,演繹成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

  • 3 # 樂在經典

    一切自成體系的領銜人士、風雲人物、祖師大德,都有一個共性,就是都有高深莫測的理論修養、厚積薄發的人生閱歷、飽經滄桑的經驗教訓,同時滿懷普度蒼生的濟世情懷,只有具備了這樣傑出的品質,才能有傳世佳作的誕生。

    蒲松齡也不例外,他世稱聊齋先生,出生在山東淄博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19歲時屢中功名,後屢試不中,嚐盡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有豐厚的閱歷積澱,以文喻人,以文化世,文章以狐、鬼故事的表現形式,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是諷刺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的完美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聊齋志異》正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 4 # 一眼千年58

    蒲松齡是山東淄川(今淄博市)人,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

    蒲家在當地是一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日漸衰落。由於家境困難,蒲松齡的父親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隨父親讀書。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19歲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名士賞識,一時文名大震。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從19歲以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才援例成為貢生。在他夫人去世兩年後,即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他依窗危坐逝世,結束了他清寒、悲憤的一生。

  • 5 # 思齊國

    蒲松齡出生在滿清時代的山東淄川地區,出身於小地主家庭,多次參加科舉考試 ,都沒有中舉,就透過講故事的形式收集民間故事,褒貶罪惡的社會。

  • 6 # 阿燚黃南開

    蒲松齡出身?他是如何寫就《聊齋》?

    蒲松齡的祖上在明朝萬曆年間漸名振鄉里,後更是科甲連登,逐步成為山東淄川有名的書香門第、大望族。有先祖名蒲永祥,以道德文章並馨而享有盛名,縣令也向他請教學問。但蒲家雖然世代書香,文風興盛,但幾乎都是懷才不遇,終困場屋。唯一做過官的只有蒲松齡的叔祖父蒲生汶,考中進士,選授玉田知縣。上任不久,卻因聽說老母在家鄉患病,他竟在縣衙內湯水不服,吐血而亡。父親蒲槃,雖然滿腹經綸,卻連秀才也沒考取,最後只好棄學經商。蒲松齡乃他的第三個兒子,生性聰慧,經史文集過目不忘,所以深得父愛,父親把蒲家幾代人的希望都寄託在蒲松齡身上。蒲松齡也算是蒲家十代人中出類拔萃者,十九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中秀才,為蒲家帶來了最大的希望和快樂,但自此後,他也重蹈列祖列宗的覆轍,屢屢科場失利,終生與功名無緣。他也以一生懷才不遇為淄川蒲氏家族圈下一個深沉而又令人感慨萬千的句號。

    他自幼除了學習父親規定的儒學功課外,還喜歡抄寫借閱一些諸如《莊子》、《列子》、《史記》、及《搜神記》、《幽明錄》、《拾遺記》、《太平廣記》等有關神仙鬼怪、花妖狐精的書籍;同時也經常到村東柳泉邊和村中古槐下聽老人講些離奇古怪的故事。後以舌耕為業後,也不忘留心收集各地許多故事及傳說,逐一收入他的《聊齋志異》中。

    蒲松齡是隨著閱歷的增長、科場的坎坷及對當時社會的黑暗有了深刻的認識加上對經史子集涉獵之廣、另對筆記小說體的狐鬼故事的濃厚興趣而開始以談狐說鬼的形式,寄託“孤憤之情”,發洩胸中的憤懣,藉以逃避清初嚴酷文網之想法而創作成《聊齋》這本“獨闢蹊徑、獨樹一幟,刺貪刺虐,醒世喻人”被稱為:摘取了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古往今來第一書。

  • 7 # 黛裡黛氣梁某人

    哈嘍這裡是【詩酒菩提】,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蒲松齡的出身如何?如果我說蒲松齡是“地主家的傻兒子”你信嗎?

    一、出身:地主家的“傻”兒子

    蒲松齡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雖然逐漸敗落了,可也是個地主家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蒲松齡的早年生活應該也還算過得去。

    說完了“地主家的”,那麼“傻兒子”又是怎麼會呢?這就要說到蒲松齡的考試經歷了,蒲松齡從19歲一直看到71歲,考了52年也沒考出一個官來噹噹,在古代也算是深受科舉之害了,荒廢了大半輩子也只是個貢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確實全是一個“傻兒子”了。

    他是怎麼考試的呢?看這裡:

    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

    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

    所以可見,說他是“傻兒子”也不過是句調侃的話,畢竟蒲松齡的成就可不是看當沒當成官的,他的《聊齋志異》是一部古典名著,價值極高,何況他還給別人當老師,要真是個傻得,那我們這些後人豈不是要自慚形愧?

    接下來是第二個問題,蒲松齡是怎麼創作的《聊齋志異》?

    二、創作:一邊當老師一邊寫小說

    蒲松齡大概在分家以後,做私塾教師時,就開始寫《聊齋志異》。40歲就已經寫完了,寫的盡是一些狐狸鬼怪的事情。

    雖說寫的是狐狸呀妖怪之類的,但其實是在表現社會的黑暗。

    蒲松齡小時候就已經見識到了統治階層的殘暴,他5歲的時候,正好趕上滿清入關,在揚州血腥屠城,在山東鎮壓起義。混亂的時代比較容易產生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而那些東西在幼年的蒲松齡心裡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他的《聊齋志異》也影響巨大。

    蒲松齡寫小說寫的太入神了,竟然影響到他考試,還因此遭到了好朋友的勸阻,這不是很像你在高中的時候迷上了畫畫,結果你媽不讓你畫畫,非要喊你回去高考?

    他的好朋友張篤慶發現蒲松齡因為寫《聊齋志異》影響到考舉人,就寫了一首詩勸他:“聊齋且莫競談空”,別寫小說了,專心去考試吧。但是蒲松齡不聽,還是寫,不管哪個朋友聽到什麼奇聞軼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寫到自己的作品裡頭。

    應該蒲松齡看開了仕途,對寫小說這件事足夠執著,不然我們今天也看不到聊齋了。

  • 8 # 故鄉的雲76654898

    蒲松齡,字留仙。山東緇博市緇川區蒲家莊人,他出生於一個破落的地主家庭,自幼聰明過人,鄉里有神童的美譽。十九歲時,接連考取了縣,府,道三場第一名,曾名震一時。誰知後來卻屢試不第,仕途不順。以直到了七十一歲時,才破例補了個歲貢。

    傳說他在寫這部奇書的時候,曾經煮好了清茶,擺好坐墊,放在人行大道旁邊。南來北往的行人,由於“日高漫思茶",見有人在路邊奉茶還不要錢,於是便坐下來討茶喝。這時候蒲松齡就和他們攀談,而這些客人為了謝他,就講些奇聞異事,狐仙鬼妖的故事以及鄉野趣事。也不排除一些善於編故事的人,自己編一些古怪離奇的故事,以博一杯茶喝。

    還有就是蒲松齡自己創作編輯。

    由於蒲松齡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抑鬱不得志的落魄書生,飽經風霜,於是他就在自己的作品中尋找些許安慰。他寫的狐仙鬼魅,大多聰穎調皮,富有人情味。她們總是無條件的傾心於那些落魄書生,採取各種奇門異術,幫助這些書生取得功名,例如《嬰寧》、《小翠》等。

    還有一些揭露封建官僚巧立名目,貪贓枉法,殘酷剝削勞動人民血汗的醜惡嘴臉,例如《捉織》。

    總之,後人對《聊齋志異》的評價是很高的。郭沫若先生就題詞說他“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是很中肯的。

  • 9 # 野草書屋sea

    說到蒲松齡,就不得不談談他的《聊齋》,過去幾百年,還以各種形式流傳至今,小說、電視劇、電影等等,可謂經久不衰。

    而前段時間成龍大哥主演的一部頗有悲喜劇色彩的電影《神探蒲松齡》,直接將蒲松齡寫盡了聊齋裡,和他筆下的人物聶小倩、寧採臣一起經歷了一番風雨。

    《聊齋》裡的神異妖鬼,勾魂奪魄,可謂千變萬化,但這些都不是憑空想象而成,都是集齊了民間千百年來的智慧。

    話說在他寫《聊齋》的過程中,這樣一段故事。

    蒲松齡是山東省淄川縣蒲家莊人氏,家住在大道邊上。大熱天坐在屋裡寫書,寫著寫著就擱下了。汗沒少流,可總覺得文思不夠,實在寫不出了,就放下筆在門口站一會兒。

    每回站在門口,望著大道上南來北往的行人,蒲松齡就尋思:“一人肚裡一條計,三人肚裡唱本戲。”我寫得這麼費勁兒,不能向大夥借點力兒嗎?

    打定主意後,就在櫃裡翻騰出幾件用不著的衣裳來,拿去當了。得來的錢,買了五斗綠豆。

    家門口有兩裸老柳樹,他把坑席揭下來鋪到樹底下,旁邊安了一口缸,然後煮了幾鍋綠豆湯倒在缸裡,缸裡頭扔了一把瓢。

    走道的人乏了,就坐在席子上歌腿,舀綠豆湯吃解渴。不過可有一條,不論是天南海北,男男女女,老老小小,歇過解乏以後,都得給他講一段稀罕事兒。

    常言道:“一人一把土,堆起萬丈山。”這樣日日聽,年年聽,把普天下的怪異事兒,都記到自己腦裡去了。

    而那些故事,經過人口相傳,早已充滿雜糅著深蘊的人性在裡面,不再單單是神仙妖怪間的鬥法。

    直到他覺著差不離兒了,這才把坑席和缸收拾起來。獨自將聽來的東西細細品透了,才又坐到屋裡,悶下頭來寫書。

    這回寫可和上回大不一樣,那筆就像捅著泉眼兒似的,一溜兩行的字兒,咕嚕嚕就直往外冒。

    寫到最後,民間千百年流傳的故事,就全都出現在了《聊齋》裡,那些神仙鬼怪,也都一個個栩栩如生,處處透露著人間的煙火。

    關注野草書屋,發現有趣靈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清照是如何被安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