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請網友回答!她生前事不用說,毋要答非所問!不知則三緘其口。
7
回覆列表
  • 1 # 南方以南海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其父李格非為北宋文學家,又為蘇軾之門生,才華橫溢,其母王氏,亦善於鑽研文學。

    所以,李清照就是在這樣書香門第的優良環境中長大,為她後來在文學造詣上提供了一個相當好的鋪墊。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第一次在自家庭院偷窺,看到那個神采奕奕的少年——趙明誠,便已心生愛慕。

    原來,此人一直青睞於李清照的才氣,早已對她十分關注和仰慕,且是當朝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滿腹詩書,深諳大義。

    新婚燕爾,李清照是幸福的,亦是歡喜的,覺得自己能和這般優秀的青年才俊成婚,乃是上天的恩賜。

    清照一生尤為喜花,特鍾情於梅花。因太喜愛丈夫,故拿自己和花相比擬,擔心自己不及花兒漂亮,被丈夫嫌棄,但是她性格剛烈,面容姣好,身姿婀娜,認為自己明明是一個青春正濃的曼妙女子,如何比不過那小小的鮮花?

    因此才有了“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這樣可愛的詩詞。她就算再學識淵博,此刻在丈夫這裡,也只是想要獲得寵愛的小女子而已。

    遇到趙明誠,李清照甘願不問前塵,只想與心愛的人兒共白首。

    然而,人生充滿了各種變數。誰也不會想到,因為遇到佳婿,卻讓自己搭上了所有的好運氣,之後陪伴她的卻只有寂寞深閨,清冷孤寂。

    因“元祐黨人”事件,李清照的父親被牽連,深陷牢獄,而她作為李家唯一的女兒,亦是難逃干係。

    反觀趙家,因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是新黨領袖蔡京的擁護者,從而一路青雲,官運亨通。李清照不忍父親獄中受苦,便寫信給公公趙挺之,懇請保全父親,卻不曾想被公公直接拒絕,絲毫情面不給。

    李清照煎熬之下,獨自回到了山東明水老家,和丈夫自此分別,而且一別就是三年,可想而知,她有多麼痛苦,情感上有多失落,滿腹傷懷,日日思君不見君的惆悵。

    最終,“元祐禍亂”得以澄清,她回來了,雖然依然可以和夫君恩愛相守,但是終歸和往日心境不同,多了幾分明瞭。

    之後,由於趙挺之和蔡京矛盾日益尖銳,無奈辭掉官職,最終因悲傷過度去世。蔡京卻不願善罷甘休,查抄並遣散趙家,而且不得入京為官。

    是禍也是福,趙明誠無奈之下帶著李清照回到了青州老家,度過了一段美好的夫唱婦隨的悠閒日子,時而散步,時而欣賞文物,時而觀賞百花,這段簡約的清淨時光,是李清照一生最為懷念的甜蜜歲月。

    青州十年,歲月安穩,與世無爭。

    2

    然而,朝廷一紙令下,趙明誠又被重新啟用,匆忙離開青州,趕往萊州上任。丈夫不在,獨自留下的李清照,猶如失魂,日夜輾轉難眠,相思愈濃。

    最終,實在抵不過思念,分別一年後,李清照勇敢的帶上簡單行囊,踏上了尋夫之路。

    當她猛然出現在趙明誠眼前,對方雖然是又驚又喜,但是早已不是過去的趙明誠。他不但有了妾室,還畜養著歌姬,李清照之前一直渴望的一心一意全都成了泡影,她所期望的忠貞均化為了虛妄。

    這時,李清照發現,他竟隨意安排一間屋子給她住,屋內久無人住,到處都是灰塵蜘蛛網,環境十分簡陋,窗戶都是破舊不堪的殘敗,所到之處皆成寒光。

    趙明誠雖笑臉盈盈對她,卻左擁右抱,好不快活,讓李清照原本孤寂的心更添幾分哀傷。

    後來,夫妻二人關係剛剛緩和,北宋就滅亡了。李清照為了保住多年苦心收藏的珍貴文物,決定分批將其運往江寧。但最終,李清照也只是保住了部分珍貴文物,其他均被焚燬。

    後來,趙明誠任江寧知府期間,因御營統制官王亦於城內作亂,他夥同其他兩個官員從城樓懸下繩索逃走,而不顧城內的李清照和黎民百姓,實在是不配作一名稱職的父母官。

    他雖已拿到湖州調令,但是面對江寧暴亂視而不見,這種逃避責任的醜態,最終被朝廷革職。李清照雖非常失望,但卻對他愛多於責備,最終還是原諒了他。

    後趙明誠又被朝廷啟用,任湖州知府。

    結果還沒到任就染了瘧疾,一病不起而撒手人寰。李清照儘管一日行船三百里去前去探望,也終究沒有留住他。

    這一年,趙明誠四十九,李清照四十六。

    深情仍在,生死相隔,二十八年的相守,都成了回憶。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殘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 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 愁字了得!

    山河破碎,夫君離世,上窮碧落下黃泉,她終究還是失去了一生摯愛。自此,孤獨和悲苦便一直相隨。

    3

    斯人已去,空想白頭,金兵繼續入侵,李清照無奈之下只得帶著沉重的書籍文物開始逃難。她僱船、求人、投親、靠友,帶著她和丈夫一生的心血,苦苦地堅持。

    沒想到,五大箱文物還是被賊人破牆盜走,令她深受打擊。顛沛流離中,所餘文物又散失大半,逃亡的生活無情地折磨著李清照,使她陷入走投無路的境地。

    這時候,張汝舟忽然出現,這個人頗有心機,向李清照不斷的大獻殷勤。李清照失去丈夫,又過著流亡的生活,這個時候出現一個噓寒問暖的男人,她自是感動不已,很快便接受了對方。

    其實,她嫁給張汝州,不是因為愛情,而是需要個依靠,同時也想好好保全趙明誠的心血。

    但是,嫁給一個卑鄙小人還不如自己單身好過,婚後的張汝州很快暴露了其真實面目,他覬覦李清照的金石文物,發現不能據為己有,便開始毆打和折磨她,拳腳相加已是常態。

    李清照痛定思痛,決定自救,她發現張汝舟早前科舉考試作弊過關,遂決定將他告倒治罪,以便脫離這樁錯誤的婚姻。

    但,依照宋律,妻子和丈夫打官司,無論對錯,都要坐牢兩年,李清照寧願受苦,也決定揭發張汝舟。

    最終,她狀告成功,張汝舟被髮配到柳州,不久病亡。而李清照因名聲赫赫,再加上朝中友人協調營救,她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釋放。

    但世俗對李清照的離婚頗有非議,認為她改嫁,繼而狀告其夫,此乃晚節不保。但李清照是誰?她是一個深明大義的剛烈女子啊!豈會在意這些詆譭和譏笑?

    離婚後的李清照,不得不回到弟弟李迒家寄居,此後,孤身孀居多年。

    李清照,堅強、挺拔,中年喪夫,膝下又無子,晚年且隨風飄零,但卻有所依靠的好詞相伴,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對於愛情,她忠貞不渝,灑脫坦蕩,令人敬佩。

    她敢愛敢恨,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男兒之豪氣。擅長詩詞,生花妙筆,寫盡人生的美麗與哀愁,心懷家國和天下。

    實乃奇女子也!

    紹熙四年(1193年),李清照卒,年僅五十三歲。

  • 2 # 管你怎麼說

    李清照在可查的資料上大概的生卒年月是1084到1155,也就是活了大概70多歲。在古代,七十多歲也算是非常高齡了。

    以下均是本人瞎胡編的,期待真正的有史料可證的人士打我的臉。(我也不怕打臉啊,本來我就不是歷史考古的)

    李清照晚景頗為淒涼,朱彧《萍洲可談》說她:“不終晚節,流落以死,天獨厚其才而嗇其遇,惜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亦載:“然無檢操,晚節流落江湖間以卒。”《碧雞漫志》中說:“趙死,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蕩無歸。”,卒於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說法)。這些說法大概都是說李清照晚年生活比較悽慘,但是基本上沒有提到死後怎麼回事的。

    而後來,發現在陸游《夫人孫氏墓誌銘》裡有提到“夫人幼有淑質。故趙建康明誠之配李氏,以文辭名家,欲以其學傳夫人。時夫人始十餘歲,謝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孫氏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歲時即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那麼也就是說,陸游夫人在十多歲的時候曾得李清照指點,但是好言謝絕了。大概原因不是什麼“才藻非女子事也”應該是嫌棄李清照晚年一個汙點。李清照一生並沒有跟趙明誠有子嗣,即便活到六、七十歲,這種境遇也是可想而知的。作為經歷過南渡的女性,基本上可以斷定這位曠古爍今的女才人,死的時候喪葬之事也非常的潦草。

  • 3 # 毛驢縣令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女詞人,文采細膩,婉約動人,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她出身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後來嫁給了一個叫趙明誠的人,算得上是情投意合郎情妾意吧。

    後來由於靖康之恥,南下逃難,夫君納妾等,生活和感情都一落千丈,從此活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晚年生活更是不如意,孤苦伶仃,寄人籬下,抑鬱而死,享年70多歲吧,這個在古代來說算高壽了吧。

    其實李清照的死更多的是沒有定論,更談不上如何安葬了。主流觀點認為,李清照晚年淪落為乞丐,浪跡街頭,困厄老死。

    更令人難過的是還被人騙財騙色。是這樣的,他丈夫死後,留下一下資產吧,被一個叫張汝州的小人惦記著。張汝州對李清照噓寒問暖,熱烈追求,李清照無依無靠,後來嫁給張汝州。婚後不久,兩人發現都受騙,張汝州覺得李清照沒有想象中的有錢,李清照覺得這個人虛情假意,甚至對她拳腳相加。一次偶然機會,她發現張汝州行賄買官,於是告發,但受到連坐也進去了。她家人走點關係吧,坐了幾天冤獄就出來,而這段婚姻也結束了,還不到百天呢。

    許錯人,又經歷了一次這種官司,這樣一折騰,家產耗盡,從此生活很艱難。最後怎麼樣,歷史也沒有詳細記載,沒有定論。

    其實結局也不難想象,一個沒有錢,無依無靠的老女人,流落街頭也不稀奇,最後飢寒交迫,餓死街頭。

    這樣的千古才女,確實這樣的結局,沒辦法,封建社會就是這樣,況且國家動盪,局勢混亂,生在那樣的時代是悲哀的。

    最後我想,她應該像林微因這樣的型別吧。

  • 4 # 追思者

    李清照前夫趙明誠死了之後,小人張汝州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於是改嫁給了張汝州。婚後,二人發現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州發現李清照並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而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甚至到後來的拳腳相加。之後,李清照發現張汝州的官職來源於行賄,便狀告張汝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後,由於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束。本來不多的家產就這樣因為官司徹底耗盡了,一個女人在沒有財產的情況下能怎樣呢?只好流落街頭,行乞為生,從此,誰也不知道李清照這個千古才女流落何處,怎樣死的,如何安葬均無文字記錄,所以,大家都以為她飢寒凍餓死於街頭。由此看來她的安葬很可能是丟棄亂葬崗或者根本無人發現,真的很淒涼的。

  • 5 # 亦有所思

    恕小可難以同意樓上那位仁兄的觀點。

    甚至對百度百科上的結論者嗤之以鼻!

    李易安不論是哪種方式離開人間,唯一毫無可能的是就飢寒凍餓死於街頭。理由如下

    一、李清照並不窮!

    李清照謀而後動,將張汝舟送入監獄,然後所有的歷史資料都說她是流落江南,請記住是“流落”,而不是“流離”。從其後期的詞作來看她一點也不窮,飲酒,插花,輕遊,聚會,甚至還受邀參加權貴的生日。還去了皇宮至少一次。《慶清朝》中有“禁幄低張”之句,還寫過一些宮廷用的貼子,比如春貼,端午貼。所以李清照絕對不可能貧窮,一個後期智商線上的女人,一個晚年依然在房間裡點瑞腦沉香的女人,必然生活無憂。

    二,李清照極為傲然!

    兩宋之交,論詩人驕傲,小可未見到強如李清照者,她的傲然可以從《漁家傲》(殷勤問我歸何處)中看到,從《金石錄後序》(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留在人間耶。)中看到,從“江山留與後人愁”中看到,從“至死薄殷周”中看到,這樣一個傲骨凜然的女人,寧可自殺,也會不乞討為生。因為這是對李清照生命的侮辱。所以,以她的驕傲,哪怕是真的身無分文,也不會流落街頭,飢寒而終。

    三,李清照的結局在哪裡?

    結局無非三種。意外身故,隱居終老,自殺身亡。

    如果小可沒有猜錯,資料記載她的行蹤只到七十多歲,也就是說從1143年到1155年這十二年期間,李清照在哪裡?

    意外身故,這個不做論述。

    隱居終老,李清照有一個姓陳的朋友住在金華,當年李清照曾避難於金華,並且在朋友家寫出了名傳千古的《打馬圖經並序》,文賦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和此人交情非比尋常(因為能和朋友家的孩子一起打馬玩遊戲)。

    李清照後期已經很少詞了,詩倒是增加了不少。從《感懷》一詩“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可以看出,她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這種生活在《聲聲慢》和《永遇樂》中都可做為證據。顯然,李清照自己有一所房子。並且過著還算安寧的生活,甚至還和朋友一起飲茶(《曉夢》)。

    自殺身亡,她沒有自殺的理由,開始時她和司馬遷一樣為了一個目標而屈辱地活著,當目標完成(她將金石錄獻給朝廷)可能會自殺,但是當完成目標之後,求死之念一定會消失。因為看淡了一切,便會隱居以靜待離去。同時因為她是透過正常途徑遞交了《金石錄》,所以更不可能選擇自盡以明志,因為一旦自盡,無論是對朝廷顏面還是對她個人價值,都和邏輯不符。

    所以,李清照絕對不會自殺。

    百度等百科上的對李清照的結局文字是“懷著…的思念和…的失望,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悄然辭世”這個結論是錯誤的。

    她孤,但並不苦。

    她悽,但並不涼。

    世上就是俗人多,總喜歡以世俗的角度去評價不是世俗的人!

    討厭!

    附:依據小可的論斷,李清照是被陳家子弟所安葬的,之所以說火葬或火化的可能性很大,因為她不缺錢,所以如果土葬不可能沒有立真實可查的墓碑,更重要的是李是考古學家,您想一想,一個大名人兼考古學家,又是一個驕傲的女人,她會選擇入土為安麼?生不安寧,死後也不安寧?讓那些宵小和盜墓賊打擾她的清靜?

    所以,她無墓!

  • 6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論李清照之死)

    無兒無女死當悽,壽高又到七十幾。

    同輩友人皆死絕,應是餓死荒野地。

    ——(李清照)

    可憐才高命太悽,也曾歡樂也曾奇。

    二嫁當為眼睛瞎,從此失卻豪爽氣。

    ——(嘆兮,嘆兮,李清照)

    千年之後仰其才,筆裡憂喜天然開。

    我今讀之為之震,嘆君孤老悽悽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春突然降溫,怎麼釣大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