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港若曦媽媽生活vlog
-
2 # NotFound4044
造成孩子過分依戀父母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父母的過度愛護,不給孩子一點獨立和交往的空間。另外,父母的教育觀點、態度不一致,一方教育,一方袒護,也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心理,認為反正有人袒護,所以總是纏著袒護自己的人。
其二,孩子天生的性格弱點造成他們對家長有依賴心理,缺少自信心,獨立性。
其三,家庭不和諧。有些家庭,父母經常發生口角,這就讓孩子感到不安全,所以,他們會更加害怕失去父母,特別是母親,因而總愛“纏人”。
其四,因為工作等原因,只有一個大人教育和照顧孩子。這樣的孩子容易出現某種程度的“戀父”或者“戀母”現象。
所以,要改變3歲以上孩子對父母的過度依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第一點:爸爸媽媽形成一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明白自己犯了錯誤是無人袒護的,從而消除孩子的依賴心理。
第二點:性格弱點造成的依賴,爸爸媽媽要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三點:對於父母爭論引起的依賴,大人要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
第四點:父母雙方都要投入對孩子的教育,刻意在一段時間內減少母子或者父女相處的時間,由父親或母親多承擔一些教養責任。
-
3 # 米媽談教育
您好。“太依賴爸爸媽媽的孩子怎麼辦?”孩子對大人的過度依賴往往是我們大人造成的。如果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心太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的弊端出現,比如會影響到以後的生活,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強沒有自覺心理,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缺乏責任感,不能自信地與人交往等等。應該如何改善孩子過度依賴的現狀呢?我有以下建議:
1.培養獨立性,適當放手
小孩子都喜歡黏父母。因為黏著會讓她們感覺到安全感,她們會把撒嬌當作是一件“武器”,以得到父母更多的疼愛。但時間一長,孩子會增加對父母的依賴心理,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並不好。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應該適當放手,試著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穿衣、吃飯、睡覺等。
2.多給孩子一些信心,儘量不要過度干預孩子
父母不可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應該多給孩子一些信心,儘量不要過度干預,即使有時候孩子做得不到位,也不要責備孩子,而是應該多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孩子才會有下次還想做的期盼。給孩子一些獨立的機會和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引導他們做一些新挑戰,慢慢地,孩子過度依賴父母的心理會得到改善。
3.多讓孩子接觸結交新朋友
孩子與孩子之間有屬於他們的共同話題、興趣和玩法。父母應該多引導孩子去結交新朋友,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多結交多認識,讓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去適應新的環境和朋友,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孩子對父母的過度依賴就會降低。
-
4 # 劉小魚他媽
寶寶依賴爸爸媽媽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對於媽媽。媽媽十月懷胎生下孩子,這種依賴是天生的。尤其在寶寶2歲之前,孩子對於母親的依賴是十分渴望而又重要的,因為寶寶早期的安全感來自媽媽爸爸的陪伴。
過度依賴媽媽爸爸的原因大概幾種
1.早期寶寶是不是有不安全感,焦慮的經歷。比如,媽媽或者爸爸在沒有告知的情況下突然與寶寶分開,多次這樣寶寶就會焦慮,時刻害怕、擔心與爸爸媽媽分開。
2.是不是寶寶早期的撫養都是寶媽或者婆婆一人撫養?這樣的寶寶因為接觸的人少,平時交流就會收到限制,外出就會表現出焦慮,膽小害怕的情況,看見生人就會特別黏家長。
3.還有就是爸爸媽媽是不是特別寵溺寶寶?年輕人初為人父人母,總是對寶寶格外照顧,不忍心孩子受一點委屈。孩子的一舉一動也備受關注。爸爸媽媽的焦慮和擔心也會感染給孩子,他們也會感知到你們的不安。這樣的情況也會影響孩子對世界探索的慾望和興趣,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危險的,讓人擔心的舉動。
以上幾種可能希望寶媽寶爸平時的時候多多注意,有時候要剋制自己的愛,過分的寵愛下培養的孩子很大可能性都是自卑膽小的。平時可以讓爸爸多帶孩子,多做一些冒險的,勇敢的運動,培養孩子肚裡冒險的精神。再一個就是,媽媽爸爸可以多帶孩子去陌生的環境接觸陌生的人,這樣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的個性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寶媽寶爸也要對孩子平時的活動適當的放手,不能限制太多,鼓勵孩子多做一些平時很少或者沒有做過的活動。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探索世界的渴望。
-
5 # 小燈塔科普教育團課
孩子太依賴爸爸媽媽,這是當下90%家庭面臨的共性問題。想找到特別好的解決辦法,我認為,還是應該先查詢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才能更好幫助孩子養成獨立、自信的心理安全環境。
說到查詢原因,爸爸媽媽要首當其衝。
1、幫孩子做所有的事,導致孩子依賴。
據我瞭解,在家庭中,除了爺爺奶奶非常溺愛孩子外,爸爸媽媽也是事無鉅細地照顧,怕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對,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了,導致孩已經六七歲,甚至十多歲了,餵飯、穿衣、洗澡、上廁所,所有自理專案都不會,這樣的情況,孩子自然什麼時候都懶得思考,懶得做,依賴父母是必然。
2、擔心孩子做不好,事事幫忙,導致孩子依賴。
總覺得孩子小,什麼都做不好,於是,事事替孩子規劃,替孩子決定,甚至替孩子去做,久而久之,孩子沒有自己想做事的意願,思想上也認同了父母,依賴是自然的。
3、心理安全感沒有建立好,導致孩子依賴。
家庭環境有無爭吵,過分訓斥孩子,都可能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主見,只有依賴父母才覺得心安,這也是原因之一。
只有先找到原因,家長才能有的放矢,尋找突破的途徑。
首先,家長要學會放手,孩子能自己做的,讓他自己先做,這個過程中,是他自己對自己能力的肯定過程,家長不要過多幹預,走向獨立,是孩子必須要做的人生功課。
其次,收起家長的各種擔心,不要代替孩子做決定,要徵求孩子意見,家裡的大小事情,也讓他參與其中,充分發言決策,這也是鍛鍊其獨立性的途徑之一;
再次,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批評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夫妻意見不合,不要當著孩子面爭吵不休,讓他感受有愛友善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慢慢建立心理安全區域,慢慢,孩子的依賴性就能得到改善。
若干年後,這一代孩子要面臨競爭壓力,要遠遠大於我們,現在,你不讓他獨立自主,學會不依賴爸媽,也能做得很好,將來,你就要照顧一個事事都做不了的“巨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既然希望孩子好,那麼就要學會放手。
-
6 # 為父筆記
對於孩子的依賴,父母其實還是很享受的:那麼可愛的娃娃,天天圍著自己轉,誰都不要,只要自己。這種佔有慾的滿足實在讓人難以自拔;這種不可取代的成就感實在令人沉醉。然而,物極必反。如果過度享受這種快感,對孩子的呵護過了頭,那麼對他的成長勢必會造成不良影響。
孩子過度依賴的表現1、在生活上過度依賴。到了該自己吃飯、穿衣的年紀卻不會做或不願做,缺乏自理能力,而一旦父母有協助不到位的情況,就撒潑耍賴、哭鬧不休,直到被滿足。
2、在學習上過度依賴。做作業總要家長催促,過程中總要家長協助,需要全程陪伴才能靜下心來學習。
3、在思想上過度依賴。遇到事情不願意自己思考,直接向父母詢問結果或處置方法,更有甚者則直接讓父母解決。
4、在行為後果上過度依賴。在需要對行為承擔後果的年紀,總是尋求父母的庇護,承認錯誤、道歉等等都需要父母去完成。
過度依賴的解決方法1、生活上,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要事事都為孩子準備好,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累不著孩子。還有些家長不是捨不得放手,而是嫌孩子自己做得慢、弄得亂,還不如自己給解決了省事,然而這卻給孩子的成長增加麻煩了。
2、學習上,該不管的就不管。給孩子做作業限定時間,完不成就空著,讓他第二天自己面對老師的質問和同學的嘲笑。做題過程中不要打斷孩子,做完之後再統一給他訂正錯題。
3、思想上,多給孩子選擇權。在一些與孩子相關的事情上,可以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做成選擇題,讓孩子選。既保證孩子對事情判斷的正確性,又保證他有自主抉擇的權利。
4、行為後果上,鼓勵積極面對。當一件事情產生不良後果時,孩子的第一反應是感到恐懼,因為這不是他所能預想到的結果。於是本能的想逃避,或者尋求父母的庇護。這時我們應該鼓勵孩子面對結果,鼓起勇氣解決產生的意外問題。並且告訴他,再嚴重的後果也有解決的辦法,但是逃避不是辦法之一。
孩子的過度依賴,與父母脫不了干係,這幾乎是父母一手促成的結果。父母與孩子的本能依賴,會讓雙方迷失,作為成年人,得付主要責任。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說得很到位: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孩子。
孩子的成長,從來都不只是他自己的事——讓我們一起探討、學習教育之道,和他們一起成長吧! -
7 # 元寶媽咪
寶寶出生以後,在爸爸媽媽的陪伴和呵護下成長起來,我們也特別希望寶寶能夠粘著我們,不過隨著寶寶逐漸的成長起來,他們需要獨立面對生活當中的各種問題,需要用他們自己智慧的頭腦和雙手去解決問題。
如果寶寶要是過分的依賴父母的話,也不是一件好事。
我覺得應該這樣解決孩子依賴父母的問題01儘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如果孩子事事依靠父母,平時的動手能力,還有日常生活的依賴性都是依靠父母,那麼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家長不妨不斷的培養孩子自力更生的能力,如讓寶寶自己吃飯、穿衣服、睡覺,鼓勵孩子做家務,自己去完成一項任務,並且當孩子完成任務時,給孩子大大的擁抱和鼓勵。
02家長適當放手,不敢於孩子
有些孩子過於依賴父母,很大程度時父母總是過多的干預孩子的任何事情,不論孩子吃什麼,穿什麼,還是要做什麼,父母都會指指點點。
在沒有安全問題的前提下,讓孩子不如自己去迎接挑戰,自己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給孩子適當的放手,讓他們獨立去做一些事情。
03給孩子多一點的鼓勵
當孩子出現失去信心,或者不敢去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多多鼓勵,給孩子增強自信心,只有不斷的增強自信,充滿Sunny的人,才會從容不迫的面對前方的路,敢於面對困難。
04減少依賴父母的機會
當孩子在外面的時候,更喜歡事事依賴父母,不妨找一些新奇的食物增加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分散注意力,試著讓孩子獨立。
有些時候,也可以適當的選擇讓家裡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帶孩子幾天,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對媽媽過度的依賴。
05給孩子提供更多的交友機會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並不是每天都要和父母黏在一起,他們更需要身邊能夠有朋友,如果被父母保護的太好的話,他們也不會輕易和陌生人說話,不敢和小夥伴交朋友。
不妨多製造孩子和小夥伴在一起的時間,讓小孩子感受到小朋友之間玩耍的樂趣,這樣也就分散了在爸爸媽媽身上的注意力。
-
8 # 根本幸福
像這種依附型的孩子,個人獨立能力很低,成人後,工作能力差,成為啃老族的比例很高。
解決辦法是:
阻斷依賴思想,作狼性培養。
打鐵還需自身硬,做父母的要有一個勇敢堅強獨立的榜樣作用。
如果父母就軟弱無能,孩子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
9 # 上官眼小
1.積極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要知道,孩子在小時候非常喜歡黏著父母。但是,如果父母放任這種行為不管,時間一長,孩子會增加對父母的依賴心理,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好的。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試著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那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應該讓他獨立去完成,如穿衣、吃飯、睡覺等,哪怕完不成,也不是選擇替他去做,而是鼓勵他,直到他可以獨立完成為止。
2.父母應該適當放手,儘量不要過度干預孩子
很多孩子太過依賴父母大多是因為父母管的太多,為孩子準備好了一切,其實這個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父母不可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在適當的時候,必須要學會試著放手,給予孩子一些獨立的機會和空間。讓他們做一些想做的事,引導他們去做一些新挑戰,長此以往,孩子過度依賴父母的心理會慢慢得到改善。
3.減少孩子過度依賴你的機會
不難發現,孩子的依賴心理在外出的時候最重,這個時候就是父母幫助孩子擺脫過度依賴的時候了。父母可以讓孩子多瞭解一些新奇的東西,孩子被其他事物吸引了,自然而然就不會一直黏著父母了。當然,在外出的時候孩子的安全感很低,父母在適度的情況下要讓孩子試著獨立,一定要讓他自己做,父母儘量不要幫忙。減少孩子黏人的機會,直到孩子可以獨立。
4.給孩子多多創造交朋友的機會
要知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朋友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被父母保護的太好,孩子不會輕易和陌生的朋友玩耍。這時父母可以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裡玩,讓孩子體會到有夥伴的樂趣,讓他們明白生命中不只有爸爸媽媽。孩子在和其他夥伴玩的時候,父母只需要在旁邊保證他們的安全即可,至於玩什麼,怎麼玩,人員如何分配都由他們自己決定。
這樣一來,孩子的依賴心理一定會慢慢得到改善的。
-
10 # 飛象爸爸
孩子太依賴父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生活中,父母代勞的比較多。
這樣孩子一遇到事情,尤其遇到困難,孩子就求助於父母,父母幫著做了,問題解決了,孩子輕鬆了,也就養成依賴父母習慣了。
所以孩子每次在向你尋求幫助的時候,你不要立馬幫著他做。否則孩子容易養成遇到困難就退縮的壞習慣。要先引導他自己去付出一定的努力,先嚐試著自己的去解決,最後實在做不了,你再去幫助。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問題孩子自己就把他解決掉了。
比如象象以前做數學一遇到不會的,簡單思考一分鐘,沒做出來,就喊這道題,我不會做了,講給我聽聽。後來我給立個規矩,一道題不會做,不可以馬上問別人,要先寫寫畫畫一張A4的草稿紙,還是沒有做出來,再問我。做不出來沒有關係,但一定要這個努力的過程。實際上,你會發現,大部分的題目,經過這樣一個寫寫畫畫的過程,他自己就做出來。每次自己解決了,就特別的高興,也非常的有成就感。這個過程中,逐步就培養了他面對困難,不輕易放棄,嘗試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好習慣。也能逐步增強自己能夠解決問題的信心。時間了,對爸爸媽媽的依賴就會降低。
這是一個做題的例子,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嘗試著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做一點。積少成多,慢慢就進步了!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引導。
養娃不易!
-
11 # 謀天下囚人心
少兒程式設計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並且促進孩子基礎學科的學習,還可以讓孩子養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鍛鍊孩子的專注力。酷叮貓少兒程式設計是一個專注於青少年程式設計的機構。非常專業,想學習程式設計的可以瞭解瞭解歐
回覆列表
太依賴父母的孩子怎麼辦?
寵愛要有尺度
父母寵愛孩子天經地義,但一定要把握分寸。不要過度寵愛變成了溺愛,結果讓孩子性格要麼很霸道,要麼很依賴,父母的寵愛要有分寸要有尺度。
1讓孩子自己做主
培養孩子的主見性,假如一件很小的選擇題,就讓孩子自己做主,並要承擔自己選擇的結果。從這些無關緊要的小事開始培養孩子的主見性。
2與孩子交流深談
多與孩子交流,開啟孩子的心房。不要讓孩子覺得孤單,膽小,害怕外面的世界,不敢與人接觸。這都會成為孩子愛依賴的理由,從內心讓孩子堅強起來。表揚孩子的能力
3當小孩子幫父母做了一些家務,或者把自己的書桌收拾的很乾淨。雖然這都些很小的事情,但父母也要表揚孩子,鼓勵孩子,孩子才會繼續獨立的做其他的事情
4今日的事今日畢,在幼兒園的教育里老師就曾說過。對小孩子來講,也是很重要的習慣行為。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日,有事情及時解決。給孩子5佈置任務
給孩子佈置一些簡單的任務,並引導孩子獨立的去完成。如果孩子完不成,剛開始可以帶領孩子去完成,先讓孩子試著邁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