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朱棣之後是明仁宗,當了十個月皇帝,如果朱棣多活一年會不會立孫子?
13
回覆列表
  • 1 # 溫長卿

    雖然歷史難以假設,但這個問題還是可以推斷一下的。明成祖應該會傳位於宣宗,因為宣宗是早已冊立的皇太孫。

    明成祖朱棣對宣宗朱瞻基頗為寵愛,永樂七年北巡時帶宣宗同行,八年北征韃靼時命寵信的大臣夏原吉輔佐宣宗留守北京,九年回到南京後更是冊立宣宗為皇太孫。這種太子健在仍冊立太孫的情況,筆者僅知有唐高宗冊立中宗之子李重照為太孫一個先例。其中固然有宣示穩定仁宗儲位之意,亦可見對宣宗的喜愛。永樂十一年成祖又帶皇太孫北巡,次年更是帶太孫北征瓦剌。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宣宗《子母雞》】

    為了保衛皇太孫,成祖重建了因捲入藍玉案而被廢除的府軍前衛,徵調了數萬名與太孫年紀相仿的“幼軍”作為他的護衛隊,編為二十五個千戶所,規模遠超一般軍衛。此舉頗有孫亮選十五至十八歲子弟為軍,“欲與之俱長”的意味。負責操練幼軍的是基層騎兵出身的明軍大將薛祿,後封陽武侯。為宣宗培養親軍之舉亦可見成祖對宣宗的重視。

    在教育方面,成祖在文武兩道上都注意培養太孫,還為太孫編制了《務本之訓》這樣的帝王教材,太孫也有永樂十一年端午節在北京東苑擊球、射柳、做對子的良好表現。總體來看,宣宗是成祖所中意的接班人

  • 2 # 如是史社

    如果明仁宗死在朱棣前面,朱棣應該會立他兒子、皇太孫朱瞻基為皇帝的。但如果朱棣還活著,明仁宗真未必即位十個月就過世了,因為太子之位長期繃緊的弦就不會一下鬆懈。說說題主這個假設下,我為什麼判斷朱棣會穿位於皇太孫吧。

    出生

    首先,朱瞻基的出生,和許多皇帝一樣,都有“祥瑞”,而且這個“吉祥夢”還是朱棣親自做的,他夢見父親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自己,還說了八個字:“傳之子孫,永世其昌”,然後朱瞻基就出生了。當時的朱棣還活在朱允炆削藩的陰影裡,由此吉兆,朱棣下定決心,發動“靖難之役”。

    朱棣對朱高煦的轉變

    在靖難之役裡,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還是心向著二子朱高煦的,甚至有一次在朱高煦戰場搭救以後對他說:你好好幹,世子身體不好。朱棣做了皇帝之後,在二子之間不斷搖擺,拖著不立太子。直到謝晉以“皇上還有好聖孫”相勸,朱棣才下定決心立朱高熾為太子。

    1414年,朱元璋帶15歲的朱瞻基遠征蒙古。1415年,朱棣改朱高煦封地青州,強令賴在京城十餘年不肯就番的朱高煦去封地。1416年,朱棣因朱高煦違法之事數十起,廢他為庶人。1417年,朱棣將朱高煦徙封到樂安州,即日啟程。朱高熾太子之位最大的威脅,終於遠離了權力中心。

    朱棣對朱瞻基的厚望

    朱棣對朱高煦從萬事寬容到後面防止他奪嫡的態度轉變,是隨著朱瞻基年紀一點一點長大發生的。在立朱高熾為儲君後八年,朱棣指定13歲的朱瞻基為皇太孫。朱瞻基也很爭氣,既有父親朱高熾的仁義守成,又有祖父朱棣的尚武體魄,是個上馬殺賊,下馬安邦的儲君。朱棣對朱瞻基,不僅請最好的老師悉心培養;還帶他打戰,瞭解軍事;而且帶他了解百姓疾苦,鼓勵他以後做個好皇帝。這一切,無不意味著,他對這個皇太孫抱有厚望。

    其實,朱棣一輩子對太子朱高熾是不滿意的,唯一滿意的是朱高熾給他生了好孫子朱瞻基。更何況,朱棣過世時,朱瞻基已經26歲,文治武功都已準備好,完全可以擔負起一國之君的職責。所以,即使明仁宗朱高熾早於朱棣過世,朱棣也一定會把皇位傳給皇太孫朱瞻基的。我是熱愛古代歷史的現代創業人如是。關注歷史,關注如是。

  • 3 # 這些歷史要讀

    會,而且還會為朱瞻基的繼位做好準備,先對朱高煦下手,避免朱瞻基即位後,會重蹈建文帝的覆轍!

    事實上,明仁宗朱高熾之所以能夠當皇帝,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兒子朱瞻基。朱瞻基自小就深受其祖父朱棣的喜愛與賞識。朱棣對朱瞻基的感情,其實就跟朱元璋對朱標的感情是一樣的。

    因此,朱棣也和他父皇朱元璋培養朱標一樣,從小便將這位好聖孫帶在自己身邊,作為帝國未來的接班人來培養。

    永樂九年(1411年),朱瞻基被明成祖立為皇太孫。如此一來,不僅確立了朱瞻基的地位,同時也確定了朱高熾的地位。

    所以,如果朱高熾比朱棣先離世,是完全不會影響朱瞻基的接班人地位的,朱高煦不可能被朱棣立為儲君。不僅不會,有鑑於建文帝的前車之鑑,朱棣很可能先對朱高煦下手,要麼削了他的藩,要麼就把他召回京中圈禁起來,避免他在外面學他那樣搞第二個靖難之役。

  • 4 # 向敬之

    明仁宗朱高熾很不幸,好不容易坐上龍椅,但只是一個十月短帝。

    早在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熾便被朱元璋冊立為燕王世子,朱元璋頗喜歡他的儒雅和仁愛。應該說,朱元璋在朱高熾的身上,看到了早逝太子朱標的影子。

    若朱棣不發動靖難一役,朱高熾即為燕王的繼承者。

    然而,朱棣造反成功,成為了永樂帝。在造反途中,老二朱高煦作戰勇猛,多次在危難中拯救朱棣。朱棣承諾朱高煦,一旦成大事,即封其儲君。

    朱棣登極,並未第一時間迎回留守燕京的朱高熾為皇太子,一直拖到永樂二年五月,才在大學士解縉、黃淮的力薦下,朱棣才迫不得已地冊立朱高熾為儲。

    朱棣寬慰朱高煦,太子有病,你可以等等。但是,朱高熾生了一個好兒子,即解縉力挺朱高熾的理由:朱瞻基是一個好聖孫。

    朱棣對朱瞻基也是格外寵愛,於永樂九年冊立為皇太孫,即為第二順位繼承人。朱棣如此做,在已有太子的同時冊立皇太孫,就是防患身體不好的朱高熾早逝,以便傳位朱瞻基,而徹底捨棄圖謀儲位的朱高煦,以及朱高燧。

    子死孫存,這點類似朱元璋傳位皇太孫朱允炆。但是,朱允炆是朱標死後,朱元璋權衡之後的結果。而朱棣提前指定隔代繼承者,是在朱高熾身體堪憂的情勢下,做的兩手準備。

  • 5 # 活個明白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當年,朱棣和朱標作為皇帝候選人,一個仁厚,一個英武。經過一番角逐,先是朱標一脈成為皇帝,後來又被朱棣成功後來居上。

    轉眼間,到了朱棣任命太子的時候,他也有點犯難。

    自己的長子朱高熾仁厚有愛,能力也還行,但是就是沒有自己英姿的影子,關鍵還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大胖子。

    朱高煦呢,跟著自己四處征戰,還真是有自己的風範。

    但是,關係國家社稷,也不好輕易改變“立長不立賢”的規矩。

    幸運的是,長孫朱瞻基,頗有“乃祖父之風”。

    可以說,朱高熾的確是沾了自己兒子的光,這才更加有保證的當上了皇帝。

    再早先,朱棣準備起事,夢到了自己的親爹朱元璋傳家的大吉夢境,剛一醒,長孫朱瞻基出生了。

    先有吉兆在先,後有英姿之質,再加上朱棣文武兩方面全心全意的培養,明帝國未來的接班人呼之欲出。

    但是,朱棣會直接把皇位傳給朱瞻基嗎?

    傳是肯定的,但是還是要先傳給兒子朱高熾,再傳孫子。

    除非,像當年朱標那樣,老子比兒子先死。

    雖然朱高熾只當了十個月皇帝,但人家也是以皇帝身份死的啊。

    問題算解答清楚了嗎?(捂嘴笑)

  • 6 # 里爾1204

    毋庸置疑,朱棣還是會傳位給朱瞻基的。

    首先,朱高熾並不像我們印象中的那麼懦弱無能,蓄義豐功曰仁,慈民愛物曰仁,克己復禮曰仁,貴賢親親曰仁,從他的廟號“仁”中就可以看出朱高熾還是有一定能力的。造成普遍認為他很懦弱的原因是朱棣不大喜歡朱高熾,而他本人又短命而已。朱棣不喜歡朱高熾,是因為這個嫡長子不類己,朱棣馬上得天下,英勇神武,而朱高熾卻嚴重肥胖,文文弱弱。但是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熾經受住了時事的考驗,當是時,朱高熾留守北平,建文帝見燕兵反叛,先是使用反間計,準備策反朱高熾,朱高熾把建文帝的親筆書信原封未動呈給朱棣,使朱高熾贏得了朱棣的信任。而後建文帝採用圍魏救趙之計,圍攻北平月餘,也未得手,大後方北平得以保全,這才使得朱棣無後顧之憂,安心奪取天下。較此二事僅因外貌肥胖,行動不便是無法撼動朱高熾的太子地位的。朱高熾最聰明之處還在於他擺正了心態,做人合乎朱棣的標準,在永樂一朝,朱高熾始終夾起尾巴做人,不像他兩個弟弟處處飛揚跋扈,即使是兩個弟弟所行不法觸犯聖怒,朱棣要廢他倆為庶人,朱高熾也能不計前嫌,保全兄弟,這也為他加分不少,如果不出意外朱高熾一定會繼承大統。假如真如題所說朱高熾先朱棣而亡,就他兩個弟弟的表現一定不會讓朱棣滿意,而考慮立他們為王儲。朱高熾雖然在位不到一年,但他在位期間平反冤獄,廢除苛政,停止用兵,休養生息,開啟了仁宣之治,也堪得上一個仁字。

    其次,朱高煦並不是帝王的材料。有人說朱高煦有機會即位的依據是靖難之役中朱棣的一句勉之,世子多疾,意思是隻要熬死了朱高熾,朱高煦就能繼位。但這句話是在特定環境下說出來的,朱高煦引兵救下敗走的朱棣,朱棣說出這樣的話是應景,也是開空頭支票,畢竟此時還不能確定天下是不是燕王的,如若燕王失敗,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朱高煦是不是世子都會被誅殺,即便成功,天下安定,也不需要一介武夫來治理國家。即便後來朱棣獲取天下,朱高煦的種種行為也不入朱棣的眼,獲封漢王后的朱高煦拒不就藩,私用僭越之物就已經觸動了朱棣的底線,朱高煦竟不知收斂,又以李世民自比,朱棣難道會是李淵,玄武門之變後退位成太上皇,任李世民宰割?可見朱高煦不僅功課不好,情商也很低。這也直接導致朱棣欲廢他為庶人,幸而有長兄擔保,朱高煦才得以保全。從後來洪熙宣德時期他起兵反叛,也能看出朱高煦無帝王之子資。朱棣突然駕崩,朱高熾登基未穩,朱高煦派心腹入京,伺機叛亂,但朱高熾只是賞賜了朱高煦數以萬計的珍寶,他便偃旗息鼓了,可見朱高煦目光短淺。而明仁宗病逝是朱高煦最後的也是最好的機會,只要朱高煦在半路成功伏殺回京奔喪的朱瞻基,大明皇位便唾手可得,然而朱高煦卻麻痺大意,事先走漏了風聲,朱瞻基因此抄小路回京,使得朱高煦煮熟的鴨子飛走了。既然侄子已經登基,朱高煦要不就安心做藩王,要不就死命反叛,實在令人摸不清頭腦的是朱高煦起兵造反後,卻鼠首兩端,朱瞻基已經兵臨城下,朱高煦卻不敢出城應戰,竟選擇投降,不得不說當年那個靖難之役的猛將也徐徐老矣了。後來朱瞻基顧及叔侄之情並未殺他,而是將朱高煦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一次朱瞻基去探視朱高煦,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朱瞻基大怒,命人用三百斤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誰知朱高煦孔武有力,竟將大缸頂起,朱瞻基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朱高煦就這樣被活活炙死在銅缸內,了結了他荒唐的一生。假如由這樣的糊塗人做皇帝,老百姓不知又要吃多少苦。

    最後,朱瞻基符合所有繼承者的特質。史書記載朱瞻基出生那晚,朱棣作了一個夢,他夢見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大圭上寫著“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八個大字。當時大圭象徵著皇權,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正說明要將江山送給他。朱棣跑去看給自己帶來運氣的長孫,一見便覺得這孩子很像自己,於是打小就寵愛他,後來朱棣坐擁天下,便冊封朱瞻基為皇太孫,並以培養儲君的方式來培養這個皇孫,並多次指示皇孫是個可造之才,朱棣遠征漠北也不忘將朱瞻基帶在身邊,讓他了解如何帶兵打仗,這樣的經歷使得朱瞻基文武兼備,即便如題所說,朱棣也會選擇朱瞻基,因為此時的朱瞻基已愈發成熟,完全可以應對國內未知的發展趨勢,從政如流,不存在應對不了叔父反叛的後顧之憂。而朱瞻基也沒有讓朱棣失望,他結束了鄭和下西洋,藏富於民,又任用賢能,啟用三楊為內閣,使國力大增,後人評價朱瞻基是明朝最優秀的皇帝,他執政期間百姓最為富足,後世稱其在位期間為仁宣之治,也是他向朱棣交的一份滿意的答卷吧!歡迎大家關注並閱讀小編其他文章,臨表涕零,感激不盡!

  • 7 # 寒星針

    這裡有兩個假設。一是朱棣多活一年,朱高熾在此期間故去了,會不會直接傳位給朱瞻基?二是朱棣多活一年,朱高熾在此期間還活著,會不會直接傳位給朱瞻基?

    如果朱高熾在朱棣前去世,會直接讓朱瞻基準備接班,畢竟他此時是皇太孫,本來就是準備以後傳位給他的,名正言順;如果還是按照歷史正常發展,依舊是先傳位給兒子朱高熾,朱高熾以後再傳給孫子朱瞻基,理由還是“名正言順”。

    可能有人想了,朱棣本身得位就不正,怎麼還會在乎這個?沒錯,正因為他自己是造反起家,得位不正,才更不希望後世子孫學習他的做法。試想他的子孫都想著靠陰謀詭計、武力奪權,天天內鬥,總是發動兵變啊,戰爭啊,大明的江山很快就會完蛋。這不是朱棣想要的結果。

    漢王朱高煦就是沒想明白這點,自以為最像他的父親,極力模仿他老子當藩王時的做法,招兵買馬,做好了隨時起兵爭皇位的準備。可朱棣不會允許第二個人再效法他,更何況誰知道你是想造大哥的反,還是造老子的反啊?

    朱高煦也很不知道收斂,不知道低調,弄得天下盡人皆知他想當太子,當皇帝,想造反,能造反,會造反。朱高煦自恃功勞,上躥下跳的爭奪太子位,與軍中將領關係密切,又索取天策衛為漢王護衛,並常以唐太宗自比。他老子朱棣起兵造反是為了自己當皇帝,不是為了傳位給你朱高煦,另外唐太宗把他老子拱下去扔後宮裡做太上皇,你自比唐太宗,是也想這麼做嗎?朱棣要能讓他做太子才是有問題呢。

    而太子朱高熾並不無能,他只是被父親朱棣耀眼的光環所掩蓋。朱高熾有三大功勞:

    1、為燕王世子時坐鎮北平,穩固後方,籌措物資,招募訓練士兵;正是有他在,朱棣才能放心的去發動靖難之役,才會有實力謀奪天下。

    2、率軍擋住建文帝大將李景隆的進攻,保住了北平城,保住了朱棣的根基。

    3、在朱棣五次北征蒙古時,以太子身份監國理政,維護國內正常運轉,為北征提供保障,也正是有朱高熾在,朱棣才能放心去北征。

    有這三大功勞在,證明了太子的治國才能,加上太子一貫低調,又能擺正位置,皇位早晚是他的;而同時期的漢王朱高煦,除了在靖難之役中立有軍功,以後再無建樹。

    至於朱棣對朱高熾的打壓和監視,是出於一個皇帝的正常反應,一方面是削弱太子的權力和勢力,不想過早威脅自己的皇位;另一方面是愛之深責之切,不希望自己的接班人驕傲自滿,不希望像建文帝一樣不堪一擊,作為接班人,磨礪是少不了的,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就是太子的磨刀石。

    老兒子大孫子,老爺子心裡的命根子,朱棣也不能免俗。他把對太子的愛傾注到了孫子朱瞻基身上,對太子滿意,對孫子滿意,才會把朱瞻基立為皇太孫。須知先有太子,才有皇太孫。 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如果太子被廢,皇太孫的位置也坐不穩,也做不了皇帝。

    所以,不管朱高熾是在朱棣之前,或者之後去世,只要他是太子,太子位穩固,必定會先傳位給朱高熾,朱高熾沒了,才會傳給朱瞻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鑄鐵密度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