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歷可考

    蜀漢指揮官

    衛將軍諸葛瞻(戰死)

    諸葛尚(戰死)

    張遵(戰死)

    趙廣(戰死)

    李球(戰死)

    黃崇(戰死)

    王含(不詳)

    蔣斌(蜀亡後與姜維、鍾會叛亂失敗被殺)

    蔣顯(蜀亡後與姜維、鍾會叛亂失敗被殺)

    廖化(投降後病死)

    張翼(蜀亡後與姜維、鍾會叛亂失敗被殺)

    董厥(投降)

    馬邈(投降)

    蔣舒(投降)

    傅僉(戰死)

    黃皓(投降)

    柳隱(投降後辭官回蜀)

    霍弋(投降)

    句扶(不詳)

    羅憲(投降)

    楊宗(投降)

    宗預(投降)

    劉諶(自殺)

    常勗(投降)

    閻宇(不詳)

    後主劉禪(投降)

    大將軍姜維(蜀亡後與鍾會叛亂失敗被殺)

  • 2 # 小影觀史

    問題不難回答,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清楚,魏國三路伐蜀,姜維守劍閣東拒鍾會(中路諸葛緒的軍權被鍾會所奪),但卻被西路軍鄧艾出奇兵抄陰平小道下江油陷綿竹,如神兵般出現在成都城下,劉禪(shan)投降,隨即命姜維投降,同時投降的還有三人:輔國大將軍董厥、右車騎(qi)將軍廖化、左車騎將軍張翼。

    一、背景介紹及蜀國拒魏的戰爭經過。

    三國後期,蜀國經歷了諸葛亮和姜維前後兩個時期的不間斷北伐,導致國力漸弱,雖然諸葛亮死後,中間經歷了由蔣琬和費禕輔政時期的短暫休整,但姜維在費禕死後,念及自己的伯樂諸葛亮,重新扛起北伐大旗,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但因蜀中大臣多反對姜維北伐,且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公元263年,司馬昭五道伐蜀,蜀國只得派出僅有的軍事力量向北部署拒敵,具體如下:派遣廖化率軍隊前往沓中協助姜維。派張翼和董厥前往陽安關口布防。張翼、董厥到達陰平,聽說魏軍諸葛緒部準備進軍建威,在陰平徘徊不前。而守衛陽安關口的蔣舒自知不敵,遂投降,導致蜀重城漢中失守。姜維急忙率領軍隊回撤預建立第二道防線,途中被魏國天水太守王欣攻擊,姜維無心戀戰,邊打邊撤。姜維用計,明裡造勢,要走孔函谷從背後諸葛緒,在得知諸葛緒避其鋒芒後撤三十里後。馬上從橋頭回到陰平。之後姜維和前來支援的廖化、張翼、董厥匯合,棄關城、白水,大軍退守劍閣。魏軍方面,由於諸葛緒作戰失利,且其與鄧艾不合,之後在與鍾會匯合後被鍾會誣陷遭逮捕並押解回國,軍權歸於鍾會手中。之後就發生了我們熟知的鄧艾出奇兵抄陰平小道下江油陷綿竹,攻至成都城下,劉禪投降。

    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當然這是後話。

    二、姜維和其手下一般大將投降,看似已鞠躬盡瘁,但歷史真的是這樣的麼?不然!

    (一)蜀國確實已到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窘境。從派出去增援姜維的三名將領就可以看出,廖化、張翼均已到古稀之年,董厥算謀士,卻算不得武將,這三人各領一軍,如何陣前領兵殺敵,蜀國真的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將領了——從剛開始的五虎上將,到後期的魏延、姜維,末期蜀國的優秀將領死的死、老的老、虎將之子的資源也早已在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用盡,蜀國處於無將可用的青黃不接的境地。

    (二)蜀國為何早不滅晚不滅,一是姜維的被動防禦軍事決策存在致命失誤。此次鍾會能夠迅速佔領漢中,在於姜維撤圍不防,這是蜀國滅亡的最初原因。姜維防守劍閣,鍾會糧草供給困難,曾一度想撤兵回國,是鄧艾陰平偷襲得手,打破了蜀漢整個的防守部署,鍾會這才堅持了下來。這是蜀漢國滅亡的又一個原因;但我沒有怪姜維的意思,本來姜維不是諸葛亮,那些蜀國的大將和諸葛亮北伐時的蜀軍將領也不可同日而語。二是主降已經是蜀國朝野上層的主流聲音。當鄧艾兵臨城下,整個蜀國朝廷只有兩個聲音,逃跑還是投降,這才是亡國的根本原因。

    所以說史書記載,姜維的兵士在姜維投降的時候“將士鹹怒,拔刀斫石”。兵士尚能如此,但為何這些軍中大將、朝中大臣,以至於劉禪本人都願意降了,究其原因有其不可調和的內部矛盾,蜀國降了,降的雖讓人有一絲不忍,但這是歷史選擇,怪不得魏晉,更怪不得姜維······

  • 3 # 小螞蟻影視剪輯

    由於鄧艾偷渡由景谷道,進兵至綿竹,擊破諸葛瞻,劉禪開城投降,並敕令姜維投降。因為後主劉禪的詔書,姜維最終向鍾會投降。姜維率領廖化、張翼、董厥這三位將領向魏國(鍾會)投降。值得注意的是,在歸降曹魏後,廖化、張翼、董厥這三位蜀國大將的結局可謂截然不同。跟隨姜維一起歸降曹魏的三位蜀國大將,廖化病逝、張翼被殺,而董厥則成為西晉大臣,可謂結局相對較好的一位。

  • 4 # 閒將西話

    司馬昭發動了伐蜀大戰,曹魏捱打不還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一代名將鄧艾苦渡陰平,破襲成都,坐實了擒賊先擒王的軍事神話。後主劉禪不得不舉國投降。

    投降後,劉禪下令讓大將軍姜維就地率部投降。姜維的投降並不是將士們的心願,不少的史書都說投降的時候“將士鹹怒,拔刀斫石”,頗有誓死抵抗地氣勢。

    高居大將軍的姜維不可能直接指揮所有計程車兵,他手下還有高、中、低各個級別的將領,因此他的率眾投降一定得到了擁護,順應了絕大多數的意願。再說投降也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情。那麼。和姜維一道投降的高階將領都有誰呢?

    公元263年秋八月,司馬昭在洛陽分三路誓師伐蜀。蜀漢根據姜維的部署,派右將軍並幷州刺史廖化督軍到沓中,充當姜維的後援;派左車騎將軍假節領冀州刺史張翼和輔國大將軍董厥率諸軍到陽安關口,助力漢中。

    當時,由於諸葛緒兵向武都,過於謹慎的張翼,缺乏決斷力,在關城停留了月餘,直接導致了陽平關陷落,蜀將傅儉殉國,蔣舒投降。漢中的防禦迅速崩潰。

    姜維聽說漢中失守後,由於沓中腹背受敵,就打算走函谷關攻擊諸葛緒的後方。此計立刻奏效,引起諸葛緒後撤三十里。姜維便從橋頭回到陽平,因關口已破,只得沿白水退卻,在劍閣與廖化、張翼、董厥等合兵,組織新的防禦。

    魏國方面,由於諸葛緒沒有追隨姜維,和鄧艾產生進軍上分歧,就和鍾會匯和。鍾會想獨攬大權,就密奏諸葛緒畏縮不前,魏國於是逮捕了諸葛緒並押解回國。

    而鄧艾就從陰平小道偷襲,出其不意地來到了江油,創造了軍事上奇蹟。蜀漢的守將馬邈卻不戰而降,鄧艾順利地來到了綿竹。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在此進行了殊死搏鬥,最後戰敗,以身殉國。

    鄧艾軍來到雒城,蜀漢後主劉禪投降並下令姜維投降。姜維率軍向東進入巴中,到達郪縣時接到了劉禪的投降書。

    姜維下令部隊投降,和他一起的大將軍廖化、張翼、董厥一道前往鍾會處投降。蜀地諸郡、縣、圍、守皆奉劉禪之命向魏國投降。整個蜀漢瞬間倒塌。

    廖化,關羽鎮守荊州時為主簿,襄樊大戰失敗後,逃歸劉備,被任命為宜都太守。諸葛亮時期擔任丞相參軍,都督廣武,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後成為右車騎將軍,享受到假節的國級待遇。

    張翼,劉備擔任益州牧時為書佐,曾為蜀郡太守。建興九年為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張翼為前軍都督,代理扶風太守。諸葛亮去世後,被任命為前將軍,不久成為蜀國尚書,享受假節國級待遇。蜀漢後期,再次升遷徵西大將軍。

    董厥在諸葛亮時為丞相府令史,後為主簿。以諸葛亮死後,升任為尚書僕射,尚書令。後又擔任輔國大將軍平尚書事。

    看如此高級別的將軍與大將軍姜維一起投降,蜀國的敗亡真讓人無語。士兵們聽說皇帝要他們投魏尚且拔刀斬石,義憤填膺。而這些大將軍怎麼這麼平靜!要知道,他們都是蜀漢的柱石,手裡握有重權。

    這說明什麼?說明投降已經成為整合蜀漢上層的主流,人心思亂。即使是有一個諸葛瞻,他既不懂兵,又在孤軍作戰,蜀漢焉能不敗?

    即便姜維忠於諸葛武侯的北伐大業,是個被光抓走的人,投降後挑動鍾會謀反,又怎麼能夠挽回敗局?

    再看看,這些大將軍他們的年齡。說明蜀國真的日薄西山,沒人才了。

    有史料記載,廖化此時年過七十。張翼公元214年出仕,到蜀漢滅亡的263年,前後五十年,張翼此時不也是七十多歲?在加上此前的車騎將軍鄧芝、鎮軍將軍宗預也都超過七十多歲。“廉頗老矣”,蜀漢尚能存否?

    這隻能說明,蜀漢人才匱乏,事業後繼無人。這是蜀國連年用兵的結果。

    那麼,單從軍事上,蜀國真的就不能堅持了嗎?答案未必。

    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率領十餘萬進攻蜀國。當時在漢中守軍不足三萬,王平將軍硬將魏軍擋在山外。

    此次姜維斂兵聚谷,過於大膽地放鍾會在漢中入平地,是直接導致亡蜀。

    姜維等防守劍閣,鍾會糧草供給困難,魏軍將無功而返。是鄧艾陰平偷襲得手,微妙地打破了戰爭的困局,姜維作為大將軍不注意鄧艾軍的動向,使得鄧艾進軍蜀都。明顯看出,姜維在選擇堅守與誘敵的方向同時,犯了戰略錯誤。這是蜀漢滅國的又一原因。

    鄧艾來到成都附近的雒城,整個蜀漢的朝廷,不知所措,以譙周為首的投降派只在研究兩個問題,逃跑還是投降。

    記得吳國中郎將薛珝出使蜀國回來,吳景帝問蜀漢徵西得失,他說:“主闇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臣聞燕雀處堂,子母相樂,自以為安也,突決棟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禍之將及,將何以存?”這是蜀國滅亡的根本原因。

    假如姜維堅守劍閣,假如鄧艾偷渡陰平不成,蜀漢又能堅持多久?所以單從軍事上來說,蜀漢靠誰維持?

    在東的吳國?未必。

  • 5 # 小太陽D

    姜維投降,和他一道投降的大將級別的人物共有三人,分別是右車騎將軍廖化、左車騎將軍張翼和輔國大將軍董厥。其他人雖然也在主將投降之後一起投降,但是級別夠不上大將。

    下面我們先說一下這三位大將的生平

    廖化

    關羽鎮守荊州時為主簿,荊州失落成為吳國俘虜,逃歸後遇到劉備,被任命為宜都太守。諸葛亮時期為丞相參軍,後來成為都督廣武,再後來成為右車騎將軍,享受到假節待遇。鹹熙元年(264年)蜀國滅亡後內遷洛陽,道上病死。

    張翼

    劉備擔任益州牧時為書佐,曾經為蜀郡太守,建興九年為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張翼為前軍都督,代理扶風太守。諸葛亮去世後,被任命為前領軍,延熙元年被調入京都任尚書,不久成為建威都督,享受假節待遇,再升遷為徵西大將軍。張翼的主要事蹟有兩項。其一,在任庲降都督期間,朝廷認為他討伐蠻夷叛亂不力,準備將他調回,手下不少人認為他會被治罪。張翼不管這些,繼續做好調集糧草的準備,直到繼任者來到。因為準備工作好,繼任者馬忠到任後很快將叛亂平息,諸葛亮也認為他做得好。其二,姜維出狄道,打敗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時任鎮南大將軍的張翼認為應該見好即收,姜維不聽,終於敗退。景耀二年,張翼升任為左車騎將軍。劍閣投降後,張翼和姜維一道跟隨鍾會回到成都,於264年正月在成都因為鍾會叛亂被亂兵所殺。

    董厥

    在諸葛亮時為丞相府令史,後擔任主簿。諸葛亮去世後,升任為尚書僕射,尚書令,景耀四年升任為輔國大將軍平尚書事,和姜維一道投降,後來到了洛陽。

    至於說我怎麼看呢

    第一個詞就是窩囊,大將窩囊

    看這麼多大將一道投降,蜀國滅亡也真是讓人無語了。士兵們聽說皇帝要他們投降尚且拔刀砍石,這些大將們怎麼就這麼窩囊!要知道,他們每個人手裡都是有兵的人。這說明什麼?說明投降已經成為整個上層的主調,即便是有一個諸葛瞻,他既不懂兵,又在“孤軍作戰”,不死又怎麼能夠挽救危局!

    誠然,古人有忠君愛國的思想,但那是在一般的情況下,既然皇帝投降了,皇帝就已經成為平民或者是敵國臣子,你還忠於誰去?皇帝沒有了,國家還在,單凡有點兒血性的軍人,應該是心裡裝著這個國家,而不是為投降找一個理由。再說了,這個國家是劉備建立的,真要是為了國家,為什麼不在劉備的子孫中再找一個君主?在此之前,西漢之後有東漢,在此之後,北宋之後有南宋,怎麼到了這兒就什麼也沒有了?劉備本來稱的是漢中王,為什麼當皇帝后卻成了漢國了呢?人家就是因為漢皇帝不在了,我來承繼漢室。不管這理由是不是牽強,但邏輯上還是通的。姜維可就不一樣了,兩次投降,三次反叛,卻非要給自己找一個理由不可。

    第二個詞語是無人可用

    蜀漢國真的沒有人了,派出去的三員大將,兩個年齡大,一個根本就沒有軍事經歷,這仗還怎麼打?有明確記載,廖化此時年過七十。需要說明的是張翼。張翼在劉備任益州牧時為書佐,時間是在公元214年,也就是建安十九年,到263年蜀亡,前後五十年,如果當時初出仕超過二十歲,張翼這時候也是七十多歲了。再加上此前的車騎將軍鄧芝、鎮軍大將軍宗預,這些大將也都超過了七十歲。一個國家的軍隊尤其是帶兵將領全都掌握在七十多歲的人裡,想想都覺得不太正常。要知道,那可是人均壽命很低的時代,用鄧芝的話說是“六十不服戎”的年月。這隻能說明,蜀漢國根本就沒有真正的中生代帶兵將領。

    思考一下:蜀國如果不投降的話,能不能堅持

    其實不好說。延熙七年(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率領十餘萬大軍進攻蜀國,整個漢中的守軍不足三萬,王平等將領硬是將魏軍擋在了山口之外。此次鍾會能夠迅速佔領漢中,在於姜維撤圍不防,這是蜀國滅亡的最初原因。

    姜維防守劍閣,鍾會糧草供給困難,曾一度想撤兵回國,是鄧艾陰平偷襲得手,打破了蜀漢國整個的防守部署,鍾會這才堅持了下來。這是蜀漢國滅亡的又一個原因。姜維作為大將軍,既想不到鄧艾會走這樣一條路,又不注意鄧艾的動向,能說他是一個合格的大將軍嗎?

    鄧艾來到成都附近的雒城,整個蜀漢國朝廷,只研究兩個問題,逃跑還是投降,最後決定投降,這是亡國的根本原因。假如有人提出堅守問題,且不說姜維率兵回援,就是傳檄各地率兵勤王,蜀漢國也未必不能堅持。單單從軍事上來說,蜀漢國的軍隊上層,也是雍闓說張裔那樣,它就像是一個幹葫蘆,外面看起來雖然光澤鮮亮,內裡已經是空虛和粗糙不堪了。

    結語

    蜀國的滅亡是跟隨歷史的車輪旋轉的結果,皇帝聽信奸臣,諸葛亮也無力迴天,當然不能全都怪劉禪一個人,只不過是歷史趨勢罷了。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 6 # 日常雜史

    和姜維一起同時投降有:輔國大將軍董厥、右車騎(qi)將軍廖化、左車騎將軍張翼等。和姜偉一起投降的一個都沒有。因為沒人知道這個姜偉是誰。至於跟姜維投降的那幾個,也是沒有辦法,主將都投降了,做多餘的抵抗也是徒勞。

  • 7 # 胡瑞嵐298

    姜維一計害三賢,不但自已身死,而且鄧艾父子被衛監軍害死,鍾會謀反不成被殺,蜀將張凝被殺,廖化病死,董厥唯存,阿斗長子捲入被殺!阿斗用“此間樂,不思蜀”才得以生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塘仿野生環境養蛇,有什麼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