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rq1
-
2 # 孫春風松湖居士
千萬沒入家電行業!此行業水太深,網購打劫太兇!實體店總代理商又黑!同行競爭又激烈!消費者又刁難!市場又混亂!家電行業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的!費力不討好!辛苦不賺錢!
-
3 # 晨順msier
家電行業競爭激烈,想調研的話可以找專業公司,價格高,也可以自己做,主要需要了解這幾個資料:市場容量、市場趨勢、競爭對手、市場份額佔有率等。追燦的決策狗上可以得到這些資料,它提供行業資料、競品資料、細分市場的銷售資料、產品開發依據等各方面的資料,應該能幫到你。
-
4 # 蘇寧GDP
目前家電行業競爭肯定是激烈的,但是行業空間還是有,現在主城市場飽和度高,各大廠商,平臺都發力縣鎮市場,搶佔制高點。而在這個打的背景下,衍生出了很多平臺,蘇寧零售雲,京東,天貓等。但是很多平臺盲目擴張,沒有專業的人員,團隊對市場開拓和運營。使加盟商得不到好的支援和幫助,導致很多沒有經驗的加盟商迷失在半路。而在門店連鎖方面,蘇寧肯定是行業老大,品牌,運營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絕對是最強的。有專業的團隊支援,統一標準,形象,經營狀態資料化,智慧化。
-
5 # 四風谷好
創業企業的出路在於成為細分市場老大
家電產品市場分析:市場巨大,廠家眾多,行業集中度高,產品創新能力差——最後這條“產品創新能力差”才是創業企業的機會所在。
市場巨大:中國有十四億人口,四億多個家庭,其中至少有一億多個家庭算是中產以上階層。故此小家電市場需求巨大,隨便一個小家電比如電水壺需求量都是幾千萬臺/年規模。
廠家眾多:如果一個產品需求大,又沒啥壁壘,就一定會有大批廠家生產。消費品通常隨便一個產品就幾千家企業生產。
行業集中度高:經過四十年市場經濟發展,每一個產品領域中都已經形成了行業巨頭,使的行業集中度非常高。雖然一個行業幾千家企業,但前十名就佔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
其餘幾千家只是勉強維持而已,且市場結構永遠如此——雖然老巨頭可能會衰落,新巨頭會取而代之,但是市場整體的金字塔結構不會改變。
永遠是行業幾家巨頭收割市場大部分利潤,其餘一大堆中小企業爭搶殘羹冷炙。99%的中小企業從註冊那天起就已經註定了永遠處於市場最底層——沒任何人能改變這個金字塔形狀市場總體結構,作為一傢俱體的企業唯一能做的就是如何透過自身的努力取代老巨頭成為新巨頭。
創新能力差:
一、整個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各家產品基本上沒有看得見的功能效能差異(舉例,現在即便是家電千億級企業在廣告中宣傳最多的“產品創新”,冷靜分析一下就知道都是一些雞毛蒜皮創新)。
二、在家電領域,所有的創業公司,做某一個專案,例如電動牙刷或者電飯煲,問為什麼做這個產品?回答是:因為市場大。
沒有一個是“因為在這個產品上,有實質性創新、或者關鍵技術創新,所以要做這個產品”(當然有個別公司確實是這麼說的,但是事後證明都是編造的營銷噱頭,包括那些千億級企業Quattroporte、高管創業公司在內都是這個套路)。
帶來的問題是:產品沒任何壁壘。即便剛進入時候,產品競爭不激烈,那麼只要這個產品“又有市場需求,又沒壁壘,利潤還很高”————就肯定有一大堆企業湧入,後果就是同質化、過剩、降價,這是該模式下必然之路。
當然這些企業專案啟動以後,也會投入研發費用、聘請技術人員開發產品,問題是:如果僅僅只是從社會招聘一些技術人員研發的話,能搞出什麼實質性創新產品出來更像是“買彩票”(1、這些人以前從未搞出過任何一個實質性產品技術創新,包括所謂“技術天才”在內;2、事前沒任何人知道他們能搞出啥東西出來),付給研發人員工資就是“買彩票的錢”,如同彩民用2元錢一張買了幾百張彩票,期盼著其中一張能夠“中500萬大獎”。
——“買彩票模式”事實上就是絕大多數企業的“研發模式”。並且家電市場上到處都是同質化這個事實證明這種“買彩票一樣的研發模式,其研發投入產出比極端低——幾乎100%的企業在內。包括巨頭企業”。
中國家電行業現在有幾十萬名頭上的“技術研發人員”,這些技術研發人員的學歷文憑、工作經歷絕大多數都是真實的,但他們的強項實際上僅僅只是“照著抄”(抄也需要技術知識,比如抄一個水槽洗碗機也需要一大堆機械、電子知識。所以只有這些“技術研發人員”才能抄,其他的例如行政人員是沒有能力抄的)。
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大企業聘請了成百、成千、甚至成萬的“研發人員”,常年累月的“搞研究”,最後再看看市場上產品仍然同質化,企業在市場上競爭還得靠價格戰的最根本原因。
這裡要搞清一個一直以來混淆的基本概念:
“技術”與“技術創新”不是一回事。
技術的本質是一些知識和經驗,這隻需要學習和工作積累就可以做到。
技術創新本質上是對技術的創造性應用(注意:技術的一般性應用不是技術創新)。
技術與技術創新的關係更像是“文字”與“文章”的關係:文章是用文字組成的。但是文章不等於文字簡單組合,它包括很多作者的思考和思想。同樣的文字按照不同的思想可以構成不同的文章。寫文章的前提是認識字,但是認識字不等於會寫文章。
技術創新也是同樣道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理工學霸、貨真價實的技術天才搞得創業公司並沒做出什麼“實質性關鍵技術創新的根本原因”。
事實證明,絕大多數貨真價實的技術天才、理工學霸的強項僅僅只是“比一般人更多更快的學習掌握了一些技術知識”,但是強項並不是技術創新。
真正關鍵性技術創新(不是指嘴炮創新、雞毛蒜皮創新)極端、極端、極端艱難,所以使得99.9%以上的理工學霸創業公司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走“披著科技創新公司外衣的營銷公司之路”。
三、即便是2018年底頒發的、從數百萬個專利中挑出來的“年度中國專利金獎”(總共30個),應該算是代表中國現在創新能力的最高水平,其中涉及小家電的兩個金獎、一個大家電金獎基本上也屬於濫竽充數(案例分析太過敏感,此處省略。請自己去國知局官網檢索、分析,那些全部都是公開資料):
“每一家都一大堆專利,每一家產品都差不多”————這個現象背後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關鍵的、“卡脖子”技術創新,數量一大堆,細看內容都是雞毛蒜皮,根本不足以比競品有什麼實質性差別。
競爭策略:
行業集中度高不是家電行業獨有的特點,而是所有產品市場共有特點。
現在消費者購買任何一個產品都至少有十個大品牌可以選擇——“選擇”的結果就是殘酷的馬太效應:
行業第一名的利潤大約是第二名至第十名的總和;而行業第十名的市場佔有率通常大約為1%左右,行業第20名的市場份額大約僅僅千分之一左右。
行業中1%的企業賺取了99%的利潤,其餘99%企業爭搶剩下的1%利潤。
不管是哪個產品,最後市場分割大致都是如此(故此,如果是因為家電行業市場集中度高這個因素而不搞家電的話,那麼事實上其他哪一個領域也都一樣。如果你沒能力做到前幾名,做哪一個行業也都賺不到錢)——造成這個原因的背後底層因素是“人”,而人性是相同的。
故此只要是人類從事的行業,不管哪個領域最後市場份額分佈都一樣。
產品之間競爭如此,平臺之間的競爭、生態鏈之間的競爭也是一樣。平臺與平臺之間的競爭、生態鏈與生態鏈之間的競爭也符合馬太效應。因為平臺、生態鏈也都是人乾的,造成馬太效應的根本原因就是人。比如慧聰當年曾經與阿里巴巴在伯仲之間,但是現在看看還有人提慧聰嗎?
綜上,做什麼產品不重要,做什麼專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能力成為細分市場的老大。退一步講,做不了老大,做個老二、老三也行;假如進不了前10名,那麼這個產品做不做的就沒啥意義了(請百度一下任意一個產品的市佔率排名,看看第十名市場份額是多少?)。
如何成為市場老大:
消費者購買家電、消費電子類主要是取決於品牌營銷和產品兩個方面。
品牌營銷的作用很顯然,這裡不多說了。
在產品方面,吸引消費者的就是“比較優勢”,而保持優勢必須有壁壘。沒有壁壘的話,即便費老大勁搞一個產品新功能,競爭對手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快速模仿跟進,結果就是“大家產品又一樣了”。極短時間內優勢就沒了。
——所以必須有“產品壁壘”。
當然品牌和營銷也分別能建立一些競爭壁壘。但是品牌壁壘不能代替產品壁壘。
單純的品牌壁壘雖然能把絕大多數企業阻擋在外面。但是在一個行業當中,99%的企業其實都不值一提(可以搜尋一下任何一個產品領域市場佔有率排名),真正能要命的就是那1%的精英企業。
對於那1%的精英企業來說所謂的品牌壁壘根本阻擋不了他們。例如,海爾在冰箱領域建立的品牌壁壘、格力在空調領域建立的品牌壁壘,足以能夠把“99.99%的企業阻擋在外面”——看上去他們的品牌壁壘非常非常牛逼。但是!對於像小米這樣的企業來說,海爾冰箱品牌壁壘、格力空調品牌壁壘不算個啥,根本無法阻擋小米搶奪市場的步伐——並且可以預見,真正能動搖傳統家電企業市場地位根本的,可能就是一個小米或者一個華為,當然也有可能是某一個極端優秀的“無名小輩(武俠小說中經常描述這樣的情景:一大幫各門派掌門人打的難解難分,突然冒出一個無名小卒把那些大俠都打倒了。類似場景現實商場中也會出現。比如電商領域的拼多多,就是在大家都以為電商爭霸塵埃落定以後,突然冒出來的……)”。而不是一大堆企業數量巨大的雜牌軍。
企業的競爭,其實主要就是面對那1%、甚至1‰精英企業的競爭,其餘99%的企業一開始註定了就是分母,不足為慮。
這1%、1‰的精英企業之間的競爭,如同“尖子生”之間的競爭——哪一門功課差一點都不行。
當與差等生競爭時候,可以單憑“我某一個單科成績好,所以勝出”。
但是,在尖子生之間的競爭,絕對不是“我某一個單科成績優秀就行了”。
與那1%、1‰的精英企業競爭,不僅是要品牌力營銷力強,而且還要產品力強。
建立產品壁壘,就是兩個方面:
一是技術壁壘。中國現在大約有幾千萬個理工科畢業生;幾百萬個碩士;超過50萬個工科博士。且資訊交流極度發達——這使得市場競爭格局與幾十年前完全不同。單純的“製造一個一般性工業技術產品”非常容易(不是指尖端工業技術,比如飛機發動機。中國現在也比發達國家落後幾十年)。機械電子類產品幾乎任何一個東西,只要一做出來,馬上就一大堆仿冒的,為啥?根本原因就是理工畢業生太多了,其它企業很容易就能照抄(即便該企業自己沒這技術能抄,請個大學老師幫助抄一下,很容易。大學老師現在都願意兼職幹)。前面企業開始搞這個產品可能費十分的力,後面照抄的只要一分力就足夠了。
在一些創業大賽中,經常有創業公司聲稱有“技術大牛”——事實上,假如單純就是比較技術水平的話,隨便一個“二本”大學老師就能把那些所謂“技術大牛”秒成渣。
故此,建立技術壁壘是極端難的事情。現在市面上家電、消費電子產品中,100%企業所謂的技術壁壘是指外行做不出來,這實際是自欺欺人。因為競爭者都是同行,同行做不出來才是技術壁壘。
二是專利壁壘。這個也非常難,但幾乎就是建立產品壁壘唯一一條路。
“有專利”和“有專利壁壘”天地之別——這從市場上那麼多企業有那麼多專利,但是市場產品仍然大同小異這一點也可以佐證。
但是,相比於建立技術壁壘,專利壁壘要容易的多。也現實的多。結合現在的市場形勢、智慧財產權法治建設、國家現行的產業政策,也是可以實現的。
建立專利壁壘這麼難,不要專利壁壘(產品壁壘)不就完了嗎?如此就剩下三條路:
1、是類似保健品營銷套路。
2、是血拼價格,也有很多企業就是這個路子……。
3、做極為小眾產品,主流企業看不上的市場。現在很多大學生創業其實就是走這個路子。
-
6 # 赤客家
創業就跟婚姻一樣,圍牆裡的人想出去,圍牆外的人想進來。如果你打算開一家店賣家電,我勸你可以放棄了。我家裡做了三十年家電零售和批發,只能說行業的紅利期從08年家電下鄉結束後就已經過了。現在處於行業的冰封期,不管是大店還是小店銷量和利潤都在下滑,哪怕是國美蘇寧,網購家電部分產品比例已經達到50%以上,而且可怕的是這個產品消費頻次低,利潤還低的令人髮指!賣一臺冰箱洗衣機只有一二百利潤都是普遍現象(高階另算,但是能賣幾個呢?)由於廠家大力發展電商,經常會出現實體店進貨價比電商活動日價格還高,你怎麼玩吧?而且家電產品現在越來越成熟,品牌之間都差不多,售後全國聯保,已經成為標準品而且同質化特別嚴重!不管是生產企業還是批發、零售,都賺不到什麼錢!利潤率根本很難支撐房租人工等費用!所以建議入行謹慎,如果真要做,可以試著做廚衛電器,煙機灶具這些利潤率還是蠻高的,最好能把家電清洗業務帶上,因為門店客戶越來越少,透過上門服務可以增加客戶來源!
-
7 # 塗塗o
不知道你目前準備在那個級別的市場做,現在城市市場已經飽和了,政府對房地產的管控會越來越嚴,增量市場已經很難了,存量的改善和價格優勢已經沒有那麼明顯了,再加上目前各大電商平臺都在做家電市場,蘇寧,國美等全國性的家電連鎖企業基本上控制了大部分的線下供應鏈,地域性的龍頭企業也進入到了轉型的階段,市場越來越難做。
但是縣級市場及鄉鎮市場是一個很好的增長點,雖然前幾年的家電下鄉活動滿足了一批市場,但是現在鄉鎮居民的收入已經開始出現增長,家電會出現一個新的增長。
還是建議您做好當地的市場調研,可以去當地的家電門店去看一看,瞭解一下市場規模,瞭解一下當地的房產交易規模,新房入市的規模,可以發現很大的市場空間的。
在門店的設計動線建議以緩衝為主,做一個場景式的家電賣場,讓消費者感受到目前家電的便利性和科技感!
回覆列表
家電行業是一個競爭相當激烈,價格相當透明,市場需求高度飽和,品牌高度集中,資金需求比較高,投資回報率低的行業。如果沒有對行業充分了解熟悉,冒然不要輕易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