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朧月
-
2 # 香菇餡餃子
梁啟超認為徐志摩最大的問題在於:用情不專,一生只追求自己的自由與愛,1922年8月徐志摩匆匆結束學業歸國,他想以自己的實力和手腕,贏得林徽因的芳心。(林徽因早於去年先行回國了),這時,導師梁啟超一封言詞凌厲的長信,給他當頭棒喝。信的表面是勸其要對妻子張幼儀用情專一,實際上是讓他打消對林徽因的思慕之心,梁啟超認為徐是有才情的,但是沒用到正事上,在那個年代背景下,他沒有為國做出貢獻,這就是梁啟超自認為徐志摩最大的問題根源,在徐和林曉曼結婚當天,作為證婚人的梁啟超說出了這樣一段證婚詞;:“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聚……你們兩人都是過來人,離過婚又重新結婚,都是用情不專。以後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願你們這是最後一次結婚,”又據梁實秋講,他事後從別人處得知,梁啟超在徐陸婚禮上那段別出心裁的講話,在婚禮前徵得胡適和徐志摩的同意。看似梁啟超的講話在那樣的場合太不合時宜,口氣也過於不近人情,但理解為梁先生對弟子的一種變相保護也未嘗說不過去。
-
3 # 老馬談收藏
1917年由張君勱、張公權的介紹,徐志摩拜梁啟超為老師,還舉行了隆重的拜師大禮。梁啟超對徐志摩的一生影響是很大的,他在徐志摩的心目中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梁啟超對徐志摩也是寄予厚望。
梁啟超雖愛才如命,但卻性格剛耿,率真誠摯,他喜歡愛徒徐志摩,但卻看不慣徐志摩的私人生活。
徐志摩因為和林徽因熱戀而和自己結髮妻子張幼儀離婚,林徽因處於理智考慮,選擇和徐志摩不告而別,悄然回國,並和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訂婚。然而,徐志摩追著林徽因回國了,不管不顧的繼續大膽追求林徽因。
徐梁雖系密切的師徒關係,但他們二人的思想差別還是存在的,已經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他不顧一切,捨命追求他的理想的人生,他要爭取婚姻戀愛自由。雖然林徽因拒絕了他,他依然不管不顧的追求林徽因,惹來了很多人的反感,這就包括梁啟超。
後來,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出國,徐志摩又和陸小曼戀愛了。當時陸小曼也是有夫之婦,她丈夫王庚還是徐志摩故交,當時很多人是不同意的。然而徐志摩以戀愛自由為由,堅持己見。
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堅決不同意兒子娶陸小曼。一是他不喜歡陸小曼,認為這樣的女人品行輕薄;二是覺得兒子離婚已屬大逆不道,再娶一個有夫之婦更是有辱門風。
後經胡適、劉海粟等人斡旋,徐父才勉強同意兒子再婚。但他提出:婚禮必須由胡適做介紹人,梁啟超證婚,否則不予承認。
於是就有了,梁啟超在婚禮上的一段話:不要以自私自利作為行事的準則,不要以荒唐和享樂作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當作是兒戲,以為高興可以結婚,不高興可以離婚,讓父母汗顏,讓朋友不齒,讓社會看笑話!總之,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祝賀!我說完了!
所以在梁啟超眼裡徐志摩最大問題是私人感情。當然他的才華毋庸置疑。
-
4 # Amy16281
其實民國時期是一夫多妻制的,那時的大財主都有不少老婆,大紅燈籠高高掛。徐志摩如果娶的是鄉下沒文化的老婆,只要養得起,多娶幾個也不犯法,關健浪漫詩人徐志摩婚後愛上的總是與他旗鼓相當的大才女,無論林徽因還是陸小曼都不可能做老二。所以,林徽因已經放棄了徐志摩選擇了梁思成。徐志摩也離婚選擇了京城大才女陸小曼結婚。要說徐志摩有什麼缺點,當然還是他浪漫花心的愛情史。以至於在美國的徐志摩的孫子對爺爺的花心史也隻字不提……
-
5 # 詩詞書院
臨流可奈清癯,第四橋邊,呼棹過環碧;
此意平生飛動,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
這是梁啟超為徐志摩創新月社站臺時,寫下的集句聯。
徐志摩結識梁啟超最早是由蔣百里介紹的,蔣百里也是梁啟超的執名弟子,徐志摩在北大讀書時曾寄宿蔣宅。但當時的梁啟超對徐並無好感,認為其缺乏家學、國學功底膚淺。並沒有答應將其收為弟子。
徐志摩出生於商賈家庭,其父徐申如,早年繼承祖業徐裕豐醬園,後與人合辦銀行、紗廠等實業,逐漸富甲一方。儘管如此,精明的徐申如還是非常瞭解,在亂世之中,假若缺乏背景,隨時都可能面對危機。而18歲的徐志摩與14歲的張幼儀訂婚,徐申如更看重的是張的家境。
事實上,徐志摩能拜入梁啟超門下,主要還是張幼儀之兄張君勱數次推薦。張君勱也是梁啟超的弟子。儘管梁啟超對徐志摩並沒有太大的好感,但礙於情面,還是答應了下來,不過卻開出了贄金一千銀元的高價。要知道,當年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時,月薪才只有5銀元。一千銀元也算數目不菲了,精明的徐申如自然知道攀上這棵大樹的好處。二話不說便將銀元奉上。
此時,對於徐志摩這個弟子,梁啟超也沒有將其留在身邊傳授學業,而是安排了其出國留學,其間發生的徐追求梁啟超未來兒媳林徽因的事情,這大家都清楚了。
梁啟超看人的眼光還是非常準的,徐志摩專挖朋友妻這些事情,都證明他的確是一個缺乏家教的人,這在飽讀“四書五經”的梁啟超眼中,是難以接受的,所以才有了他在徐志摩和陸小曼婚禮上那段訓話。
但梁啟超的氣度的確超出常人,大家都知道,梁啟超的死因是由於協和醫院的外科醫生看反了X光片,切錯了腎。這在當時引起了一場風波,他的弟子們紛紛發文抨擊,梁啟超深怕這場爭論會影響西醫在中國的發展,專門寫了《我的病與協和醫院》一文,幫協和醫院開脫。
徐志摩結識林徽因之父,也是梁啟超引薦的。對徐志摩明知道林微因已經和自己兒子訂婚的情況下,仍不惜離婚挖牆腳這種事,我不知道當下能有幾人包容得下。但梁啟超卻包容下了。在徐志摩回國後,便動用關係將其安排進北大教書。而徐要創“新月社”時,為他站臺的全是梁啟超朋友圈之人,並親集寫了起文一聯,為其做勢。而徐的成名得益於泰戈爾的訪華。而泰戈爾此行亦為梁啟超邀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梁啟超已做足了其該做的了。
△泰戈爾(右3)與林長民(左3),林徽因(右2),梁思成(左1), 徐志摩(右1)
儘管在梁啟超的眼中,徐志摩還是一個缺乏家教、缺乏學養之人。
-
6 # 阿呆呆搞笑原創
在梁啟超眼中,他的一學生徐志摩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家學、缺乏道德底線,專門愛挖人牆角,勾搭別人人妻。沒有是非對錯觀念,放著自家好好的老婆張幼儀不要,非要去追得不得的天鵝林徽因,自作孽不可活。徐志摩雖出生於商賈家庭,但其修為和做人的準則,道德的底線,在他身上都成了狗屁。他18歲與14歲的張幼儀訂婚,看重的是張家的門當戶對有錢。 徐志摩能拜入梁啟超門下,也是靠老婆張幼儀家推薦。梁啟超對徐志摩本身沒有多大的好感,但礙於情面,沒得辦法,只好答應下來。對徐志摩這個弟子,梁啟超也知道其本性,所以也沒有將其留在自己身邊傳授學業,而是安排了讓他出國留學。其間就發生了徐志摩死追別人梁啟超未來的兒媳林徽因的事情,把別人恩師梁啟超都氣得無話可說了。梁啟超看人的眼光很準,一眼就看出徐志摩不是啥好東西,專愛撬人牆角,挖人朋友妻。在梁啟超眼中,這都是有違道德底線的事情,因此他才會氣得在徐志摩和陸小曼婚禮上那段訓話,算是經典中的經典了。說到恩師梁啟超的氣度,那還是相當可以的,明知道徐志摩在知道林微因已經和自己兒子訂了婚的情況下,他還在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地想挖自己兒子的牆角,還依然幫徐回國後,動用關係安排進北大教書,還大力支援徐創辦“新月社”。泰戈爾訪華事件,徐志摩作陪,也是得益於恩師梁啟超的邀請。所以說,梁啟超作為徐志摩的老師,他已是相當地對的起自己的學生了,只是徐志摩在為人上境界差了點,有愧老師的一片真心。
-
7 # 弗學漫話
最大的問題:病態之品格。
1、在1926年10月4日,梁啟超在為徐志摩證婚的第二天,給孩子們的信中寫到:“品性上不曾經過嚴格的訓練,真是可怕”。
2、早在1922年3月,遠在英國的徐志摩追求林徽因,而林徽因當時已經許配了恩師梁啟超的大公子梁思成,從倫理上講,縱然有一千個理由,品性上也不算光彩的事,當然從追求個人愛情而言,也不算太過,但徐志摩畢竟有妻室且有孕在身二月餘,而其後徐志摩執意要和自己的結髮妻子張幼儀離婚,如果說封建的婚姻造成了徐的反抗,但時間上和徐的一系列作為,也極為不妥,品性之缺失可見一斑。
當時梁啟超在致徐志摩的信中勸說:“其一,萬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其二,戀愛神聖為今之少年所樂道,茲事蓋可遇而不可求”。又告誡他“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若沉迷於不可得之夢境,......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能自拔......"
而徐志摩在給恩師的回信中:“......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惟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言之鑿鑿,可謂大義凜然,問題是你大可以先把自己的屁股擦乾淨,再做你的追求,一邊把別人當備胎,一邊率性的追求自已良心、人格、靈魂,倒顯得有些蒼白了。
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家庭麻煩和社會風氣的負面效應,作為老師的梁啟超可見心情是怎樣的沉重。
但此後發生的事更是讓人大跌眼鏡。
3、徐志摩與林徽因愛情無果,1924年,他遇見了風情萬種的一代才女陸小曼,兩人一見傾心,很快陷入熱戀中。
但陸小曼是有夫之婦,並且她的丈夫王庚不僅是梁啟超的學生、還是徐志摩的好友。結合前面的所為,徐志摩可算有了專挖朋友妻的專業戶了。對朋友可謂不義,與結髮離婚可謂不忠,結髮身孕而離婚可謂無情,事己至此,可以想到老師的心情恐怕不是之前的沉重了,而是趨於憤怒了。
1926年,徐志摩要迎娶陸小曼,但徐家不同意,徐志摩動用關係說情,徐家父母提出兩條件,一是須梁啟超證婚,二是胡適做媒,我們大膽猜想徐家的當時想法,一種可能是梁先生是萬不會答應的,這樣也就達到不娶陸小曼的目的,二是如果梁先生答應了,也算是對社會一個交待。
結果是“胡適之、張彭春苦苦為他說情,到底以姑息志摩之故,卒徇其請”,這是梁老先生家書中的原話,一是因為礙於胡適之、張彭春情面,二是也有姑息愛徒志摩之故,才算勉強應承下來。
胡適大家耳熟能詳,而張彭春是中國教育家、早期話劇活動家,如果對其陌生,則其兄張伯苓可能更熟悉些,就是南開大學的創始人。
但話又說回來,徐先生陸小姐可以視禮法於不顧,對證婚和媒人也大可不要,而事實相反。所謂的反封建追自由,有時也是私慾的一種籍口罷了。
但梁老先生除了上述原因給學生證婚,也有自已的想法:
1、救人
正如梁老先生在家書中所說“徐志摩這個人其實聰明,我愛他不過,此次看著他陷於滅頂,還想救他出來,我也有一番苦心”,“我想他若從此見擯於社會,固然自作自受,無可怨恨,但覺得這個人太可惜了,或者竟弄到自殺”。
2、醒世
對極端的個人行為給予當頭喝棒,“青年為感情衝動,不能節制,任意決破禮防的羅網,其實乃是自投苦惱的羅網,真是可痛,真是可憐”。
3、敬告陸小曼之流
客觀的講陸小曼是一個才女,也算得上近代女畫家,曾師從劉海粟、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擅長戲劇諳崑曲,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就連胡適都說:“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然後由於出身官僚銀行家的家庭,生活奢侈、荒唐、染上煙癮、養過多傭人、行為乖張、虛偽浪費,也屬於“品性上不曾經過嚴格的訓練,真是可怕”之類,陸小曼與王賡離婚後,打掉了自己與王賡的孩子,也算是屬於自私的行為。凡此種種,自然入不了梁老先生的法眼,“我又看著他找得這樣一個人做伴侶,怕他將來苦痛更無限,所以想對於那個人當頭一棒,盼望他能有覺悟(但恐甚難),免得將來把志摩累死,但恐不過是我極痴的婆心便了。”
於是梁先生便為不屑的二人證了婚,然而這次證婚可謂中外史上絕無僅有了,家書中“我在禮堂演說一篇訓詞,大大教訓一番,新人及滿堂賓客無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聞之婚禮矣。”,因證詞不長,在此不妨全文錄之如下:
“我來是為了講幾句不中聽的話,好讓社會上知道,這樣的惡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勵。
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離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
陸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從今以後你能恪遵婦道,檢討自己的個性和行為,離婚,再婚都是你們性格的過失所造成的,希望你們不要一錯再錯,自誤誤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為行事的準則,不要以荒唐和享樂作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當作是兒戲,以為高興可以結婚,不高興可以離婚,讓父母汗顏,讓朋友不齒,讓社會看笑話!
總之,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祝賀!
我說完了。”
事後證明梁先生是對的,梁先生所擔心的“免得將來把志摩累死”,一語成讖,結局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真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悲哉!悲哉!
婚姻的選擇固然是自由的,自由的追求固然是可貴的,但是缺乏理性和社會準則,則是萬萬不行的。近似苛責的指責,即是梁啟超對新人的忠告,也是公眾人物應有的社會責任。聯絡時下社會的一些圈子,無疑也有現實的借鑑意義。
回覆列表
梁啟超是清末民初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和文學家。也是北大的教授。
徐志摩是年輕浪漫的詩人,散文家。在歐洲留學期間接受西方自由追求愛情的理念。對所愛的人要自己選擇。當時徐志摩已經有了妻子張幼儀。雖說是經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婚姻。但張也是大家閨秀,知書達理。而徐志摩在英國留學期間結識林徽因後產生愛慕,就要求與張幼儀離婚。這件事遭到大家反對,徽因拒絕了志摩的求愛。
回國後徐志摩又喜歡上陸小曼,小曼即是才女也是交際花。兩人分別離婚又結合起來。徐志摩父親堅決不同意。一直都沒認過陸小曼是自己的兒媳。
徐志摩非常尊敬梁啟超,在北大求學時經人介紹拜梁啟超為師。
梁啟超也非常欣賞徐志摩的才華,但是對徐在愛情,婚姻觀的表現很不贊成,認為他自私,只考慮自己,不顧全別人感受。所以在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婚禮上發表了一篇非常獨特另類的祝詞。坦率地批評了徐志摩的戀愛觀。
總結起來就是梁啟超雖然很愛惜徐志摩的才情,但是對徐的私生活態度反感。不贊成!並且直率的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