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6662056710山峰玉竹
-
2 # 路長夢遠2020
流量
湘江水量充沛,徑流主要來源於降雨。據出口控制站湘潭站監測,湘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791.6億立方米,其中湖南境內696億立方米,佔全流域水資源量的88%。年平均流量2050立方米/秒,歷史最大流量20800立方米/秒(1994年6月18日),最小流量100立方米/秒(1966年10月6日)。從時間分佈看,3~7月徑流量佔全年的66.6%,其中5月佔全年的17.3%;8月至翌年2月徑流量佔全年的33.4%,其中1月僅佔全年流量的3.3%。這一趨勢與流域降水週期變化基本一致。
從空間分佈看,邊緣山地多於丘陵,丘陵區多於盆地與河谷平原,植被良好的山丘區徑流明顯增大。年最大流量為平均流量的10倍,年最大流量為最小流量的210倍之多。全流域徑流量有東部、西南部和東南部三個高值區,分別是瀏陽河上游山區、洣水上游羅霄山和瀟水上游山區。從歷史變化看,過去較長時期,湘江流域年徑流量總體上沒有明顯升降趨勢,除個別年份存在明顯增大或降低趨勢外,其餘年份都僅有微弱變動。上世紀60年代中期徑流量普遍較少,後期有回升趨勢;70年代初期比較穩定,中期相對較高,出現了1975年的特大暴雨;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徑流量普遍比較穩定;90年代又持續上升,但區域性有嚴重乾旱現象;近10年徑流量基本穩定。
洪水
湘江是長江流域汛期最早的支流之一。長江三峽建成前,每年4月便可出現年最大洪峰,且汛期降水集中,多暴雨,連續3~4天的小範圍暴雨幾乎每年都有發生,甚至持續4~7天的大範圍高強度暴雨也經常發生,導致整個流域暴雨洪水頻繁。
主要特點有:
一是多發高水位洪峰。受夏季風和流域地勢起伏影響,持續性暴雨往往覆蓋整個湘江流域。支流洪水呈山溪性河流特徵,陡漲陡停,次峰歷時1~3天。幹流中下游洪水多為肥胖單峰型,次峰歷時10天左右,且多發高水位洪峰:一方面由於支流持續暴雨使土壤含水量飽和,河床底水位較高,易形成洪峰;另一方面,中下游洪峰受長沙段和洞庭湖高水位的層層頂託,江水宣洩不暢,進一步抬升了洪峰水位。
二是洪水傳播速度變幅大。正常洪水年份,湘江從上游老埠頭-歸陽、歸陽-衡陽,各需時17小時,從衡山-株洲、株洲-湘潭、湘潭-長沙,分別需時16小時、6小時和8小時。而高洪年份,洪峰抵達各站的時間均大幅縮短。如1994年6月特大洪水,洪水從老埠頭到歸陽再到衡陽分別需時3小時和9小時,比正常洪峰傳播時間縮短14~8小時,而衡山、株洲、湘潭、長沙各站洪峰出現時間僅差1小時。
三是洪水形態複雜。由於流域內支流和水庫眾多,洪水形態與發展過程複雜。上游由於有雙牌水庫下洩流量與幹流匯合,再加上區間流量不斷疊加,洪水呈複式雙峰洪水過程;下游長沙段回水與株洲下洩洪量在湘潭站匯合,形成峰型矮胖洪水。
泥沙
湘江多年平均含沙量0.172千克/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為1140萬噸,在洞庭湖4大水系中,含沙量居第3位(排序依次為:澧、沅、湘、資),輸沙量居第2位,屬少沙型河流。受南北氣候差異、地勢起伏和下墊面因素的影響,湘江泥沙具有較為穩定的變化規律:
一是含沙量和輸沙量呈現"兩個遞增"趨勢,即從邊緣山地向流域內部遞增,從上游向中下游遞增:上游含沙量不大,以顆粒狀的推移質為主;中游含沙量逐漸增加,達到0.1~0.2千克/立方米,以微粒狀的懸移質為主;下游泥沙相繼淤積成為沙洲。
二是輸沙量多年變化與河川徑流基本一致,即輸沙量自上游向下遊逐漸增大,流域面積較小的河流Cv值大於面積較大的河流。
三是輸沙量與流量的年內變化基本一致,4~7月暴雨沖刷地表,河水含沙量大,輸沙量一般集中了全年總量的63.2%。近幾年,湘江干流泥沙變化呈現出一正一反兩個趨勢:一方面,湘江干流含沙量不斷增加,且河床淤積越來越嚴重。20世紀70年代與40年代相比,湘江含沙量增長了5倍,河床較50年代普遍淤高0.6米,河道行洪能力大大降低。三峽蓄洪後這種狀況已經改變。另一方面,河道過度採砂,導致河床下切,危及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據水利部門統計,21世紀初湘江干流年開採量約3000萬噸,造成同流量條件下水位下降。據調查,湘江25米水位以下河床平均下切2.3米,與上世紀90年代平均水平相比,湘潭站500立方米/秒流量情況下,水位降低1.1米以上,長沙站降低0.7米左右。
回覆列表
一、湘江自然地理概況 湘江又稱湘水,是長江七大支流之一,也是湖南省境內最大的一條河流。湘江發源於廣西臨桂縣海洋坪的龍門界,流經廣西的興安縣、全州市及湖南的永州市、冷水灘、衡陽市、株洲市、湘潭市、長沙市、湘陰等縣市。其中長沙段經湘潭昭山後,進入長沙縣境暮雲鎮,沿長沙縣西南邊緣至東窯港流入市郊,再由南而北橫貫市區,經三汊磯轉向西北至喬口出望城區,至湘陰縣濠河口分東南兩支匯入洞庭湖,是洞庭湖水系中最大的河流。 二、湘江河道特徵 湘江全長 856km,(湖南境內 670km,其中,長沙市境內 81km),流域面積 94660km 2 (湖南境內 85383km 2 ),多年平均流量 664.49 億 m 3 。 河床寬 1000-1500 米,航道寬 20-30 米。枯水季節時水深 1.2-1.6 米,常年可通航。 湘江水系河網密佈。因南面及東面山勢較高,河網發育,支流較大。瀟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淥水、瀏陽河和撈刀河等支流均來自東南面,使得湘江發育成為一個不對稱的樹枝狀水系。 湘江長沙段沿河多為衝擊平原,河道寬度約 600-1000 米,平均坡降 0.045‰,具有平原河流特點。長沙段兩岸臺地均築有堤防,河床穩定,灘槽分明。 三、湘江水情特性 湘江水量充沛,流域內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為 1300-1500mm,徑流與降水關係極為密切,年際變化大,年內分佈不均。平均流量為 2110m³/s,最大流量 20600m³/s,最小流量 100m³/s。每年 4-9 月為汛期,10 月至次年 2 月為枯水期。年內水位變幅較大,達 9.5-13m。 湘江是少沙河流,湘潭水文站多年平均懸移質含沙量為 0.164kg/m³。 四、湘江已有工程設施及水土保持情況 湘江長沙以上流域目前已經建有宋家洲、近尾洲、大源渡和株洲等大型樞紐水庫。湘江流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為蒸水流域,水土總體保持良好,也是湘江成為少沙河流的主要原因。 五、湘江北有月亮2008分,湘江水功 能江流經長沙城有興馬洲、鵝亮島、香爐洲8 年,長沙市其中各橋樑能 區劃 城南猴子石一鵝洲、巴溪洲、洲、馮家洲、市地方海事局梁、過江管線、一帶,受堅硬沙、柏家洲、柳蔡家洲、洪局對長沙湘江、自來水取水沙礫岩的影響柳葉洲、水陸洲、甑皮洲等江水域及瀏陽水頭所在水域響,形成眾多陸洲(橘子洲等 15 個洲島陽河、撈刀河域劃為砂石禁多江心洲,境)、傅家洲、島。 河水域功能進禁採區,以保境內的沙洲由瀏陽洲、龍進行了全面系保護長沙湘江 南而龍州、統劃江生態 環境石港嶺大規劃傅家江望六、按照位達求,從泥間,帶狀看,礙航水流淤積漣水境,規範各類港區水域;坪大橋水域為一劃將長沙湘江家洲~月亮島望城飲用水源湘江航電 樞照湘江航電樞達到 40.5m,長江極大的改泥沙淤積計算水庫衝淤將狀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