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幾百年就西晉短暫的統一。
7
回覆列表
  • 1 # romanticjq

    我覺得幾百年的亂世的根本原因在於儒家學說的崩塌,尤其是其忠君愛國思想的崩塌。

    我拿吳蜀魏作比較。都知道後主劉禪是個庸君,但是蜀國卻是最穩定的國家,幾十年沒有權臣篡位(這也是諸葛亮為何被後代王朝所敬佩);同樣吳魏兩國也是庸君多而魏國和吳國換皇帝非常的頻繁;究其原因是因為蜀國的朝臣都奉行忠君愛國的思想並且朝臣也以漢朝正統自居。而吳國和魏國是從根本上不信奉忠君的思想,所以多有大臣廢立皇帝之舉。

    至於兩晉時期也是東晉穩定,北邊戰火紛飛。之後的南北朝的廢立皇帝更加的亂。

    到了隋唐,因為科舉制的設立,九品中正制的廢除,(科舉重點考查儒家學說)國家重新注重儒家經典學說,儒家的大一統以及忠君思想的從新確立,所以迎來了隋唐的大一統及盛世。

    之後的各個王朝都比較重視科舉,所以隋唐之後分裂少而統一多。唯一一個元朝不重視科舉所以不足百年而被逐出中原。

    因此我認為幾百年的亂世根本原因在於儒家忠君思想的崩塌。以我們現代人的思維來看忠君思想是大錯特錯,但是當時確實非常大的進步意義。

  • 2 # 么么龍

    提及魏晉南北朝,大家可能有些陌生,因為它前不如“三國”有名,後不如“隋唐”繁盛,可以說那是一個很尷尬的時代。

    熟悉歷史的人,應該知道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分裂的時代,同時也是漢民族最危險的時代。五胡亂華,又被稱作“少數民族南下”,中原大地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那些少數民族將漢族險些摧毀……

    西晉一統三國,司馬家族完成了統一的霸業,晉武帝司馬炎也算是一個人物,奈何前半生為統一兢兢業業,後半生統一之後,安於享樂。這其實也能理解,但是他最大的敗筆在於選了一個傻子當繼任的統治者,以至於後來釀成八王之亂,而少數民族趁此機會,南下入侵,滅亡西晉,北方被遊牧民族打成一鍋粥,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紛登上歷史舞臺,弄得漢族不得不進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衣冠南渡”。

    北邊戰亂不斷,而南邊也是政權交替,可以說南北兩邊的政權不穩是南北兩邊亂世的一個重要原因。試問,為何後來隋朝可以完成統一,不就是因為建立起了穩固的政權,加上國力雄厚,才可以完成統一。

    當然,戰亂分裂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少數民族的入侵。我們知道遊牧民族往往政權不穩,交替上臺,軍事實力不弱,但其它力量薄弱,這也就造成了統一的困難,我們知道統一是要靠軍事力量,但消耗的卻是整個國家的國力。少數民族軍事強大,但並沒有統一的概念,有的只是掠奪和殺戮,而南方雖有心統一,奈何軍事力量稍弱一籌,很難完成統一。

    當然,這都是重要原因,而且還不全。

    如果說根源的話,我認為是國力問題。當時南北雙方,國力有強有弱,但是彼此都相差不大,統一對雙方來說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加上後期雙方都是意志消沉,彼此之間沒什麼太厲害的雄才大略君主出現,所以統一不斷延後。

    之後隋文帝楊堅的出現,才打破了這一局面,將分裂數百年的中國再度完成統一。

  • 3 # 南朝居士

    根本原因在於生產力發展,出現了莊園經濟和貴族政治,皇權衰弱,臣權高過皇權

    春秋戰國開始實行土地私有制,農民不堪重負,變賣土地,而富人大量購買土地,土地集中到少數人手裡,

    《漢書》卷二十四上《食貨志》載董仲舒語:“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劉邦建立漢朝,地方出現豪強,漢武帝時,地方豪強開始坐大,嚴重影響了帝國的稅收和徵兵,漢武帝用酷吏跟豪強鬥爭,打擊豪強。

    東漢光武帝本就是豪強支援奪的天下,劉秀家族,舅舅樊家族,陰麗華家族,包括郭聖通家族,都是豪強,其他的支持者,也多是豪強,

    豪強勢力多大呢?小的土地幾百頃,大的萬頃,佔據一個縣,最主要的是,土地上的佃農都是他們的私民,不納稅,不參軍,這就影響了國家的財政了。

    而他們可以利用他的私民跟皇帝抗衡,他們的子弟壟斷官場,又利用官場權力反哺自己的家族,這樣就有了很多四世三公的大家族,比如袁紹家族、弘農楊氏楊彪家族,

    像那些時代都是二千石、刺史、郡守、三公一級的官員,三代以上就成了貴族,他們壟斷官場,地方壟斷土地和經濟,

    到了漢末,這種現象已經很嚴重了,比如曹操,一出道就是縣處級官員,沒幾年就是省部級了,而劉備呢?沒法比。

    而貴族政治裡,他們是帝國的股東,而不是打工仔,皇帝為了加強集權,就會分封子弟為諸侯王,這樣自己家族實力大了,貴族就難以直接威脅皇權篡位,但另一個問題又無法避免,那就是皇室內訌,這無關人品,是誰都會這樣。這就是司馬炎分封的原因,也是很多魏晉南北朝分封諸侯王的原因,也是他們滅亡的原因。

    而有的不分封,選擇打壓諸侯王,那結果就是權臣篡位,比如曹魏,有人說是司馬懿個人問題,實際上,即使沒有司馬懿,也會有另一個權臣篡位的。

    魏晉南北朝,但凡沒有分封子弟為諸侯王的,都被權臣篡位了。

    這是當時生產力決定,並不是那個時期什麼君臣觀、儒家思想坍塌的原因,思想解決不了問題,槍桿子決定實力,而槍桿子握在貴族手裡,而不是皇帝,

  • 4 # 劍戎

    南北朝幾百年的戰亂,究其深層的原因,主要是由兩種不同的文化,互不相容,互相沖撞的結果。

    朔其根源,北朝諸國屬於遊牧民族,南朝諸國則屬於農耕民族,兩者都有自身的歷史文化與淵源,用一個大概念來講:既南北文化差異。

    幾千年的世界史(當然包括中國史)以毋庸置疑的事實證明,凡以遊牧,遊獵,海獵民族為主要文化構成的國家,都具有銳意進取,對外開放擴張的精神,這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名族精神吧!南北朝統一後建立了隋朝,其先祖亦屬遊牧名族,隋朝後的唐朝繼承了其先祖的優秀文化與進取精神,如是,便有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最令炎黃子孫驕傲的時代;大唐盛世。

    唐以後,儒家文化(農耕文化)逐漸興盛併成為國家主流文化。及宋代,以朱熹為首的理學派將其推向了巔峰,影響了中國一千多年。以此,中國再未出現第二個“大唐盛世”。

  • 5 # 走進阿拉伯

    自從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天下大亂,開啟了一段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動亂。各方諸侯,北方遊牧民族紛紛登場。直到隋朝建立一統天下,這中間整整經歷了三百多年的動亂。史稱魏晉南北朝。南北朝是紛亂的三百年,也是民族大融合的三百年。

    造成這段歷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根本原因還要歸宿到漢朝的體制上面

    首先是漢初的分封制,漢初時皇帝封了諸侯國,封國是實行世襲制的,這些封國逐漸成了地方上的割據勢力,他們有行政權,私發權,所屬的官吏也是自己任命,基本是一個獨立王國。雖然後來基本都被廢國,但是割據勢力一直都存在著。這就導致了一旦漢室衰微,江山必定四分五裂。

    設立內朝官職,皇權受制於人 整個漢朝的皇權一直都面臨著兩個問題,外戚和宦官。外戚強大,宦官干政也是導致東漢衰落的主要原因,皇權一再受制於人,漢室逐漸衰落,各地的割據勢力開始抬頭。

    以上兩個因素直接導致了漢朝滅亡和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繼續內耗。西晉短短的一統也是中原地區統治階層的迴光返照而已。緊接著八王之亂開始,中原統治階層繼續內耗。就在此時北方遊牧民族趁虛而入,割據北方,南北朝的序幕正式拉開。

    綜上所述,造成魏晉南北朝幾百年亂世的根本原因就是漢朝體制缺陷。

  • 6 # 龍騰天下福臨門

    一是漢朝時大量北方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地帶居住,在中原皇朝強大時沒有問題,但是當中原皇朝弱勢時這些民族就起來鬧事。所以,對於外來民族一定要地方小心。

    二是司馬家族在獲得天下後,為了避免曹氏家族的教訓,而大肆分封司馬家族,各王手握軍隊權力,導致後面八王之亂時互相攻擊,內部衰退。

    三十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接班人沒有選好。選擇白痴兒子當接班人。結果被惡兒媳篡權,直接導致後面的八王之亂。

  • 7 # ygrdf

    南北亂世有個特點,皇權是最薄落的時代!因為士族威脅到皇權!根本原因體制出了問題,那個時代的選官法是九品中正制。東漢是靠豪強支援的朝代,到東漢末發展成世族,那個時候選官採用察舉制,這導致了士族壟斷了官場,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士族盤根錯節勢力很大,大到可以叫板皇帝!九品中正制到後來也被士族掌握了。士族一旦有夠多的人支援就可以推翻皇帝,就形成就皇帝。新皇帝本來就來靠士族支援的,皇權嚴重受到威脅,皇帝打壓士族,士族又來推翻皇帝!皇帝為了壓迫士族就會大封親王,親王為了取得皇帝而拉攏士族支援自己,這樣惡性迴圈下去!所以南北亂世皇帝更換頻頻。

  • 8 # 歷史為什麼

    答:三大矛盾造成魏晉南北朝幾百年亂世:1、民族矛盾;2、階級矛盾;3、文化矛盾。最後基本調和,所以後來出現隋唐盛世。下面試析之:

    一、民族矛盾

    主要是胡漢之間民族矛盾

    1、起因:東漢後期以來,南匈奴的部眾和北匈奴的餘部多向漢地遷移,漢人統治集團因貪一時便利多用胡人為兵,如曹操就曾經大量使用“烏桓騎兵”,使胡人在後漢已成北方一大軍事力量,成為隱患。

    2、發展:到了晉朝,“八王之亂”時期,各王多用胡人士兵來充當“打手”,讓胡人介入漢人的內鬥,導致兵權進一步被胡人把持。

    3、暴發:胡人遷入漢地後本來多遭受漢族人歧視和欺負,“八王之亂”後,晉朝政權控制力大幅下降,北方漢地胡人就翻身農奴把歌唱,在取得一定兵權後,紛紛趁亂而起,從此北方就上演了“五胡亂華”之慘劇。

    4、調和:最後胡漢融合,建立了漢胡共治的國家政權。隋唐都是漢胡共治政權,並以此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中華民族不再單指漢族。

    二、階級矛盾

    階級矛盾有兩類:1、庶族和士族;2、軍事貴族和士族。

    1、起因:自漢武帝以來崇尚儒術,官僚多以經術起家,至東漢時逐漸形成了累世公卿,形成了中國獨有計程車族階級。士族一般壟斷了文官系統,成為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

    2、發展:魏晉以後,士族成了中國的統治階級,司馬家就是其中代表。特別是士族集團為長期維護期統治地方,大力推行“九品中正制”,導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導致庶族和士族矛盾進一步激化。

    3、暴發:分兩類

    (1)南方:“永嘉南渡“後由於土族集團自身的腐朽(只尚清談,不習實務),喪失了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統治能力。一些漢人庶族出身的將領脫穎而出,顯示出較高的政治、軍事才能,聲望與權力並進化為軍事貴族。庶族有了“刀把子”自然要同傳統士族集團奪權。最後“刀把子”砍斷了“筆桿子”,南朝宋、齊、梁、陳開國諸帝均為庶族將領出身。

    (2)北方。胡人本就沒士族,只有軍事貴族,胡人一方面在建立政權之初要打擊傳統士族中的豪強,一方面在建立政治後又要拉攏漢人士族,但又怕漢人士族權力過大。所以北方朝堂內胡人軍事貴族和漢人士族的鬥爭成了主旋律。

    4、調和:軍事貴族和士族共治(以武為主、以文為輔),隋唐後開始推行的“科舉制”初步解決了庶族的上升通道問題。庶族中的優秀人員不用“暴力革命”也能實現身份轉換,極大的緩解了階級矛盾。

    三、文化矛盾

    1、起因:(1)魏晉以來,儒學中衰,玄學、道教(東漢未便興起,如五斗米教)、佛教興起。(2)胡漢文化風俗不同。

    2、發展:因佛教是外來信仰,五胡也是外族入華,同時漢家文化習俗也和胡人文化習俗有較大沖突,所以五胡君主同氣呼應,對佛教特別垂青,頗予支援。後南方庶族軍事貴族上位,無法用儒學理論支撐其統治,轉化也推崇佛教。佛教在南北朝時期與本土的道教及儒學矛盾重重。

    3、調和:

    (1)漢家文化習俗和胡人文化習俗互融。從北魏孝文帝的全盤漢化,到北齊高歡的全盤胡化,到西魏的相互融合,形成新的中華民族文化習俗。

    (2)三教合流。佛教中國化出現漢傳佛教,儒道也融合了不少佛教思想理論,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四、其他原因

    1、氣候:從三國到南北朝這一個時期,據氣象學家的研究,正是亞洲北方大陸寒冷的時期。有人以為,這時候,草原上的民族生活不易,於是大批南侵,滲入中國。

    2、馬蹬的普及。據考馬蹬可能在魏晉時期普及,這樣胡人騎兵優勢被放大,漢人軍事主力為步兵,無法在與胡人騎兵對抗中佔據優勢地位。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經過魏晉南北朝近400年時間,中國逐漸調和了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文化矛盾,這也正是隋唐興起的原因,中華民族也迎來了大融合,大發展!

  • 9 # 心周心長客91

    魏晉南北朝也就是從東晉滅亡(420年)到隋滅陳(589)年這段時間內。

    為何稱這段時間內位亂世內,首先是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合成,這段時間北方先後經歷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到隋朝建立結束北方戰亂,而南方相繼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政權,在這170年間,先後數十個政權建立,滅亡,中國在這段時間內一直處於大分裂時期,戰爭連綿不絕。

    亂世的根本原因,從西晉的八王之亂導致西晉滅國,後引起五胡亂華,使中國進入了十六國時期(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這些造成了各大士族大家的崛起,沒有出現一個能統一全國的勢力,為後面南北朝割據奠定了基礎。

    南北朝時期,也是中國史上民族融合的一段時期,南北朝前期還是有士族把握權利,其次是不同民族間的文化碰撞,融合使之短期難以融合。

    北方以漢和五胡(鮮卑、羌、匈奴、氐、羯)民族為主,而南方以漢和東南地區的山越、長江地區的蠻族、嶺南西南地區僚族、贛南粵北地區的溪族、巴蜀地區的巴氐等眾多民族所以短期內難以融合,後來北方孝文帝改革為南北統一,奠定基礎,使北方各民族融合統一政權建立隋,後隋南下滅陳。

    小編認為亂世原因,起於西晉八王之亂,經五胡亂華,使原以漢族為主的政權統治下出現數十個民族,民族間文化衝突是其一,其二是士族大家對權利的把控。各種矛盾層出,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各民族文化間的矛盾,階級層次矛盾,皇權與權臣士族的矛盾,等等矛盾造成了南北朝大分離的亂世局面吧

  • 10 # 聽風漲潮

    根本原因是封建王朝在政治體制、軍事戰略、經濟發展、文化建設上一直處於探索、發展的過程中。是一個在問題中不斷調整,最終找到合適的一種模式的過程。魏晉南北朝的亂世,血淋淋的教訓,讓整個中華民族在內部形成了“要統一,不要分裂”的共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武王的祖先是哪裡人?為什麼周武王要伐紂?這算是叛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