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歷史角落的一滴塵埃

    參考《三國志》和《資治通鑑》,根據正史的記載,曹操的武藝很高。1、手戟退張讓。2、殺呂伯奢一家。3、討伐董卓失敗後,曹操因為兵少,與夏侯惇等到揚州募兵,募集了四千兵,不料行軍到龍亢時,士卒開始叛亂。《魏書》栩栩如生記載道:“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劍殺數十人,餘皆披靡,乃得出營。”

    夜半士兵叛亂,大營被燒,衣冠不整的曹操居然處亂不驚,持劍手殺數十人,其他的叛軍驚散,安全脫離險境。曹操的膽氣和武力,強悍到何種地步!

    孫權和劉備都沒有經歷過像曹操那樣驚心動魄的惡戰,所以很難確實的說孫權和劉備誰的武藝更高。 但從以下幾點猜測,孫權的武藝可能更高一些:1、江東孫氏代代名將,可謂英雄世家,孫權本人也曾幾次在戰場上親自上陣搏殺。2、孫權年輕時可能是一員在戰場上突殺勇猛的猛將。

  • 2 # 老吉小學奧數

    劉備的武力值很高的。

    拋開演義與三國志來說,單單根據明代兵書《江南經略》、《籌海圖編》《陣紀》記載,中國古代劍術高手浩如煙海,但是天下聞名流傳後世並憑藉著招式成為一代宗師的只有五人而已。其中就有蜀漢的建立者劉備。其他四人分別是卞莊、王聚、馬明王、馬超。

    其中劉備的劍術能夠和三國絕世猛人馬孟起馬超齊名,馬超可是號稱小呂布,可見劉備的武力之高。

    曹操的武力值也是不低,可以從一系列事情上體現出來。

    一 少年俠客。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

    二 刺殺張讓。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三 殺伯奢全家。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四 滎陽之戰身先士卒。到滎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

    五 親自手刃叛軍。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劍殺數十人,餘皆披靡,乃得出營;其不叛者五百餘人。

    由此可見,曹操的武力值相當高。

    體現孫權的武力值的記載不多。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凌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

    孫權在馬匹受傷情況下,殺傷老虎,隨從張世趁機用戈攻擊老虎,最終將老虎捕獲。能單挑老虎的,武力值也很高了。

  • 3 # 肖申克的舅叔645

    劉備幼嘗師事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盧植,師從太尉陳球,平黃巾時為北中郎將,武藝不低。公孫瓚在北平危急,想到的是昔日同窗,可見劉備武藝不低。

  • 4 # 熱門話題評論員

    以下是我的個人看法,不要見笑。

    我們看著三國形式的小說。大多以武將互相單挑。來顯示將帥的能力。其實歷史真的如此嗎?

    打個比喻,如果將領領著500人遇到呂布一個人會單挑嗎?什麼關羽,張飛,呂布,萬人敵。真的如是?我想會有很多的觀眾會笑吧。

    如果兩個軍團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將帥出來打鬥可以算個提振士氣。但是一方有壓倒情勢的情況下,誰也不會走這種形式。

    有人會說西方的騎士和中國古代大將之間的對決,很多都是以單挑的形式。我只能說我沒在那個時代,我不太瞭解那個時代的精神信仰。但我相信一點,人是有腦子的,都有利弊思維。

    像劉備,孫權,曹操這樣的人,他們不會輕易的在陣前打鬥,一個集團勢力的興起和一個國家的建立。我們不能以個人英雄和武俠的方式看待。

    我們再回頭看一個問題。兩軍對壘,一旦對方的武將死亡。真正的都是直接接觸的勝利的嗎?如果一個士兵砍了對方上將的首級是會有一定的獎賞。但是最大的功勞還要歸於領導者的。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一場戰爭的勝利,將領往往是最急切的,和士兵不同,士兵的取勝心也沒有領導那麼大。往往士兵是跟著將領的步調走。所以一個將領的能力值還是有不小的作用。但終究是人,不可能超出人類的能力極限。所以說領導能力大多還取決於作戰計劃和戰鬥,決心,意志。所以說人的個人勇猛並不能完全主導戰場上的勝利走向。

    我們排除以上幾點,那麼劉備,孫權,曹操,勇武能力,在看他們的家世和經歷。

    孫家世代出猛降,家教中不乏武藝練習,江東猛虎也不是空穴來風。

    而曹操獨自刺殺董卓可能對自己的能力也有一些信心。

    我們再看看劉備,曾有三英戰呂布的佳話,在我看來,也只是打個下手,但對自己也有一定的低氣。

    《三國演義》刻畫的是一個英雄的時代,英雄有些草莽之氣也不違和。所以我們看《三國演義》就不要過分追求歷史,如果我們要看歷史,就不要執著於《三國演義》的武力魅力。

    三個人廝殺在一起,絕對不會看到專業搏擊手打普通人的效果。再說他們也沒有時間,他們三個人的才能大多在於政治。

  • 5 # 初夏染指憂傷151113280

    楚霸王項羽當年向劉邦下過單挑戰書,稱:“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老奸巨猾的劉邦笑著拒絕道:“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一軍之帥,一國之君,鬥智不鬥力,這是常識。假設,劉邦腦子一熱真揮劍下場,肯定被萬夫不當的霸王秒殺,中國歷史的車輪就將重新運轉了。

    “鬥智不鬥力”的劉邦後裔劉備,以及同時代的曹操孫權,三個亂世中脫穎而出建立魏蜀吳的梟雄,除了他們的政治謀略、心狠皮厚之外,他們的真實武力如何?

    一、劉備:戎馬一生的大哥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逃命能力堪稱一絕,無論怎麼吃敗仗,大耳朵總能單騎閃人,躍馬檀溪,各種化險為夷,毫髮無損。三英戰呂布,更是讓劉備華麗麗雙劍上場,和三國第一勇將鬥了一場。

    正史上的劉備自然沒有與呂布過招,但他絕不是個手無縛雞之力只知逃命的慫包。

    劉備幼年家貧,求學於盧植,與公孫瓚交好。盧植是當時的大儒,文武雙全,公孫瓚更是以勇猛著稱的地方豪族,親率“白馬義從”精銳部隊威震塞外。作為這兩人的學生和朋友,劉備的武藝自然不會太拆爛汙。

    《三國志》說劉備“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這一點,劉備與同時代的曹操幾乎一樣,東漢魏晉時流行遊俠之風,手下沒幾個小弟,根本不好意思混。

    日本的動漫中,直接把劉備畫成黑社會大哥,基本沒違背史實。

    劉備成年後,戎馬一生,從討伐黃巾開始,到夷陵戰敗而死,幾乎一生都馬不停蹄征戰。《典略》裡“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薦備於從事”,這句話不是白說的。

    劉備不是慫包,每每“親當矢石”戰鬥在第一線,其熟知戰陣的勇敢程度和具備較強的武藝是毋庸置疑的。《法正傳》裡有記載:“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

    劉備戎馬一生,什麼場面和危險都經歷過,實戰中磨練出的武力,中等值以上沒有問題。

    二、曹操:膽氣和武力超一流

    曹操的武力,是三人中最強的,而且強的不止一星半點,如果和劉備孫權單挑決天下的話:三國早已一統。

    曹操年少時是個放浪不羈的遊俠兒,什麼走狗鬥雞、欺男霸女的壞事都做過。超人的膽略,加上出眾的武藝,讓他年少時名氣就非常大。射殺猛獸的事,曹操也做過。《魏書》記載:“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

    曹操最武勇的事蹟,是下面三個故事:

    1、手戟退張讓。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孫盛《異同雜語》記載:“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中常侍張讓是當時權傾一時的大宦官,小流氓曹操私入他寢室,要麼是偷物要麼是偷情,被發覺後舞著手戟翻牆而走,沒人能擋,這是多厲害的傢伙!

    2、殺呂伯奢一家。

    《三國演義》裡,曹操不願歸附董卓,逃歸鄉里,與幾個從人路過故人呂伯奢家。曹操擔心呂伯奢告密,心狠手辣殺了他一家,留下“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名言。但《武帝紀》卻另有一說,“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劫持曹操在先,曹操動手在後。

    說到殺人,“手刃擊殺數人”對曹操來說,只是小意思。因為曹操駭人聽聞的真正實力,下一個故事可知。

    3、手殺數十人。

    討伐董卓失敗後,曹操因為兵少,與夏侯惇等到揚州募兵,募集了四千兵,不料行軍到龍亢時,士卒開始叛亂。《魏書》栩栩如生記載道:“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劍殺數十人,餘皆披靡,乃得出營。”

    夜半士兵叛亂,大營被燒,衣冠不整的曹操居然處亂不驚,持劍手殺數十人,其他的叛軍驚散,安全脫離險境。曹操的膽氣和武力,強悍到何種地步!同樣遭遇叛亂,拿一個大家熟悉的人物來比較:演義中的三國最強者呂布。

    呂布在下邳遇到部下叛亂,“布不知反者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溷”就是廁所,呂布光頭頭袒著身,牽著妻子躲進糞坑,推倒牆壁逃命去了。

    三、孫權:射老虎成癮的大男孩

    孫權有個厲害的爸爸和哥哥。他基本是坐而收取父兄創立的江東基業,但並不代表他就是紈絝子弟。

    孫權的武力,更多體現在射獵上。辛棄疾那首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寫道:“親射虎,看孫郎”——這可不是喜歡用典的老辛杜撰。《吳主傳》確有記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庱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

    孫權挽弓射虎,卻被老虎傷了馬,幸好被隨從解救獵殺了虎。東吳的重臣張昭,就曾勸諫過:“您是人君,應該駕御英雄,驅使群賢,怎麼能和猛獸搏鬥,與小校爭勇?”孫權雖然當時謝過,但事後還是“猶不能已”,製作了一個射虎車,只帶一個車伕,站在車中射獵。“時有逸群之獸,輒復犯車,而權每手擊以為樂。”

    打獵控孫權,和曹操劉備相比說到底還是個大男孩,並沒有與人陣前搏殺的記錄,最接近的一次是合肥之戰。

    孫權與曹將張遼大戰合肥,張遼不認識孫權,問東吳的降人:“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是誰?”降人答曰:“是孫會稽。”

    接下來的大戰中,張遼用精銳騎兵大破吳軍,孫權一路逃命,“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

    面對比老虎還兇的曹操名將張遼,孫權“不敢動”,這個沒啥說的,雖然不夠豪氣,但很識時務:換曹操也不會和甘興霸對決的。

    所謂勇將,如此而已。三國時代,無論鬥智還是鬥力,舞劍還是賦詩,曹操都是第一流的傑出人物。

  • 6 # 君山話史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我結合一些史料,來說說劉備、曹操、孫權這三傑的武功。

    第一,劉備實戰多,武藝應該不差

    據史書載,劉備身高七尺五寸,換算成今天的單位,大約一米八左右,頗為高大威武。早年的劉備是黑社會老大,手下有關羽、張飛哼哈二將。《三國志》中有一段有趣的話:“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也就是,劉備在鄉里糾集黨羽,而關羽、張飛經常充當打手。從這裡可以看出,劉備早年是常與其他黑社會鬥毆,武藝想必不差。

    劉備由於是從底層奮鬥起來的,早期參加的戰鬥,都是要親自操刀上陣。他最早參加鎮壓張純的叛亂,據《典略》所記,劉備參軍的起因,是一個叫劉子平的人向青州從事推薦他,推薦的理由是“備有武勇”,可見當時劉備就以武勇而著名。也是在這次戰爭中,劉備身負重傷,倒在草地上裝死,才僥倖撿回一條命。由於劉備的起點很低,長期兵力一直比較有限,所以臨陣時,是要衝鋒陷陣的。如果沒有比較高的武藝,怎麼能存活下來呢?

    在劉備投奔劉表時,有一回喝酒,他突然流了淚。劉表問他怎麼回事,劉備答說:“我平常身不離馬鞍,腿上不長肉。現在沒怎麼騎馬了,腿的肉長出來了。歲月如流水,眼看自己一天天老了,卻還沒建立什麼功業,豈能不悲!”由是可見,劉備在投奔劉表之前,基本上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第二,曹操是武林高手

    曹操的武藝是相當高強的。他早年深受時代精神的影響,很有一種任俠的精神,因而也學了一身好本領,體格強壯,武藝高強。

    曹操早年在官場上雷厲風行,得罪不少人,後來他就回老家過上一段閒雲野鶴的生活,春夏時節,躲在家裡讀書;秋冬時節,便外出遊獵,強筋健骨。

    有很多史料記載曹操武藝高強。比如孫盛的《異同雜語》記錄一個故事:“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這個記載,用了一個“才武絕人”的字眼。當時張讓是最有權勢的宦官,而曹操竟然操著手戟想入屋行刺,行刺不成又翻牆而逃,可謂是藝高人膽大。

    在董卓當權後,曹操逃離洛陽,路經故人呂伯奢家時,把他家人都給殺了。這次殺戮很可能是由於誤會引起的,但是曹操一個人能殺那麼多人,也說明他武功很高。

    還有一個更典型的例子,有一回曹操兵營爆發兵變,“ 太祖手劍殺數十人,餘皆披靡,乃得出營。”這次不是面對手無寸鐵的呂伯奢家人,而是面對一群叛軍,曹操居然一口氣殺了幾十人。

    第三,孫權的武藝,在三人中比較差

    孫權的哥哥孫策的武功是非常厲害的,曾經與太史慈較量,是真正的單挑,在伯仲之間。至於孫權,武藝遠不及哥哥,他的情況與曹操、劉備不同,在孫策死後,他就被扶上吳主的寶座,因而參加的實戰是比較少的。

    我們說孫權武功比較差,也只是與曹操、劉備相比,跟一般人比,他還是有點功夫的。比如說,在赤壁大戰前夕,東吳許多將領主張投降,當時孫權拔刀,快如閃電,削去案几一角,足見其功力不弱。

    但是,由於他的身份比較特殊,功夫也就是花拳繡腿,沒有實戰的考驗。他有幾次想親自上戰場,總是被部下擋住,認為主帥不能逞一時之勇。後來孫權在合肥蒙羞,就是因為實戰能力不行。

    當時孫權以十萬之眾攻合肥,張遼以八百勇士突擊吳營,竟然一口氣殺到孫權的主帳。孫權大驚失色,一時間竟慌了手腳,只得匆匆向一座高丘逃去,手裡拎著一把長戟當自衛的武器。張遼望見孫權,大喝道:“孫權,下來與我交手。”孫權嚇得一動都不敢動。幸得東吳人多勢眾,很快左右趕來相救,孫權才稍稍心安。由此可見,孫權雖然有點武功,但是在實戰中歷練太少,遇到張遼這樣的高手,根本就不是對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過《蝸居》大家有什麼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