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風物誌

    1084年,李清照誕生於北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明水鎮。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深受當時文壇宗匠蘇軾所賞識,常以文章相往來。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外曾祖父王準受封為漢國公,外祖父王珪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岐國公。所以李清照算是大家閨秀書香門第。

    101年李清照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諸城趙明誠結婚。趙是金石家,夫妻二人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如《一翦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行至鎮江時,張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南渡後,詞人的生活困頓。建炎三年,趙明誠獨自前往就任湖州知事。1129年丈夫於農歷八月十八日卒於建康,李清照為文祭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鍾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因此後期經歷了國破家亡、暮年飄零後,感情基調轉為悽愴沉鬱,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李清照晚景頗為淒涼,一說紹興二年(1132年)曾孤寡再嫁官右承務郎、監諸軍審計司官吏張汝舟,但不久隨即離婚,甚至因此鬧上公堂。

    因為出自書香門第,南渡前,李清照生活美滿,作品熱情活潑,明快天真,多寫少女生活的無憂無慮,以及婚後的離別相思,隨意她前期詞風婉約,委婉含蓄。後期因歷經國破家亡、喪夫等之痛,詞風轉為孤寂悽苦。

  • 2 # 四毛讀書

    李清照的文學修養,最原始的家庭環境,後天的經歷,讓其思想交織在一起,使得其文學修養越來越豐富!

    李清照自幼生長於世家,其父李格非身居士大夫之職,對古文頗有研究,其母也能詩會文才情了得。耳濡目染的薰陶之下,天資聰穎的李清照飽覽群書才華出眾,過目不忘出口成章,她十八歲時與太學生趙明誠成婚以後更是夫唱婦和,吟詩作對,幸福愉快。

    李清照之夫趙明誠文化素養很高,二人婚後生活也十分和諧美滿,然而那時男人必須以仕途為重,趙明誠沒辦法只能離開愛妻遠去他鄉。兩地分居自然難免相思苦,也因此李清照有了許多思夫之作,詞作同樣是其真實生活寫照!

    靖康之變,隨著金兵攻陷汴京北宋滅亡,從此李清照夫婦再無幸福生活可言。輾轉流亡使得丈夫趙明誠染病而亡,李清照也只能繼續流亡他鄉。

    從小耳濡目染,長大後嫁給一個也是有文學素養的的人,於是平時的生活,更加離不開文學!這就是一種文學習慣,同時也是其文學逐漸深化的過程!

    所以,綜上所述,李清照的文學修養,形成最大的原因就是文學環境薰陶,以及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 3 # 冬子情感客棧

    答:一個女子能取得這樣輝煌的成就,一定與她的家庭氛圍有關。

    是什麼因素成就了李清照?

    讀書的時候老師就分析了李清照的家世,她的父系和母系都是進士和狀元出身,父親李格非又和當時的大才子蘇東坡關係密切,李清照又是李格非的長女,而且是獨女,所以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李清照怎能不具備成為一代大才女的基因?

    李清照的童年又是在怎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呢?

    李清照小時候,其實生活很清苦。早年:清麗的閨秀詞李清照憑著她良好的文學修養,很早就開始填詞了。如《點絳唇》:“蹴罷鞦韆, 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上片把少女蹴罷鞦韆的一派倦容嬌態逼真地刻畫出來。

    李清照的父親李恪非是當時著名的學者,家中藏書豐富,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可見家庭教育環境良好。李清照從小耳濡目染,又資質聰慧,才華過人,所以少有詩名。

  • 4 # 大晟府小書僮

    李清照文學修養的形成,除了自身的文學天賦和家學淵源外,眾多前輩文人的指導、尤其是拜晁補之為師是一個重要原因。

    家學淵源

    古代女性受教育的機會不多,除非家境較好,且父母重視兒女教育,如李清照者。李清照父親李格非是蘇軾弟子、“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文學才華自不用說。母親是宰相王珪外孫女(一說狀元王拱辰曾外孫女),亦是知書達理,精通文墨之人。

    李格非考中進士後在朝廷歷任多職,雖非大富大貴之家,但足以令一家人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家庭的文化氛圍、經濟狀況都提供了讓李清照接受良好教育的條件。

    李清照到了識字的年齡,父母便開始教她讀書寫字。經史子集、詩詞歌賦,小小的李清照不斷吸收著知識的營養。

    從未中斷的教育

    宋哲宗元祐四年,李清照六歲,李格非被調去京城任太學正一職,李清照母子並未跟隨。其時李格非哥哥李闢非在家鄉苦讀,他在教育自己兒女的同時,也承擔起了教育李清照的義務。

    其後,李清照母親病亡,伯父李闢非也考中了進士赴外地當官,李清照的教育由誰來負責呢?

    喪妻之痛過後,李格非依慣例續了弦,李清照有了繼母。這位繼母也是一位知書識禮的大家閨秀,李家孩子的教育任務便由她承擔起來。繼母是一位開明的女性,並沒有因為李清照非自己親生而有所冷落,而是悉心地照顧和教育她。聰明的李清照在文學方面的天賦漸漸表現出來。

    由此可見,從小到大,李清照所受的良好教育並未中斷過。

    京城文人圈子的薰陶

    李清照十六歲的時候,李格非在京城穩定下來,於是將家人接至京城。

    美麗繁華的京城對少女李清照來說是一個精彩的新天地,她經常在京城各處遊玩,盡情享受著新生活。文學來自生活,無憂無慮的少女生活,是形成李清照早期詞風的決定性原因。

    李格非的人際交往圈子裡,很多是文人名士,除恩師蘇軾外,還有黃庭堅、晁補之、張耒、秦觀、陳師道等,這些文人常常在李家雅聚,談論文學,吟詩作詞,李清照耳濡目染,文學水平很快提高。

    這些前輩文人對於少女李清照的文學天賦也甚為讚賞和喜愛,給予了她很多文學方面的指導。這段時間對於李清照的文學修養的提高甚為重要。

    拜晁補之為師

    在這些前輩文人中,對李清照影響最大的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

    晁補之初識李清照的時候,便特別疼愛這位文學才能出眾的後輩少女,從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的李清照身上,他彷彿看到了少年時代的自己。而李清照對這位慈祥的伯父也是充滿了尊敬。在父親李格非的牽線下,李清照正式拜晁補之為師。

    晁補之對這位得意弟子當然也是毫無保留、傾囊以授。值得一提的是,李清照的名篇《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詞牌便是晁補之所創,李清照此篇則成為了此詞牌中最為有名的一首。

    結言

    一個人的文學修養、性情品格離不開成長的環 境。相對於很多窮苦人家的孩子來說,李清照是幸運的。她生於書香之家,家庭經濟富足,有非常良好的教育環境,可以自幼接受文化教育。青年李清照又因為父親的交際圈子而得到眾多文豪的指導,她的文學之路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當然,這也離不開她個人超凡的文學天賦。

  • 5 # 南縣易可85635859

    李清照,號易安,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據我讀史,成就李清照詩詞歷史地位,主要原因兩方面,一是從小熟讀詩書打好了文學理論與技巧基礎。二是社會的動盪與愛情的刻骨情仇交替影響了李清照的審美表達與情感思維深度。

    她的傳奇經歷如起伏波濤與奔騰雲海,她的喜怒哀樂如高山大海小溪明月。她的豐富思想內涵用詩詞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一支支優雅清淡的小調,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千百年來震憾著人們的心靈。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

    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李清照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一個人的成功,有時代的共同點,也有一個人獨特的際遇影響。往往戰爭成就岳飛向《滿江紅》,曹操的《龜雖壽》,也有太平盛世成就的《春江花月夜》。而成就李清照情感型獨特心情的曠世情詞幽句,則是她獨特的愛情心路。

    因此,我在這篇小文裡,想對網友們講講李清照與夫君趙明誠的愛情故事,因為這是成就李清照文學位中不可忽視的一大因素。

    李清照與趙明誠是古代歷史上難得的一對兒恩愛夫妻。

    相傳趙明誠的幾位好友來家做客,趙明誠將自己的十幾篇佳作給朋友閱讀,其中一篇夾了一首妻子的詞。一個朋友讀到這一首,拍手叫好,其他人也紛紛來看,都齊聲誇讚。

    誰知那正是自己的老婆李清照的《醉花陰》,趙明誠又高興又慚愧,便當眾拜夫人為師。".......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清照在18歲嫁給了21歲的趙明誠,倆人琴瑟和鳴,浪漫高雅,志趣相投,感情融洽,互相鼓勵,說說笑笑,無比浪漫,李清照在與趙明誠甜蜜期間,創造了不少經典之作。

    而命運總是喜歡捉弄相愛的人。他們只是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並不是特別長久。因為趙明誠在外做官,倆人長期分離,這時期李清照的詩帶著一股閨怨氣息。

    又因政治原因,幾經輾轉升官又被貶。期間,因丈夫在兵變中的懦弱表現在她心中留下了陰影。

    在一次逃亡中,到了烏江,也就是霸王項羽和虞姬葬身的地方。李清照便隨口說了一首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趙明誠聽後深深自責,後悔難當,倆人也相對無言,從此趙明誠變得多病起來,不久便病死在他鄉。我曾寫過一首小詩,“我若李清照,不嫁趙明誠。”但回過神一想,沒有這麼坎坷的愛情經歷,又怎有宛若天神的易安呢!不多說了。

    此後李清照的詩變得淒涼、孤獨、愁苦。最經典的便是《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在趙明誠死後,不久後便改嫁了。那個人一開始對她照顧得不錯,不久便露出原形。因趙明誠生前喜歡收藏古玩一類的。而那個人想佔有那些文物。

    倆人在物質分配上有分歧,在思想上亦有分歧,興趣也大不一樣。這個男人不久對李清照家暴。

    李清照多麼高傲的一個人,怎會受這種窩囊氣。便把這個男人給告了。當然理由不是家暴,而是他科舉考試中作弊的行為為由。

    但李清照也坐牢了,因為當時的宋朝法律無論什麼原因,只要是妻子告丈夫都要坐兩年牢。

    李清照寧願坐牢也不願與他在一起生活。按現在的話說因李清照當時挺有名氣,當然也少不了關係,坐了幾天牢便出來了。

    曾經歷過最美好的事物,對世間別的事物都毫無感覺。

    我想李清照唯一承認的也只有趙明誠一人,他與那個男人結婚不到百天便一拍兩散,各自天涯。

    一代才女,那個男人配不上她,不懂得尊重她,不值得託付。

    而趙明誠對李清照來說,是丈夫,也是知音。

    趙明誠58歲,李清照活了71,在沒有趙明誠的十幾年,只有無窮無盡的詩意伴隨她春夏秋冬的晨昏!

    忍不住摘抄十首我最愛的易安詞: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浣溪沙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稱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幮,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蝶戀花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行香子 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6 # 滋潤甜心品香茗

    清照自幼就好學文識字,博覽群書。

    成婚後又有文字經練。經社會動盪,歷煉朝代軼伏,夫妻兩居地,時而相思,時而相隨。又遭婚變磨練結陏,寂寞難耐。固又常嬉文句,隨時過境遷,詩文畫作,也隨之序進趣成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熬夜上夜班用什麼面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