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使用者67724358697
白起就算了吧。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秦王嬴姓趙氏,秦王殺白起是為趙報仇;白起死後,秦王四十年未攻趙。
-
3 # 吳百蘭
李牧和白起,他們倆個都是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用今天的話說:智商高,情商低。
因為有才,所以自高自大他們倆人的死,都是因為天才,也都是因為太自高自大。
打仗,不用說,他們倆人的軍事指揮一定是對的。所以當趙王、秦王一旦沒聽取他們的意見,他們就與君王耍態度,太過自高自大。
因為不可駕馭,所以必須冤死說起李牧和白起的死,人們都覺得特冤。可他們自己想過沒有,當他們自視高才,而難被君王駕馭的時候,君王在想什麼?
難道他們倆人智慧、才能高過了君王?李牧、白起他們倆人只需要看戰局的一個點。而君王呢?
君王要考慮的是全域性有國家大事,民生大計。還有他自己的地位、臉面、威嚴。
他們倆人不聽君王的話,所以才有小人離間的縫隙。所以才有小人敢做怪。
我個人認為,不論李牧、白起有多高的軍事才能,不論他們倆人有多麼的正確,為臣者都應該為君王的顏面威嚴著想。
因為君王的思維是要通盤考慮。他的國家、臣民、財政等等……
君王要想這麼多問題,再明白的聖君也會有犯錯的時候。如果你不允許君王犯錯,那他下一個錯,就是殺你。
秦王怕白起跑到別的國家,那麼秦王就多了一個不可戰勝的敵人,所以秦王要白起自裁。趙王怕丟了王位,所以殺了李牧。
智商和情商是成功的左膀右臂。
-
4 # 關東俠客
李牧和白起都是戰國時期的名將,白起,李牧,廉頗,王剪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廉頗老死他鄉,李牧和白起被各自君王處死,只有王剪得到善終,無論是智商還是情傷都是最高的,李牧,白起二人軍事才華出眾,死的實在是窩囊。
李牧和白起都因為戰功,封爵武安君。古代得到這個爵位是有說道的:"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故號武安。”兩個人都受到土兵和百姓的愛戴,威信極高。兩個人軍事能力各有千秋,很難分出高低勝負。李牧外戰內行,內戰歷害。白起為將三十多年,大小七十餘戰未償失敗,但打得基本上是華夏人,對外戰爭缺少實際經驗,這方面無法與李牧比。
李牧軍事生涯分兩個階段,前半輩子守長城,同匈奴,東胡人作戰,有豐富的步兵團殲滅騎兵軍團經驗。李牧用誘敵深入辦法殲滅匈奴騎兵十餘萬人,首開步兵殲滅騎兵之先河,創造光輝戰例。內戰中,李牧善守,避敵擊虛,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因功封武安君。可惜,李牧沒有遇到明主。公元前229年,秦將王剪從井陘出發攻趙國首都邯鄲。
趙王遷拜李牧為大將軍,司馬尚為副將,全權指揮趙軍。秦將王剪見無法取勝,開始實行反間計,用重金賄賂趙王近臣郭開,說李牧,司馬尚二人要造反。趙王信以為真,派兩個將領替換李牧二人。李牧以國家安危為重,認為臨陳換將不利趙國,便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為辭,加以拒絕。這更加深了趙王遷對他的猜忌,便設計殺死李牧。李牧是戰國後期,六國中最傑出的軍事統帥。李牧死則趙國亡。
白起是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軍事天才,為將三十年,大小七十餘戰末償一敗。伊闕之戰,斬首韓魏聯軍24萬,掃平定秦軍東進道路。南破強楚冖郢城,因功封武安君,威名天下。白起指揮作戰,機動靈活,善長各種戰法,善於打殲滅戰,一生殲敵百萬,號稱白屠。白起前期交好宣太后(羋月丿,穰候魏冉,輔佐昭襄王,取得輝煌戰績。
後期,白起和相國應候范雎反目,在戰場上幾次被牽制,同秦昭襄王關糸出現裂痕。秦軍攻邯鄲,白起稱病不起,秦昭襄王幾次陪罪請他掛帥出兵,白起競然無禮拒絕,遭到殺身之禍。秦王先把白起削職為民返鄉,走到杜郵地方時,令其自殺。李牧和白起同為一代名將,虎柄千秋,結局都非常悲慘。李牧死的可惜,他心中裝的是國家安危。白起則死得其所,白起心中沒有國家君王和百姓,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得失,功名和榮譽。沒有秦王栽培信任重用,白起的功名利祿哪裡來?白起死的一點不怨枉。
-
5 # 良人執戟2
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
這句話是民間市井、茶肆酒樓中說評書、唱戲曲、打揚琴、說道筒藝人們的順口溜、開場白。回望歷史,將軍死於"井上"瞌碰而粉碎的太多,戰國時期名將白起和李牧就是典型案例。先看一下戰國時期各國位置。
本文為了敘述方便,按時間順序評論白起和李牧最著名、最悲情的統帥和劊子手一一白起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2)拜魏華人范雎為相,範睢果然出手不凡,制定了秦國的基本國策:"遠交近攻",整個諸侯各國劇烈震驚!
戰國未期的思想家荀子的學生,當時投奔秦國的李斯作了一篇很著名的《諫逐客令》由衷的嘆道:"昭王得範睢,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戰國未期,政治局勢由諸侯割據逐漸走向統一,而這緣於新興地主階級的興起。
荀子的思想雖然秦昭襄王有所保留,但是其中"大一統"的部分"甚合孤意",決定再次討伐老對手一一趙國。
由於伐趙要假道南韓的上黨地區,南韓為了不"城門失火 殃及池魚",乾脆把上黨地區送給趙國,秦國當然是不肯善罷甘休,於是,秦趙兩囯對上黨的爭奪,引發了長平之戰序幕。
秦昭襄王四十六年(前261)全國戰爭動員令詔書頒發。
王齕左庶長帶領全國兵力翻過太行山,越過安邑,"車轔轔 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上黨地區的領導人決定堅壁清野,全部居民官員撤向長平。
王齕一聲胡哨,幾十萬人馬向長平逼去。長平在現在的晉城高平市城北十公里處,見圖
這一仗從年初打到第二年春天,雙方交戰達到白熱化程度,秦國投入六十萬人馬,而且軍紀嚴明,賞罰分明,由於秦國"商秧變法"對作戰勇敢者,殺一人就可封官打賞,所以秦兵勇敢作戰,個個如狼似虎,大有一口水吞了趙國之勢⋯
趙國也是狠角子,前後投入五十萬兵力,並由老成持重的廉頗擔任主帥,於是採取守勢。
四月份的交戰打到七月份,廉頗還隔河對峙,並不居於下風。
關鍵時刻,秦國丞相範㫿派出奸細收買趙國權臣,向趙孝成王吹耳邊風,下廉頗爛藥,希望撤換廉頗,換上"軍二代"趙括。
趙括從小生長在軍隊莊園,耳聞目睹父親趙奢的卓越戰功,於是也愛看點兵書,擠進圈子說二句刷存在感,趙父曾語重深長的告誡他:"打仗關係到將士的生死和國家存亡呵,娃兒咧"!
當然,趙括也曾打過勝仗,也有才氣,但是,那是在父親為主帥的情況下,現在要獨擋一面,率領幾十萬人馬,情況絕對不同了!而且趙括母親也極力反對兒子擔任要職,但趙孝成王最終授與趙括上將軍之職,火速上任。
秦國上層大喜,暗中甩出王炸,把大將白起調往長平任大帥,王齕副之。
趙括上任後,立即命令:"弟兄們衝呀"!
白起暗中冷笑一一你太嫩了!白起命令部隊大踏步後退,撤向山谷,於是以後的軍事家們紛紛仿效這一經典戰法:把敵軍引入峽谷,前後一堵,左右伏兵一齊開火,趙括頓時目瞪口呆,只好集中兵力,防禦待援。
持續到九月,彈盡糧絕的趙兵只有吃馬肉和人肉。
不愧是"將門之後",趙括帶頭衝鋒,然並卵,趙括死於箭矢下。白起的狠毒早就臭名遠揚,當初秦國攻楚,水淹都城,死傷軍民十多萬,這次長平之戰趙國四十萬俘虜落到白色起手上,看來凶多吉少,當下屬詢問如何處置俘虜時,白起如是說:"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
於是在長平原野挖了無數萬人坑,全部坑殺。軍中年幼之人放走,只有區區三百人。
軍士被殺訊息傳到趙國,舉國悲痛哀悼。
長平之戰是春秋戰國時期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情況最為慘烈的戰爭之一。此戰趙軍俘虜被秦軍白起坑殺40萬,自己也死傷過半,雙方傷亡總計上百萬。
趙國輸於戰略秦國勝在策略白起收復上黨,正要"宜將剩勇追窮寇"之時,秦相範睢要白起撤兵,白起白起一對白眼瞪著範睢,氣得說不出話,而秦昭襄王也對白起心頭不安逸…
武夫、屠夫畢竟不是搞政治的高手,根本懂不起"適可而止"、"見好就收"的為官之道,秦國將相失和,趙國蠃得喘氣機會。
趙國痛定思痛,聯合其餘共六國共同抗秦,昭襄王決定直接進攻邯鄲。
白起不愧是久經沙場老將,他知道長途進攻的利害關係,貿然徵趙,必然失敗,與昭襄王溝通無果,白起請病假不出徵。
於是由王陵率四十萬大軍進攻邯鄲,其餘二十萬圍點打援。
王陵面對失去四十萬親人的趙國軍民,對秦的仇恨深入骨髓,短短數月就有四十萬人參軍,雖然大多是老弱病殘,但是在國君趙孝成王鼓勵下,可謂上下一心,全民抗戰。
令人感動的是年己七十的老將廉頗也披掛上陣,負責邯鄲守衛。
邯鄲保衛戰歷時三年,在趙國軍民團結抗戰下,在信陵君的聯合縱橫指導下,邯鄲戰役以秦國失敗告終,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8),落拓失意的白起被驅逐出了咸陽。
範睢紅著眼再撲上去䃼了一刀,他對昭襄王說:"免生意外,斬草除根",於是昭襄王下令賜死白起。
作為一代名將,白起之死可謂悲涼,一個人的崛起與衰敗往往就在一瞬間,世間的繁華榮辱在死亡面前不過是一縷清風一一"可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摟臺煙雨中",何況一縷清風!秦莊襄王戰勝西周皇家十萬大軍後,東周滅,周朝八百年的歷史大劇由末代周赧王落下帷幕。
秦國統一的曙光即將躍出地平線。
這時南韓已亡,趙國直接暴露在秦國火力範圍內。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秦國兩路大軍再進攻趙國。
秦將桓齮、楊瑞率軍佔領鄴(河北臨漳)、安陽等九座城市。
秦帥王翦攻佔閼與(山西和順)撩陽(今山西左權)
軍事藍色大V的出場令秦王政太高興了,果然出手不凡,連克平陽、武城、赤麗、宜安,勢如破竹撲向邯鄲。
趙王遷急得臉都變形了,喘著粗氣,冷汗淋漓,繞室疾走。
眼看就要"應激性"逼瘋趙王,一個人貼耳向趙王咕嚕二句:快請趙牧!
趙王頓時神淸氣爽,五官復原。其實趙牧對趙王遷十分熟悉,只是趙牧是三朝元老,能力威望均在趙王遷之上,他在對抗匃奴的對戰中,他表示現了過人的軍事才能,獨自為趙國擋住匈奴的南侵,是繼廉頗、趙奢之後的名將,廉頗投奔魏國後,李牧實際上是趙國的軍事幹城。
但是,平庸無為的趙王遷也免俗不了猜忌心理,李牧沒有作京官,而是派往艱苦的北方對抗匃奴。
立即將李牧從㕍門調回邯鄲。
李牧高掛免戰牌,秦軍桓奇於是攻擊另一個地方,以引蛇出洞。
李牧乘其大營空虛,在月黑風高之夜突襲大營,李牧繳獲頗豐。
小兒科,開膛破肚一一馬上哈李牧斷定桓奇必定回援,於是安排中軍正面接觸,左右兩邊包抄跟進。
秦軍大敗而逃,此一勝利,極大鼓勵了趙國軍民,趙王遷高興的封李牧為武安君。
而桓奇逃到燕國,一個花絮:荊柯刺秦王時,手裡提的人頭就是桓奇,又名樊於期。
以後,秦國多次進攻趙國,都因為李牧的指揮正確而失敗。
雖然李牧是個帥才,屢敗秦軍,但趙國經多年戰爭,已經奄奄一息。
秦王政十九年(前229),秦王再派王翦領兵幾十萬圍攻邯鄲,王翦對從未打過敗仗的李牧充滿敬意,彷彿是白起再生。
但是王翦明白,李牧的存在即使不能力挽狂瀾於既倒,但卻能為趙國維持生命體症,爭取到搶救時間,中間出現奇蹟,皆有可能!
王翦用中國最古老簡單的辦法解決李牧的存在一一散佈謠言,收買權臣郭開,對趙王遷說悄悄話。
整個邯鄲城流言蜚語滿天飛,趙王遷這個昏庸的領導,背棄了這個曾經救國於危難之中的戰神,汙辱性的戴上奸臣帽子。
趙王遷派趙蔥和顏聚來接替他和司馬尚的職位,李牧以"將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為由拒絕命令。
因為這兩個繼任者根本不具備軍事才能,必然導致趙國失敗,為了江山社稷和百姓,李牧寧願違抗旨意,也不願將國家拱手相讓!
堅強的李牧遇上頑愚的趙王遷,權利使趙王遷失去理智,佈置圈套逮捕李牧,立即毫無人性的斬殺李牧。
李牧之死給搖搖欲墜的趙國一個巨大打擊,從此,趙國失去復甦機會。自逼走老將廉頗後,趙國再次犯了低階的錯誤,有昏君如此,鄢能不亡國。第二年,即前228年,元氣大傷,士氣低落的趙軍面對秦國虎狼之師,很快全軍潰敗,趙蔥戰死沙場。奇李牧沒有死於刀箭,卻亡於謠言!千年之後令人唏噓感嘆,李牧冤枉。2019.8.13.綿陽
注:桓奇的"奇"為錯別字,但是,打不出正確的"奇",只能算了,請諒解。 -
6 # 義陽天樂
白起和李牧同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是顯然白起在民間得更出名,隱隱被譽為四大名將之首。雖然私心上來講,白起坑殺四十萬降兵的做法我不太接受,但是不得不說這戰略和膽識不愧是軍中殺神。因為當時秦趙兩國綜合國力算是戰國七雄前兩的存在,白起不單是追求戰爭的勝利,而是直接坑殺了趙國的國運,否則秦國能否一統天下還未可知。
李牧則是長平之戰後,趙國新成長起來的將星,帶著被白起坑殺的男丁斷代的趙國硬生生給它續命幾十年。帶著趙國的小夥子削匈奴,溜燕國,穩住了趙國的局面,可以說是趙國最後的長城。
只可惜兩位戰場上的名將,一個殺神蒙塵,一個長城自毀,黯淡下場。
回覆列表
李牧趙國名將國之長城,忠勇功高文武雙全可結局悲慘被自己效忠了一生的昏君趙王和禍國奸臣合謀設下毒計伏殺,白起秦國猛將雖勇武功高但殺戮太重濫殺無辜太嚴酷兇殘,終因功高被秦昭王嫉恨削官免職流放賜死,兩位名將都下場悽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