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花爭豔只為你
-
2 # 以史為鑑
曹植和曹丕爭奪曹魏集團繼承權的故事我已經寫過好多篇文章了,今天剛好藉著這個題目聊聊著名的《七步詩》的故事。
相傳曹丕稱帝后擔心曹植影響力太大,打算殺了曹植,於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命令曹植:你不是才華橫溢嘛,那就必須在七步之內寫一首詩出來,寫不出來我就殺了你。
於是曹植一方面擔心小命不保,又為兄弟相殘而嘆息,於是做出了著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據著名的魏晉名人言行錄《世說新語》記載: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世說新語裡記載曹植明明寫了六句,羅貫中硬是給刪了兩句,自己改了一句,最後就成了人人都知道的七步詩了。
上面講了七步詩的來歷,那麼七步詩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呢?
曹操死後,曹丕繼承魏王,準備替漢大業,曹操的其他兒子都紛紛被趕到諸侯國待著,沒有命令不許到首都。
在曹丕稱帝后,曹植在諸侯國聽到的訊息竟然是曹丕殺了漢獻帝后自己繼位。於是曹植竟然做出了替漢獻帝披麻戴孝,然後痛哭流涕這樣的事情來。曹丕知道後有一次在大臣跟前說:我聽說有人在禪讓之後還替漢獻帝披麻戴孝痛哭來著?
然後曹丕在召集諸侯王來覲見的時候,手握兵權的曹彰離奇暴斃,世說新語裡說是曹丕毒死了曹彰。
這裡就可以看出,曹植的所作所為讓曹丕很生氣,加上之前倆人競爭繼承人,曹植這樣玩火讓曹丕起殺心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這裡有個問題:如果曹丕真的想殺曹植,同樣按照世說新語裡面的記載,直接像害死曹彰一樣,一杯毒酒就可以搞定,為什麼非得搞出七步詩這樣成功率很低的做法?而且還給自己白白留下了圖謀殺害兄弟的罵名?
而且大家想想,在大庭廣眾之下,做皇帝的哥哥要逼死自己曾經的對手弟弟,最終完成了皇帝的任務,不但活命而且順利打臉,留下了流傳千古的美文和美名。這樣強烈的戲劇衝突,完全是一個極佳的劇本,所以歷代都有人認為這首詩有可能是曹植的作品,但七步詩的故事極有可能是虛構的。
-
3 # 混元形意掌門人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殺),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
曹丕和曹植本是親兄弟,都是曹操和卞夫人所生,曹植才華過人,曹丕老謀深算,所以兩人是太子之位的主要競爭者。
初期,曹操更喜歡為人爽快才思敏捷的曹植,一度想把曹植立為太子。但是,曹植文人習性過濃,常常任性而為,飲起酒來毫無節制,做出幾件讓曹操很是失望的事。於是曹操召令曹丕為世子。
那曹丕對於自己的親弟弟又是何種態度呢?
當然是恨不得殺掉他!畢竟奪嫡之爭是十分陰險狠毒的,曹丕險中勝出,怎麼不會耿耿於懷呢?但是曹丕礙於母后卞氏的壓力,殺不得曹植,只好將曹植數次徙封,遠離政治中心。至於七步詩是不是曹植所作,又是不是曹丕命令曹植寫的,都不重要了。我個人覺得場景是假的,因為太戲劇化了,像是後人為此事虛構的。
不得不提的是,曹丕一生對曹植處處防範,但晚年對曹植沒有多大仇恨了,畢竟是親兄弟,再上曹植已經徹底失去政治勢力不再有政治威脅了。曹丕南征歸來,路過雍丘,與曹植見面,增其戶五百。可見,曹丕已經放下了心中的怨恨。
-
4 # 上弦月A
曹植以蓋世才華七步成詩,名揚天下,把動了殺機的曹丕感動地鼻淚橫飛。我們很少懷疑曹植本事,是否冤枉了曹丕?其實曹丕根本不會殺曹植。
七步詩兩個版本真偽一個版本是我們熟知的四句;另一版本六句,最早錄在《世說新語》,全文如下: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世說》編者南朝宋劉義慶,是武帝劉裕的侄兒,國家圖書館館長。彼時的劉義慶距七步詩(220年)不到200年,加上劉義慶身份、地位,我們相信他不會胡扯。所以四句七步詩或為後人簡化版。
甄宓送給曹植的金縷玉帶枕?足夠理由證明:曹丕不可能殺曹植(1).曹丕知道難不住曹植
兄弟倆同為卞夫人所生,曹丕只長5歲。他很瞭解曹植脾性,更清楚弟弟有多大能耐。曹丞相酷愛詩文,他們兄弟、建安七子和文武百官等,詩文辭賦交流必不少見。以曹植《登臺賦》為例。
公元210年,曹操登上銅雀臺,大手一揮,令幾個兒子登臺比賦。曹植只咬下筆桿,打個響指,160餘字一揮而就。曹丕多少次邊吃灰,邊看著弟弟一騎絕塵而去……曹丕心裡很清楚,天下無人能在才思敏捷上贏曹植,他根本就沒把握難住曹植。請問,曹丕手握主動權,卻賭曹植最強遊戲,曹丕會那麼蠢麼?
王獻之《洛神賦》(2).七步詩地點保曹植無憂
傳曹丕欲加謀反罪,約見於池廳......當著文武百官和士兵的面,曹丕殺親弟弟給大夥看,讓天下人看他是個多沒人性的東西?這得多蠢才幹的出來!
楊德祖已死,曹植大勢已去,現在還殺他幹嘛?大局為重,江山要靠自家人的。再說了,曹植當時文學第一人,說殺就殺,鬧玩似的!
祝枝山《曹植詩四首》草書貼之《箜篌引》(3).卞夫人還活著,曹丕絕不敢動曹植
曹丕或有過幹掉曹植的念頭,沒敢並非因多怕爹,他怕的是娘,所以他只敢打壓曹植。卞夫人只要活一天,曹植命可無憂。
七步詩成於220年,卞夫人於230年才去世……曹丕怎麼敢殺弟弟?
七步成詩,曹丞相去世,都發生在220年。一年裡,才死了親爹,又殺死親弟,再氣死親孃,曹丕覺得這樣挺好?弒弟、逆父、逆母、逆天下?
最靠譜的真相植雖羽翼盡失,曹丕還是要提醒下,便戲言: “世人皆知子健文思天下無二,那就在百官面前一展身手,七步成詩,否則以欺君之罪責罰云云。”
當然,曹丕知道他弟那本事。一,在天下為曹家增光;二,讓曹植明白:你哥我才是魏帝;三,讓眾人看看他這個哥哥常念手足情啊。一箭三雕,這才是曹丕本色!
所以,無論哪方面,曹丕都不可能殺曹植。借七步成詩更經不起推敲:曹植以才思敏捷著稱於世,寫過近10種文體;曹植是第一個詩仙,五言詩鼻祖。曹丕賭才華就夠蠢了,還賭詩……
古人好詩文,眾人面前玩詩詞歌賦也是常事,曹丕最多隻是借“戲謔”方式提醒曹植罷了。怎麼說,畢竟是親生兄弟,更無必殺的理由。
-
5 # 善良之子86
不過我確實喜歡回答三國的問題。
其實這事是這樣,曹丕曹植是親兄弟,都是一個媽生的。但倆兄弟感情並不好,原因有很多。
第一,王侯家的孩子跟老百姓家的養育方法不一樣,基本都是出生後,親媽就不帶,僱有奶媽丫鬟這些負責餵養。親媽只是負責偶爾看看。這是嬰兒期。
童年時代,很多這種小孩就會開始學習禮教,這是封建社會所有貴族的必修課,稱謂,施禮,坐姿,站姿等等。換句話說,這類小孩從小就享受不到平民小孩的無拘無束。看自己親媽都不能隨意撒嬌。
其實介紹這個,是想告訴你那時候的貴族小孩心理基本都有些缺陷,原因就是從小缺乏正常的感情交流,所以成年後變態心理比較多。譬如天啟皇帝就是奶媽帶大的,迷戀奶媽,最後直接不顧一切娶奶媽……要知道,這個奶媽比他大了二十多歲。所以,心理問題很嚴重這類小孩。
第二,上面大概介紹了下曹丕曹植的成長環境,所以可以斷定,倆兄弟在這種封建禮教中,是不可能產生骨肉親情的。平日面對,必是之乎者也,兄恭弟謙。但,這些都是假的。真正的兄弟情意都是無拘無束的,太客氣了反而生分。
第三,曹丕是長子,按照過去的傳統,嫡子基本一出生就確定為接班人。但是呢,就有一個問題,如果此子爭氣,成年後靠譜,當爹的傳位也算兩全其美,但此子長大不爭氣,當爹的自然就不滿意,傳位自然也不願意。所以,一般長子都過得謹小慎微。生怕自己的表現不讓當爹的滿意。曹丕就是這種情況。
第四,曹丕的性格趨於內向,但這不怪他,換任何人在他那種環境,也沒辦法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曹植呢,卻滿腹才華瀟灑自如。畢竟他沒有曹丕身上的那種壓力。
第五,曹丕,曹植交惡主要為甄宓。說起來也算是曹公做的孽,明知道曹植喜歡甄宓,卻非要亂點鴛鴦譜,把甄宓許給曹丕。新版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裡就解釋過這個情節,我認為合理。其實隨著孩兒們的長大,曹操心中對曹丕是越來越不喜歡 ,反而才華出眾的曹植是越看越喜歡。但俗話說,曹植不爭,曹操也沒法主動給,所以他故意亂點鴛鴦譜 來刺激曹植和曹丕搶接班人的位置。我覺得這個解釋很合理,如沒有這個考慮,估計甄宓早就進了曹公自己的後宅,君不知曹公素喜收集有夫之婦的癖好麼。
第六,甄宓應該就是導火索,甄宓也喜歡曹植,但礙於禮法,曹植不可能接近自己的嫂子。所以很痛苦。其實說起來,曹植這方面完全不像曹操的親兒子 這事換曹操,估計早就不管不顧把嫂子弄到手了。
七步成詩實在曹丕正式接位後,那時倆兄弟已經經歷了鬥法。曹丕身邊有司馬懿高參,而曹植身邊卻有一個神秘的高人,吳質。這個人很神秘,整本三國演義裡,他只出現在倆兄弟鬥法橋段裡,一直幫著曹植出謀劃策,企圖扳倒曹丕。但曹植失敗後,這個人就消失了,作者也沒有再提。所以這個人很神秘。
如果說,就只有甄宓和曹植那種精神上的眉來眼去,以曹丕的性格,會忍。如果甄宓不是正室,估計曹丕會直接送給曹植。別誤會,古時候不是一夫多妻制,是一妻多妾制。妾無所謂,跟牛馬一樣,當丈夫的可以隨便送人或者命令其侍寢其他男人。這事在古代很常見,是習俗。
但正妻不一樣,算家母,這個不能隨便送,也不能讓她隨便陪客人。甚至門風緊的,夫人是不見客的。所以曹丕沒法這麼做。
當然,曹丕心裡也氣,明知自己老婆喜歡自己弟弟,但還沒法發作。這事換任何男人都會介意。但我說曹丕為何有可能的話,他會送。主要因為他要接班,用一個女人換自己平安接班,變相讓自己的對手退出遊戲,這個,是做大事的人都會選擇的對策。
曹丕是做大事的性格,曹植不是,太狂也太沉不住氣。所以最後輸了比賽也正常。
當時曹丕確實起了殺心,當然 我認為報復的心態比較多。畢竟掐架這麼多年,曹丕可謂是忍辱負重。所以得勢之後,立刻報復很正常。
綜上所述,概括一下我的看法。為何我覺得曹丕是真動了殺心,原因如下。
變態的成長環境讓弟兄倆都沒有骨肉親情的感覺。
曹丕沒有曹植討曹操的喜歡,所以心裡很不安,怕被曹操廢了。所以無形中倆兄弟已經站到了對立面。
甄宓的事件讓兄弟在內心中徹底反目。但曹丕一直隱忍不發,正所謂忍多久,恨多久,所以得勢後,要報復很正常。
關鍵的關鍵,是曹植真正的跟曹丕搶了一回接班人。這個是關鍵。任何帝王都不會容忍身邊有野心的人。
但這個故事也算圓滿,曹丕總體來說,也很稱職,曹操沒選錯。七步成詩曹丕終究放了曹植一馬,但曹植抑鬱而終。也算沒有釀成人倫慘禍。
但不得不說,曹操家的家教確實好,幾個兒子都很有出息,各有所長。幾乎沒有敗類。我覺得要是曹衝能活到成年,他接班的可能性最大,曹丕曹植都沒戲。弄不好曹操會親自動手來幫曹衝清除障礙。
-
6 # 八十年代的腳踏車
具體曹丕是否想想殺曹植,我們不是他本人,也不能給確定答案。
根據文獻記載有人彈劾稱“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許多大臣要求治曹植的罪,但是曹丕卻沒有藉此計劃來殺掉他,可見曹丕在確定曹植只是一介文生以後,對其大業並無影響以後。念及手足之情,應該是不願殺之。。。
-
7 # 亦有所思
謠言!赤果果的謠言!
精準地告訴題主,“七步成詩”事件是虛構的!
只不過,詩是真的!
當時可是魏晉時期,不是胡亥當政,直接舉起屠刀將兄弟姐妹其次咔嚓了事。從春秋時期開始,君主面對同樣擁有繼承權的弟弟,一般都是放逐,或者像鄭莊公一樣給弟弟挖一個陷阱,然後大義滅親!
是的,這個陷阱後來漢文帝也用過,只不過被世人看穿了。
漢朝獨尊儒術,在儒家思想裡,孝,悌,恭是必須要具備的修養和品德,兄悌弟恭,兄友弟恭之類的,都是對兄弟之間相處模式的規範。別說普通官官,就連天子也不敢帶頭違反。
這是倫理規則,這是社會價值。
哪怕它是假的,對不起,做為帝王,你也必須要做出一個樣子來。李世民弒兄殺弟,不也要求自己的幾個兒子相互要友愛麼,康熙如何,一方面對兄弟處處提防,另一方面不也要求自己那幾個野心兒子相互友愛麼?乾隆若是沒有殺心,弘晝豈會整日裝瘋賣傻以求自保?
何況曹丕!
曹丕,智商,情商,手腕,城府,文采,何曾弱過那些帝王!連鷹視狼顧的司馬仲達不也得小心伺侯麼?
所以
對於曹丕來說,是想殺曹植的!曹植必須死!這與良知,正義,公平無關,這是遊戲規則。
但行不通了,制度不允許!
所以,只能削弱,不停地削弱,然後暗示各方勢力對其打壓,二千五百戶,後來又加了五百戶,三千戶老百姓能折騰出什麼風浪來,以為自己是七國之亂時的吳王麼?
所以,曹丕逼曹植七步賦詩可能發生,但七步之內作不出來就殺頭,是絕對不可能的!
你把帝王的光輝形象和虛偽氣度放在哪裡?
因此,曹丕讓曹植七步賦詩可能發生,但曹植所作之詩必然不會是這一首,這豈不是向在座所有人,向天下人說曹丕容不下兄弟麼?
七步詩不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
文史資料,有時照樣可以騙人!
回覆列表
220年曹操死了之後,曹丕繼位,為魏王。 同年漢獻帝禪讓,曹丕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大漢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即魏文帝,追授父親曹操為魏武帝,封曹植為鄄城王。
曹丕與曹植同為曹操正室卞夫人的嫡子,曹丕為嫡長子。曹丕 曹彰曹植為親兄弟,曹彰只是個武將,沒有被曹操考慮過繼位,只有才華出眾曹植是曹丕最大的競爭者。
曹操曹丕曹植三個的才華在整個魏晉南北朝稱為 “三曹”。
七步詩的確是曹丕以曹植經常上朝遲到為由,令曹植7步之內,做出一首詩。此時的曹丕的確起了殺心,但是曹植的詩做出來了,令曹丕很震驚,也感到愧疚,所以放過了曹植。後來由於卞太后的原因,曹丕最終沒有殺曹植。226年曹丕病逝,曹睿繼位,改封曹植為陳王。232年11月,曹植在憂鬱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