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的左右手
-
2 # 老唐談鋼琴
如果要讓孩子避免成為巨嬰的話,那就必須要給孩子灌輸一個概念,那就是自己的問題自己面對,自己解決。
現在的孩子尤其隔輩帶的,大多數都會有一個問題,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玩兒,或者說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一旦產生質疑他的第一舉動,都是停住手中的事情,然後,四處張望,看看有沒有能幫助自己的人。
然而正常的表現應該是自己先去做,做到一定程度,如果實在做不了才停下來,最後再去尋求他人的幫助。
如果孩子的表現,出現了碰到問題就去張望,就去尋求他人幫助,而不自己先試試的時候,監護人們就需要注意了。
引導方式也不是很困難,我們可以先從小的事情開始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完成,鼓勵他自己去做,讓他明白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如果鼓勵他去做,出現了失誤或者說問題,我們也不要,過早的苛責孩子,心平氣和的找到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沒有做好?大家一起研究,怎麼能把這件事情在下一次直接做好?這才是培養他自己動手能力的手段。
還有一部巨嬰,是因為家裡的管控過於嚴格。
讓孩子沒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空間,所有的問題,家長都嚴肅的替孩子做了。或者孩子出現錯誤,家長嚴厲的苛責,導致孩子沒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錯誤,更沒有勇氣去改變自己的不足,逐漸的所有問題都開始求助於家長,慢慢的變成了一個不會思考,不善於動腦,不能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人。
總之,如果不想讓孩子成為巨嬰的話。
支援他去做,無論對與錯,如果可以獨立完成,就不能伸手幫助。縱使做不好,也不要著急去責怪孩子。
耐心的把手放開,才是讓他自立的前提。
-
3 # 軒媽親子財商
“巨嬰”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身體是成人的,而行為和精神狀態卻還是嬰兒,極度不成熟。
怎麼樣避免把孩子養成“巨嬰”,在我帶孩子的過程中,我認為可以從3個方面出發:
1. 主動學習育兒知識
在孩子出生後,我第一次學會了思考,我思考的是孩子的人生,我要怎麼愛孩子,才能不辜負這母愛的稱呼?
於是,我帶著這本能的母愛,在月子裡,寫下了滿滿五頁對未來孩子的話,我希望把我的人生中,感悟到的重要能力,讓孩子一一明白,甚至有段時間,我還被自己的母愛感動了。
一次偶然機會,我去聽了一場親子講座,才恍然大悟,原來那5頁看似對孩子的愛,其實是一種控制,我用自己自以為正確的方法,去教導孩子過我認為正確的人生,我的認知水平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認知水平,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如果我自己沒有成長提高,孩子又怎麼能夠有更大的認知能力。聽完課回來,我又給孩子寫了一句話:孩子,媽媽要求你的,我要自己先做到。
很多的家長把孩子養成“巨嬰”,是因為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他們真的以為那就是愛,所以面對未來孩子的“傷害”,常常覺得委屈心酸。比“不知道”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要讓自己知道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就應該主動的去學習育兒。這樣才會避免我們錯誤的育兒理念,狹隘的個人偏見,讓孩子身心健康,沒有巨嬰的煩惱。
2.瞭解原生家庭的影響。
在結婚之前,我渾然不覺還有“另一個自我”的存在,更不瞭解自己性格和行為的形成,和原生家庭有著密切的關係。
小時候,我們都會對父母的教育,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想法,覺得長大後,自己教育小孩子應該要怎麼樣,真的長大後,有時會無意識的,又成為了和父母教育觀念一樣的人,也有些人或者是完全相反。
想想當我們溺愛孩子的時候,是否會有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影響?
比如一個小孩,從小母親要求樸素,衣服能穿的就不要買,一說要買衣服,這人自己當了家長後,就很不願意小孩穿舊衣服,喜歡給他買新的。
有時候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是在彌補自己過去的遺憾,這種彌補,有時容易走向極端,過了頭,就變成了溺愛。
如果能瞭解到,家長對待孩子的行為並不是從正確的育兒觀出發,而是夾雜了自己原來在原生家庭中的情緒,這樣就可以避免產生“巨嬰”。
3.建立家庭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很多自私任性的“巨嬰”,是父母捨不得為家庭建立規則,捨不得用規則來約束孩子的行為。沒有家庭規則,也就沒有了界線。
人們常說,慈母多敗兒。嚴厲的母親有時狠下心來拒絕孩子,其實也是一種大愛。正所謂捨不得孩子吃一時的苦,就要孩子吃一世的苦。
好多的媽寶男,其實也是一種“巨嬰”,媽媽緊緊的拉著孩子,不願意孩子成長起來,覺得一旦放手了,在孩子的心中,媽媽再沒有了重要性和依賴性。孩子就象是關在籠中的金絲雀,雖然衣食無憂,但在精神上是不自由的。
家庭規則應該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制定,從尊重孩子出發,家長和孩子共同遵守。
-
4 # 大娛大樂BY
首先我從事的就是育兒行業講師的工作,家中也有兩個可愛的孩子,工作和相生活結合讓我對育兒有很深刻的認知。
現在的家庭教養模式多為4+2/1,相比我們幼時的人員配備多了2-3名,所以對孩子的教養也更加精細,並且上一輩人抱孫不抱子的觀念,在對待孫子時候特別溺愛,能代勞的堅決不讓孩子動手,甚至當父母希望培養孩子獨立動手能力的時候,老人會跳出來義正言辭的職責父母做的不到位不夠負責,由此給孩子造成一個直觀的印象就是孩子的事情大人是理所應當的包辦代辦的,久而久之孩子喪失了動手能力,變得懶惰,這種懶惰對孩子不僅是身體方面的影響,更會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什麼也不會做,當他進入到幼兒園的時候,別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強,而他是完全跟不上進度,這個時候孩子會產生極大的挫敗感,並且很難融入集體生活造成孤僻自卑等負面性格, 所以,家長們,爺爺奶奶們,姥姥姥爺們,一定要忍住,別插手,給孩子一個自己長大的空間。
-
5 # 五音十二律丶顰
從小培養孩子獨自生活的能力,如吃飯穿衣服打掃衛生等。不要因噎廢食溺愛孩子,怕孩子做不好搞砸事情那就教他怎麼做。捧在手裡的是玉,練出來的是鋼。“他還是個孩子”是提醒家長要時時刻刻去教導孩子,而不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逃避責任的藉口。疏忽孩子的教導可能在未來要花數十倍的代價去彌補,他所犯的錯誤。(個人觀點有歧義的輕噴。◕‿◕。)
-
6 # 一條禮魚
這是個很值得回答的問題!
也不知是不是上一輩的情節,還是孩子小不懂事時幫忙做決定習慣了,家長主動替孩子做主的事兒是很難剋制!
1.多一些耐心,在為孩子做決定前先問孩子的看法和心裡的決定。如果孩子和自己的想法不同,應該讓孩子陳述清楚理由和目的!剛開始孩子可能會很幼稚或者表達不清,這是最需要耐心的
2.當孩子主動求助家長的時候,要認真考慮這個壓力孩子能不能獨立承受。讓孩子在嘗試獨立解決之後再去引導孩子合理的解決方式!抗壓能力是可以培養的
3.與孩子溝通應該重視邏輯,說服而不是命令,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的價值觀。切記不要與同齡孩子無節制攀比學業和生活表現。
其實我們國家的基礎教育體系真的很不錯,就是很多老師也沒能力引導孩子去抓住出題者本意。
生活中遇見的“巨嬰”挺多,大多是小時候家庭條件很好的。與之相處會發現有些能力很強,但就是做決定太困難,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希望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教育方式!
-
7 # 唐映紅
“巨嬰”是著名心理諮詢科普作家武志紅老師提出的一個概念,用來表達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那種即使成人了但心智成長水平以及人格發展的某些重要方面仍停留在青少年、兒童期乃至嬰兒期的階段。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既然“巨嬰”指的是人格發展水平不成熟的成年人心智狀態,那麼作為成年人,他在成長髮展的過程中人格發展就可能停滯在未成年的任何一種狀態,而不僅僅是嬰兒期。
那麼,反過來說,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發展避免成為“巨嬰”,就有必要從孩子出生甫始直到成年,每一個成長髮展的年齡階段都要抓住發展的關鍵敏感問題因勢利導,在這個伴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首先就要不懷偏見地發現、瞭解自己的孩子;無條件悅納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資稟賦、性向特質;並努力不遺餘力地給予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積極支援。
具體而言,父母就有必要了解勝任父母角色的那些條件性的必備知識,包括孩子成長髮展的相關心理學知識,如何有效引導和塑造孩子積極健康人格的相關教育學知識,以及有效陪護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共同的成長,等等。
下面稍微概要地羅列一下每個年齡階段孩子成長髮展的關鍵核心任務。
0~1.5歲,嬰兒期。孩子一生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敏感期,特別是母嬰互動的方式對於孩子未來人格發展中重要的依戀型別走著極為重要和深遠的影響。這麼說吧,孩子未來終其一生的人際關係的總體取向主要就是再嬰兒期奠定最堅實的基礎。
1.5~3歲,幼兒期。這是孩子行為養成和塑造的關鍵敏感期。從大約1歲半開始,幼兒開始有完整的自我意識,能區分自己和世界地分別。這個時候,父母的示範以及如何引導對於孩子養成如何對待世界的基本態度和行為模式至關重要。這麼說吧,“熊孩子”大機率就是在這個年齡階段幼兒受到父母不良行為示範的影響,或者管教方式不當造成的惡果。
3~6歲,兒童前期,大約相當於學齡前幼兒園階段。隨著孩子大腦的進一步發育,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因此這也是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需要充分的遊戲和活動來滿足他們如飢似渴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如果這個階段無論父母還是幼兒園老師本末倒置,忽視、抑制甚至戕害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麼大機率會使孩子未來成人後喪失生活的意義感和趣味。事實上,所謂的“巨嬰”普遍缺乏的共性之一就是沒有夢想,沒有熱情,沒有活力。
6~9歲,兒童中期,大約相當於小學1~3年級階段,孩子學齡初期。這個階段對於中國父母來說相當關鍵,關乎孩子未來學涯發展的水平。特別是對於小學1、2年級的孩子,在他們是適應學校教育的開始,如果能在父母和教師的支援下把課業學習行為與積極快樂體驗聯絡起來,把付出努力的勤奮感與獲得讚許的成就感聯絡起來,那麼就能最好地保護孩子的學習熱情,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中國成年人,包括名校大學生普遍厭學,大機率就與這個年齡階段的不良引導有關。
9~12歲,兒童晚期,大約相當於小學的中高年級,孩子瀕臨青春期,或剛進入青春期。這個階段是孩子自尊發展的關鍵時期。此前兒童的自尊發展是不穩定的,即使有一些不足,也能通過後面地積極彌補予以矯正。但是,到了兒童晚期,瀕臨青春期,兒童的自尊發展直接就影響了接下來青春期的人格發展和社會適應。高自尊的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很好地積極適應,不會讓父母、教師多費心。相對地,低自尊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就會充滿高風險,他們高機率會習染各種問題行為,成為邊緣性青少年。
12~18歲,青少年期,這就是初高中期間,孩子的青春期階段。青春期是孩子生理上性成熟與社會性發展明顯不足的一個階段,包括大腦皮層的發育嚴重滯後於性成熟,前者要到25歲左右才會完全成熟。因此,青春期不僅要應付中考、高考,更重要也更關鍵的是孩子的人格與社會性發展,這才是關乎孩子在接下來的成年期能否真正發展為人格健全,心智相對成熟的成年人,如果不能,那就是武志紅老師所說地“巨嬰”,可能不同程度和表現形式的巨嬰。
以上,提綱挈領低把孩子成年之前的未成年成長髮展每個階段的關鍵核心任務概述了一遍。如果父母能領會貫徹,付諸實踐,那麼相信沒有一個孩子會成為“巨嬰”。不僅如此,而且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展為最好的他自己,展現出積極、自信、獨立、堅強、快樂,無論孩子是怎樣的天資稟賦,怎樣的性向特質。
-
8 # 二級心理諮詢師周成龍
避免成為巨嬰,就要充分的瞭解巨嬰形成的原因,巨嬰的形成呢,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呵護在溫室裡長大的孩子,父母、姐姐哥哥幫助巨嬰做主,生活瑣事都安排的妥妥當當。在這個過程中呢,有一些缺點與缺陷表現的尤為明顯。第一個呢就是會失去自主性,依賴親人與朋友,尤其是面臨著一些重大的涉及自己的選擇的時候會很慌不知所措。所以避免巨嬰一定要培養自己的自主性、與獨立性、第二個呢就是巨嬰通常會很自我,自我為中心,很大程度上是環境與家庭因素所致,所以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包括換位演情景劇、換位去做不同的事情,扮演不同的角色、培養與強化練習與人合作完成一些生活與學習任務。最後呢就是要找到一些適當的艱苦的條件,一些經歷與挫折磨鍊自己讓自己變得成熟,讓自己變得堅強,包括可以參加一些體育活動與喜歡的體育專案。都可以磨鍊自己的意志力。
回覆列表
巨嬰應該是“NOT體型大的嬰兒
但現實中多指的是不管多大,精神上依舊無法獨立的人。
所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應該有個“心理斷乳期”
一般來說,孩子在10歲後18歲以前,會進入想成為獨立個體的關鍵期,這時孩子就像一顆生理上發育成熟的種子,他們迫切地想從精神層面吸取營養,所以第二次叛逆期也在同時出現。
如果這階段,父母還是採取老教育方法處處管制、事事幫孩子決策,會把孩子推向兩個極端:軟弱無主見的孩子或是處處跟父母作對的孩子。
3歲左右孩子身上,也歷經相似的階段
3歲被稱為孩子的第一次叛逆期,這階段讓不少父母很鬧心。孩子在這時會表現為,爸媽讓他們往左,他們會往右;他們喜歡說“不”、“我不要”,經常以拖拉應對爸媽,甚至動不動就大吵大鬧,還有些乾脆把大人說的話當耳邊風。
這是孩子從出生至今的第一次“獨立宣言”行動,他們迫切地想表達自己的意願,但無奈父母太強大,所以他們更多時候會採取不合作以表達自己的不滿。
如果這階段,父母比較強勢,經常斥責打罵孩子讓孩子聽從屈服,會養育出一個脾氣暴躁、同樣喜歡暴力對抗的孩子;另一類孩子會迫於父母的強勢,他們變得非常乖巧,但是他們的內心往往是被壓抑的,他們所做的一切只為了讓父母滿意。
父母長期的“保護”使得他們害怕做錯事情,自我價值感也比較低。猶如一個已經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卻非常不自信的孩子,“這個紐扣是這樣扣嗎”,“鞋帶是這樣系嗎”,“米飯是這樣勺嗎”,依賴心強讓孩子永遠都長不大。
合格的父母,應該為孩子的“獨立宣言”感到高興!
最重要的,還是要尊重孩子,允許孩子有發表意見的機會,聆聽孩子為什麼這樣做而不那樣做的理由,經常讓孩子做主,讓他們有機會做自己。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非常有主見,也更容易活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