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楓葉173

    人或得意或失意都喜歡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柳宗元這位唐代的大文學家,大思想家,大散文家也不另外。

    與其呆在城內整天胡思亂猜將來的命運不如走進大自然放鬆身心。

    或逆流而上去尋小溪的源頭,或凝望晚霞停止思想, 都是從這遊記中讀出來的

    但像他那樣的讓僕人劈荊斬棘開路到山頂只為看個究竟的可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吧?

    而隨時隨地分開草棘席地而坐開懷暢飲一醉方休的任性豪放則盡顯他的真性情。

    從這篇遊記中能看出柳宗元的內心世界有東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心態,有明代徐霞客的執著和冒險的精神,還有莊周夢蝶般的對現實與夢幻的迷茫和樂觀。

    但大家就是大家,他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決心,有一路向前的熱情,有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寄託,這樣內心世界豐富世界的人,那遠處的自然景觀就格外令他神往。

    柳宗元隨心所欲的那麼一遊其實就等於採了大自然之風,靈機一動就有神來之筆。

    而這隨手記下的遊歷所感,竟成了千古名篇,足見柳中元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美譽名不虛傳。

    我覺得柳宗元遊的是山水,悟的是人生,只要將眼光放遠,就會豁然開朗,就會洞察周圍的一切。

    只要將胸襟放大得像面前的風景一樣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才會使自己的內心世界更豐富多彩,才會有天人合一的感覺,才會寫出那麼多快膾炙人口的錦繡文章。

    《始得西山晏遊記》

    唐 · 柳宗元 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 2 # 寸土可言

    這篇遊記寫於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迫害貶為永州司馬後十年間所作,一共八篇,被稱為《永州八記》。《使得西山宴遊記》是第一篇,作於唐憲宗永和四年,公園809年。還有一篇出名的《小石潭記》。柳宗元被貶後,是失意的,從繁華熱鬧的長安到蠻荒不毛的永州,一下子從禮部員外郎到永州司馬,心情是抑鬱苦悶的,政治抱負得不到朝廷賞識,所以就寄情于山水,搜奇探勝,藉以尋求精神上的慰籍。正如他自己所說“嬉笑怒罵,甚乎裂眥;長歌之哀,過於慟哭;庸詎知吾之浩浩,非慼慼之尤者乎?”,所以他“時到幽樹好石,暫得一笑,已不復樂。”。他在寫下一系列遊記之中,表現其憤世嫉俗,寄意深遠,為後人所稱道。

    《使得西山宴遊記》開篇,“自餘為戮人,居是州,恆惴慄”,就是這種心情的真實寫照。

    私下裡認為,古代文人被貶也是好事,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文章和詩篇,就像韓愈,蘇軾等一樣。

    最後以柳宗元詩《江雪》結束此次回答。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衰笠翁,獨釣寒江雪。

    付《始得西山晏遊記》原文

    唐 · 柳宗元

    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 3 # 蓉兒尋找靖哥哥

    烏乎,哀哉!柳公,你可好?突然想起那一年去柳州,游魚峰山公園,觀柳候祠。在柳州,有太多太多的關於柳公的故事。我們先來賞析一首柳公的詩作: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死亂颶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其來百粵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讀了這首詩,就知道當時的柳州是多麼的荒蕪,多麼的遙遠。天妒英才啊!四十七歲就隕於柳州的柳宗元,可謂是一生坎坷,仕途不順,多次被貶。在湖南永州一呆就是十年,可那些妒忌他的蠢材們還不甘心,十年後又被貶至柳州。柳州是什麼地方?在當時的大唐,屬於荒蠻之地,屬於有重大錯誤的人的被貶之地。柳公的(始得西山宴遊記),柳是他被貶柳州的最傑出的代表作之一。(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繅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當時的柳公是多麼的無聊又無奈,只能自行調侃自己了。(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知道這地方的險惡了吧。(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完全的放任自流,醉生夢死,竟然還能做夢,而且夢的都是光怪陸離。哈哈哈……好你個柳公。(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借夢抒發自己的情懷和涼薄及兇險。(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在與天際,四望如一。……是歲,元和四年也。)原文太長了,我就不一一解析了。一篇很好的遊記,借景抒人……喜歡柳公詩文的人,還是查閱原文吧。四十七歲,走的有點可惜。答題完畢。謝謝!

  • 4 # 詩韻情懷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數百餘篇,其文更勝於詩。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其詩文《江雪》、《永州八記》、《黔之驢》、《撲蛇者說》為世人所熟知。《始得西山宴遊記》為《永州八記》的第一篇,此文作於柳宗元被貶任永州司馬。詩人心情壓抑,便寄情于山水尋幽,藉以抒懷。

    《始得西山宴遊記》開篇詩人是以戴罪人的鬱悶心情四處遊覽,表現了作者雖身處自然,卻無心山水,如走馬觀花。然作者心情轉換、胸懷開闊始於在法華寺眺望中發現的西山勝景。於是渡水,登西山頂峰,放眼千里,綠水青山、白雲繚繞,面對眼前奇異的景觀,作者感受到天地造化之奇,自然靈秀之妙。便遊覽沉醉其中,求物我兩忘之境。於是,引觴滿酌,頹然就醉,至暮色蒼茫依渾然不覺,不願歸去。

    柳宗元認為真正的遊覽山水始於發現西山,而透過此次自然之旅也讓他的思想有所轉變。這是他始遊西山的最大收穫,因此寫下了這篇借山水以抒懷的遊記。

  • 5 # 紫翹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原文】

    自餘為僇人①,居是州,恆惴慄②。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③,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④。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⑤,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⑥,緣染溪⑦,斫榛莽⑧,焚茅筏⑨,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⑩,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⑪。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⑫,若垤若穴⑬,尺寸千里⑭,攢蹙累積⑮,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塿培為類⑯。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⑰。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⑲,與萬化⑳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註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參加者,他反對漢魏六朝駢體文華而不實的淫靡文風,提出了“文以明道”“輔時及物”,為重新整理政治,補救時弊服務的文學主張。永州十年的貶謫時期,在他的生活道路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因此他的創作也有很大的發展。他的散文名作絕大多數是這時產生的,山水遊記的創作尤其顯著。他創造性地吸取前代作家表現自然美的藝術經驗,生動地表達了對自然美的嶄新感受,豐富了描繪自然山水的藝術手法,開拓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領域,從而確立了山水記作為獨立的文學體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著有《柳河東集》。

    ① 僇(lù陸)人:謬民,遭到刑辱的罪人,這裡指遭貶謫的人。

    ② 惴(zhuì綴)慄:恐懼不安。

    ④ 西山:在永州西瀟水邊上。

    ⑤ 法華西亭:柳宗元貶永州時所建,並寫有《永州法華寺新作西亭記》。

    ⑥ 湘江:又名湘水,源出廣西,入湖南省境,在零陵縣與瀟水相匯,為瀟湘。

    ⑦ 緣:趨向,走到。

    ⑨ 筏(fèi吠):草葉茂盛。

    ⑩ 箕踞:坐時兩腿伸開,形似簸箕,這是一種不拘禮節,放任自得的坐法。

    ⑪ 衽(rèn任)席:坐臥用的席子。

    ⑫ 岈然:山深的樣子。

    ⑬ 垤(dié迭):指小土堆。

    ⑭ 尺寸千里:指從西山上望出去,眼前景物雖只有尺寸一般大小,但可能有千里遠。

    ⑮ 攢蹙累積:將景物聚集收攏在一起。

    ⑯ 培(瓿)嶁:小土堆。

    ⑰ 悠悠乎:廣大的樣子。顥氣:浩氣,大氣。

    ⑱ 洋洋:完美的樣子。造物者:指創造萬物的天地。

    ⑲ 心凝形釋:心像凝固了一樣,形體像消散了一樣。形容形神都忘的意思。

    ⑳ 萬化:指變化不停的萬物。冥合,暗合。

    【品讀】

    唐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柳宗元以貶官的身份來到永州。十年貶謫時光,永州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成為了柳宗元的朋友、鄰里,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和真摯的情感,實乃心靈之所、精神家園。

    置身於永州的水幽石異、山峻峰峭中,柳宗元創作熱情激漲,揮筆寫下了《永州八記》等著名的山水詩篇,成為了中國散文經典傳世佳作,也成就了其唐宋八大家的美名天下揚。

    這篇《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永州八記》的始篇,作為文章之首,必定不同凡響。全文起始總攬全域性,以熱愛山水、遊遍永州抒發自豪感,因而自然帶出對永州山水的總括:“深林”“回溪”“幽泉”“怪石”,其文字精煉,語言清麗,情感充沛,很是引人入勝。沉浸其間、浮想聯翩時,其筆鋒一轉,卻神秘地說發現了更好去處——西山。這西山在眼皮底下,卻一直被忽略,探尋的心情急迫,於是與僕人斬荊披棘、越溪爬坡,終於登上了山頂。就在這一刻,遠方山水驕縱,視野開闊遼源,心悅之情難以言表,藉此“酒”便成了情緒最好的揮發載體,作者與天地宿醉在一場人生如夢中,不分彼此呢。

    古往今來說《始得西山宴遊記》好,好在人與山水、與天地、與精神、與胸懷不離不分;好在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生命領悟和人生境界;好在不拘泥於自我的情感宣洩和情懷放縱,願意與自然分享,與美酒同樂,與心靈溝通。

  • 6 # 日新錄

    先看《始得西山宴遊記》創作的背景:柳宗元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這是柳宗元人生中最嚴重的打擊,也是他命運的轉折點。柳宗元被貶永州後,“漱滌萬物,牢籠百態”,寫了一些寓意極深,藝術造詣極高的遊記散文,特別是其中的八篇遊記成為前後連貫、脈絡相通的一組散文,被後人稱為“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就是八記中的第一篇文章。《始得西山宴遊記》一開頭,先交待了自己當時的身份和處境。這是一種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處境,“自餘為謬人,居是州,恆惴慄”。因為柳宗元得罪了皇帝,成為朝廷的罪人,被貶官到永州,所以自稱為“謬人”。柳宗元在永州期間,感到政治前景暗淡,心中常常充滿了對自己前途不可知的驚懼。這個開頭,實在包含了許許多多長久積壓在他內心的悲憤心情。懷有這樣的心情,因此當他遊山玩水的時候,他是要排解內心的憂憤,忘卻現實處境,在精神上尋找某種寄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慢慢而遊。”當自己政務之餘,偶有空閒的時候,到處走走、玩玩。而“施施”、“慢慢”兩個動作,實際上表現了作者一種寂寞、愁悶的、無可無不可的精神狀態。

    在《始得西山宴遊記》第二段,登高遠眺,“……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嶁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作者沒有直接著力於西山本身的景物,而是刻畫登臨眺望中的遠景,透過遠近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絢麗多姿的山水圖畫。他對西山“特立”的一再烘托渲染,正是他在逆境中堅持挺立不群的高尚品格的自我表現。“不與培嶁為類”,這是作者自我比況,在困厄不幸的境遇中,仍要頑強的表現出自己不甘沉淪的個性,是恥與小人為伍的卓然特立的人格的寫照。作者把自己的幽憤寄託到被世人漠視冷落的自然景觀上,面對如此美景,作者於是乎“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作者常懷憂懼,滿腔幽憤,而登臨西山頂峰所獲得的與大自然渾而為一,超然物外的感受,使作者的憂懼和悲憤一掃而空,精神上暫時獲得瞭解脫。從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貶永州後“恆惴慄”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審美感受。總之,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失意的、孤獨的、傲岸孤介的柳宗元。他謫居邊荒,滿腔幽怨無人可訴,甚至連出遊的目標都沒有,只有在山水中尋求寄託。經歷了十年在永州的苦難,他在山水的懷抱中得到了撫慰。但那些幽靜自然的美雖然令他欣喜,卻也令他憐惜如此美景卻被世人冷落,由此聯想到自己的身世命運,可見山水之美讓他暫時輕鬆,卻無法令他真正釋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紅孩兒為什麼會噴三味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