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腿三金

    cs是1999年上世紀末的非常經典的遊戲,很多人都是很喜歡的一個遊戲。這裡說下游戲聯機分享,在內網CS1.6遊戲聯機,及利用網路上的開放資源實現跨越內網路遊戲聯機。

      準備資源:

      1.一臺可以上網的電腦。

      2.CS遊戲軟體。

      3.nat123軟體。

      一,CS區域網聯機的實現1.CS開服聯機遊戲引數配置。

      Myapplication(CS安裝本地目錄)\cstrike\server.cfg直接用記事本開啟編輯。

      sv_password "123456" 服務密碼,自定義

      rcon_password "123456" 遠端密碼,機友聯機接入需要輸入認證的,自定義

      hostname "CS1.6開服聯機" 開服名稱,聯機列表可檢視的名字,自定義

      2.開服啟動引數配置。

      在CS開服端的CS安裝目錄根目錄下,建立一個BAT檔案,名字可自定義,內容如下:START/HIGH hlds.exe -game cstrike +servercfgfile server.cfg -insecure -port 27016 +maxplayers 18 +map de_dust2 +sv_lan 0 –console可自定義開服埠27016和最大人數18等。

      3.CS內網聯機測試。開服臺機啟動BAT檔案程式後,在內網即可聯機接入。聯機進入遊戲操作步驟:執行CS遊戲/搜尋伺服器/我喜愛的/新增伺服器,伺服器地址是內網地址:埠,如192.168.1.22:27016。

      二,CS內網路聯機的實現

      1.開服端啟用對映。開啟nat123,新增對映。選擇使用全埠對映P2P。內網地址是CS開服主機地址,網路地址是自己的域名或預設提示自定義域名。

      2.聯機端啟用p2p訪問。

      在聯機訪問端,開啟nat123的p2p訪問者。新增CS開服訪問域名(對映後的域名)和埠(27016)。然後即可透過透過這個域名埠進行聯機接入一起玩CS了。

  • 2 # 宅小聲

    電腦現在使用的是很普遍了,我們知道建立區域網的基本目地是實現資源共享,而更重要的是透過組建區域網來構建娛樂平臺,喜歡使用網路遊戲的使用者就會利用區域網來打CS,等等,那種同樂的心情不言而喻,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電腦組建區域網的方法了。

    第一步做好3根網線,網線全做好後,請用網線將ADSL(標準叫調變解調器)的LINE口與路由器的WAN口相連線,路由器的LAN口與膝上型電腦和臺式電腦網絡卡介面連線起來。

    第二步完成後,為了確保每臺電腦的網絡卡驅動安裝正常且電腦之間是否可以互相訪問,我們需要透過命令測試。

    測試方法:

    計算機本地IP地址分配

    IP地址有兩種分配方式:動態地址分配與靜態地址分配,目前用動態地址分配的方式最多,動態地址分配,只要設定好路由器就可以了(路由器預設廠家設定好,你也不需要再設定了),所以這步對你來說就不需要再操作。

    每臺計算機的IP配置完成後,接下來進行每臺計算機之間的連線且互通性測試。

    測試方法:

    開啟“執行”對話方塊,在任意一臺計算機上透過命令“ping 192.168.1.x”(x代表任意一臺計算機制IP最後一組數字,如:ping 192.168.1.158)進行測試,如果出現如下介面,說明網路已連線。至此,整個區域網就搭建完成。

  • 3 # 給我當頭一棒

    用筆記本和桌上型電腦怎樣組網打CS?正好我好多年前也瘋狂地喜歡這個遊戲,並常常在網咖裡和人在局域網遊戲模式中拼殺,加入對戰平臺和人隨機對戰,還自己建個區域網地圖,加一堆機器人陪自己打CS,所以,我對於組網打CS還是比較有心得的。

    聽著不同的電腦,它們有什麼區別呢?其實它們沒有本質區別,都屬於個人微型計算機。

    一、個人電腦的誕生

    1、微型計算機的誕生。在20世紀70年代,那是個野花盛開的年代,計算機技術得到了全面的發展,特別是積體電路使計算機從佔據幾十平米的空間走向了小型化的開始,從科學家的實驗室走入普通的公司和家庭,微型計算機正式出現。那時候的微型計算機可不像現在這樣只有兩個體系:蘋果系和IBP的PC系。而是一家公司就打包設計生產所有軟硬體的各種各具特色的個人電腦,在那個精彩的年代一一呈現:

    1974,年愛德華·羅伯茨成立的MITS公司推出最早基於英特爾微處理器的個人電腦Altair 8800;1975年,第一臺成品個人電腦由義大利廠商Olivetti推出,名為P6060;1976年,由沃茲尼亞克自行設計,並手工組裝的Apple I型電腦上市,這是我們熟悉的蘋果電腦的首秀;1977年這一年,就有以Apple II代表的三款品牌微型計算機上市,分別是蘋果的Apple II、Radioshack推出的TRS-80、Commodore推出的PET,它們都是組裝好的成品,也有更好的軟體和售後支援,買回家就能用,這從此開啟了“家用電腦”(home computer)的概念;1979年,遊戲廠商雅達利也推出了家用電腦Atari 400和800,德州儀器推出TI-99;

    2、個人電腦的誕生。進入80年代,隨著市場上競爭產品的增多,開啟了激烈的價格戰,很多的輸家黯然離開,而蘋果公司一直透過優良的設計、可擴充套件性、工藝質量以及高水準的第三方軟體獨善其身;而我們都在使用的個人電腦(PC)隨著市場的成熟也要粉墨登場了,本來只生產大型計算機和伺服器的IBM也盯上了這個市場,為快速上市搶市場,它打破了一家公司打包設計生產所有軟硬體的計算機生產模式,決定使用“現成”部件快速製造出新的微型計算機。

    IBM的團隊經過考察和比較,最終這臺微型計算機選擇 Microsoft 的作業系統(QDOS,被改名為 PC-DOS,後來被 Microsoft 命名為 MS-DOS 銷售), Intel ® 的 8088處理器,IBM日本公司的現有顯示器和 Epson 的點陣印表機,只有鍵盤和系統單元採用IBM的新設計。更令人震驚的是,團隊選擇將 IBM PC 設計為“開放架構”產品,並公佈了系統電路設計的技術參考和軟體原始碼。利用這些資訊,其它公司也可以開發軟體,並製造自己的外圍元件。這是一個顛覆性的模式,差點統一了全世界的微型計算機設計,除了蘋果。所以後來的應用這個開放架構的微型計算機裡,原裝機就指的是IBM生產的,其它公司根據它的技術架構生產的都叫相容機。它的出現打破專業和個人計算之間的障礙,PC 使其成為一種標準。從此,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電腦就面世了(在創造“PC 時代”的 24年後,IBM 在 2005年將 PC 業務部出售給中國的聯想公司)。

    3、兩個分支的發展。在IBM PC及其的相容機風靡世界的時候,蘋果公司在史蒂夫·喬布斯(他和創造出第一臺蘋果電腦的史蒂夫·沃茲尼亞克聯合創辦了蘋果公司)的領導下依然堅持自己獨立的設計和獨有的作業系統並發展出了自己的獨立的生態圈,基本和IBM瓜分了這個世界的個人電腦市場,其它公司要麼轉產IBM的相容機,要麼離開這個市場另某發展。所以現在我們的個人電腦基本就是這兩個系列了,蘋果系和IBM PC系都發展良好,各有各的目標使用者群體,雖然IBM PC系的市場佔了絕大部分,產品線全是最豐富,但分食的公司太多,競爭太激烈,利潤並不高;反而蘋果有個封閉的生態圈,無人競爭,也同樣發展出了全系列的產品線,獨享高額的利潤,活得那個叫滋潤。

    二、個人電腦的分市場

    臺式個人電腦主導市場的同時,出於便攜辦公的需求,還在差不多相同的時間也發展出來了膝上型電腦。1985年,由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第一款膝上型電腦T1100正式問世;1989年9月,蘋果公司面向使用者推出了第一款蘋果膝上型電腦。

    從此個人電腦的市場就細分為臺式電腦和膝上型電腦兩個分市場。筆記本跟PC的主要區別在於其攜帶方便,所有的元件都安裝在那小巧的機身裡,對主機板、CPU、記憶體、顯示卡、硬碟都有不同要求,但這些配件和它的相對應的臺式電腦的配件在軟硬體的架構上並沒有本質的不同,只是為了裝入小巧的膝上型電腦的機身裡必須設計得更小,同時小機身的空間不利散熱,為了不散發更多熱量,配件的功耗不能太大,以及為了適應膝上型電腦那有限的電池容量而必須設計得省電節能;而臺式電腦,是一種部件相對分離的計算機,相對於筆記本來說體積較大,主機、顯示器等裝置一般都是相對獨立的,散熱比較容易,直接連線市電不用考慮節能的問題,可以安裝效能強大的配件,一般需要放置在電腦桌或者專門的工作臺上,因此命名為桌上型電腦。

    三、網路

    在電子計算機問世後的十多年時間內,由於價格很昂貴,電腦數量極少,早期所謂的計算機網路主要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而產生的。其形式是將一臺計算機經過通訊線路與若干臺終端直接連線,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式看做為最簡單的區域網雛形。

    最早的網路,是由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路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 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網路協議TCP/IP協議的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瞭如今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

    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以ARPAnet為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

    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 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2個著名的科學教育網CSNET和BITNET先後建立。

    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及國家教育科技網。隨後替代了ARPANET的骨幹地位。

    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

    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使用者首次超過了學術界使用者,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21世紀,網路平臺應用於電子商務領域。網商成為潮流。

    除了網際網路的發展,為了公司內部電腦聯網應用開發的區域網也發展起來。區域網是一種星形的網路,網路中的每一臺計算機的地位都是相等的。一臺計算機只有在遵守網路協議的前提下,才能在網路上與其他計算機進行正常的通訊。網路協議通常被分為幾個層次,每層完成自己單獨的功能。通訊雙方只有在共同的層次間才能相互聯絡。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在區域網中用得的比較多的是IPX/SPX.。使用者如果訪問Internet,則必須在網路協議中新增TCP/IP協議。

    四、CS(反恐精英)

    《反恐精英》(《Counter-Strike》)是Valve1999年夏天開發的射擊系列遊戲,創始人是傑斯·克利夫和“鵝人”李明(Minh Gooseman Lee)。他們後來和遊戲一起進入了Valve。該遊戲前期是遊戲《半條命》的一個MOD(遊戲模組的簡稱,就是將電腦遊戲中的道具、武器、角色、敵人、事物、模式、故事情節等做出修改),後期變為獨立遊戲。

    遊戲要求的最低配置

    CPU:500 MHz級別處理器

    記憶體:90MB

    顯示卡:16MB視訊記憶體顯示卡

    作業系統:Windows 98/Windows Me/Windows 2000/Windows XP

    外設及環境:滑鼠, 鍵盤, 耳麥,網際網路或者區域網

    推薦配置

    CPU:800MHz級別處理器或更好

    記憶體:128MB或更高

    顯示卡:32MB視訊記憶體或更高 支援D3D或Open GL

    作業系統:Windows 2000/XP或更高

    外設及環境:滑鼠, 鍵盤, 耳麥,網際網路或者區域網

    這遊戲在3D遊戲裡估計是要求最低的了,相信你的電腦配置不會比這更低了。

    五、組網對戰CS

    電腦兩臺電腦,不管是蘋果的還是IBM相容機的,也不管是什麼系統的,都要安裝區域網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這個遊戲在區域網模式用的應該是IPX/SPX協議,不過為了保險,把NetBEUI協議也安裝上。

    1、組網

    為了用筆記本那個可以到處遊戲,建議還是用一個無線路由器(路由器可以不用連線網際網路)連線兩臺電腦,桌上型電腦用網線,筆記本可以用網線也可以無線連線,都用自動獲取IP地址。

    如果膝上型電腦有網線介面,也可以做一個交叉網線(也叫交叉線,當網線兩端不同標準制作的水晶頭,也就是一頭為T568A,另一頭為T568B時,那麼就是交叉接線方式),直接連線兩臺電腦的網口,這種方式就不能路由器或者交換機中轉連線了。不過,不建議這種方式,這種配置麻煩。

    2、遊戲對戰

    兩臺電腦都安裝相同版本的CS遊戲,任意一臺電腦進入CS遊戲後選擇區域網模式,並建立房間,另一臺電腦進入CS遊戲區域網模式後即可檢視到前一臺電腦建立的遊戲房間,加入即可對戰。

    六、總結一下

    雖然是一個簡單問題,但牽扯到各方面的知識,現在做一個簡單的瞭解之後,以後面對這同類的問題,自己也能心裡有底了,自己就能有個解決的思路。根據思路查詢相關的知識,摸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學到了新的知識,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標緻給予厚望,顏值配置都不俗,為何508L賣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