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司馬長史

    潘仁美是大奸臣,潘仁美在傳統小說、民間傳說和影視劇中以大奸臣的身份出現的,他公報私仇,不接應楊繼業,致使楊繼業撞死在李陵碑前,還暗中殺害了楊七郎和楊三郎。

    但是歷史上沒有潘仁美這個人,其原型是潘美,潘美是北宋名將,曾參加陳橋驛兵變、之後大敗南漢軍、南唐軍,為北宋統一立下了大功。

    蘇定方是大奸臣,殺害了羅成和秦瓊、尉遲恭的兒子,這是在小說演義、影視劇中蘇定方的形象,這實際上完全是胡扯,羅成歷史上並沒有這個人。蘇定方其實是“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史無前例的將唐朝版圖開拓到中亞鹹海,向東延伸到北韓半島南部晚年為大唐鎮守邊疆的大將軍、大英雄,但是後世寫小說卻無緣無故黑了他,使他嚴重被醜化,對於這麼為國盡忠的人,後人不該黑他。(南韓的國寶——大唐平百濟國碑,就是蘇定方滅百濟國後立的功德碑)

    文人的筆有時候真的是殺人不見血,有些人的嘴也是能把白的說成黑,黑的說成白……

  • 2 # 蘇沉船

    西漢皇帝大多喜好男風,並不見得都是真的,西漢的官僚制度、選舉制度還沒有完全成形,皇帝相當依賴近臣作為自己的手足以操縱權力,或是近臣依靠皇帝獲取重權,這是一種官僚制度缺陷所產生。

    就以歷史上著名的【斷袖之癖】來說,以太子舍人入仕,轉任黃門郎的董賢,其實就是一種宦官晉升渠道,西漢的宦官並不全都指被閹割的近臣。直到東漢以來大量宦官受閹割,出任黃門省等官員,宦官才專指這類人物。

    漢哀帝繼位時,外戚已經佔據朝政的主導權,漢哀帝的政策大多得不到支援,把董賢抬出來做大司馬,更多是想扶持自己的勢力。兩人都是二十多歲,思想觀念較為合拍。那個斷袖的故事只是漢哀帝對董賢的恩寵,兩人之間有什麼屁股的關係都是後人憑想象發揮。

    在兩漢價值觀裡,研習儒學的知識分子和建立功勳的戰將都很鄙視憑著皇帝關係晉升的寵臣,故《史記》、《漢書》對這類人物評價都並不怎麼友好。東漢中期更是陷入了清流和宦官的百戰戰爭裡。

    帝王能夠毫無戒備相交的友人本就少之又少,一些人作為君主近侍出身,曾經跟皇帝讀書或生活,結下同寢同食的友誼,實在說不上什麼問題。歷史上諸多受皇帝恩寵的臣子,不少被稱為妄臣,認為他們是透過巧言善辯博得聖上榮恩,這其中有多少是因為共同語言產生的友誼實很難說清。

    劉邦與籍孺、石奮,劉恆與鄧通,劉徹與衛青、韓嫣、韓說、李延年,劉驁與張放,劉欣與董賢,康熙與韋小寶等等,都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留下【斷袖之癖】成語的董賢還有妻兒。因為那時沒有手機和電腦,通訊麻煩,皇帝習慣把能跟自己說得上話的友人留在身邊,還是很合理的。

    只因為發生在帝王和臣子之間,所以才會讓人有許多遐想。若是官僚之間一些恩情若兄弟的人同寢同食,就沒那麼奇怪。比如聞雞起舞的祖逖、劉琨經常一起睡覺。直不疑被誣陷偷金子,為保護室友而不做辯解。劉備與關羽,張飛同寢同食。灌夫和竇嬰猶若父子,相得歡甚,留下相見恨晚的成語。朱雲兼有遊俠、儒士之義,經常與陳鹹高談闊論,陳鹹為朱雲殺人開罪受到牽連,而朱博又不惜生死去就陳鹹。這類遊俠、儒士之間的恩義,可謂是意氣相投,實難說得上存在什麼【特殊感情】。

    屈原的《離騷》中的心情更多還是有報國之心,卻無報國之門的憂愁。讀者若無法進入屈原那個時代背景,感受其人自負才華而不能展現的心情,而其人對君王的感情未嘗不是對國家的感情,強行把這理解成對君王個人的感情,未免落於下乘。

    對於這些歷史故事,必須對當代的文化、政治環境具有一定理解去看待,不然歷史上留下一大堆男人與男人之間的情誼,都會被訛傳為同性戀。

  • 3 # 雲中史記

    烽火戲諸侯,一個很著名的故事,這個典故流傳了2000多年,幾乎成了歷史事實。

    話說當年西周最後一個王—周幽王,非常寵愛自己的妃子褒姒,美人很美,就是不愛笑,這讓周幽王很焦慮。

    有一天,他盯著遠方的烽火臺,忽然心生一計。

    他命令士兵們點燃了烽火臺,於是,遠近的諸侯們紛紛帶著兵馬來救駕了。

    一個個國家的軍隊趕了過來,結果只看到周幽王和愛妃在那哈哈大笑。

    諸侯們一眼懵逼,沒辦法,只好嘆口氣,帶著人馬又回家了。

    此後,周幽王玩這個上了癮,玩著玩著,諸侯們就不搭理他了。

    結果,西戎人真的打來了,烽火臺又一次被點燃了,但這一次,沒有叫來救兵。

    周幽王被殺了,美女也被搶了去,京城被西戎人搶掠一空。

    但真實的歷史中,除了《史記》裡記載了這個故事,在發現的戰國史書裡壓根沒就發現這個事情。

    而周幽王敗亡的主要過程是這樣的:

    周幽王喜歡褒姒,為了表示寵幸,就廢了之前的王后,改立褒姒為王后,順帶著把以前王后生的太子宜臼也給廢了。

    宜臼見勢不妙,趕緊跑路,這一路就逃到了母后的母國—申國國君那,申侯作為前太子的舅舅,就為太子主持公道,他夥同鄫國,又拉攏了一幫犬戎部落的勢力,打進了鎬京,周幽王兵敗,西周滅亡。

    而宜臼就登上了王位,成為周平王。

    因為鎬京被戰火焚燬,殘敗不堪,周平王只好東遷,在洛邑建都,東周建立。

    自然,從此,周王的地位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而按照當時的交通條件,即使有了烽火臺,方圓千里之內的比較近的諸侯,從準備兵馬到趕到鎬京,再近的也得幾天,遠的沒有大半個月,根本到不了,這如何能讓周幽王和褒姒看著狼狽的諸侯聯軍大笑呢?

    畢竟,當時所謂的諸侯,是被周王分封到一個個點上的,限於人口少和生產力水平的極其低下,諸侯之間都是廣闊的野地,沒怎麼被開發,就是說,很多地方壓根就沒什麼路,諸侯軍隊要千里跋涉是非常艱難的,這個行軍效率非常緩慢。

    再加上需要很長的時間籌備糧草和兵馬,使得烽火戲諸侯也只能是一個傳說,一個純粹的故事罷了。

    想象一下,周幽王帶著愛妃,站在高臺上,隔幾天看一波人馬過來,這是什麼感覺?沒什麼笑點嘛!

  • 4 # 這些歷史要讀

    最典型的就是雍正的名聲,他的負面形象就是被那些無恥文人透過大量野史小說,造謠生事,最後以訛傳訛,越抹越黑的。

    過去,人們一提起雍正,自然就聯想起文字獄,血滴子等可怕殘酷的東西。這是由於大量野史小說的流傳,進而以訛傳訛,最後使得雍正被嚴重的妖魔化,並使其殘暴冷血的冷麵王形象深入人心。

    但現在,隨著我們後人對雍正的重新審視,就會發現,其實他是一個勤政愛民,大有作為的好皇帝,他在位期間的改革和圖治,上承康熙,下啟乾隆,對清朝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雍正即位之初,從其父皇手中繼承的是一個危機四伏的江山。康熙晚年為政過寬,導致官僚腐敗慵懶。而且在儲君問題上的舉棋不定,又引發九子奪嫡,致使朝廷黨派對立,矛盾尖銳,加上各地接連的天災,使得天下民生凋敝,國庫空虛。當時,偌大的清王朝,國庫中竟然只有區區300萬兩,實在尷尬。

    但雍正繼位後,以鐵一般的意志力挽狂瀾,果斷推動改革,對康熙晚年遺留的弊政進行整頓。他頂住了朝中反對勢力和保守勢力相互勾結所形成的巨大政治壓力;承受著全天下官紳階級這些既得利益者的干擾和中傷。

    雍正年間推動的三大改革: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開豁賤籍。極大的打擊了官紳階級的壟斷利益,從而促進了社會公平,釋放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一個被後世文人刻意淡化的事實是,雍正末年,清朝的國庫已經積攢起6600萬兩之巨,這一數字是康熙的20倍之多。而且,雍正還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

    也正是因為過度操勞,雍正的休息時間不足,才導致視力的下降,使他成為一位“眼鏡控”,光是他用過的眼睛款式就達十餘種之多。為了方便自己隨時處理政務,在他的寢室,坐轎以及書房等地方都準備一副眼鏡。其勤政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由於雍正的改革是讓利於民的,觸動了權貴們的既得利益,進而遭至那些無恥文人的口誅筆伐,大量諸如呂留良等所謂的大儒,借古諷今,干擾改革,而且還編造大量謠言,摸黑和妖魔化雍正。透過他們不斷的以訛傳訛,才最終導致雍正在民間名聲狼藉……

    這就是那些文人的無恥和虛偽,清朝如此,明朝的東林黨也是如此。嘴上說著為國為民,忠君愛國,內心卻自顧自身利益,罔顧天下!

  • 5 # 蘭臺揮麈

    歷史上以訛傳訛的事很多,最邪門的一件就是,所有皇帝都認為自己不是他爸生的。

    不僅大家公開說他不是他爸生的,而且當著他的面也說,到最後連他自己也這麼說。

    皇帝到底是誰生的?就連他自己也搞不明白了,你說吧“天子”,那當然是“天”生的,對吧,但是,他又說是“真龍”天子,這到底哪個是他爸呢?他們有的時候會說自己是“龍”體,看來基因裡有“龍”的成分,龍與天之子,這麼說他爸是“天”了,如果真這麼理解的話,那就翻天了。

    因為早些時候,比如說劉邦,他媽是在一個野外睡著了,然後他爸看到一條黑龍伏在她媽身上。。。厄這場面有點尷尬,然後然後就有了劉邦,這說明,劉邦的爸很有可能是黑龍生的。

    後來的歷史更含蓄,但也多少讓這皇帝的媽媽做個夢什麼的,踩個腳印什麼的,然後就有了皇帝。

    說來說去,皇帝們就不想讓你知道他爸是誰,而且傳來傳去,就有了很多版本,反正說的啊就是他爸不是一般人。

  • 6 # 歷史吐槽機

    我們在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時間,捲入一場與錯誤的敵人進行的錯誤的戰爭。——1951年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拉德利

    從那一年的5月3日以後,五星上將布拉德利先生就一直血淚控訴無良媒體對他進行了殘酷的輿論迫害,說他同情紅色中國、通共、坑害全美利堅最中二的紳士等。布拉德利先生在未來漫長的生涯裡一直後悔少年時不好好學習,以致成為學渣,又沒能像老夥計巴頓一樣掌握噴子技巧。因為通常他的控訴是這樣的:“抗議無良媒體斷章取義、以訛傳訛!”

    媒體:“那你到底說沒說過那句話!?”

    布拉德利:“我說過是說過,但.....”

    媒體打斷髮言:“說過就行,布拉德利同情紅色中國,還死不承認,此等卑鄙行徑,難逃輿論法眼!”

    布拉德利:“哎?我還沒說完呢!還有但是的啊~~親~親你別走~親你聽我說~給你好評還不行嗎親~”

    沒人關心布拉德利的但是,他就這麼被媒體坑的死去活來,只因為他是英語言文學不及格的學渣。所以要奉勸讀這篇東西的朋友,一定要好好學習,捱罵都還不了嘴的遭遇實在太過悲慘。

    完整版的故事是這樣的,1951年4月的時候,被彭老總連抽三記耳光的麥克阿瑟有點抓狂。一直在裝X從未被打臉的老麥覺得再不拿出點真本事,自己的演藝生涯將遭遇瓶頸。於是他提出要全面開戰,直接進攻中國,要給中國上大號蘑菇蛋,總之這哥們在反覆挨抽之後心態有點崩了。

    滿頭黑線的總統杜魯門死拉硬拽的不讓老麥發飆,大哥,你瘋了別連累大夥好不?你敢彪那群老毛子就敢浪,他們正愁沒有太平洋出海港呢,你這麼做不是成全他們嗎?我們的主要對手不是那個公雞形狀的新生兒,是那頭北方巨熊啊~親~~

    老麥本來就屬於蹬鼻子上臉、不分大小王的二貨,又處於被抽到神志不清的狀態。根本就不聽杜魯門勸,反正老子就是要全面開戰,就是要種蘑菇蛋,天大地大老子面子最大。話說作為堂口大哥的杜魯門也是個體面人,也是要面子的,老麥的作死行徑已經算是在抽他的老臉,這哪是能忍的?他果斷的告訴老麥 you are fire,你丫被開除了,滾回國來,咱倆嘮嘮到底誰是老大。

    但杜魯門萬萬沒想到,作為美利堅頭號雙花紅棍、當紅炸子雞的麥克阿瑟居然這麼多腦殘粉。直接開出幾萬人馬遊行示威,杜魯門的支援率掉了四分之一。感覺事情大條的杜魯門趕緊搬出參謀長聯席會,請出一票二戰功勳老將開聽證會,證明自己炒老麥魷魚是無比英明的行為。

    就這樣,學渣布拉德利先生悲劇了,因為他是那個聯席會的主席。他得證明總統大人的決定是正確的,還得說明自己不是受到杜魯門老大的唆使或威脅才出場的。在他貧乏到鬼哭神嚎的英語言文學修養中,這比讓他在眼鏡蛇行動中徒手拆德國坦克還過分,但為了自己的飯碗,他只能硬著頭皮上了,他說:

    在當前環境下,我們已經提出反對擴大戰爭的建議,現有作戰方案通常被描述為與紅色中國的“有限的戰爭”,全面開戰增加了我們將更多力量投入到一個非關鍵戰略地的風險,…,坦白地說,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全面開戰將使我們在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時間,捲入一場與錯誤的敵人進行的錯誤的戰爭。

    不出所料的,發言第二天,布拉德利就被老麥的腦殘粉噴了個死去活來,連通共這麼大罪名都扣腦袋上了,要不是美國軍方還是正常人居多,飯碗保不保得住都難說。更讓布拉德利崩潰的是,那個公雞形狀的傢伙也知道了他的發言,興高采烈的拿去證明美華人自己都覺得打得丟人,一直傳到了21世紀。但其實布拉德利不是達瓦里氏,他的意思如果按照麥克阿瑟的方式進行戰爭,才是錯誤時間、地點和對手,但沒人在乎他到底是什麼意思。

    可憐的學渣布拉德利先生只能無語問蒼天,他們不是都說只有單身狗才沒人權嗎?怎麼學渣也沒人權的?我只是想說跟中國全面開戰可能會惹到毛熊也下場,怎麼變成這麼複雜的事情?呆萌的學渣一直想不明白這個問題。

  • 7 # 月球上的水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問中國時流傳出許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尼克松在參觀故宮時“拿”了一個古董瓷杯,周總理沒有當場揭穿,繞了一個圈子:他找了一個魔術師,先變了幾個小魔術,又拿了一個和古董杯差不多的“變”沒有了,然後說在尼克松身上,尼克松不好意思的拿了出來……

  • 8 # 史物所

    近代史上典型的以訛傳訛,比如說一直閉關鎖國的中國,因為無知而產生的盲目自信。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林則徐再次上書道光皇帝,分析對手的狀況:

    “一至岸上,則該夷無他技能,且其渾身裹纏,腰腿僵硬,一僕不能復起,不獨一兵可手刃數夷,即鄉井平民,亦盡足以制其死命。”

    翻譯一下,“一到了陸地上,這個些洋毛子什麼技能點都沒有,而且行動不便,腰腿僵硬,一旦摔倒就起不來了”。

    那既然敵人這麼菜,武力值如此低,我們怎麼對付?林則徐說,“我方一個人,就可以滅掉對方好幾個,即使是沒有受過訓練的普通百姓,也可以輕輕鬆鬆取其小命。”

    即使是林則徐這種和外國打過交道的大臣,對洋人的認識,還是停留在殭屍(或是碰瓷的)這種刻板印象,並且從林則徐的奏章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那股龍傲天的自大之氣。

    從皇帝,到滿朝文武大臣,就這麼信了。

    但是鴉片戰爭的結果,我們最後都知道,中國失敗,敗於盲目自大之中,開始了屈辱的近代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藥股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近期值得投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