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edarling

    縱觀三國紛亂,劉備在擁有臥龍鳳雛二者得一者即可得天下的情況下,同時擁有臥龍鳳雛也最終沒能統一天下。我認為可以從幾個方面分析:

    1.從出身方面,劉備的出身相比於曹操和孫權,雖然也是皇室後裔,但家道中落許久,已經沒有宗族勢力的幫助,可以算是一介草衣,空有漢室後裔的頭銜,反觀曹操孫權,曹操家族也是近幾代的朝廷重臣,雖然後面也有衰敗,但是根基還在,曹氏,夏侯氏宗族力量也都強大。孫權家族就更不用說,幾代長期經營江浙富庶之地,偏安一隅,長期統治,根基可謂極其深厚。

    2.地理位置方面,蜀國雖然地處巴蜀險地,更有成都平原的糧倉,以天險拒敵,可謂天然屏障。但是,在你能以天然屏障拒敵的同時,你要出去攻打別人,也是致命的缺陷。從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失敗在糧草供應就可以看出,山地對於出征軍隊的糧草供應的影響。

    3.從各國屬地的人民支援方面,曹操,孫權所統治之地的人民都是各自家族長期統治,人民支援基礎牢固,在東漢末年,紛爭四起,人民對於你漢的認知已經比較淡薄,雖然,劉備具有皇室後裔的血緣關係,但是人民對於劉備的承認程度還是不高,對於蜀地的人民,劉備的到來無異於軍閥強佔屬地,相當於侵略者的姿態,因為劉備並沒有屬地,之前都是四處流浪,到諸葛亮時才建議攻略屬地為發展基礎。以孟獲的反抗就可而知。

    4.從個人性格精神來看,劉備所行皆是仁義道德之事。這種性格只適合治世,還不是統一亂世,而曹操的性格就屬於豪情萬丈,披荊斬棘,謀略深厚的創世者。

    以上幾個方面就是我個人的角度分析所得,僅僅是個人觀點。

  • 2 # 星下靜思

    古時朝代更換、國家興替,都離不開謀士們的精心謀劃,但戰爭的勝利和國家的統一,並不是靠一兩個人的出色謀略就能成就大業,其間還有更多的因素。謀士謀略,能夠起到指明方向、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統一思想等作用,屬於思想理論範疇。由理論轉化為實踐,需要一幫精誠團結、執行力強的團體。

    劉備擁有諸葛亮和龐統兩個頂尖謀士,並且為劉備在戰略上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在戰術上提供了作戰計策,提高了劉備作戰勝利的效率,加快了戰爭程序。但是,劉備在文有謀士武有猛將的情況下,為什麼沒有一統天下呢?

    一是謀士間政見不同。諸葛亮在為劉備提出三分天下的戰略方向後,龐統來投奔。在取益州問題上,諸葛亮與龐統有了分歧。龐統來投奔後,急於立功,極力鼓動劉備西取益州。劉備同樣想早曰取天下,便聽從龐統計謀。在戰鬥中,龐統在收到諸葛亮作戰提醒時,竟然是認為爭功,可見謀士間也是互有猜測的。

    二是謀士與將領思想不統一。諸葛亮的戰略計劃是好的,但在具體執行上,出現了偏差,造成了嚴重後果。諸葛亮關照關羽,守荊州要“聯吳抗曹”,但關羽卻當作耳旁風,在東吳來以求婚為由試探時,被關羽痛罵而拒絕,直接因此而失和東吳,沒有認真執行好諸葛亮聯吳計謀,埋下了人亡政息的結局,讓蜀漢出現了亡人失地的不利開局。

    三是巧取豪奪失去民心。劉備借荊州失信東吳暫且不說,但說劉備取兩川之地後,以仁義而著稱的劉備為百姓軍民分糧分錢,贏得了口碑,利於國家初建。但是,伐魏需要錢,此時諸葛亮的計謀又來了,造錢!於是,蜀國造出了價小值大的太平錢,以同樣的錢重,卻賦以百倍的幣值,瞬間,以百倍稅收速度搜刮到了民財,其慘烈的程度比董卓還狠毒!民生凋零,國疲久戰,不但難一統天下,自身能保已屬奇蹟!

  • 3 # 二曲人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是《三國演義》的說法,實際中遠不是那回事。曹、孫、劉三方中,基礎最差的是劉備,無地、無人、無財,可以說是三無人員。藉助剿滅黃巾,取得進身之階;由於其獨特的人際交往能力,取得曹操及東漢朝廷部分官員的信任與器重,還得了個皇叔的稱號。此後,以名打天下,借劉表之勢力地盤,聯合孫吳,在赤壁擊敗曹魏,佔有荊襄三郡(荊州有九郡,兩郡歸曹操,四郡歸孫權),才有了與曹、孫兩方鼎立的基礎。此後,進攻西川益州,劉備帶鳳雛龐統同行,而留下臥龍諸葛亮守荊州。不幸龐統陣亡,再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入川助攻。加之西涼馬超兵臨成都城下,劉璋投降,劉備據有了西川。龐統佐劉備入川,自己先陣亡,可謂妙算有差。諸葛亮帶兵助攻,於取成都中也未見奇謀,劉備兵圍成都不下,馬超兵到,劉璋懼而投降。如果說,後世對諸葛亮有稱道,一是草廬對(隆中對);二是收孟獲(平內亂);三是出祁山(北伐);四是忠君不二。這些實績距安天下仍然是有距離的。至於龐統,軍事、政治、經濟活動時限較短,還未見有安天下的手段。綜上所述,劉備具有了臥龍、鳳雛,而仍未安天下。

  • 4 # 上將噯福斯

    水鏡先生說的清清楚楚,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

    是得一個,而不得兩個都得。得兩個就壞事啦哈哈。

    劉備沒有悟透啊,把臥龍鳳雛都招入麾下,所以只得了三分天下。

    臥龍鳳雛都有王佐之才,都能輔佐劉備成就大業。關鍵是兩個在一塊相互內耗,一加一小於二,這就壞事了。

    特別是龐統,性格偏激,小心眼,事事要和孔明比高低。立功心切,把諸葛亮對他的告誡,當做耳旁風,貪功冒進,丟了自己的性命,也耽誤了奪取西川的大事。

    當然了,這只是一方面,還有其他的原因。第一,劉備遇到諸葛亮和龐統太遲。

    三國前期,遍地都是大小軍閥,那個時候顯然好混的多!如果有諸葛亮或者龐統的輔佐,劉備早就打下了大片的地盤。

    可惜劉備遇到臥龍鳳雛的時候,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孫權已經佔據江東,劉備卻只有小小的新野!閃展騰挪的空間實在太小了!在這樣極端不利的環境下,能夠敗中取勝,死中得活,建立蜀漢,已經是一個奇蹟!

    還要奢求北定中原、統一天下,實在太難為諸葛亮了。

    第二,劉備並不怎麼聽話。

    歷史上的劉備是很有主見的,在關鍵時刻往往都是他自己拿主意。

    並不是特別聽諸葛亮的話!

    諸葛亮勸他早早奪取荊州,他就是不聽。長坂坡,諸葛亮勸他放棄難民,率領軍隊快逃,他也不聽。稱帝以後,諸葛亮勸他不要討伐東吳,他還不聽。

    劉備的一些決定性的失敗,都是因為不聽諸葛亮的話。所以,他要為蜀漢前期的失敗,承擔主要責任。

    劉備如果真的對諸葛亮言聽計從,就不會犯這麼多錯誤,成就也會大很多很多,中興漢室也有可能。可惜,劉備不是懦弱的劉阿斗,劉備是一代雄主,他有主見。

    第三,就是劉備諸葛亮命不好,總是在關鍵時刻被隊友坑。

    早年間,劉備好不容易得了徐州,正準備大幹一場,結果讓張飛把徐州弄丟了。劉備好不容易得了漢中,正準備大幹一場,關羽把荊州給丟了。沒想到坑他最狠的人,確實愛他最深的人,尼瑪,劉備欲哭無淚啊。他能怎麼辦,還得報仇啊,陪著一塊死吧。

    諸葛亮也很悲催,第一次北伐,憋了五年的大招,一舉奪取隴右四郡,結果被自己最看重的馬謖給坑了,前功盡棄!

    時也,運也,命也!

    有時候不得不感嘆,人力有時盡,而天道無窮啊。

  • 5 # 張永科38

    謝邀請,世人皆知《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安漢向劉,但結局卻是西蜀先亡,令讀者無不感嘆!那麼,劉備為什麼沒能一統天下?劉備怎樣才有可能奪取天下呢?這個問題過去在教育口和學術界曾有過討論,其理由有如下幾點:O一,劉備雖得孔明龐統二位高士,但龐統早逝等於沒有,軍政要務均壓在孔明一人身上,以致孔明鞠躬盡瘁,軍前早逝!O二,劉備以私廢公不聽勸阻,伐吳遭敗,使蜀之國力損傷巨大!O三,蜀道艱難難於上青天!孔明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千里轉戰運糧艱難利在速戰。魏則交通方便糧草豐足利在堅守不戰!由於蜀出兵乃魏之人煙稀少的不毛之地,不能以戰養戰,每次出兵大都以糧草不濟無功而返,這是諸葛亮戰略的最大失務!O四,當年劉邦與項羽的主戰場在現在的中原地區~河南省滎陽地區,沒有糧草之憂,可以戰養戰。又有韓信從燕趙方面側擊項羽。O五,當年劉邦是由弱到強,項羽是由強轉弱,整個形勢是以強對弱!而蜀伐魏是以兵微將寡對兵多將廣,是以弱徵強!O六,一家之主劉禪軟弱無能,這是蜀不能得天下之重要因素!若劉禪能像漢光武那樣勵精圖治,胸懷大略,招覽人才,則局面定會改觀!O七,劉備未能得天下最關鍵的是關羽先失去荊州這個戰略要地![如果荊州不失,諸葛亮若能把以出兵祁山為主攻,以出兵荊州為側攻。改為以出兵祁山為側攻,或兩川取堅守之勢,諸葛亮暗中親統大兵與雲長合兵一處,出兵荊襄,避免了糧草不濟之不足,把主戰場由祁山不毛之地,轉為中原經濟富裕地區,這樣以戰養戰,一統天下或許有希望]!有綜上七個方面的不足,就是諸葛亮不早逝,縱有經天緯地之才,想一統天下,也是希望渺茫!!

  • 6 # 九哥脫口秀

    劉備擁有了諸葛亮和龐統!一個號稱臥龍,一個號稱鳳雛!那麼為什麼有了這兩位當時最高的智慧型人才而沒有統一呢?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和龐統在三國演義裡可以說被描寫成一等一的高手!如果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看,我們先來看看龐統之死!表面看龐統好像是替主赴死,命由天意,身死落風坡!這裡是三國演義的BUG!因為如果是一等一的謀士,他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至於己,也至於主公到如此地步!在三國志龐統傳裡,龐統主要功績就是建言劉備入川,智取巴蜀!後在雒縣被劍射死!

    說白了就是也是有點言過其實,誇大了龐統的實際能力!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諸葛亮,諸葛亮同樣也是被過分誇大!忠臣智慧肯定是有,但要綜合看還是需要對比!

    我們看劉備集團從硬實力來說是最弱的,錢糧地盤稅收,經濟都處於下風,這個本來就比較困難!這就是文武大臣的努力結果了!諸葛亮能把劉備從危難之時拉起來到三分天下,這裡確實是諸葛亮能力的體現!但是我們對比一下歷代開國帝王就知道一個現象,那就是大家都是在夾縫中生存起來!比如朱元璋,在開始也是最小的一隻部隊!在劉伯溫和文武大臣的努力下,由弱到強,最後統一!或者再來看看劉邦,劉邦在起初,可以說比劉備強不到哪裡去!比同時期各個軍事力量要弱的不是一點半點,最後統一!可以這麼說,如果諸葛亮和龐統真有那個實力,那一定會把弱慢慢變強最終幫劉備統一天下,但是他們好像比張良蕭何和劉伯溫還是有差距!

    當然這和劉備自身也有一定關係這裡就不過多闡述!

  • 7 # 魔獸世界紀檢委

    不光是有了龐統,諸葛亮,就是再有姜維也只是空歡喜一場,越折騰越完。因為他們還有幾個牛逼的對手:郭嘉,賈詡,司馬懿!

    我們看下他們的外號:鳳雛,就是小鳳凰。臥龍,就是趴著的龍。幼麒,幼小的麒麟。這三個神物都比不上另外一個司馬懿的外號:冢虎。更別提還有鬼才郭嘉,毒士賈詡了。我們接下來主要說下冢虎。

    "冢虎"司馬懿叫做“冢虎”。冢為墳,也指的是曠野,沒有了老虎。但在晚上,老虎進村,帶來災難。指代是禍害終能為患。冢虎是出自宋元以來的評書板畫,是說司馬懿是白虎星君負責鎮守三皇五帝墳的龍氣,曹操好像挖了這個墳造成龍氣一分為三。

    而司馬懿作為曹魏的大都督,當時他層次和蜀漢諸葛亮相當,諸葛亮也稱為“臥龍”先生,且與司馬懿有些一生之敵的感覺,所以才會出來冢虎一稱,事實上這也是一個能力的評估。聞之令人望而生畏,這一別號符合司馬懿隱忍持重,令人可敬又可怖的性格形象。對於這個稱號並沒有文獻的記載,多半是後代野史附會的。

  • 8 # 步武堂

    任何事,都是有前提的。“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也是有前提的。

    拿著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爛的人很多,相對於袁紹來講,劉備算是把牌打的不算太爛的。

    水鏡先生得知諸葛亮選擇輔佐劉備的時候說了一句話“諸葛亮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這句話很精闢,一針見血。

    諸葛亮輔佐劉備,他看中的是劉備的身世和劉備對他的“言聽計從”,在劉備那裡,他可以得到他想得到的發揮自己的水平,實現自己抱負的平臺和環境。他給劉備制訂了一個“統一天下”的戰略計劃,這個戰略計劃的前半部分的重點是“荊州”和“益州”,後半部分的重點是“待其時,南北夾擊,打敗曹操而天下大定”。但這個“時”,諸葛亮是無法控制的。

    在奪取荊州的過程中,諸葛亮起到了他“臥龍”的作用,但是奪取益州,則幾乎完全是“鳳雛”龐統和法正的功勞,而為了奪取益州,劉備賠上了“鳳雛”(也算賠上了法正)。

    其實,鳳雛龐統之才從某個角度講應該是高於“臥龍”諸葛亮的,這兩位一個是戰略上的翹楚,一個是戰術上的“大師”。在戰略上,諸葛亮的眼光“獨步江湖”,但是自從鳳雛在落鳳坡折戟,諸葛亮劉備集團在具體的戰術方面,成功的例子就少的可憐,特別是“荊州失守”,“夷陵之戰”以及後來的“六出祁山”。

    事實上,劉備幾乎是沒有真正同時擁有過臥龍和鳳雛。最終,臥龍被他用殘了,鳳雛被他用死了。

    另一方面,在諸葛亮的“統一天下”的戰略當中,一直沒有解決好的就是和東吳的關係,寄希望於曹魏解決東吳的問題,其實是一廂情願。

    諸葛亮有把握的只是能夠給“居無定所,行無常路”的劉備找一個他能控制的天下,這個天下就是“蜀漢天下”,而恢復漢室一統天下這個美好理想,諸葛亮在內心深處估計根本沒有“五成以上”的把握。

    他能做到的就是讓劉備“天下三分有其一”,並且這個目標也需要“鳳雛”龐統用命來換。何談“統一天下”?

    諸葛亮寄予希望的“待其時”,在水鏡先生看來他是“不得其時”,最核心的原因是諸葛亮“待”的那個“時”其實是不存在的。

    假如孫權和曹操都犯錯誤,假如上天可以眷顧劉備,甚至是曹操就是一個除了搞“陰謀擅權”而什麼都不是的“奸雄”,而孫權是那個“扶不起的阿斗”,這才是諸葛亮的“待其時”。

    事實證明,諸葛亮沒有如願,曹操的水平真的高於劉備,孫權也是一個“生子當如孫仲謀”的一代豪傑,諸葛亮絞盡腦汁連哄帶騙也沒能忽悠住那個年輕的“孫仲謀”,最終破壞諸葛亮的大戰略的不是曹操,而是孫權。

    對於劉備來講,當自己結束了“喪家犬”生活,有了荊州,益州甚至是漢中的時候,在他這裡,諸葛亮也得不著那個“時”了——劉備不再對諸葛亮言聽計從了。

    這就是拿著“王炸”拆開來打的節奏。當“小王”被滅之後,手裡的那個“大王”就變得沒那麼大的作用,而打牌的劉備也就不再十分的倚重那個“大王”了。

    不過,劉備得到了臥龍和鳳雛之後,成全了“漢賊兩立,王業偏安”的天下,這副牌打的也不算太爛。

    畢竟除了大小王之外,劉備其他的牌並不算太好,而劉備打“爛牌”的本事的確不太在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18的空戰效能夠美海航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