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爛柯人
-
2 # 南朝居士
耄厲不厲害?不是照樣被校長追得滿世界跑,跑了二萬五千裡,
校長厲不厲害?不是照樣被打得把都城丟了,多到大山裡去了,
他們都是無能之輩嗎?怕是沒人敢這樣說吧?為什麼到了趙構,就成了無能之輩呢?
面對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敵人,除了戰略轉移,沒有什麼辦法了,岳飛、木木帥實力不行的時候,也是不斷的轉進、轉進,
他要是有後來的數十萬精銳,也能與金國一戰了,
但是當時他有多少人呢?剛開大元帥府時,他手裡軍隊也就一萬多人,等到金軍撤走時,他的軍隊也就八萬多,
這麼點軍隊,拿什麼打?除了跑還能怎麼辦?
十二月壬戌朔,帝開大元帥府,有兵萬人,分為五軍,
-
3 # 喜歷史
有擔當也是說趙構出使金營一段,後來就開始了一路狂逃,逃亡路上不斷屈膝乞憐、“臣構”一詞閃爍古今,同一人怎可偏差如此巨大?只能說19歲趙構出使金營“氣宇軒昂、無畏無懼”之氣概純屬虛構,絕不可取信。
-
4 # 吾不到的吾空
趙構這和“中興之主”實在是有名無實,父兄被擄的奇恥大辱都無法激起他對金人的仇恨,他的“恐金症”不可救藥。趙構的不幸與幸運
趙構是徽宗第九子,帝王之後,命運本該一帆風順。
然而,趙構成長年代,正值南宋多事之秋,北方女真鐵騎一路南下,揉捻大宋的萬里錦繡河山。
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大舉南下,很快就渡過黃河,包圍開封。
開封軍民奮力抵抗,先後多次打遇金人的進攻,金將見一時難以攻克。
就提出了宋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並以親王為質的退兵條件。
宋欽宗就派九弟,時封康王的趙構前往金軍大營談判。
但趙構去金營不久,金人便懷疑他並非親王,將他遣回。
雖然是無功而返,但欽宗覺得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於是進封他為太傅。
是年冬,金軍再次南侵,欽宗無奈,只得再次命趙構出使金營議和。
趙構行至磁州(今河北磁縣)時,知州宗澤勸他不要前往,趙構猶豫不決。
不久,金軍再次圍攻開封,攻城甚急,欽宗詔命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統帥各路軍馬京勤王,趙構乃在相州(今河南安陽)組建大元帥府,召集各路勤王之師。
兵馬漸集,士卒達萬人之眾。
然而,還未等趙構出兵,金軍已經攻克開封,俘虜了徽、欽二宗,北宋滅亡。
次年二月,金太宗下詔廢掉徽、欽二宗,冊立宋丞相張邦昌為帝,建國大楚,定都金陵。
訊息傳來,群情洶湧,趙構更是放聲慟哭,誓要光復祖宗江山社稷。
這時候,趙構麾下已經有8萬的軍馬,兵力已盛,眾臣要求趙構稱帝,建宋,但趙構仍有顧慮,就沒有答應。
四月,金將完顏宗翰、完顏宗望,押解著,鐵二宗,以及宗族、臣僚四百餘人北還。
偽楚皇帝張邦昌追於眾怒,只得遣使請趙構位,同時去除帝號,元祐皇后(哲宗之後)垂簾聽政。
元祐皇后也造使勸趙構繼承大統,同定安危,重塑江山涉及。
趙構覺得時機已經成熟,逐於五月一日在南京應天府(今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史稱南宋。
四處流亡的初生政權南宋政權建立後,軍民抗金熱情高漲,主戰派大臣李綱積極進行抗金部署,他舉薦張俊為河北招代使,招撫河北各路義軍。
又任命宗澤為東京留守,開封尹,整頓府面,以備趙構回駕開封,收復失地。
但是趙構只求偏安,無心收復失地,後來更採納了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的意見,決定巡幸東南,以躲避金人。
李綱對此非常痛心,多次上書勸諫,均不為趙構採納,李綱見北伐無望,就提出辭職,趙構正有罷相之意,就免去了李之職。
李綱去職,天下為之震驚,士子們憤情不平,太學生陳東、歐陽澈多次上書,請求留任李綱,罷免黃,汪,同時北伐,避還徽、鐵二帝。
趙構震怒,競然下令斬兩人於市,為了阻止眾人悠悠之口,趙構又下令但有非議朝廷者,一律處斬,同時盡廢李綱的北伐部署,一心謀劃南遷。
九月,金朝以趙構廢偽楚、誅張邦昌為藉口,出兵南侵,盡佔河北之地。
趙構聞訊,不顧朝中主戰派大臣的反對,慌忙將朝廷遷揚州。
十二月,金分三路南下,開始的時候勢如破竹,接連攻陷青、濰,華,岐、秦等州,但因各地義軍襲擾,被迫撤軍北還。
老臣宗澤趁機會集各路豪傑,調兵遣將,部署兵力,打算趁勝渡過黃河,收復河山。
但趙構此時身邊多是主和派的佞臣,黃潛善,汪伯彥等人庸碌,他們妒宗澤之功,便在趙構面前大進讒言,說宗譯發了狂,言不足信。
宗澤因此優憤成疾,背生毒殂,與世長辭。
可憐這位耿忠老將臨終之前,沒有一字言及家事,念念不忘北伐中原,連呼三聲“渡河”,含恨而終。
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金軍聞宗澤已死,再次南侵,目標直指楊州。金軍兵鋒甚銳,很快就攻下塗州、淮陽、泗州等地,進一步逼近揚州。
趙構倉皇出逃,先往鎮江,後又逃至杭州。
金軍攻人揚州後,因孤軍深入,只得焚城北還。
趙構逃亡杭州後,朝野激諷,紛紛指責黃、汪誤國,趙構被迫罷免黃、汪之職,改任朱勝非為相。
五月,趙構自杭州北上,進駐江寧(今江蘇南京市),改為建康府,並遣使向金求和,表示願意削去帝號,向金稱臣的進貢,金人不許,扣押使者。
九月,再次興兵侵宋,趙構於是再度逃跑,先從建康逃亡鎮江,又從鎮江逃亡常州,接者從常州逃亡杭州,同時升杭州為臨安府。
十一月聽聞完顏宗弼率領金兵渡過長江,攻入江西,湖南等地後,又倉皇從杭州逃到越州,再從越州逃到明州,最後從明州逃到定海(今浙江鎮海縣)。
金兵逼近定海時,趙構又採納宰相呂顧浩建議,乘船逃往海上。
金兵乘船入海,追擊趙構,後由於遇到風而,才撤軍北還。
在撤軍北還之際,金朝還不忘扶植宋叛將劉豫建立另一個政權--偽齊,偽齊政權地佔河南、陝西等地,成為了南宋與金之間的緩衝地區。
次年,趙構自海上回到越州,開越州為紹興府,改年號為紹興,取“紹祚中興”之意。紹興二年(1132年),趙構回到了臨安,後定都於此,設定百官,政權才開始逐漸穩定。
不辨忠奸、偏安江南趙構建都臨安之後,開始的時候,也還標榜“中興”,光復中原,但不久就喪失進取之心,一心想著像金人妥協投降。
他啟用投降派大臣秦檜為宰相,把持朝政,對於力主抗金的名臣大將予以彈壓,同時還下命令鎮壓各地的農民起義。
在金兵南下之初,各地的人民紛紛奮起反抗,或聚為寇患,或殺敵報國。
如洞庭湖之鐘相、楊麼起義,擁水軍20餘萬人,勢力盛極一時。
又如太行山王彥聚眾十餘萬,與金大小百餘戰,沉重地打擊了金國侵略者。
但趙構沒有利用眼前的大好形勢,而是下令各地大力剿殺。
紹興五年(1135年),趙構從前線調集正在抗金的將領張浚、岳飛等人進討洞庭楊麼水軍,經過幾場血戰之後,終於在這年的六月了擒殺楊麼,平定了洞庭之患。
楊麼平定後,以張浚、岳飛等人為首的主戰派大臣,開始積極籌劃北伐大計。
紹興六年(1136年),張浚統軍兵分四路,圖取中原。岳飛領兵收復商州,虢州等地。
十月,偽齊政權劉豫之侄劉倪率軍數萬進犯建康,在藕塘(今定遠縣東南),被宋軍殺得大敗,張浚打算乘勝進去河南,擒殺劉豫,但被趙構拒絕。
紹興七年(137年),趙構派王倫為使北赴金國,奉迎徽宗梓宮,同時表達了代替劉豫成為金屬國的願望求。
金熙宗覺得偽齊兵弱,無法抗衡南宋,已無利用的價值,於是在這年十一月擒拿劉豫,降封蜀王。
金熙宗還向王倫表示,願意將劉豫統治的河南、陝西地區歸還南宋。
十二月,王倫回報臨安,趙構聞詢大喜,不顧主戰派大臣的反對,罷兔反對議和的左相趙鼎,讓秦檜獨專相權,全權負責與金和議事宜。
次年十一月,雙方達成和議:南宋則向金朝稱臣,並每年向金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
金朝將原來偽齊劉豫統治的河南、陝西之地劃給南宋,同時奉還徽宗梓宮及皇太后韋氏。
但是沒過多久,金國就撕毀和議,任命完顏宗弼為都元帥,執掌兵權,準備再次大舉南侵。
紹興十年(140年)五月,完顏宗弼統軍十萬南下,河南各地相繼投降,進而圍攻順昌(今安阜陽縣)。
順昌守將劉琦堅守城池,採取機動靈活的戰術,大敗敵軍。
與此同時,張浚、韓世忠、岳飛等南宋名將也先後指揮軍隊大敗金軍。
尤其是岳飛,還一度乘勝攻佔了穎昌(今許昌)、陳州、鄭州、中車等地,七月,又攻克了西京洛陽。
金元帥完顏宗弼聞訊大驚,親率精騎一萬五千人、步軍十萬人,進攻岳飛所在之地郾城(今河南漯河)。
岳飛沉著應戰,率領岳家軍以少勝多大敗金軍,隨後,乘勝進軍,前鋒直抵朱仙鎮,距離金軍統治的東京開封僅四十五里。
一時間天下震動,群雄紛紛響應,朱仙鎮大軍雲集,岳飛見北伐有望,興奮地對眾將說:“直搗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
然而,就在形勢十分有利的情況下,趙構聽信秦檜讒言,不和許岳飛進軍,後又在一天之內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岳飛班師回朝。
岳飛憤然道:“十年之功,廢於一旦。”不敢違背君令,只得宋奉詔退兵。
岳飛退兵後,金軍乘機又重新佔領了河南之地。
紹興十一年(114年),金軍意欲進佔江淮,但在柘皋(今安徽巢湖西北)被宋軍打敗。
趙構見金軍屢敗,元氣大傷,滅亡南宋已無可能,又怕張浚、韓世忠、岳飛等統軍大將御兵於外,難以控制,於是決定削諸將兵權,一門心思地和金國議和。
這年四月,趙構以“論功行貧”之名,將張浚、韓世忠、岳飛召京城,明升暗貶,將三人兵權全部解除,隨後派造秦檜和金人議和。
七月,金都元帥完顏宗弼寫信給秦檜,提出了想要議和,必殺岳飛的無理條件。
趙構急於求和,幹是命令秦檜構陷謀害岳飛之罪。
秦檜捏造了岳飛“謀反”的罪名,並收買了岳飛的部下作證。
十月,岳飛父子被羈押大理寺。在大理寺中秦檜等人指使獄吏嚴刑拷打岳飛父子,逼他們招供。
岳飛父子始終不屈。
這年十一月,宋金簽訂和議:宋向金稱臣,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為界,割讓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州)二州及商(今陝西商縣)、秦(今甘肅天水)二州的大半給金,每年向金納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史稱“紹興十一年和議”。
在和議簽訂不久,趙構就按照和金的秘密約定,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岳飛父子。
宋金和議之後,雙方二十年無大戰。但趙構沒有利用這一時機,休養生息,力圖振作,而是貪戀臨安繁華,醉生夢死,致使朝政日益荒疏。
他為求苟安,侍奉金朝如臣事君,十分恭敬。
每年,除了按照約定向金國朝貢絹、銀之外,還要每逢佳節、慶典向金朝宗室貢獻大量的金銀珍玩。而這些財物自然是從百姓的頭上一分一毫地搜刮來的,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回覆列表
儘管歷史上對宋高宗趙構的評價並不高,但如果仔細分析這位南宋開國皇帝的一生,或許會多少有些新的認識。大體而言,宋高宗趙構的的一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在登上帝位之前,趙構確實算是一位比較有作為且頗有擔當的皇子由於趙構生母身份低微,使得趙構在宋徽宗的眾多子嗣中,算是一個頗受輕視的一位,到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時,才被封為了康王。
可是,在靖康之難前夕,諸多皇子都顯得十分懦弱,而趙構卻能在關鍵時刻站出來,曾於靖康元年(1126年)年被封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率兵勤王,又曾親赴金營議和,就這一點來講,連趙構皇兄宋欽宗都沒有這種膽識。
後來,在金人大舉攻宋的情況下,趙構還緊急調集軍隊,試圖救駕勤王。只可惜,徽欽二宗性情懦弱,抵抗不利,很快屈服於金人鐵騎。這使得趙構等一般嘗試抵禦金人的剛毅之士,痛心不已。
當然,就當時的情況而言,即便趙構招募的萬餘人隊伍能夠及時趕到,也很難扭轉靖康之難的悲慘結局。只是,環顧北宋末年趙氏宗親,趙構確實還是一位比較出色而有擔當的皇子。
登上皇位後的趙構,雖然成了南宋的開國皇帝,卻變得懦弱膽小,甚至卑躬屈膝地向金人祈和,並殘害了岳飛等一批忠義之士。當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人俘獲後,一些大臣擁戴躲過一劫的趙構登基。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趙構在南京登基,拒絕李綱、宗澤等人抗金主張,採納黃潛善、汪伯彥南遷之議,建行都於臨安,史稱“南宋”。
宋高宗登基後,又重用秦檜,貶黜主戰的大臣和武將,甚至殘害了岳飛等抗金將領,向金國稱臣、割地、納貢。宋高宗登基後的轉變,與先前對照來看,確實是天壤之別。
在殘害岳飛等一批忠良的行為中,主謀為秦檜,而執行者則是王俊、王貴等人。然而,當時宋高宗心中十分清楚,岳飛確實是一位忠良,並無謀逆之心。可是,為了求和的宋高宗,竟然賜死岳飛父子,因而引得後人對其抨擊不斷,並在岳飛面前立了秦檜等人的跪像。到宋高宗晚年時,主動禪讓,自稱太上皇,退居德壽宮,算是平穩地度過了餘生。
縱觀宋高宗前後的轉變,其原因是十分複雜的,但歸結起來,主要原因應該有以下三點:首先,趙構在做皇帝之前,雖然是一位頗受輕視的皇子,可終究還是覬覦皇位的,因此積極表現,甚至能做出招募兵馬和赴金營議和之事。從這一點來講,趙構的英勇,既有形勢逼迫的原因,又有急於表現的因素。
其次,趙構做了皇帝之後,原本離皇位遙不可及的他,搖身一變成了真命天子,因而在思想上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他試圖維護自己的利益,尤其是要保住來之不易的皇位。從這一點來講,宋高宗即便有北伐之心,卻也有不小的顧忌。
再者,就當時的形勢來看,即便南宋拼盡全力,也未必能夠獲得全勝。可以說,當時宋高宗偏安一隅後,已經開始打起了如意算盤,在他看來,只要能穩住皇位,享受餘生便可,自然不復當年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