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逍野東

    當時的東南地區經過太平天國運動後,思想上有所發展,沒有過去的閉塞,開始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其次,在經濟發展中屬於潛力巨大,有錢有勢,大部分人來說抵抗意味著保護自己的財產,放棄你的錢不是自己的,老婆也有可能是別人的,當一個人或是一個集體的利益受損的時候,不管你是否是統治者,都將會受到阻撓。因此這很正常不過了。所以所道歉這不可能的,只要不怪罪就好,一個統治者會說自己的不好嘛,就是有錯也是會找各種理由搪塞過去。

  • 2 # 小強的美好時光

    首先要說的是,慈禧其實是不願意和洋人打仗的,而且當時朝中更有大批主和派的勸說慈禧不要和洋人開戰,慈禧也對殺害外國使團的義和團進行遣散,這樣看來,慈禧真的不想打,但是為什麼打了呢,那是因為她收到了一封假情報,說洋人要他下臺,慈禧一聽就怒了,所以下令開戰,而南方大臣們卻並沒有聽從命令,而是採取"東南互保"政策,慈禧被打的逃到西安,最後還是軍機大臣給洋人說明情況才放過慈禧,那麼假如慈禧懲罰了東南總督,相當於是承認了自己想打洋人的想法,那不是自尋死路嗎?所以是不敢說而已。

  • 3 # —只道是尋常

    當時地方已經不受朝廷控制了,東南沿海省份社會風氣比較開化,慈禧後來也知道八國聯軍戰爭純粹的損人不利己,東南互保,也保住了大清的半壁江山免於戰火,其實當時治罪東南督撫也沒啥用,倒不如自己道個歉承擔下來,落下個美名,你們覺得呢?

  • 4 # 新知傳習閣

    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過程中,清政府的八旗兵和綠營兵早已腐敗不堪,難以承擔起抵抗太平軍的任務。

    在這個時候,以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為首的團練武裝迅速崛起,並轉化為朝廷的正規軍。這些軍隊作戰勇敢,成功的完成了鎮壓太平天國的使命。

    由於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清政府中央的財政難以支援。曾國藩在南方數省就擁有了軍政財大權,把南方各省的人事任免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到這個時候,滿清貴族就喪失了對南方各省的控制權。同時也代表漢人的迅速崛起,從這時起,清政府的滅亡就走上了倒計時。

    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滿清貴族自然不願意看到漢人的崛起,慈禧太后命令馬新貽接替曾國藩的兩江總督,目的就是找到證據把南方的漢人官員連根拔起。

    據說馬新貽接到這個任務後,就知道這一次凶多吉少。在他尋找湘軍將領的罪行時,被湘軍派出殺手張文祥刺殺。慈禧太后連續派出了幾任欽差大臣來查辦此案都沒有結果,不得不重新讓曾國藩回到兩江總督的任上。

    後來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本來是一個小案件,但也成為慈禧太后和湘軍將領之間的一場鬥爭。案件不斷升級,最後楊乃武沉冤得雪,許多湘軍官員被免職。

    儘管如此,南方各省的主要官員仍然是由漢人來擔任,這一趨勢已經不可逆轉。慈禧太后藉助楊乃武一案打壓了漢人,這只是滿清貴族在南方實際控制權的迴光返照,難以解決本質問題。

    當慈禧太后對西方11國列強宣戰時,曾電令南方各省率軍北上勤王。兩廣總督李鴻章作為老牌政治家,很清楚這場戰爭的後果,清政府必輸無疑。

    於是李鴻章回電:此乃偽電,概不奉詔。同時命令盛宣和接觸湖廣總督張之洞和兩江總督劉坤一商量東南互保的問題,並和英法各國公使協商相關的問題。

    在李鴻章的帶頭下,他們和西方各國達成了東南互保的協議,主要內容就是:不管北方打成什麼樣子,南方各省概不參與,維持目前的現狀,確保南方政治和經濟的穩定性,這也符合西方列強的利益訴求。

    甚至張之洞有更大膽的想法,如果滿清貴族倒臺了,南方各省可以考慮成立一個民主共和國,由李鴻章來擔任大總統,重新恢復漢人對中國的統治地位。

    在日本的康有為保皇黨和孫中山的革命黨,都委託梁啟超回國與李鴻章接觸。希望李鴻章能夠支援建立君主立憲制或者民主共和,但都被李鴻章拒絕了。

    遠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命令李鴻章為首到北京和八國聯軍談判。慈禧太后也承認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肯定東南互保是正確的選擇。

    這是當時明事理的政治人物都明白的道理,清政府連西方列強一國也打不過,偏偏敢於向西方11國宣戰,這本身就是自己找死的行為。傳說當時慈禧太后要向西方12國宣戰,結果湊不夠數,就向英國宣戰了兩次,成為當時的大笑話。

    東南互保的成功,是南方的漢人高階官員的一次重要嘗試。它再次宣告了滿清政府離倒臺不遠了,他們根本就沒有力量控制全國。

  • 5 # 號角催人紅旗飄

    東南自保劉坤一作用最大,至於張香濤還欲推薦李鴻章出任華夏大總統,一切在於盛宣懷的多方遊說,其實是李鴻章不忍華夏塗炭儲存中華民族的根本元氣,只有中華民族存在才有滿清朝廷吧!

  • 6 # 歷史課課代表

    慈禧向十一國宣戰時,身為兩廣總督的李鴻章明知這是胡鬧,在朝廷下宣戰書的同時,李鴻章只寫了八個字“此亂命也,粵不奉詔”,表面上李鴻章是在違抗命令,實際上這是救大清的八個字,首先一旦北京不保,可以實行東南互保,以防京城而全軍覆滅,為大清留下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其次戰敗簽約,可以獲取戰敗後談判的資本,辛丑條約最初文本里單單德國就提出賠償七億兩白銀,李鴻章以東南互保、拒絕俸詔之名,談出了十一國共四億五千兩。以李鴻章為首的東南數省為了保全慈禧的大清,只因慈禧老太太的胡鬧而違抗命令,慈禧當然要道歉!慈禧為何胡鬧?

    當時端郡王載漪給慈禧送來一份假的外交照會,說是洋人給她的,裡面明確寫著讓慈禧退位,光緒回來掌權,老太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有人動了他的權力,誰動了我的乳酪!這時候的慈禧已經不是什麼政治家了,就是一潑婦,大清以弱國的身份向世界排名前十一位的國家同時宣戰,打不過也要打,我把這江山毀了,就是不給你光緒。當時老太太算數不是很準,向十一國宣戰,起了十二份詔書,向英國又宣戰了一次,這給英國氣的。

    李鴻章形成東南互保後如何保護大清?

    老太太宣戰後,被打的很慘,一路吃著大餅鹹菜逃到西安,這時候的慈禧已經認識到自己玩大了,趕緊讓李鴻章去談判,只要洋人把大清還回來,賠點錢也是無所謂的。她心裡也明白如果李鴻章當時支援朝廷,對抗八國聯軍,大清就真的亡了。老太太趕緊任命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議和談判全權代表,李鴻章你去給我談,換言之,禍是我闖的,有事你李鴻章要去給我抗。

    李鴻章當時已經78歲了,他自許為大清的裱糊匠,糊窗戶的一層紙,當他經不住風雨啊。78歲的老頭一路坐著馬車來到北京談判,在北京十一國公使入座,李鴻章也入座,談吧,十一國拿出起草賠款文字,請李鴻章在戰敗國的合約上簽字,但是李鴻章當場否認大清是戰敗國,各國談判代表蒙了,你不是戰敗國我們幹嘛來了?李鴻章說道,我們沒打仗,為何說我大清是戰敗國呢?各國公使立即將清政府宣戰書拿了出來,鐵證如山,英國說:我這還有兩個呢。

    李鴻章回答道,那是我們太后被壞人綁架了,你看看我們東南數省的宣戰書上寫的什麼?“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宣戰的時候我就說了,那是胡鬧!李鴻章豁出這張老臉不要了,就為了給大清減少點賠款,目的是在給大清續命啊!十一國我們這一趟白來了?鎮壓義和團,是不是要給點錢?要錢可以,要地沒有!大清外債成山,也不差這一次了,最後賠了4億5千萬兩。

    這樣精忠報國之人,時刻想著為慈禧的大清續命之人,因慈禧胡鬧,導致保清抗命,慈禧理應道歉!

  • 7 # 萊駒為右

    東南數省違抗的是慈禧向世界宣戰的命令,事後也證明,慈禧是錯的,導致八國聯軍進中國,清朝大敗,簽訂辛丑條約賠銀4.5億兩,捅這麼大的漏子,慈禧當然要道歉了。

    西太后如同兒戲的宣戰

    自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主張洋務運動的漢臣被迫遠離了權力中心,滿人有佔據了朝廷,軍機處沒有一個漢臣,曾經監斬戊戌六君子的剛毅進入軍機處,因其反動保守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慈禧想廢黜光緒皇帝並立端王之子為大阿哥遭到了外國駐北京的公使們公開反對只好作罷。慈禧認為外華人和他對著幹,支援變法,反對她廢光緒,其實是想奪她的權,把她趕下臺。

    正好從1898年開始中國黃河決口,淹沒山東幾個州縣,然後北方又遭遇大規模旱災,於是有人認為是洋人傳教以及修鐵路才導致天災,於是出現了義和團。袁世凱在山東驅逐義和團後,義和團跑到直隸(今河北)、北京、天津作亂,殺死信洋教的中國百姓,攻擊洋人的教堂殺死,外國公民。

    對於洋人的紛紛被滅,慈禧本質上是高興的,在她看來不管義和團的農民們造反的目的是什麼,至少他們攻擊的目標是洋人。

    1899年11月21日,她訓令各省當局不要再抱任何和平幻想,她說:“各省督撫,必須同心協力……以中國地大物博……又何強敵之可懼。正不必化干戈為玉帛,專恃折衝尊俎也。”

    拳民到處殺害外華人、教徒,燒教堂、拆電線、毀鐵路,攻進天津租界。各國公使要求清廷取締義和團,但未獲迴應。1900年6月11日,日本使館書記被董福祥的軍隊殺害,董福祥的軍隊已經加入義和團。義和團襲擊使館的衛隊,並於6月20日殺害了德國公使克林德。

    端王、剛毅和太后當時都同意,全力攻擊各國使館對洗雪半個世紀的屈辱來說是必要的。經過廷議,慈禧太后決定與各國斷交,以光緒名義向十一個國家宣戰,當時世界上就那麼幾個強國,慈禧此舉無疑是在向世界宣戰。此後,義和團開始大規模的進攻北京的各國使館,洋教堂。列強被這種發展弄得驚慌失措,它們決定派遣軍隊到中國。所謂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開始

    地方總督實力派的自保

    本來慈禧太后的愚昧決定是可以被阻止的,但是五位對慈禧太后進行勸諫的高階官員被以端王載漪為代表的保守派處死,他們是兵部尚書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吏部侍郎許景澄、內閣學士聯元、太常寺卿袁昶。保守派甚至主張把駐外使節、洋務派都殺光,甚至要“斬一龍二虎十三羊”,龍就是光緒皇帝。至此,無人敢反對向洋人宣戰。

    以中國的實力在當時根本無法與列強抗衡,為了避免列強有進一步的理由入侵併演變成全面的侵華戰爭,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郵政大臣盛宣懷、閩浙總督許應騤、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組成東南互保,另外陝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雖然沒有加入東南互保,但是亦是支援東南互保。他們一致拒絕承認這個行動,堅決認為慈禧向列強宣戰是未經皇帝正當授權的“亂命”,並與列強達成協議“無論北方情形如何,請列國勿進兵長江流域與各省內地;各華人民生命財產,凡在轄區之內者,決依條約保護。”

    無奈無恥無能的罪己詔

    但是真到和洋人打仗時,義和團跑的比兔子都快,大清的軍隊又不堪一擊,慈禧無奈之下只好帶上光緒皇帝跑了。把光緒帶在身邊的目的就是怕洋人扶持光緒,把她這個老太婆趕下臺。

    無奈之下慈禧只好以光緒的名義下《罪己詔》向天下道歉、向洋人認慫、把責任推給義和團。開篇便說:本年夏間,拳匪構亂,開釁友邦,朕奉慈駕西巡,京師雲擾。迭命慶親王奕劻,大學士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便宜行事,與各國使臣止兵議和。

    對各國的條件照單全收一概答應並說出了那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話:昨據奕劻等電呈各國和議十二款,大綱業已照允,仍電飭該全權大臣將詳細節目悉心酌核,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最後才勉強承擔責任,但還是在說百官無能,軍隊無能,最後才說我只能責怪自己,哪有功夫責怪別人呢:

    朕受皇太后鞠勞訓養,垂三十年,一旦顛危至此,仰思宗廟之震驚,北望京師之殘毀,士大夫之流離者數千家,兵民之死傷者數十萬,自責不暇,何暇責人?

    這個罪己詔就算是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道歉了吧。同時也暴露出以慈禧為代表的滿清貴族的無能,為了自己的權力無恥的出賣中國利益,華人對此很無奈,但力量在積蓄,滿清離滅亡也不遠了。

    辛丑年喪權辱國的條約

    慈禧向列強宣戰發生在庚子年,在慈禧“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賣國指導思想下,隔年的辛丑年與洋人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稱為《辛丑條約》。《辛丑條約》開篇申明瞭大清國與十一國都是受害者,罪魁禍首都是受害者,大家的目的就是打擊義和團,消滅拳匪,恢復秩序。當然,洋人要的是實際利益,才不管你加什麼帽呢,賠償軍費4.5億兩白銀,中國每人一兩,這臉打的,幹嗎不找義和團去要呀?列強還取得了在使館區駐兵,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12個重要地區駐紮軍隊等權力。清王朝完全在列強的監視之下了,幾乎就是殖民地了。

    慈禧把自己的權力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只要不剝脫她的權利,賣國求榮完全沒問題,洋人也看到了這一點,轉而與她合作,慈禧的位置坐的更穩了。所以,整個過程中只有慈禧是勝利者,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倒黴的是全華人民。她給列強道歉,給強勢的督撫道歉,但什麼時候給華人民道過謙呢?

  • 8 # 歷史的拐點

    慈禧之所以事後道歉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此戰非天災,乃是人禍。當時的慈禧為了遏止外國勢力對中國內政的侵蝕,對“義和團運動”採取放任不約束的態度,致使發生了很多非人道的流血事件。之後聽說列強要干預還政,直接選擇向全球萬國宣戰。雖然八國聯軍侵華另有根本原因,但是這道詔書也給了對方名正言順的發動侵略。

    二、李鴻章肱骨之臣,還有利用價值。“東南互保”的開端是李鴻章拒絕慈禧北上勤王的詔書說“此亂命也,粵不奉詔。”然後聯合張之洞、劉坤一結成東南互保,不理睬北京之變。自然讓清廷氣惱,怎能不恨。但是,八國聯軍當時受挫于山西,慈禧坐困陝西,都希望結束此次戰爭。而最適合做這個談判大使的只有李鴻章。這是個苦差事,註定要背起“賣國賊”的稱號。願意並且能夠做的只有原通商大臣李鴻章。因為用的到,所以能忍受,這是慈禧這個成熟政治家的選擇。

    三、清廷勢微,無力懲罰實權大佬。清朝末年,原本國家主要的暴力工具八旗軍與綠營早已經糜爛不堪。相對強悍的武裝力量全部掌握在南方諸位總督手中。此次“東南互保”的發生已經讓慈禧認識到了清廷的孱弱。強力要求懲罰三人或者其中任意一個人。最終結果可能是讓清廷威嚴掃地,喪失最後一塊遮羞布。

    所以說,慈禧認錯服軟非出真心,全是政治的考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孫嘉誠求雨成功是必然還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