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銳光醫線
-
2 # 醫聯媒體
早期糖尿病並不是很嚴重,是可逆性的,也是就說只要注意保證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有飲食習慣最終可以實現不得糖尿病,如果糖尿病發展到中期以上就沒有辦法逆轉了,如果沒有及時注意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大約有六成的早期糖尿病會發展成糖尿病。
很多人對早期糖尿病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或者沒有及早發覺,一方面是由於早期糖尿病沒有像中晚期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多飲多食多尿消瘦”那麼明顯,沒有定期去醫院體檢自己可能就沒有發現,另一方面是,一些人即使知道了自己是糖尿病早期,血糖檢測沒有達到可以完全說是糖尿病的標準,就心存僥倖,沒有采取積極手段,及時合理自己的生活還有飲食習慣,導致最後演變成了真正的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原則是堅持控糖,儘量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範圍崗位。控糖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長期堅持,控糖首要就是從飲食上開始控制,對身體熱量的攝入要有一個合理的規劃,選擇低膽醇,含糖量的食物。
其次是藥物,配合醫學治療,另外,運動也是降糖的一個重要手段。血糖日常監測不可忘記,不論是對於早期糖尿病的防治,或者是對中晚期糖尿病的把控都有重要意義。糖尿病患者要調整好情緒,多出去參加社交活動,或者平常多運動,可以讓自己的心情好很多,不要讓自己壓力過大。
指導專家:惠麗超,副主任醫師,錦州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從事內分泌臨床工作15年,擅長糖尿病等內分泌科常見疾病的診斷。
-
3 # 營養百事通
糖尿病前期一定會發展為糖尿病嗎?會!如果不加控制的話。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什麼叫做糖尿病前期。簡單來說就是指血糖超出了正常水平,但是還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糖尿病前期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空腹血糖受損,指的是空腹血糖超過了6.1mmol/l,但是又沒有超過7.0。第二種情況是糖耐量減低,指的是餐後兩小時血糖超過了7.8mmol/l,但是沒有超過11.1。
在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加控制,很容易發展成糖尿病,反過來在糖尿病前期,如果能夠科學飲食,合理運動,是非常有把握回到正常水平的。接下來我們就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在糖尿病前期要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是控制體重在合理範圍之內。肥胖是導致糖尿病的直接誘因,所以把體重指數控制在24以下是糖尿病綜合治療的目標之一。所謂體重指數是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是目前判斷體重是否超標的重要指數。糖尿病前期的人一定要把體重指數控制在24之內,而為了保證體重指數正常,就要設限制總能量的攝入。
其次在飲食的過程中注意選擇低GI的食物,不選高GI的食物。從主食的角度來說,精製穀物的GI值都比較高,如白米飯,白饅頭,白麵包,白麵條,白麵餅等。糯米和粘米的GI值也比較高。相反各種全谷和粗雜糧的GI值比較低,是糖尿病前期的人建議選擇的。另外絕大多數蔬菜都是低GI食物,同時蔬菜中還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也有助於降低餐後血糖。糖尿病前期的人可以吃水果。水果也要選擇GI值比較低的,如蘋果,梨桃,櫻桃,柚子等。
再次糖尿病前期的人在飲食的過程中注意告別甜飲料和任何甜食,減少鹽的攝入,儘量少喝酒,可以適當的喝茶和咖啡,除此之外烹調油的選擇,推薦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高的植物油。少食用飽和脂肪含量比較高的豬油,黃油,氫化油,起酥油等。還要注意食用油的多樣化。
最後一點就是運動,適當的體力活動有助於降低血糖,同時也有助於減肥和維持適宜的體重,同時運動還可以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建議糖尿病前期的人每週至少保持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並且每週進行三次抗阻力鍛鍊。
糖尿病前期的人做到以上幾點,第一控制飲食,第二保證體重在正常範圍之內,第三合理運動。是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遠離糖尿病的。
-
4 # 註冊營養師趙偉
我們平常說糖尿病是終生性疾病,一旦到了糖尿病階段就會比較麻煩,而所謂的糖尿病前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如果這個階段措施得當,完全可能好轉,不會繼續惡化發展為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是二型糖尿病,因為胰島素抵抗造成血糖過高,這一過程是逐步發展而來的。首先開始的就是出現胰島素抵抗,原有的胰島素量達不到血糖控制效果,按照人體自身的應答機制,胰島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如果不想辦法改善,隨著胰島素抵抗的加重,胰島素的分泌量會越來越多,直到胰島累壞了,功能喪失。
所謂的糖尿病前期,是一個最後挽救視窗,這個時間段如果能調節飲食,吃升糖指數低的食物,減輕胰島負擔;控制肥胖,改善胰島素抵抗的程度,胰島功能或許會有恢復,血糖可望在不需要藥物幫助的情況下維持穩定。
但問題恰恰處在不自知,也就是說大多糖尿病前期的病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血糖不正常了,不僅不自我控制,反而變本加厲的透支生命,所以每年有大量的糖尿病前期,轉變成糖尿病。一旦成為糖尿病,想要治癒或者擺脫藥物,可能性就很小了。
-
5 # 家庭醫生線上
糖尿病被譽為“不死的癌症”,由此可見,糖尿病的恐怖程度。糖尿病是無法治癒的,需要終身用藥。對於糖尿病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預防,儘量避免糖尿病的出現。
糖尿病前期只是糖尿病的一個臨界階段,如果不加以重視,就有可能向著糖尿病的方向發展,如果能夠在糖尿病前期加以干預控制,是有可能遏制住,避免轉化成糖尿病的。所謂的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在6.1—6.9mmol/L之間,或者餐後2小時血糖在8.8—11.0mmol/L之間,而糖尿病是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0mmol/L或者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等於11.1mmol/L。
糖尿病前期一般沒有任何症狀,如果不去測量血糖,是不知道存在糖尿病前期情況的。而等到有症狀時,可能很大一部分人已經被診斷為糖尿病了。因此平時普通人也一樣需要做好血糖測量工作。
從普通人到糖尿病前期再到糖尿病,其血糖升高的曲線從生命的歷程來看是一條平滑曲線,也就是說是一種危險不斷累積的過程。如果出現糖尿病前期,需要積極干預,這些干預手段包括:飲食控制、運動鍛鍊、藥物預防(二甲雙胍、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甘精胰島素、利拉魯肽等這些藥物都有相關的臨床試驗證明其可以預防或延緩糖尿病前期往糖尿病的轉化)。
因此,當出現糖尿病前期時,也不要過於緊張焦慮,只要積極干預,是有可能避免發展成糖尿病的。
-
6 # vista營養師
個人認為,糖前期只是個偽概念。
介於血糖正常值與血糖確診值之間的地帶,被稱為糖尿病前期。但是,病理學沒有給出糖前期血糖超標的原因,也沒有給出調理糖前期的具體建議,他們所建議的糖前期預防措施,往往集中於飲食控制、運動鍛鍊、藥物預防,至於如何飲食控制,如何運動鍛鍊,如何藥物預防(暫且接受藥物也是預防措施),醫生又無法給出具體建議,更無法確保有效,離開了方法談建議,都只是空談!
我們的身體有非常精密的血糖調控機制,人體影響血糖水平的激素有很多種,除了胰島素,還有胰高糖素,腎上腺素,垂體前葉分泌的生長激素,甲狀腺素,兒茶酚胺等等。 壓力、緊張、熬夜、失眠、酗酒、高負荷工作、飲食不及時、頻繁低血糖都是常見的應激刺激因素,都容易導致血糖升高!常規的糖尿病檢查主要有:生化檢查(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腎功能;尿酸;乳酸脫氫酶;肌酸肌酶等)、糖化血紅蛋白、糖耐量實驗。通常,只要血糖超過標準值(空腹血糖大於7mmol/l,餐後血糖大於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然後醫生大多都會按照二型糖尿病即胰島素缺乏來降糖治療。
如果你的血糖介乎正常和確診之間,對醫生來說是個挑戰,他們既不能無動於衷,又陷於自身的能力而無所適從,因為除了藥物干預,在飲食、運動、情緒控制、放鬆訓練、呼吸方式、壓力緩解、營養補充等一干對調節血糖有幫助的做法上,醫生都是空白。這不是詆譭醫生,是事實如此。
於是,糖前期的概念就應運而生。
問題是,即便血糖超出正常標準值,就一定是糖尿病嗎?就一定是一型或者二型糖尿病嗎?
醫院幾乎從不檢查腎上腺皮質激素(GC)、胰高糖素、兒茶酚胺、腎上腺素等引起血糖上升的激素,不排查應激反應和其他因素引發血糖高的情況。又如何知道你是不是由於應激刺激引起的血糖高?是不是繼發性糖尿病?是不是身體的主動調控呢?
常規血糖檢測存在明顯漏洞,只看血糖指標不能判定血糖高原因!糖尿病的診斷單憑症狀和血糖、尿糖極不可靠,因為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並無明顯症狀。尿糖測試則受到腎糖閾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假陽性或者假陰性。而血糖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動態變化。
最新的糖尿病診斷標準並沒有修正這些疏漏,反而將糖尿病確診的空腹血糖從7.8降為7,這樣做是把更多高血糖當成糖尿病,讓藥企賣出更多藥物,對糖尿病確診無半分好處。
糖尿病是最易發生誤診的幾種疾病之一!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糖尿病錯誤治療兩年之後,發現被誤診了糖尿病型別,說起來也是可笑可嘆,但,這就是醫療診斷、治療糖尿病的現狀!
糖尿病有四種類型,一型,二型,應激型和妊娠期糖尿病四種。一型糖尿病是胰臟受損,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所致,二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島素相對不足和靶細胞胰島素敏感度下降(胰島素抵抗)。這裡面最容易被忽視的,最容易被誤判的,就是應激型糖尿病,又稱作特殊型別糖尿病,以前僅特指少量燒傷病人等情況,但是現在發現,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顯應激反應。
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已經證實,持續緊張與壓力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誘因!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大腦為了保證正常運轉,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體會出現低血糖狀況。糖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一旦低血糖情況發生,身體會啟動低血糖應激反應,胰高糖素升高,胰島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質以及脂肪都會透過糖異生作用轉化為血糖,提高身體的血糖儲備。
如果緊急情況反覆出現,身體會處於戰備(應激)狀態,需求更多血糖用來應對危機。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擁有最強的升糖作用),持續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用來規避低血糖風險,(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險的多,短期的低血糖就會有致命損害)導致血糖居高不下。
應激性糖尿病或者應激引發的暫時血糖升高可能是糖尿病主要人群壓力與情緒等應激因素對血糖的影響比傳統的認知要大的多!恐懼、緊張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壓力、焦慮引發兒茶酚胺分泌增加,抑制胰島素作用,導致血糖升高;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及精神刺激、外傷等原因導致甲狀腺素分泌增加。甲狀腺素可促進小腸黏膜對葡萄糖的吸收,同時促進糖原分解及糖異生作用,從而升高血糖。這些因素反覆發生,就會導致應激性糖尿病的出現。
也許你一直認為的二型糖尿病,可能正是應激性糖尿病卻被錯誤治療!大量應激性糖尿病或者由於升糖激素影響導致的血糖高被誤判為二型糖尿病,這絕不是開玩笑。
應激性糖尿病是暫時性糖尿病!如果在應激狀態實施藥物胰島素降糖治療,要麼藥物失效,要麼可能出現低血糖狀況加重應激。
當前,由於壓力、高負荷工作等應激導致的血糖高情況異常普遍,去年,全國醫院中的護士由於熬夜加班,新增一萬多例糖尿病,這一類大多應該屬於應激性糖尿病,而不應該是二型糖尿病。
最後,血糖偶爾超出正常值,並不需要太多擔心,反思一下你觸發了哪些應激因素,從而導致了身體主動升糖!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可能至始至終都在製造身體對高血糖的需求,而你所用的藥物可能更進一步加快了這種發展趨勢,如果你願意停下來,聽一聽身體的聲音,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你會發現,血糖紊亂狀況很容易改變。
-
7 # 宜糖60秒
什麼是糖前期?
餐後血糖在7.8~11.1 mmol/L之間,或空腹血糖在6.1~7.0 mmol/L之間,即為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正常人和糖尿病的中間狀態,是2型糖尿病發生髮展的必經階段,如果不盡早干預,遲早會發展成為糖尿病。而糖尿病一旦確診則無法治癒,需終身服藥或注射胰島素。
糖尿病前期一定發展為糖尿病嗎?糖尿病前期是一個可逆的過程,如果進行早期干預,可使2型糖尿病發病危險降低58%。
調查發現,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年有1.5% ~ 10%會進展成為糖尿病患者。
研究顯示,高甘油三酯血癥對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恢復有影響。另外,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都異常的人群,轉化為糖尿病的機率最高。
睡幾小時,才是健康的?
你抑鬱了嗎?這五大抑鬱症狀需警惕!
她橫跨三個世紀106歲,一代奇女的五大長壽方法!
-
8 # 糖人健康網
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研究調查,有10%的糖前期人群血糖可以迴歸正常水平,而另外10%的糖前期人群則“義無反顧”的邁入糖尿病行列。
所以,糖尿病前期不一定會發展為糖尿病,但是想要自己莫名其妙的恢復到正常水平也是不可能的,需要你出一些力哦!
飲食改變:應控制總熱量攝入,採取低脂、低鹽、低糖、高纖維素飲食,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少吃油膩、油炸食物。既要保證每日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又要控制每日攝入總熱量,從而避免肥胖。
增加運動:改變靜坐生活方式,從座位上走出去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最好保證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半小時的運動,如慢跑、爬樓梯、爬山、游泳、跳廣場舞、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
控制體重:有研究顯示,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險性是正常體重者的30倍,超過80%的2型糖尿病病例可歸因於肥胖。合理的減重可以有效的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因此,如果是肥胖的糖前期人群,應減輕體重的5%-10%就可以收到明顯的健康獲益。
血糖監測:以上措施是否有效,就需要血糖監測來判斷了。除了在家裡自測血糖以外,糖前期人群還應該定期去門診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指標,這是反映一段時間控糖效果的“金標準”。
對於經過半年以上時間強化生活方式干預,仍未能達標處於糖前期的人群,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使用藥物干預。
-
9 # 紅豆140904351
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或餐後2小時血糖已經升高,但還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否一定會發展會糖尿病嗎?只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完全可控可防。
成人2型糖尿病主要是不合理的飲食結構、不良的生活方式加上缺少運動引起的,預防措施為:
(1)改變不合理的飲食結構:改革開放前,國民的餐桌上吃的是紅薯、玉米、小米、高粱等一部分粗糧,精米白麵也吃,但比例也不高,動物肉類也沒有現在多,蔬菜水果攝入也比較多,比較符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食物多樣、穀類為主、葷素搭配、粗細搭配的營養要求,所以,糖尿病人較少。可改革開放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模式發生了改革,大家都認為生活水平好了,可以好好享受了,小米、糙米、紅薯基本上不吃了,把紅薯、玉米拿來餵豬了,代替的是每天精米白麵,精米白麵由於缺少延緩血糖升高的膳食纖維,導致每天胰腺細胞不斷分泌降血糖的胰島素,胰腺每天像過山車似的,上躥下跳,可你根本不知胰腺有多累,心中有多苦,可你還在悠哉悠哉地吃著香噴噴的大米飯,可把胰腺害苦了,害慘了,時間一長,胰腺承受不了長期的過山車似的折騰,胰腺細胞自然受損了,那分泌的胰島素自然就少了。所以,對於糖尿病前期的人必須改變每天吃精米白麵的不良習慣,每天加入適量的粗糧如小米、糙米等,防止血糖忽高忽低 讓血糖能平穩執行。(2)加強運動。大多數糖尿病前期的人超重或肥胖,主要是攝入能量過多,消耗能量過少,導致過多的能量轉化為脂肪 ,說白了是吃的多,運動太少了。凡是有大肚腩的人,肝的代謝功能出了問題(症狀輕儀器一般難以檢測),因為肝臟是糖類代謝、脂肪代謝、蛋白質代謝的中心,約85%的糖原儲存在肝臟內,肝臟受損了,這個倉庫儲存不了正常的糖原,那血管中的血糖自然就高了。像這類人必須控制能量攝入的同時 ,加強運動,增加能量的消耗 ,提高人體的肌肉含量,減少人體的脂肪含量,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透過加強運動,肚腩減掉了,體脂下降了,肝臟代謝功能自然增加了。
-
10 # 糖尿病之友
糖尿病前期是指個體血糖升高,但是未達到或超過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時期,是介於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間的一種狀態,又稱為糖調節受損。
糖尿病前期透過飲食、運動等干預,是可以逆轉的。但如果不加以重視,不改變生活方式,任其發展下去,糖尿病前期會發展為糖尿病,據統計,每年至少10%~15%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進展為糖尿病。
因此,一旦確診糖尿病前期,就要積極加以干預,阻止糖尿病前期的腳步。
1、糖尿病前期患者不僅存在血糖異常,還有可能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因此,要檢查血脂、血壓、血尿酸、肝腎功能等指標,檢查是否合併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血癥、脂肪肝等疾病,一起進行干預治療。
2、控制飲食。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每餐七八分飽,按時進餐,不要暴飲暴食。限制高熱量的食物攝入,如扣肉、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燻烤類食物、加工肉類、各種甜食等。飲食宜清淡,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做菜少放醬油、味精等含鹽調料。多吃新鮮蔬菜,每天攝入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要佔一半。主食不要吃得過於精細,可以用玉米、糙米、燕麥、蕎麥等粗糧來替代一部分細糧。
3、堅持運動。每天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騎腳踏車、跳舞、羽毛球、太極拳等,可以增強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血壓、血脂,提高身體抗病能力,有助於逆轉糖尿病前期。
4、定期檢測血糖,定期複查血壓、血脂、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除糖尿病外,中國糖尿病前期人數約佔總人數的15%,也就是每5個成年人中,至少有一個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惜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處在糖前期。那麼,糖尿病前期一定會發展為糖尿病嗎?
回覆列表
你好!養生君以為,不一定!糖尿病前期病人,如果多注意生活習慣,是有1/3機率可以擺脫糖尿病的。相反,如果不注意生活習慣,要不了2-3年,糖尿病就會不請自來。
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什麼是糖尿病前期?簡單的來講,就是出於糖尿病人和正常人之間的狀態,血糖高於正常人,又低於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有以下兩種情況:
①空腹血糖受損
空腹處於6.1-7.0mmol/L之間,餐後血糖正常。
②糖耐量減低
空腹低於7.0mmol/L,餐後7.8-11.1mmol/L之間。
養生君就直接分享兩個糖尿病前期的例子來作說明,糖尿病前期是否會發展為糖尿病,具體如下:
案例一:張先生,30歲,一次體檢的時候,發現空腹血糖偏高,為6.5mmol/L。後來又做了系統的檢查,確診為空腹糖耐量受損。
確診以後,張先生起初挺悲觀的,以後自己已經是糖尿病了。後來經過醫生的開導,讓他多注意飲食和運動,並且還有一定的機率擺脫糖尿病。
張先生便開始特別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尤其是運動這塊,以前幾乎是不運動的。現在每天下班都要去健身房動上2個小時。以前熬夜玩遊戲的習慣,也慢慢改掉了,取代的是按時休息。早上起來後還可以小跑一會。
飲食雖然沒有像糖尿病人飲食控制那麼嚴格,但也是很注意去避免高熱量、高糖量的食物。
經過這樣大半年的規律生活以後,張先生血糖水平也迴歸了正常水平。這幾年查血糖的時候,也都沒有任何問題。
案例二:劉女士,50歲,農村人。1年前的時候被查出來患有糖耐量減低。因為家庭條件有限,一直都無法進行系統的運動和飲食控制,僅僅靠醫生開的降糖藥來維持,而且用藥還不規律。基本上就是吃吃停停,完全按自己的意識來。
雖然醫生也建議過她多注意生活習慣、規律用藥。不過因為一些客觀原因,劉女士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一年以後,劉女士再去檢查的時候,血糖已經到了13.5mmol/L,後來就確診為糖尿病了。
因此,養生君以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是有機會脫離糖尿病的,關鍵在於個人是否能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最後,養生君祝大家都能遠離糖尿病的困擾!
獲取更多糖尿病資訊,請關注養生細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