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話說公元1127年靖康之難後,宋徽宗和宋欽宗兩位皇帝連帶著皇室大臣共計3000餘人被俘虜北上,隨後兩帝被貶為庶民,穿喪服跪拜金國先祖。後宮嬪妃被金國統治者隨意取樂。

    徽宗、欽宗在燕京相見時,父子抱頭痛哭,悲憤交加,淚如雨下。徽宗原以為生活可以就此安定,不料很快金人又將徽宗父子遷往更遠的上京,目的是以避南宋勢力的“反撲”。這樣,兩位皇帝只得再次承受顛沛流離之苦。

    公元1128),徽、欽二帝抵達上京,金人命他們身穿孝服拜祭阿骨打廟,這被稱為獻俘儀,實際上是以此羞辱北宋君臣。然後,又逼著他們父子到乾元殿拜見金太宗。接著,金太宗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這也是中原皇帝玩過的把戲,隋文帝滅陳,封陳叔寶為長城公;宋太祖滅南唐,封李煜為違命侯。此外,韋賢妃以下300餘人入洗衣院,朱皇后不堪受辱,投水而死,男子則被編入兵籍。

    不久,金人又將徽、欽二帝趕至荒涼偏僻的邊陲小鎮——五國城,他們從此就居住於此,直至去世。

    徽宗在五國城生活了三年,於公元1135病死。欽宗為此傷心欲絕。直到公元1142年,金人才將韋賢妃放回宋國。韋賢妃離開時,欽宗挽住她的車輪,請她轉告高宗,若能歸宋,自己當一太乙宮主足矣。

    然而,宋高宗是個多疑的人,他擔心他的兄長回來後會威脅到自己的帝位,於是表面上高喊迎回徽、欽二帝,實際上卻只打雷不下雨,只是派人一直和金人“議和”,根本沒有實質性的舉動。

    苦等13年仍然沒能回國的宋欽宗等不及了,公元1156年,他在鬱悶中含恨而逝。當然,宋欽宗的死因並非這麼簡單,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1156年6月,金主完顏亮命欽宗出賽馬球,欽宗皇帝身體孱弱,患有嚴重的風疾,又不善馬術,結果從馬上摔下來被亂馬踩死。

    如此死法豈憋屈、悲慘4字可以道盡。

  • 2 # 花非花葉非葉3315

    晉景公應該是所有君主中死的最窩囊的一個。巫師說他吃不到當年的麥子,他很生氣把巫師關起來。想等到新麥子下來當著巫師的面把麥子吃子然後再殺了巫師。結果新麥子成熟後晉景公把巫師壓過來,正準備吃時突然肚子疼想上廁所。結果晉景公上廁所時掉進糞池死了!還有比他死的更窩囊的君主嗎?

  • 3 # 北斗星3557

    在近代史,光緒皇帝死的最窩囊,因為光緒帝,很小就被兩宮太后,抱來扶養,慈安太后去世後,所有的權利,都轉到了慈禧太后的手裡,知道光緒皇帝長大後,仍然沒有將手中權力歸還,不但如此,慈禧將自己的親侄女兒,嫁給了光緒皇上,也就是隆裕太后,落了兩個妃子,一個叫珍妃,一位叫瑾妃,縱觀中國2000多年帝王歷史,常客聽不到,不幸生於帝王家,悲嘆,光緒皇帝,他並非出於帝王之家,因為複雜的關係,被指定為皇上,成年後,又不把喜歡的人,封為皇后,新政後,光緒皇帝,和梁啟超,康有為,他是同等,想搞變法,光復,大青,江山社稷,光緒皇帝的死因,到至今仍然是個迷,封建皇朝的權力鬥爭,竟如此殘酷無情,可以說,光緒皇帝一生,又悲傷又可憐,這就是光緒帝的短暫一生,謝謝大家

  • 4 # 後巷的格雷特

    被雷劈死的皇帝

    說到被雷劈死,大家可能會想到清朝的嘉慶皇帝,相傳嘉慶的幾種死因都和雷劈有關,不過這些都沒有正史記載。然而,歷史上真有一位皇帝死於天雷之下,他就是商朝第二十八任君主——武乙。

    武乙在位期間,正處在商朝國力逐漸走向衰落的時候,加上武乙在位期間暴戾無道,以致於搞得臣民怨恨,紛紛敢怒而不敢言。此外他還貪淫好色,對國家政事不聞不問,只顧自己享樂。如此一個昏庸殘暴、不行正道的君王,或許他最終的死正應驗了那句“為非作歹,天打雷劈”的古話。《史記·殷本紀》記載:帝武乙,暴雷震死。真可謂是天怒人怨遭了天譴了。

    舉重失敗被砸而亡的皇帝

    說起秦武王,他對秦國是有一定功績的,雖然在位時間只有短短的四年,但他在位期間,平定蜀亂,設左右丞相之職,連橫衛秦,可以說是很有能力的一位皇帝。之所以有些電視劇把他演繹的有勇無謀,空有一身力氣,就是出自他的死因。《史記·趙世家》中記載:舉龍文赤鼎,絕臏而死。秦武王在一次舉重比賽中,大鼎脫手,砸斷了脛骨,當天夜裡便氣絕身亡了。

    掉進廁所被溺而亡的皇帝

    這位天子死的著實有些窩囊,他就是晉國的皇帝晉景公。據《左轉》記載他:將食,脹,如廁,陷而卒。晉景公看到麥子熟了,便讓御廚把新麥熬成粥,正準備吃粥的時候,忽覺肚子脹,於是上廁所,不小心跌進茅坑,死了。

  • 5 # 織蓆販履者

    死的窩囊的,我覺得我兩個吧,都是大權在握的,自己的決策失誤或者自己作,到最後下場場悽慘。這兩個就是趙武靈王跟梁武帝蕭衍!先說說趙武靈王,這個是戰國初期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跟軍事家,他在位期間以及後來的趙惠文王時期,是趙國最強的時期,為了加強軍隊戰鬥力直接改革,胡服騎射。後來為了專注于軍事方面,對付中山國,趙武靈王直接政治方面不管了,退位給了他的二兒子,就是後來的惠文王!自己稱主父!把自己的大兒子封到了代地做安陽君!這就問題來了,四年以後,有一次朝會上,趙武靈王讓惠文王主持,自己則在暗處觀察群臣宗室,這時看到大兒子趙章向二兒子趙何就是惠文王行君臣之禮,而且人顯得頹喪,心生憐憫。本來位子就該傳給大兒子的。但是趙武靈王很寵愛惠王他媽,所以就廢了趙章,後來惠王媽死了,所以時間一久,趙武靈王又覺得對不起大兒子趙章。趙武靈王就決定把趙國一分為二,封大兒子趙章為代王。把本來趙章以死之心又重新充滿希望。一次,靈王跟惠王出遊,住在沙丘行宮,大兒子趙章就謀反了,準備殺了惠文王,很快就失敗了,趙章逃到了他爸靈王的行宮,靈王就收留了他。惠文王的軍隊來了,包圍了主父靈王的行宮,殺了趙章,準備撤軍的時候,惠文王軍隊的將領說:“我們包圍主父的行宮,現在撤了,也是死罪啊!”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繼續包圍了主父的行宮,主父出不去,沒吃的,就掏鳥蛋吃,也沒人來解救,被圍了三個月,餓死在沙丘行宮(沙丘也是個不好的地方,秦始皇后來巡遊到這,也是死在這)。趙國雄主,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

    還有一個就是梁武帝蕭衍,南朝梁國開國皇帝,是南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四十多年,也是長壽皇帝,八十六歲,要不是餓死可能比乾隆活的久,乾隆八十九歲!在南北朝那個亂世能活八十多歲,掌權四十多年,也是有大才得,可惜晚年出了侯景之亂。我們說說侯景之亂的起因,侯景本來是北朝東魏的降將,投降南梁。後來呢,因為東魏俘虜了宗室貞陽侯蕭淵明,但表示願意和談,準備放了蕭淵明,但是侯景這時候怕了,你們和了,那我怎麼辦啊?於是力主不能和,並表示自己願意帶兵北伐,均沒有得到梁武帝的同意。侯景心裡鼓打的緊啊,這怎麼辦啊,不能幹等啊,我得試探一下朝廷以及梁武帝的態度,於是自己偽造了東魏的信,內容就是:“和談,我們放了蕭淵明,你們綁了侯景送過來!”信送到梁武帝那,梁武帝信了真的以為是東魏朝廷的,表示可以,並回復說:“貞陽侯(蕭淵明)早上回來,侯景下午給你送到!”這下侯景怒了,就知道這人不是好東西,於是就造反了!這一反,把梁朝反個底朝天,四十年沒打仗了,突然一下,沒多久就打到建康城(南京)下,並通內應,順利的入城,控制了都城!於是侯景斷了梁武帝的糧!餓死在臺城!

    兩個都是亂世雄主,兩個都是因為決策失誤作死,最後都死的很慘!

  • 6 # 倩月

    估計史上死的最窩囊的皇帝就是,晉孝武帝司馬耀了吧。畢竟被自己的妃子悶死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司馬曜在位共二十四年,他喜好黃老,昏聵無能,政事上無所作為卻死的“驚天動地”,《魏書》有如下記載,《僭晉司馬叡傳附昱子昌明傳》 :“初,昌明耽於酒色,末年,殆為長夜之飲,醒治既少,外人罕得接見,故多居內殿,流連於樽俎之間。以嬖姬張氏為貴人,寵冠後宮,威行閫內。於時年幾三十,昌明妙列妓樂,陪侍嬪少,乃笑而戲之雲:‘汝以年當廢,吾已屬諸姝少矣。’張氏潛怒,昌明不覺而戲逾甚。向夕,昌明稍醉,張氏乃多潛飲宦者內侍而分遣焉。至暮,昌明沉醉臥,張氏遂令其婢蒙之以被,既絕而懼,貨左右雲以魘死。時道子昏廢,子元顯專政,遂不窮張氏之罪”。曜的皇后死了之後便寵幸張貴人,一天喝的大醉的司馬曜酒後亂言稱要廢掉張貴人,利令智昏的張貴人夥同侍女,在司馬曜沉睡之時用枕頭被子蒙在司馬曜頭上,二人一起坐在司馬曜的頭上,不久司馬曜便氣絕身亡。

  • 7 # 月輪皎皎

    中國歷史王朝更迭,皇帝眾多,大家都虎視眈眈的盯著皇位,皇帝雖然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卻也面對著隨時身死國滅的危險。皇帝能夠得到善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我認為死的最窩囊的還數宋朝的徽欽二宗,本來在大宋養尊處優,每天詩詞歌賦,偶爾還出去會會情人,結果突然冒出來一個大金,直搗皇城,把皇帝還有所有的貴族全都擄到金國,一路上所受的屈辱自不必說,等到了金國的都城,更大的屈辱還在後面,那就是牽羊禮。

    所謂的牽羊禮就是一種屈辱的受降儀式,皇帝皇后裸露上身披著羊皮像羊一樣被牽進金人的宮廷,如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牽羊禮之後皇后不堪屈辱,自盡身亡,兩位皇帝苟延殘喘。

    金人將徽欽二宗扣押起來,受盡折磨,等到宋徽宗死後,金人將屍體架在火上烤,焦熟之後扔進水裡,說是這樣的水可以做燈油。後來金主又命令宋欽宗表演馬球,由於宋欽宗不擅長馬術,從馬上跌下,被馬蹄踐踏而死。可憐兩位中原王朝的皇帝慘死他鄉,而這時他們的親人宋高宗趙構最擔心的卻是岳飛會打敗金人,收復疆土,迎回他們。真是悲涼。

    大宋的文化經濟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巔峰,但是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始,大宋的軍隊就一蹶不振,飽受外族欺辱,雖然最終沒有亡於反叛,卻被外族攻破。

    徽欽二宗也是沒有骨氣的皇帝,如果他們也有大明皇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壯烈精神,即便是死,也不會受如此大的屈辱,可謂斯文掃地,何其悲也。

  • 8 # 一代天驕光武大帝

    金國的最後兩個皇帝

    金哀宗完顏守緒(1198年9月25日—1234年2月9日),金國第九位皇帝(1224年—1234年在位),原名守禮,女真名寧甲速,金宣宗完顏珣第三子。在位十年,期間任用了完顏陳和尚、完顏合達等名將抗擊蒙古,又嘗試改善與西夏、南宋的關係,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均以失敗告終,在位後期,又犯了一系列無法逆轉的政治錯誤,如放棄汴梁、歸德、起用跋扈的蒲察官奴卻又將其殺死等,最後逃往蔡州,在蔡州被圍困數月之後,傳位於東面元帥完顏承麟,自己則自縊於幽蘭軒,時年三十七歲。至此,立國一百二十年的金朝宣告滅亡。完顏守緒死後金朝大臣上廟號為哀宗,諡號為敬天德運忠文靖武天聖烈孝莊皇帝

    本來他是一個好皇帝,是父親坑兒子,當時蒙古攻打金國,本來金國需要休養生息。但金宣宗好像腦子進水了,不好好休養生息,打不過蒙古,以為南宋西夏好打,想攻打南宋、西夏,彌補損失,結果最後無功而返,打了個打敗仗,不僅和鄰國關係惡化,還削弱了國力。到了金哀宗時候,儘管勵精圖治,但也是徒勞無功。可以說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最後被迫自殺。可以說本來很有作為,誰知道老爸最坑,內憂外困,被迫自殺。

    金末帝

    完顏承麟(?-1234年2月9日),金朝末代皇帝,,原為金朝將領,天興三年正月戊申(儒略曆1234年2月8日),金哀宗不欲做亡國之君,遂將帝位傳予他。於下旨傳位翌日舉行即位大典,但大典未及完成宋蒙聯軍已攻入城內。完顏承麟唯有草草完成大典立刻帶兵出迎,後死於亂軍之中。據史學家推測,完顏承麟在位時間不足一個時辰,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 9 # 飛天ZY漫雪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相當不錯的皇帝,他也是少數民族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他特崇尚漢族文化,對北魏實行漢化,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為北魏做出了貢獻。但就是這樣一位明君,竟活活被自己的老婆氣死了。

    孝文帝有兩位皇后。多出自一個馮姓,第一位皇后馮媛,可是因為她抵制孝文帝的漢化政策,被孝文帝將她貶為庶民,安頓在瑤光寺院裡。第二位皇后馮潤,她是馮太后哥哥馮熙的女兒,名妙蓮,孝文帝對她十分寵愛,兩人的感情非常要好。後來因其得病,馮太后怕她傳染給皇帝,就把馮潤送往寺院當尼姑,並從立馮潤的妹妹做皇后,但孝文帝想的人卻是馮。

    後來馮太后病逝,孝文帝想怎馮潤,而且知道他的病已經痊癒,更把她接回了宮中,馮潤被封為左昭儀,那曾想,馮潤己變,她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清純的少女。她不甘寂寞,變得恨毒,逼著自己的妹妹,毒死了高美人,使自己再次當上皇后。在他養病期間,和男侍產生感情。她再次進宮後,孝文帝經常率兵南征齊朝,在宮中的時間少了,馮潤又耐不住寂寞,和假太監高普薩私通,還動了真情。

    孝文帝在汝南患病時,馮潤卻在宮中和高菩薩淫亂,當他得知她們的姦情後,他趕回洛陽,抓住了高菩薩,當證實的事情的真相,孝文帝肝腸寸斷,悲痛欲絕,加上旅途的勞累,使得他一下病倒了。經過這次打擊,孝文帝不久就病死在南征的途中。臨終時,密證彭城王,讓他毒死馮潤,並以皇后的禮制厚葬。馮潤最後被逼服毒自盡,了結了可悲的下場!

  • 10 # 一哥於一

    一哥“俗人讀史記”之——

             不明不白給“烹”了的齊哀公

    公元前876年的某一天,鎬京王室前廣場上支起一口大鼎,雄雄烈焰燒沸了滿鼎開水,一群匆匆趕來的諸侯目瞪口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這時周天子夷王出來站於門前高臺之上,歷數齊國君哀公不朝不貢陰謀造反的罪狀,然後將這個哀公投入大鼎之中,把一方諸侯而且是較大的諸侯給烹了,《史記—-齊太公世家》載“哀公時,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是為胡公。”說的就是這事兒。

    至於這件事的前因已淹沒在歷史的煙雲裡,無從查考,但透過這件事至少可以看出:一,周天子已經感到其統治的危機,尤其是這個夷王,是被叔父廢了太子,是叔父共王死後諸侯重新擁立的,《史記-周本紀》載“孝王崩,諸侯復立懿王太子燮,是為夷王。”二,復立這事只說是諸侯,不知都是誰參與了,也不知此時的卿周公、召公是幹啥吃的,太史公沒說,但肯定這個哀公沒有參與,要說人家呂氏,不參與老姬家的事也正常,但夷王不以為然,總要拿個人開刀吧,於是很快便找到了這隻儆猴的雞子。三是紀侯這個人肯定是個見風使舵的小人,猜透了主子的意思,靠了黑狀。四是這事不了了之,說明了周王室的統治還有一定威力,但綜合國力已經明顯下降了,夷王之子厲王推行改革的失敗再次把王室危機推向深淵。其實這也是史家從利、從義對於前世國君作為的不同評價啊。

    紀侯從此攤上大事了,人家齊國算是瞄上你了,雖然在魯、鄭幫助下苟延殘喘九世,還是被人家那個名聲不大好的齊襄公給滅了,早知如今何必當初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流浪大師,沈巍網紅,到底說明當下人們關注哪些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