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鳳凰西遊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我認為:如果司馬懿遇到的是魏延,被魏延捉住或殺死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
在這次戰役結束後,蜀軍將士論功行賞,諸葛亮因為廖化獲得了司馬懿的帥盔,諸葛亮就把廖化列為頭功,這引起了魏延極度的不滿,評功會結束後,魏延在軍中口出怨言。諸葛亮卻佯裝不知。
魏延的不滿有二:
一、首先針對諸葛亮。
一場戰役中,有吃肉的仗,有喝湯的仗,有啃骨頭的仗。有些戰鬥部分,打起來很輕鬆,戰果輝煌,但實際上差不難,是屬於錦上添花。而有些戰鬥部分,部隊打起來特別艱難,戰損也大,卻沒有多少戰果,但這種戰鬥是整個戰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往往牽制著對方的主力部隊,讓友軍得以施展穿插迂迴,獲得更大戰果。
魏延認為,當時他和其他將士就承擔著這樣啃骨頭的硬仗,而正是他們無私地付出,才使廖化一部有機會穿插向司馬懿的指揮部,撿漏得功。
魏延正是覺得諸葛亮論功行賞時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這太荒唐了,他因而感到忿忿不平。
二、其次,魏延針對廖化。
魏延的觀點是,廖化不但不應該受到表彰,還應該受到懲處。
魏延認為,正是在大家的默默無私的協助配合下,廖化才有了這樣千載難逢的良機,直衝魏軍指揮部,對司馬懿形成了單刀破門,但廖化卻浪費了這次良機。
廖化犯了兩個錯誤。首先,他追上司馬懿,揮刀砍去,卻砍中大樹,被司馬懿第一次逃脫。然後,在追擊中,司馬懿把帥盔扔在東邊,自己卻向西跑掉了。而廖化沒有識破司馬懿的聲東逃西的詭計,致使司馬懿逃脫。魏延認為,廖化做為一個沙場老將,犯下如此低階的錯誤,不能原諒。
那麼透過魏延的不滿,我認為,至少,在魏延的思想中,他認為自己如果有這樣的機會,一定能殺死或者捉住司馬懿,理由是這樣的:
一、魏延的武藝高於廖化。
廖化雖然長期征戰,可以說是貫穿於整本《三國演義》的一個傳奇人物。但他的武藝實在沒有什麼可以誇讚之處,在二流將領中也排名靠後。而魏延是敢於向黃忠挑釁,還多次與名將交鋒,他的武藝在後期應該算是沒有敵手的。如果讓他有機會衝到司馬懿面前,肯定會手起刀落,斬於馬下。
二、即使像廖化一樣不慎,魏延的大刀也被大樹卡住,魏延仍然可以把司馬懿幹掉,因為他還有一項絕技――神射。
當年隨劉備在爭奪漢中的大戰中,魏延曾經一箭射中曹操的人中,折斷了曹操的兩個門牙。在戰鬥中,魏延瞄準的自然是曹操的咽喉,由於曹操在馬上,上下巔簸,才射中了人中,這也說明魏延的箭術相當了得。這也與他經常與黃忠交往,暗中偷偷學來的本事。如果魏延追擊司馬懿的過程中,大刀被卡住,他也完全能夠引弓搭箭,一箭把司馬懿射於馬下。
三、魏延不會上司馬懿聲東逃西的當。
魏延狂傲,但絕對狡猾。能被劉備指定為漢中太守,說明他智勇過人。至少,在劉備心目中,他的智謀是勝於張飛的,才交給他如此重任。而且,能屢次狂悖無禮的情況下,仍然被諸葛亮容忍和重用,說明在諸葛亮的治下諸將中,他是無可替代的人物。
象司馬懿這種聲東逃西的計策,騙騙廖化可以,要想哄住他魏延,不可能。
四、魏延拿下司馬懿的慾望比廖化更強。
魏延曾經與司馬懿單挑,戰不三合,魏延詐敗而走,司馬懿拍馬追來。一方面,說明魏延偽裝詐敗的效果十分逼真,居然瞞過司馬懿。另一方面,至少在司馬懿當時的感受中,他認為自己的武藝理所當然能打敗魏延,這是魏延的恥辱。你司馬懿的武藝是個什麼渣渣水平,自己心裡沒點B數嗎?居然敢追我魏延?咱們倆到底誰狂?都說我魏延狂傲得目中無人,看來你司馬懿是狂到不知天高地厚了!
所以,魏延深恨之,如果遇到司馬懿,他必然會千方百計地幹掉司馬懿,以雪前恥。他必然會緊追不捨,直到徹底幹掉對方。
綜上所述,我認為,如果司馬懿遇到的是魏延,必定凶多吉少,難逃一死。
-
3 # 簿君
當年葫蘆谷一役,司馬懿可謂是遭受了他人生中最驚心動魄的幾天,諸葛亮巧妙地借用葫蘆谷的地形地勢,運用火攻差點燒死司馬懿一家三口,只可惜天降大雨,讓司馬懿逃過此劫。
司馬懿雖然沒被火燒死,但是他要面對的,仍是蜀兵的追殺,這不,廖化就在後面揮刀窮追不捨~
大家都知道的是,廖化最終讓司馬懿逃走了。於是有人問:如果把廖化換成魏延,司馬懿還有生還的可能嗎?
驚文認為:司馬懿估計是要死啦死啦的了。原因很簡單——魏延是一名文武雙全的蜀國將領,看看廖化追擊司馬懿時,犯了那些錯誤:1.揮刀砍司馬懿,結果砍在樹上。這就和踢足球一樣,新手在防守時總喜歡不斷出腳,結果老是被老手給晃過。很明顯,以魏延的武藝造詣,是不能輕易揮出這一刀的,一擊必殺是魏延要做的。
2.被司馬懿聲東擊西給騙過去:司馬懿把自己的頭盔拋到了另一條路上,結果廖化很天真地就順著這條路走了,若是魏延,一定會有疑問,並有很大可能識破此計。
總而樣子,把廖化換成魏延,是沒差的了。
咱是和你一樣愛好三國文化的"歷史驚文",喜歡就關注咱呦~ -
4 # 永恆的黑巫1
司馬懿有極小的機率逃生,但最後還是會逃走
1.首先,“火燒上方谷”是羅貫中虛構的,雖然諸葛亮是死於征途中,但歷史記載很簡單,無非是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求戰不成,最後諸葛亮卒。正史上司馬懿這個活的好好的,所以羅貫中不敢把他寫死,畢竟沒有了司馬懿,就沒有了晉的通一,這是最大的歷史失誤,會失去很多讀者的。
2.那麼在司馬懿不死,又有魏延追殺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事情,劇情才算合理呢?大家都知道魏延武藝高超,箭術超凡,曾經射斷了曹操的門牙,所以魏延追的時候沒有帶箭。一刀砍在樹上,將樹砍斷是不可能的,有可能像廖化一樣砍在樹上暫時拔不出來。當然,魏延拔刀的時間肯定比廖化短,司馬懿肯定來不及逃,那麼現在肯定會有一群魏兵前來斷後,牽扯著魏延,就這樣司馬懿逃走。
3,不管發生什麼,司馬懿最後一定會活著,活到三國統一,這是歷史
-
5 # 嚮明天你
這麼說來真是諸葛亮誤蜀啊,本來就是蜀中無大將,好容易有個魏延諸葛孔明賣弄玄虛莫須有的搞出一個腦後有反骨必須拉出去斬了,為此耿耿於懷非要除之而後快。先不說別的諸葛孔明怎麼能看出魏延有反骨,首先魏延定是戴著頭盔,盔內還有頭髮,頭髮後還有頭皮,扒皮後才是頭骨,諸葛孔明是扒開魏延頭髮看了,還是諸葛孔明有透視眼能見此反骨,因此只是忽悠而已。
-
6 # 龍久於池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開局的渭水之戰很不順利,於是他造出了木牛流馬。木牛流馬不只是用來運糧,還用來做誘餌。這一次,諸葛亮以木牛流馬為誘餌,安排下五路人馬,進行了一個帶有圍點打援性質的複雜軍事行動。其中,張翼和廖化一路負責斷掉司馬懿來路,姜維和魏延負責在北原口接應木牛流馬。
戰鬥打響,司馬懿果然帶兵救援北原的郭淮,他遭到張翼和廖化的攻擊是必然的。一陣廝殺後,司馬懿匹馬單槍逃走,廖化追到樹林時終於追上了司馬懿。司馬懿繞樹而走,廖化一刀砍在樹上,等拔出刀來時,司馬懿已逃出樹林。司馬懿把金盔扔在林東,人卻從林西逃走。廖化上當了,向東追趕,當然追不到司馬懿。
如果逃出樹林的司馬懿再遇到魏延,當然只能做俘虜。但這個如果不成立,因為魏延被諸葛亮安排在北原口,在廖化的後面,當然遇不到司馬懿。
戰鬥結束,廖化獻上司馬懿丟下的金盔,錄得頭功。魏延心中不悅,口出怨言,諸葛亮只當不知。
魏延的埋怨是有道理的。如果諸葛亮把魏延、姜維與廖化、張翼調換一下,那就是魏延和姜維兩員大將痛擊司馬懿。魏延和姜維的能力超出廖化是肯定的,說不定就能陣斬司馬懿。而且魏延和姜維箭術都不錯,魏延在漢中用箭射掉曹操兩顆門牙,姜維用郭淮射來的箭射死追擊的郭淮。如果是魏延追擊司馬懿,他一定會箭射司馬懿,根本就不會有一刀砍到樹上的遺憾。諸葛亮肯定沒有下令活捉司馬懿,後來火燒上方谷也是,諸葛亮很想燒死司馬懿。
魏延口出怨言,怨什麼?應該就是埋怨諸葛亮沒有讓他阻擊司馬懿。為什麼孔明“只裝不知”?估計諸葛亮也懊惱沒把魏延安排在廖化的位置上。
接下來諸葛亮火燒上方谷,一切順利的時候卻來了一場大雨,大火被澆滅,火裡的司馬懿死裡逃生。諸葛亮哀嘆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司馬懿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諸葛亮兩次與幸運之神失之交臂,諸葛亮感到天意已不在己方。秋風中的五丈原,他夜觀天象,看著天上那顆搖搖欲墜的星,他知道那顆星就是他自己,他潸然淚下,嘆惜道:“上天待我何薄!”
歷史不能硬改,羅貫中不能亂寫。寫諸葛亮安排實力不如魏延的廖化阻擊司馬懿,比較恰當。如果一定要寫魏延追擊司馬懿,羅貫中就會寫:魏延張弓搭箭,弦未拉滿,只聽咔嚓一聲,弓弦折斷,後人有詩吧曰:XXXXX
總之,天不絕司馬懿,派誰都沒用。
-
7 # 泊圖泊途
這是《三國演義》中的場景, 廖化追司馬懿的下文便是諸葛亮攘星,司馬活而諸葛死,廖化起到了作用。
廖化和張翼擊敗司馬懿,張翼收住後軍,廖化前去追趕,待到即將成功時,司馬懿繞著樹轉了一圈,廖化一刀砍在樹上,司馬懿趁機逃跑,廖化拔出刀時,司馬懿不知去向,再次追趕,發現東邊有個偷窺,廖化拎著頭盔向東追,其實司馬懿跑到西邊去了。
之後諸葛亮秉承著一直遵循的打壓魏延的策略,將只搶了偷窺的廖化定為頭功。魏延頗有微詞,諸葛亮只裝作不知道。
司馬懿將頭盔置於東而跑向西,就是心理上的博弈,他似乎料到了廖化頭腦簡單,不會繼續思考,便逃向另一方。假如蜀軍想司馬懿會反其道而行之,那司馬懿必死無疑。對於稍微有頭腦的將領,司馬懿可能會扔東而逃向東。這是互相猜想的結果。可以參照諸葛亮和曹操在華容道之前分叉口的判斷博弈。
魏延的謀略肯定比廖化強很多。所以司馬懿或許會扔東逃東。司馬懿就在魏延臉上時,魏延未必會失去這寶貴的機會,按理說把刀砍進樹中,繼續追擊就是,用佩劍同樣能殺死司馬懿,反而馬會更快些,明顯司馬懿的馬跑得慢,就不要執著的去拿刀了。
司馬懿一老人,廖化還怕打不過他嗎?
-
8 # 使用者8425722425771
這是文藝作品,故弄玄虛。與馬超追趕曹操如出一轍。如果是馬超殺了曹操或是廖化殺了司馬懿,那小說還怎樣寫下去?還有《三國演義》和後來的晉朝嗎?如果是情景屬實,也不是人力所能達,現實就是如此,他就是這麼命大、有驚無險的,且大難不死,至有後福!那些假設、如果之詞只是人們的幻想而已。
回覆列表
司馬懿必死無疑!
我們先看一下事情的經過。在木牛流馬劫糧段落中,也就是火燒上方谷之前,司馬懿中了埋伏,被張翼、廖化率兵左右夾擊,抵擋不住。
司馬懿被張翼、廖化一陣殺敗,匹馬單槍,望密林間而走。張翼收住後軍,廖化當先追趕。看看趕上,司馬懿著慌,繞樹而轉。廖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樹上;及拔出刀時,司馬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隨後趕出,卻不知去向,但見樹林之東,落下金盔一個。廖化取盔捎在馬上,一直望東追趕。原來司馬懿把金盔棄於林東,卻反向西走去了。後來廖化獻上金盔,諸葛亮錄為頭功。魏延心中不悅,口出怨言。
我們不是探討歷史,也不是在談論軍事才能,題主的這個問題,只涉及到《三國演義》中廖化、魏延的武力問題。那麼咱們先看一下廖化的武力。
廖化的武藝稀鬆平常,是不爭的事實。廖化自書中第27回“千里走單騎”出場,殺死草寇杜襲,然後就一直貫穿全書,偶爾冷不丁的出來客串一下群演。直到後期諸葛亮六出祁山時,才慢慢成長起來,不過也只是戰場經驗和軍事能力;鑑於從來未和高手單挑切磋過,所以武藝絲毫沒有增長,而且隨著年齡老化,武力值絕對江河日下。固然“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對廖化來講,有失偏頗,但是廖化的武力確實不敢恭維,唯一一次值得表揚的,就是在麥城之圍時,自告奮勇殺出重圍到上庸求救。所以,才會出現“一刀砍去,正砍在樹上;及拔出刀時,司馬懿已走出林外”的現象。
關羽說:廖化,你跟了我這麼多年,刀法就沒一點進步嗎?廖化羞慚而退。
公孫瓚說:我曾單挑呂布、文丑,但若非子龍救場,我必死於文丑之手!廖化,那司馬懿不識槍棒又單馬逃生,你都殺不死他?廖化羞慚而退。
曹操說:若非我家小曹洪,孤必死於馬兒之手!廖化,你太不爭氣了,如果你殺了司馬懿,我曹家的江山,算了算了,不說了。廖化羞慚而退。
周倉說:廖化,你拔刀到底用了多長時間,你的力量這麼不堪?廖化羞慚而退。
司馬懿說:我有那麼菜嗎?我曾經三合戰敗魏延,不服來戰!諸葛亮說:要點臉好嗎?人家魏延詐敗你都看不出來?司馬懿滿面羞慚而退。
現在說魏延。魏延為什麼心中不悅?除了因為諸葛亮打壓、沒有被派到物得其所的用場之外,魏延肯定心裡在想,“換做是我,必能取那司馬懿之狗頭”!魏延這麼想,絕非狂妄自大、自吹自擂。
“五虎上將”之下,無論是武力,還是能力、資歷、經驗等,魏延當屬第一人。我們看一下魏延的武力到底如何:1.葭萌關,魏延戰馬岱,不十合,馬岱敗走。2.魏延曾與龐德單挑大戰,回合數不清,二將正鬥間,曹寨內火起。3.魏延戰孟獲,活捉。4.魏延揮刀縱馬,直取張郃,雙方混戰,回合數不清。5.魏延斬王雙。6.魏延斬其他三流,不再羅列。由此可見,魏延的武力,當屬一流(低於強一流、超一流)。
那麼,換成是魏延可否殺死司馬懿?
情景一:司馬懿繞樹而轉,魏延覷準,一刀劈於馬下。
情景二:司馬懿繞樹而轉,魏延發起狠,用力劈去,連樹帶頭,一刀四斷。
情景三:司馬懿繞樹而轉。魏延一刀砍在樹上,司馬懿方轉過馬頭,魏延奮力拔刀,拍在司馬懿背上,翻身落馬。
情景四:魏延拔刀不及,眼見司馬懿將近走出林外。魏延搭弓射箭,司馬懿應聲落馬。
有人說,魏延會射箭?能射中嗎?你們還是問曹操吧。曹操捂著嘴,滿面羞慚而退!
操方麾軍回戰馬超,自立馬於高阜處,看兩軍爭戰。忽一彪軍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馬。操帶傷歸寨:原來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卻門牙兩個。曹操站在高阜的人群簇擁之中,都險些被射中咽喉,魏延箭法當屬一流。那麼司馬懿背對魏延,必然中箭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