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戲墨齋莊允超

    謝謝邀請!我感覺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古人和今人對書法理解上的不同。古人認為書法是文之餘,只是抒發情感或記錄生活的一個載體,所以他們能夠自然的書寫,達到很高的境界!而今人的急功近利思想導致了快餐文化的傳播,今人渴望快速得到認可,羨慕像歌星一樣一首歌就紅遍大江南北!把書法當作一種爭名奪利的載體,這在境界上和古人已經是天壤之別!蔡邕《筆論》:

    “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今人應該多從自身修養上提高,這樣才能寫出更精彩的作品,簡單掌握一點技法上的東西只是書法的初級階段!切記切記!

  • 2 # 三品書畫

    古人心靜,誘惑少,畢一生之功做好一件事,而今天整個社會浮躁,急功近利,寫三天半的字,不知書法為何物,就想出名,賣錢,成了大家,這樣的人在老年書法愛好者中尤甚!

  • 3 # 張金國21

    學書法臨摹只是一學習的過程,如一輩子跳不出這怪圈那將死在這字真象誰誰的字啊裡頭。歷代書家到頭來寫的是自己的書法,而不是歐顏趙柳之類的名家書法。有傳承,也要有自己的風格。和畫畫一樣,書法也是似與不似之間。後形成自體。如今這樣的書家少之又少。不是寫醜就有了風格,也不是把某體寫到極致就有了風格。現代自稱書家的人把歐體與遍了中國又如何呢?還不是初唐的九成宮,皇甫君碑,與如今寫醜書的人無區別。書法是世界公認的藝術,抄襲名字永遠不是藝術品。我認為當代有些書法家的字,都不如民國時,文化人之間來往的尺牘有書法之藝術價值。

  • 4 # 李小儉lxj

    任何藝術只是靠臨摹和模仿就算成功的話,那不叫藝術。現在人類發明了機器人,電腦,它們的模擬能力比人類的模仿高上萬倍,這樣的話它們都是藝術家了,人們都會被它們的模仿藝術而感動了,都會願意花費巨資收藏它們的作品了。

    任何藝術作品都具有它獨特的個性,臨摹是人們學習前人的一種手段,透過學習前人的優點,吸取精華,最後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這才叫藝術。

    而一位藝術家的成長,首先他要有足夠的興趣愛好,有了興趣愛好,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才不會有太多的功利思想。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斷在書中,在大自然中吸收營養,昇華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藝術修養,取各路之長,最後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所以說靠臨摹而成家的,只是說的玩笑吧了。把臨摹作為起點,不斷地學習前人的優點,同時開拓自己的藝術創作,才是一個藝術家成功的硬道理。

  • 5 # 筆翰人生

    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藝術瑰寶,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書法藝術愈加受到大家的喜愛。

    古往今來,真正在書法上取得成就的只是為數不多的一些書家,由其是當代更無大家可言。書法面臨著發展和創新問題。有些書家想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創作的所謂“醜書”受到大眾和一些書家的指責,雖然這些書法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但是這種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書法創新必須要在繼成傳統的基礎上,否責是沒有意義的。同樣學習書法也是要學習古人的碑帖。如果把古代大家碑帖臨的逼真,也是要下一番苦功的,尤其是當下,手寫文字失去實用性,生活工作節奏加快,學書全靠業餘時間,能學好傳統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有點成就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人學書法急功盡力,學了點傳統就想方設法進書協,弄個“家”稱呼,寫的字也水漲船高。要是弄個職位更是了不得,得到了很多經濟利益,當然有“”成就”感了。

    向那些為了中國書法研究創新發展而奮鬥的書家致敬!

  • 6 # 子衿書法

    古人學習書法最後形成個人的書風才算有小成,而今天只要臨摹逼真就覺得自己有所成就。

    持這樣觀點的人,就是典型的“厚古薄今”。今人與古人,時代懸隔,書法為古人的常用。他們對書法的應用,就和現代使用鍵盤辦工處理檔案一樣。毛筆書法已經不再是我們現代人的所學。對於傳統書法的學習,學校雖設有課程,也僅僅是一門興趣培養的課程。並沒有投入雄厚的師資力量進行教學。大多數學習書法的人,都是以自學或簡短的培訓班學習。在書法學習方面,遠遠落後於古代。這是現在書法學習方面的事實。不能因現代社會高度的科技發展,就代表在所有的方面都比古人強。

    書法是藝能。科技再怎麼強大,也不能替代你的手來進行毛筆的運用。你要使用毛筆進行書寫,就只能靠自己的手從零開始。不可能從古人創造出來的那個高度上直接進行學習。從學習的起點上,大家都處在同一個點。但是,古人七歲入學時就站在了起跑線上,並且有專門的教師進行指導學習。今天的書法學習,有幾個人能有古人學習書法的條件?不講學生的條件,書法教師的水平就和古人無法相比。這條起跑線,就等於古人向前移了十年。又加上他們的書法大環境,這個起跑線又向前移動了十年。

    我們現在學習書法,從零基礎到臨摹得逼真,悟性高,肯用功的人,至少要十年。在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條件上本身就處於劣勢的現代人,對學習的成就感,想高也高不起來。科技製造技術可以累積,比如大家手上的手機,三五個月就有新的產品出來。而書法卻不是這樣。王羲之不可能把他的書法技巧從最高點遺傳給他的子孫後代。所以王羲之的書法一千七百年的歷史無人超越,原因就在於同一個起跑點上,誰的用功多,誰的學習條件優越,誰就能站在最後的終點。

  • 7 # 曲克成書法

    古人學習書法最後形成個人書風才算有小成,而今天只要臨摹逼真就覺得自己有所成就,為什麼會有這種心理?

    導讀

    但社會給大家的標準卻是統一的:很簡單,你寫的真的夠好,別人自然會認同你。

    問:古代人學習書法與現代人當的學習書法有哪些差異?

    我們知道的差異有很多,但我覺得有三點是最突出的。

    第一點是環境。現在繁重的學習任務,極速的生活環境讓的書法學習者,沒有了耐心和時間去慢慢體驗自己書寫時候的快樂。就拿我的學生來說,我遇到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剛剛上課一刻15分鐘,就問我:“老師,什麼時候下課?”一堂書法課裡,同樣的問題要問我好幾次。因為他上課的時候還在想著家庭作業,或者是下節鋼琴課。我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一個小孩子最少也是報了三四個課外輔導班,我都擔心孩子時間夠用嗎。現在這麼快的生活節奏,而書法的學習是需要時間去理解體悟的。古人學習書法,就沒有現在人這樣的急迫,他們可能在書房裡慢慢寫著《道德經》,有可能在私塾慢慢抄著《千字文》……

    第二點,就是書寫工具的不同。現在鋼筆是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工具,自從19世紀初發明鋼筆,1809年,英國頒發了第一批關於貯水筆的專利證書,這標誌著鋼筆的正式誕生,鋼筆就一步一步取代了軟筆,成為書寫最龐大的工具,後來的圓珠筆等都是硬筆。鋼筆又稱自來水筆,是一種書寫工具。同樣是在1809年,美國華脫門金筆廠正式生產鋼筆。20世紀初,美國華脫門、派克等品牌金筆傳入中國。1928年,上海自來水筆廠生產出第一支中國產鋼筆,博士、關勒銘等筆是中國解放前的名牌鋼筆,我小時候用的就是英雄鋼筆。

    而古代人,在中國這個方塊字的國度,寫字的工具只有毛筆,當然毛筆也是分為好多種的,有狼毫,兼毫,羊毫,但都屬於軟筆。而現在我們從小使用的書寫工具就是鉛筆,鋼筆,圓珠筆,都是硬筆。

    最後一點就是時間。古人,從小讀書寫字,做筆記,記賬等等,只要和漢字有關的活動都只能用毛筆,名言:“熟能生巧”,就是最好的總結。再看現在,我們現代大多數人一年要用毛筆的地方,或許只是過年寫寫春聯 ,這樣一計算,一輩子用毛筆寫的漢字,或許還不如古人一年寫的多。這就是現在人為什麼寫不過古人的地方,別人寫得多,我們寫的少。當然我的意思不是寫的越多越好,是要寫出自己的風格,沒有一定量的積累,是不可能形成的。問:現代人和古人學習書法的目的和心態有什麼不同?

    古人學習書法最終目更多的是自我精神的追求,是修身養性,提高自己的修養。現代人學習書法的目的五花八門,更多的是功利化的追求。有家長告訴我,學習書法是為了中國傳統文化,有家長為了考試多考幾分,有學生是為了考公務員……總之,現在學習書法的目的比較功利,甚至是急功近利。以至於社會上打著“X天書法速成”旗幟大肆宣揚,招攬學生。“不經一番徹骨寒,哪來梅花撲鼻香”,我相信急功近利的學習可以帶來眼前短暫的美好,但終究留下來的只是曇花一現的回憶。

    問:為什麼"古人學習書法最後形成個人書風才算有小成,而今天只要臨摹逼真就覺得自己有所成就"?

    為什麼有的人臨帖臨的像就感覺自己成功了呢?因為我們(我今年大四)上一輩人,由於當時的學習條件簡陋,學習資源匱乏,學習書法的人基數和我們這代人少,又處於歷史改革的時代,能把書法寫得像古人在當時已經是挺厲害的了。那麼 ,我們這代人在書法的領域裡,也就是把書法寫像就算成功了嗎?

    “當然不是。”這就是我的回答。

    上一輩人在艱苦的條件下,能夠寫的很像,對於我們資源豐富,條件充裕的情況下,把書法寫得挺像古人的,這又有什麼值得自豪的呢?想起一個人來,詩鬼李賀,李賀雖然沒能超越屈原,但有一點是我們值得學習的:他寫的詩修辭比屈原的更加豐富。

    現代人和古人學習書法的心態不盡相同。

    問:寫成怎麼樣的書法才可以算得上成功呢?

    加入書法協會,當任書法機構的要職,辦了個大型展覽,還是找出版社出幾冊作品集,這就是書法的成功嗎?在我看來,這不是。

    一個人站出來說吹噓自己是作家,最終我們還得看他的文章;一個人說誇誇而談他是頂級大廚,我們得品嚐他做的菜餚;一個人告訴大家說他是魔術師,我們還得看他的表演。是真作家,假大廚……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杆秤。同樣,你要說你是書法家,請拿作品說話。

    現代人和古代人對於書法的成功的定位和標準會不一樣,是導致現在學習書法的人,只要學到一點皮毛就沾沾自喜的最大原因。當然,什麼是成功?或許需要兩個方面的認定。一個是“我”自己,另一個就是社會。我相信每個書法學習者都有對自己有一個成功的標準,比如我自己的書法:我從高一的時候, 我爸爸好幾年叫我寫春聯,到現在大學快畢業了,我一次都沒有寫,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自己寫的不好意思拿出手。當然當然自己成功的標準有高有低,不好比較。但社會給大家的標準卻是統一的:很簡單,你寫的真的夠好,別人自然會認同你。

    我高中畢業的時候,在昆明的一個廣場寫大字,遇到了一個老人,或許他說的更有道理。他說了這樣一段話:

    “小夥子,你知道現在知道誰寫楷書最好嗎?”

    “不知道 。可能是……”我回答。

    “我們這代人寫到這裡就結束了。你們這代人寫到他的水平可不行”

  • 8 # 橙哥雜說

    這是今天的所謂書壇權威定下的條條框框,一代誤一代,後人也就認同了這種標準。臨帖背帖,追摹古人達逼真程度,便自以為達到了相當高的書法水平。後面就開始膨脹、炫耀,以求得名氣金錢。功利心的作祟,遏制了個人對書法境界的追求。

    迫不及待地利用各種媒體、各種媒介,大肆宣揚自己的心得技藝,好讓自己成為權威,睥睨書壇。

    書法藝術歷史太久,歷朝歷代的著名書家無不孜孜以求,各成一家,隨後日漸精湛。他們無不先臨帖而後出帖,追求的是一種獨立的自我風格。倘若臨摹相像便能流芳百世,那能成名的書法愛好者便如滿天繁星,多不勝數。

  • 9 # 丁爐茶話

    書法重新熱起來不到四十年,而離真正復興路還很遠。因此,書法工作者對自己要求不高,甚至不知方向在哪;欣賞者水平也不高,停留在只求漂亮的感官階段;中書協也沒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臨摹階段作品就能得蘭亭獎,在行家高手看來,簡單是笑話。其實,書法遠遠不是這麼簡單!大家都在講繼承傳統,目前至多停留在筆墨階段,而對於精神傳統絕大部分書者茫然無所知。尤其對什麼是道統?什麼是自由精神?什麼是獨立人格?現在的書者少有關注者。真正的書法是寫心的,心有多妙,書才能有多妙。人各有心,其妙不同,乃個性所在,也是書品風格的源泉。古人隨便一個童生甚至一個帳房先生,書寫技術都很過關,臨摹更不在話下。所以,人們講究的書法的個性與品位。當今書者多入中書協之牢籠,孜孜不倦,依於體制,惟名利是圖,從事的是紙上體操比賽,無個性、無學養、無道統,甚至無社會功用,難怪為社會邊緣化,讓文人學者高人看不起!而文化人包括各路高人,又不象過去從小用毛筆,書寫技術過關(起碼足以寫心),如莫言、姜昆之流,一辦展則被罵。當今最好的字是王鏞之流的畫家字,是歷史上入流書法家的末流。還很不被理解,被歸為醜書(其實也只是比漂亮的俗書、展覽體好一點點)。一言難盡矣,有待我們的下一代甚至幾輩了!

  • 10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古人學習書法最後形成個人書風不是小成而是大成!不要以為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學習書法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都沒有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相反,學習書法,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能形成自己的書風都是非常難的,甚至是“難以上青天”!

    關於題主提出的今人只要臨摹逼真就覺得自己有所成就的問題,我是這樣看的:古人已經形成的書法風格,是經過歷史檢驗、後人認可的,所以才稱之為“書法”。今人臨摹古人的書法,不但要學古人的用筆之法、結體之法,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古人的書法精神!客觀的說,今人學習古人的書法,是不能達到逼真的,如果花上十年二十年的功夫臨摹(專工一帖)的話,達到七八分(形似和神韻)像還是有可能的,真正達到七八分像了,那就基本上成功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慢慢融入自己個性的事情,融入巧妙了,就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了。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了,那就大成了。

    臨摹古人的書法達到“逼真”效果,任何人都是做不到的!啟功先生八十多歲時臨摹趙孟頫的行書,也只達到八分像。臨古達到百分之百像,自古以來沒有一人達到,包括王羲之《蘭亭序》的臨摹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衛生間淋浴區有必要安裝擋水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