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iuxuyu1234

    臺兒莊土圩如建於元化,那時的臺兒莊還只是一個荒涼的小村莊,不為世人所知。明朝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京杭大運河改道由濟寧經微山湖向東經...

  • 2 # 醉是那抹藍

    臺兒莊古城,位於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坐落於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和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古城肇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繁榮於明清,有“天下第一莊”之稱。古城佔地2平方公里,11個功能分割槽、8大景區和29個景點,是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古城。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有“中國最美水鄉”之譽。

  • 3 # 顏宏偉9888178518830

    先秦時期,區境屬徐、逼陽等國,為吳、越、魯、宋、齊、楚諸強紛爭之地。

    考古證實,兩千多年前的逼陽故城即是一座古水城,2006年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漢魏晉時期,運河南北分屬傅陽、蘭陵兩縣。

    永嘉南渡,傅陽縣併入呂縣,後更名壽張縣。

    東魏以後,傅陽故地改屬承縣。

    隋代以降,承縣合併蘭陵縣,後稱蘭陵縣、嶧州、嶧縣。

    唐代,臺氏在此立村,稱為臺家莊。

    位於北門外的準提閣,建於唐代中後期,是臺兒莊有史可考的最古老建築。

    北宋時期,狄青、蘇軾等人先後主持大規模開發徐州(古稱彭城)利國鐵礦,臺兒莊瀕臨之柤水開始擔負鐵礦石外運的功能,至此被稱為彭河,俗稱運鐵河、新河、中心溝。

    明萬曆年間京杭運河避黃改道經過臺兒莊時即借彭河通漕。

    元代,始築土圩,城內建有三皇廟、玄帝廟等建築,逐漸形成集鎮,稱為“臺家莊集”。

    明末,臺家莊共有居民2千戶,始有“臺兒莊”一稱見載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揚州道立於臺兒莊東南黃林莊的運河防務碑。

    由於黃河改道的影響,元、明時代,京杭運河一度借徐州至淮安一段黃河行運。

    但黃河時常氾濫,導致漕運常常受阻,於是便有了所謂“開泇口河以遠河勢”的開泇濟運議案。

    隆慶四年(1570年)翁大立首倡開泇,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正式准奏,次年在劉東星的主持下開通試執行。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以後,泇河完全取代黃河運道,成為國家的經濟命脈和黃金水道。

    歷史上,臺兒莊段運河下游水位比微山湖湖口水位低21米,落差大,水流急,水源主要來自微山湖,泇河開通時即設有八座船閘以節制水流。

    其中臺莊閘位於臺兒莊南運河上,是北上進京漕船由江蘇駛往山東時透過的第一道船閘。

    臺莊閘的設立,聚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為商貿交易提供了機遇,促使臺兒莊的社會經濟迅速崛起,發展成為鎮守魯南、拱衛徐州的戰略要地和匯通南北、商賈輻輳的水旱碼頭。

    臺兒莊原為嶧縣企彭鄉王目上社的駐地。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4年),基於臺兒莊段京杭運河防禦、維護和管理的需要,時任河道總督曹時聘奏請在臺兒莊段運河沿線置郵驛、設兵巡、增河官、立公署,臺兒莊開始成為區域中心城市。

    明清時代先後在該河段設定了總河部院、東兗道、泇河廳、嶧汛、臺莊閘等五級管河機構,在臺兒莊設駐臺莊巡檢司、沂州鎮標前營(後改為臺莊營)、臺莊閘汛等軍事機構,正三品參將、正五品守備、正六品通判、正七品把總、正八品縣丞、正八品外委千總、正九品巡檢使等各級官員皆在此駐守。

    清順治四年(1647年),始建臺兒莊土城,翌年竣工。

    城邑傍運河而建,東西長1.1公里,南北寬1公里。

    咸豐七年(1857年),因舊基新築磚牆。

    新城牆底部為土臺子,牆高4米,上砌垛口。

    城牆自底沿而上向內傾斜,磚牆內築土坯,上寬近3米。

    城門有6座:東門曰仰生,西門曰臺城舊志,北門曰中正,小北門曰承恩湛露,南門曰惠迪吉,小南門曰迎祥。

    東、西、南、北4門各建有兩層門樓,高約7米,上有崗樓,下為通道,可行大車。

    護城河離城牆外9米,河寬10米,深2米,周長5.7公里。

    臺兒莊大戰前夕,古城內共有8條街道、13處碼頭、437個巷口、5000戶人家、20000間房屋。

    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因為臺兒莊大戰,古城化為一片廢墟。

    2006年5月22-24日,棗莊市政府參加了在杭州召開的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研討會,考察團成員及沿運河六省(直轄市)18個城市的代表,在會上通過了《京杭大運河保護和申遺杭州宣言》。

    2008年4月8日,在紀念臺兒莊大戰勝利七十週年的活動上,棗莊市政府正式宣佈,啟動臺兒莊古城重建工作。

    其後,專門成立了古城搶救保護機構,開展前期素材收集整理工作。

    對古城街巷、碼頭、駁岸、建築等作了全面深入調查,對現存歷史遺蹟、老建築全部拍照,分類儲存,全面摸清歐式建築、徽派建築、北方建築、江浙建築、山陝、廣東、廣西、福建等八大類建築風格,並形成系統照片和文字資料。

    重點對泰山行宮、文昌閣、新關帝廟、三官廟、玉皇閣、大王廟、龍王廟、呂祖廟、舊關帝廟、火神廟、準提閣、東嶽天齊廟、鐵佛寺、蒼廟、十八羅漢廟、南北清真寺、高廟、八蜡廟、九龍廟等廟宇進行調查,詳細掌握確定建築位置、建築風格、建築藝術、建築佈局,繪製了部分建築平面圖。

    採取讀書摘要、上網收集、現場拍攝、上門收集等形式,收集和整理水街水巷、古街巷、古民居、古橋、遊船、牌坊、古燈等各類古城建設參考圖片500餘幅,文字資料2餘萬字,繪製、收集和整理古城水系、用地、拆遷、供電、供熱、供水等相關圖紙20餘份,並分別編印、裝訂成冊,為運河古城恢復建設提供依據和參考。

    2009年12月17日,經中央臺辦批准,在臺兒莊古城設立大陸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並舉行了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

    2010年5月1日,臺兒莊正式開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身行業有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