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七配紅花
-
2 # 對話歷史
李自成(1606年9月—1645年5月),明末農民起義首領,自號闖王。李自成年輕的時候是銀川驛站的一名驛卒,由於朝廷節省開支,精簡驛站,並取締了該驛站,導致李自成失業。李自成失業之後又攤上官司,後投軍,不久所在的軍隊發生兵變,李自成就開始起義。
李自成於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起義,經過多年的征戰,雖然多次失敗,但是依然在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李自成進入北京後,起義軍開始腐化墮落,四處擄掠,軍紀渙散。此時多爾袞在山海關外虎視眈眈,吳三桂也投降清朝,聯手擊敗了李自成,李自成被迫退出北京。
李自成敗得真麼快,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小富即安,目光短淺。其推翻明朝、進入北京後,就開始為勝利所陶醉,忽視了關外的大敵,終於為滿洲人所乘,遭受失敗。
2、失去民心。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這是李自成起義軍的口號,也靠其獲取民心,但是後來就變味了。尤其李自成的軍隊進入北京之後,一夜之間,明皇宮裡的上萬宮女都被農民軍兵將搶走當老婆了,而且勒索豪紳,並進行多次搶劫活動,導致北京人心惶惶,失去人心。
3、鼠疫。李自成進入北京的時候,正趕上發生大規模的鼠疫,李自成大軍許多士兵感染了鼠疫,鼠疫是當時新型烈性傳染病,無法救治,起義軍受鼠疫影響,戰鬥力大減,所以在與清軍對抗的時候,慘遭失敗。
-
3 # 野史春秋
李自成,出生於萬曆三十四年卒於大順二年(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
崇禎元年(1628年),朱由檢進行了驛站改革,精簡驛站,導致李自成失業了,欠債的李自成沒活路殺了債主,逃出生天選擇從軍。
當時陝西天災人禍不斷,各路饑民、流民四散,都是為了活命。李自成就跟著高迎祥闖王,走向了起義這條不歸路,招納流民,四處征戰。
但是,在崇禎十七年,攻入北京的闖王,為何敗如此迅速呢?
1、團隊建設沒搞好,大家都是流民,起義也是實在混不下去,出來混口飯吃,你當啥呢?所以團隊文(si)化(xiang)要搞好,要不然一敗隊友就投降,沒鬥志,團隊就沒法帶。
2、根據地沒建設好,雖然陝西是李自成的發家之地,但是從北京撤出,西安這個地方,大順的西京,李自成也是匆匆路過,最後被趕到湖北九宮山上。可惜,連卷土重來的機會都沒有。
3、瘟疫,據考證1644年,中原大地爆發鼠疫,但是這個鼠疫呢對馬糞過敏,你說氣人不,最後被關外的滿洲八騎兵佔了便宜,熬死了明軍、大順軍,所以在春暖花開之日,李自成匆匆撤出北京。
4、李自成只是一個小農意識的悲劇英雄人物,小富即安,太容易被勝利衝昏頭腦。剛入北京城還能剋制,不過是兩三天就把本性暴露無遺,不斷拷餉,致使天怒人怨。
但是闖王的均田免賦,還是具有時代意義。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曾評價:“當時陝北大飢,自成乘機而起,至山西、張家口、南口、土木堡等處,後至北京,卒為清兵所敗……後被三桂引清兵入關,迫至無路可走。這可見李自成是代表農民利益的。不過他們的舉動,多為暴動,是其失敗之主要原因也。”“我們歷來的造反領袖,後來都腐化了,做了皇帝的都不好了,但李自成始終是好的,老百姓都稱讚他,因為他代表農民利益向地主階級造反。”
以上純屬一家之言。
-
4 # 笑品人生滋味
李自成入主北京整整用了15年,但是他卻沒有想到僅僅42天,便倉皇逃出了紫禁城。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即位之後,饑荒益重,而苛捐雜稅,壓的老百姓喘不過氣來,陝北地區由於連年大旱,出現了歷史上的大災荒,吃完了草根,吃樹皮,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象。自古官逼民反,李自成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入了農民起義的革命隊伍,號稱“闖王”。
從起兵至攻入京城,李自成整整用了15年,這一路征戰也經歷了多次的失敗,但每每都能重新崛起,其中雖然有北方清軍對明朝的牽制,但其主要的是李自成順應民意,一呼百應,在起義的過程中得到了寶貴的一樣東西――人心。
剛進北京城,李自成曾下令嚴禁將士傷人,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起初幾日尚可約束,無有違紀,但時日不多,便軍紀鬆散,高階軍官縱情享樂,無心管理部下,士兵姦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稍有不從,便會人頭落地,死於非命。不得不說,這些曾為了老百姓能夠吃上飯而奮鬥作戰的農民起義軍,剛剛取得了勝利,便蛻變的如此之快,站到了老百姓的對立面,李自成難辭其咎。
此時李自成被勝利充昏了頭腦,開始飄飄然了,進入紫禁城後,天天是尋歡作樂,縱情歌舞,哪裡還顧及去親理朝政,可想而知,大順政權的前途命運又豈能長遠。
李自成進入北京之前,崇禎皇帝曾急招駐守寧遠的明朝將領吳三桂前來增援,可還是晚了一步,吳三桂還未趕到,李自成便攻佔了北京,並扣押了吳三桂的父親,迫使吳三桂投降,無奈之餘吳三桂帶領軍馬前往北京向李自成投降。
可是越接近北京,越聽到李自成的軍隊在京城燒殺搶掠,欺男霸女,其父也受到了嚴刑拷打,被弄了個半死,愛妾陳圓圓也被闖王手下大將劉宗敏霸佔。吳三桂怒火中燒,立即返回山海關,投降了駐守在山海關外的清軍,聯合清軍共同對付李自成。
李自成聽到訊息,親率十萬大軍開赴山海關討伐吳三桂,終因不敵吳三桂和青軍的兩面夾擊,大敗而歸,退入京城,十萬大軍僅剩三萬有餘,李自成心知大事不好,沒有了能力和清軍抗衡,而清軍離北京越來越近,無奈之下,率領部隊撤離北京。
自李自成進入北京至撤離歷時42天。
縱觀李自成的一生開始的時候順應民意,團結老百姓,軍紀嚴明,大得人心。毛主席說過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最後卻剛愎自用,疑心重重,即使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謀士宿將也被其斬殺,眾叛親離,軍心渙散,民心大失,失敗的結局也是難免的了。
-
5 # 海鏡清
大順軍在河北的迅速失敗,總的來說是犯了兩個方面的錯誤。
大順政權的大部分統治區,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佔領的,統治基礎很不牢固,所以一個錯誤的政策足以導致其傾覆
一是政治錯誤。
由於大順軍崛起過於迅速(從河南復起到佔領北京只花了短短四年時間),還沒有來得及完成從農民軍到政府軍的心態轉變;李自成等領袖,也沒有完成從草莽英雄到帝王將相的蛻變;建立才幾個月的大順政權本質上依然是一個砸爛舊世界的農民政權,沒有考慮制定大政方針,迅速穩定統治區的政治經濟秩序。
據說大順軍從北京官紳處弄到了七千萬兩白銀,相當於明朝十年的稅收
正因為如此,進入北京城的大順軍懷著對官紳階級的刻骨仇恨,執行了殘酷的“追贓助餉”政策,把投降的官員打得血肉模糊來獲取財富。甚至連李自成正在爭取的河北最後一支明軍吳三桂部的父親吳襄也受到拷打,被迫交出5000兩銀子。雖然李自成得知後趕緊釋放吳襄,並宴請安撫,但為時已晚。
李自成正處於從草莽英雄到封建帝王的轉變過程中,不過歷史沒有給他這個時間
已經走到河北玉田縣的吳三桂聞訊後,自然擔心自己投降後的命運,立即回師佔領已經被大順軍接收的山海關,並向滿清“借師助剿”,無恥地當了漢奸。
對於吳三桂來說,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民族大義相比,自然是前者重要,其實大部分士紳都是這麼想的
二是軍事錯誤。
宋獻策、劉宗敏、李過等謀士將領都反對出征山海關,因為當時一來大順軍已經有數萬之眾分散到河北、山東各地去彈壓地方,甚至遠征四川,北京兵力不足。二來河北地區經過滿清多次入關燒殺搶掠,生產破壞嚴重,已經陷入糧荒,山海關更是缺糧,不需要出兵吳三桂也支援不了多久。
應該說這個策略有其合理性,吳三桂當時已經陷入“倉府淨如洗”的困境,而清軍同樣如此,以至於不得不讓助戰的蒙古部落返回,因為沒有足夠的糧草。
但李自成過於輕敵,親率六萬大順軍、號稱十萬東征,留下萬餘人留守北京。
途中李自成中了吳三桂緩兵之計,被吳三桂派來詐降的6名鄉紳所惑,明明五天就可以趕到山海關,卻走了八天(後來李自成得知受騙後殺了其中5人,有1人逃脫)。如果李自成警惕性高一點,部隊行軍快一點,趕在清軍之前奪取山海關,也許歷史會是另外一個樣子。李自成既不用以逸待勞的緩計,也不用兵貴神速的急計,皆是其輕敵所致。
有說法稱大順軍入北京後迅速腐化喪失了戰鬥力,其實並非如此,山海關之戰六萬大順軍依然壓著吳三桂七萬人打,如果沒有滿清,吳三桂根本支援不了多久
這時吳三桂已經集結起四萬明軍和三萬鄉勇,兵力不在大順軍之下。雙方激戰一天之後,多爾袞率領的十五萬清軍帶著紅衣大炮趕到山海關外,顯然多爾袞沒有完全相信吳三桂,打著如果吳三桂詐降就用大炮打破山海關的主意。
第二天,多爾袞逼吳三桂全軍出擊與李自成決戰,當吳三桂損失慘重,快要支援不住時,清軍才突然出動五萬騎兵襲擊大順軍兩翼,然後以步軍進攻大順軍大營。
當李自成發現對手換成了清軍時,已悔之晚矣
李自成發現對手是清軍後,立刻下令撤退,輜重全部拋棄,但仍有數萬人被殺或投海淹死。清軍和吳三桂追擊四十里,獲得了最終勝利。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多爾袞是最大的贏家;吳三桂輸掉了四分之三的老本,只能安心當漢奸了
在山海關之戰中,多爾袞坐收漁翁之利,輕易擊敗了大順軍,吳三桂則被迫火中取栗,自己的四萬人只剩下一萬。而李自成敗於山海關後,面對缺兵少糧、各地士紳發動叛亂的不利局面,被迫主動放棄北京城。
-
6 # 感恩祖國1949
打進了京城,這些農民領秀以為天下太平了。盡情享樂,在京城胡作起來了。完全沒有去想山海關虎視耽耽的清兵,沒有安扶鎮守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反而對其家進行迫害。致使吳降清引清兵入關,虎狼之師直偪北京。李自成之流鼠目寸光,不見內憂外患庸才也!
-
7 # 魚兒約龍門
李自成作為農民義軍的首領,是代表廣大農民階級的利益的,他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可以使廣大農民擺脫明末沉重的“三餉”壓迫,而透過殺富濟貧、追贓助餉的手段來打擊貴族地主階級,符合長期被壓迫的農民的強烈願望,得到廣大農民的極力擁護,隊伍迅速壯大,一路打進紫禁城。
但是,均田免賦只是權宜之計,沒有賦稅也就沒有經濟來源,註定失敗!他的隊伍是一支流竄作戰的農民義軍,沒有統一的思想指引,廣大農民只是覺得“跟著闖王不納糧”,沒有更高的追求。在攻佔一個地方後,並沒有做出穩固根據地,發展生產,富民強兵的戰略部署,只是一味地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隊伍中來劫富濟貧,維持隊伍的運轉,當他們打倒所有能劫掠財富的貴族階級後,隨著財富的日益消耗自身慾望的不斷膨脹,必然會回過頭來對以往支援他們的老百姓下手。贏得的民心也會必然喪失!
隨著隊伍越來越大,李自成稱王稱帝,建立政權,打進北京後,高階將領們開始膨脹,抵禦不了權利財富的誘惑,軍隊被勝利衝昏頭腦,戰鬥力下降。各個機構的運轉,龐大軍隊的日常開支,僅靠打壓貴族階級獲得財富來維持政權和軍隊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李自成開始瘋狂打壓明朝舊官來追贓助餉獲得錢財,致使人才流失嚴重,對老百姓也開始大肆掠奪,最終引起京城混亂,民心大失,滿清趁虛而入,李自成倉皇出逃。
-
8 # 夢香寒冰
這個問題有個先天的認知錯誤:攻陷一個國家必須要佔領首都。其實佔領一個國家和佔領首都沒有一毛錢關係。
比如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佔領中國首都南京,但是中國沒亡國。納粹甚至佔領了法國,法國也沒亡國。
李自成攻克北京,但是大順軍的首都在西安,北京不重要。李自成在北京最重要的就是把北京城七千萬兩白銀搬走。
李自成做到了,雖然三千萬被多爾袞搶到,一千萬被吳三桂搶到。但是李自成搶了三千萬,夠了。
李自成不要北京重要原因——北京沒糧食。
而清朝是有糧食的,清朝順治時期,兩個輔政親王,一個多爾袞,一個濟爾哈朗,其中濟爾哈朗就是一個種地親王。他非常像三國的夏侯惇,軍功一般,但是有他在,軍糧就能運到前線,軍中無人不服他。
只是清朝賣糧食太貴了,一石十兩,多爾袞時期,北京城有人市,不是賣兒賣女的那種,就是賣死人肉的。
真正解決糧食問題的是順治,他在順治二年就開通了運河。
所以李自成拋棄北京就是本來計劃,不用大驚小怪。其實李自成下心血包圍自己的京城西安,沒打贏是真的。
回覆列表
李自成進北京實際並沒有用15年。而是用了8年時間,崇禎七年的時候,他第一次大失敗以後從這個時間以後才開始真正起來的。在崇禎七年以前,李自成發展得並不順利,一會輸一會贏,最慘的時候是車廂峽戰役,竟然被抓了俘虜。當時明朝人可能沒有想到把這幫流民放了以後的危害,如果當時把這些人全部咔嚓了,那麼可能後面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了。但是話說回來,就算當時把李自成殺了,也許後面會出高志成,王志成,劉志成總之崇禎七年以後,天災不斷,人禍不斷,搞得天下人連飯都吃不上。加上各地土豪強佔土地,也非常嚴重,人民流離失所,大批的飢餓農民匯成一股洪流,總能推出一個領頭的人物,這就好比一場蝗災,哪裡有糧食向哪裡走,鄉下沒糧食向城裡走,小城市的糧食吃光了,那當然要去北京。明朝對這件事情處理得又不是怎麼在行,所以明朝就完蛋了,那麼李自成進了北京以後,一群烏合之眾什麼都不懂,面對如此的花花世界,當然就無法無天了,無惡不作,把所有能幹的壞事全部乾淨以後,當然大家腰包都裝的滿滿的,這時候誰還想上戰場,誰還想拼命那麼面對滿洲人的圍攻,就作為鳥獸散了。李自成臨走的時候在故宮放了一把火,要把故宮整個收回,不知道這都是什麼心理,也許就是我做不了的江山也不讓你們做,可能是這樣吧,按照他的這種邏輯,我覺得他如果能把當時中國整個大地都全部毀掉,把人民全部殺光他都能幹得出來。這樣的胸襟,這樣的氣度,你說他能不失敗嗎?最後李自成被湖北小農民幹掉。他的醜惡人生也就畫上了一個句號。在保衛北京以前,李自成曾經天真的給崇禎皇帝提出了一個建議。他說如果把他封為西北王,不用政府吃一份付出一分錢,他就可以帶著他的農民兄弟們去對付滿洲人。但是明朝的皇帝當然不會聽這一套,明朝的皇帝固執的認為你是土匪,我是政府,我是絕對不能跟你講和的。絕對不能接受你們這樣的鳥人。假如明朝當時有些有頭腦的人的話,充分利用這個機會。那麼李自成可能也就死在山海關的外面了。這很可能是明朝皇帝最後一次錯失借滿洲人的手,幹掉李自成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