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流派紛繁複雜。墨子曰:“天下之為父母者眾,而仁者寡”,可見從古至今,家庭教育也都是一個讓聖人重視和頭疼的領域。
一個人的一生成長,分成多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教育重點,也都有所不同,但是這些階段,都是來自於最初的早期教育階段。《四庫全書》有云:“童蒙養正”,這一思想總結自《易經》中的“蒙”卦,對應的恰恰是一個人的入門起步階段,只有入門正了,基礎才能打牢,以後才有了隨意變化的可能。(至於大家常掛在嘴邊的“幼兒養性、少年養志、成年養德”什麼的,只是現代人的總結而已,古語並無涉獵。)
對於年輕的父母而言,大家並不清楚,什麼是正?什麼是偏?當前很多教培機構鼓吹“所謂的正,就是國學經書”,純粹胡說八道。這裡就給大家普及一下,以免大家誤解。
“正”,其實就是孩子最早的價值觀,是貫穿他一生的追求。人的追求,無非三條:信仰、名望、實利,以誰為重,並無高下卑賤之分。只是對於早期教育而言,有格局大小之分,也就是大中小三正之分,一般也對應著弗洛伊德所謂的超我-自我-本我。
大正者,家國情懷,著眼大千世界的英雄氣概。從小就讓孩子充滿正義感、榮譽感、民族自豪感,這是大正。什麼樣的父母會在不經意間啟發了孩子的大正?擁有家國情懷的軍人、科技工作者、公務人員、外交人員、純粹的知識分子等。如果你為人父母,自身相信的是集體榮譽感、是國家需要你,追求的是名留青史,那麼不管你從事什麼樣的職業,也不管你使用的是什麼樣的教育材料,你給孩子啟發的,都是“大正”。軍人家庭教會孩子盡忠報國,科研家庭教會孩子科教興國,公務員家庭教會孩子為人服務依法治國,外交家庭教會孩子平等待人禮尚往來,知識分子家庭教會孩子學以致用,哪怕你只是一個充滿了武俠情懷的街頭流浪漢,在教導孩子“好男兒志在四方”的時候,也是在開啟孩子的大正。這一時刻,跟父母的職位權勢無關,跟你用國學經典、多媒體動畫、鄉野小說故事還是小人書連環畫去教導也無關,只跟父母的精神格局有關。大正之教,教出來的男孩兒是英雄豪傑,女孩兒是大家閨秀。
中正者,尊師重道,著眼於真理的智者氣概。從小讓孩子熱愛學習、追尋知識,最後用知識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謀求更富足安康的生活,這是中正。什麼樣的父母在開啟孩子的中正?醉心學術的中小知識分子、在商言商的商賈家庭、不問天下的中產白領家庭等。從一開始,孩子接受的教育就是“努力學習,終身學習,學有所長,成家立業”,最終的落腳點,缺少了“經世致用”的大格局,但是保留了對勞動光榮、熱愛知識的優秀精神。中正之教,教出的男孩兒是溫潤君子,女孩兒是小家碧玉。如若輔以英雄教育,一躍而成大正,也是水到渠成。
小正者,開心自保,著眼於自身利益的平民氣概。從小隻追求孩子快樂自由、放任自流,時刻關注個體利益,對集體榮譽和勤奮耐勞嗤之以鼻,言必稱歐美,行必效日韓,攀比抨擊別人的勤奮和痴迷,總想投機取巧,一副唯我獨尊天下第一的樣子。此種父母,常見於裹足不前的盲目崇洋者、眼光就看到身邊雞毛蒜皮的小農民、互相攀比熱衷打牌的城市小市民、不願受苦只想享樂的普通白領家庭等,不一而足。他們瞭解教育的渠道,基本就只是心靈雞湯、機構廣告等,對孩子的期待也只是快樂就好、隨他而去的淺層追求,徒有父母之名而不行父母之事。小正之教,甭管窮養富養,教出來的男孩兒女孩兒,都是隻知道傻玩的精神貧瘠者。
中國的早教,最優秀的傳統即為大正,孟母、岳母、朱子家訓、錢氏家訓、新中國的革命先烈們等,都是如此。現代借鑑西方人本主義思想,開始融入更多的中正,比如醉心早教幼教的新中產家庭。有父母不自知,無意之間淪落成了小正,不可不察。
童蒙養正,少年養志,其實“志”就是正的一部分,在童蒙時期,就已經要開始養了。各位年輕的父母,不可不擦亮眼睛,加以辨別!至於機構說的背誦國學經典就等於童蒙養正?當個笑話看看吧!國學經典,只是養正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全部。任何一種教育方法,只要它讓父母們時刻會產生“我要不這麼做,就落在別人後面了,那是對不起孩子”的負罪感、恐懼感,這種教育方法就是別有用心的假教育,是小正的教育。大家共勉!
家庭教育,流派紛繁複雜。墨子曰:“天下之為父母者眾,而仁者寡”,可見從古至今,家庭教育也都是一個讓聖人重視和頭疼的領域。
一個人的一生成長,分成多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教育重點,也都有所不同,但是這些階段,都是來自於最初的早期教育階段。《四庫全書》有云:“童蒙養正”,這一思想總結自《易經》中的“蒙”卦,對應的恰恰是一個人的入門起步階段,只有入門正了,基礎才能打牢,以後才有了隨意變化的可能。(至於大家常掛在嘴邊的“幼兒養性、少年養志、成年養德”什麼的,只是現代人的總結而已,古語並無涉獵。)
對於年輕的父母而言,大家並不清楚,什麼是正?什麼是偏?當前很多教培機構鼓吹“所謂的正,就是國學經書”,純粹胡說八道。這裡就給大家普及一下,以免大家誤解。
“正”,其實就是孩子最早的價值觀,是貫穿他一生的追求。人的追求,無非三條:信仰、名望、實利,以誰為重,並無高下卑賤之分。只是對於早期教育而言,有格局大小之分,也就是大中小三正之分,一般也對應著弗洛伊德所謂的超我-自我-本我。
大正者,家國情懷,著眼大千世界的英雄氣概。從小就讓孩子充滿正義感、榮譽感、民族自豪感,這是大正。什麼樣的父母會在不經意間啟發了孩子的大正?擁有家國情懷的軍人、科技工作者、公務人員、外交人員、純粹的知識分子等。如果你為人父母,自身相信的是集體榮譽感、是國家需要你,追求的是名留青史,那麼不管你從事什麼樣的職業,也不管你使用的是什麼樣的教育材料,你給孩子啟發的,都是“大正”。軍人家庭教會孩子盡忠報國,科研家庭教會孩子科教興國,公務員家庭教會孩子為人服務依法治國,外交家庭教會孩子平等待人禮尚往來,知識分子家庭教會孩子學以致用,哪怕你只是一個充滿了武俠情懷的街頭流浪漢,在教導孩子“好男兒志在四方”的時候,也是在開啟孩子的大正。這一時刻,跟父母的職位權勢無關,跟你用國學經典、多媒體動畫、鄉野小說故事還是小人書連環畫去教導也無關,只跟父母的精神格局有關。大正之教,教出來的男孩兒是英雄豪傑,女孩兒是大家閨秀。
中正者,尊師重道,著眼於真理的智者氣概。從小讓孩子熱愛學習、追尋知識,最後用知識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謀求更富足安康的生活,這是中正。什麼樣的父母在開啟孩子的中正?醉心學術的中小知識分子、在商言商的商賈家庭、不問天下的中產白領家庭等。從一開始,孩子接受的教育就是“努力學習,終身學習,學有所長,成家立業”,最終的落腳點,缺少了“經世致用”的大格局,但是保留了對勞動光榮、熱愛知識的優秀精神。中正之教,教出的男孩兒是溫潤君子,女孩兒是小家碧玉。如若輔以英雄教育,一躍而成大正,也是水到渠成。
小正者,開心自保,著眼於自身利益的平民氣概。從小隻追求孩子快樂自由、放任自流,時刻關注個體利益,對集體榮譽和勤奮耐勞嗤之以鼻,言必稱歐美,行必效日韓,攀比抨擊別人的勤奮和痴迷,總想投機取巧,一副唯我獨尊天下第一的樣子。此種父母,常見於裹足不前的盲目崇洋者、眼光就看到身邊雞毛蒜皮的小農民、互相攀比熱衷打牌的城市小市民、不願受苦只想享樂的普通白領家庭等,不一而足。他們瞭解教育的渠道,基本就只是心靈雞湯、機構廣告等,對孩子的期待也只是快樂就好、隨他而去的淺層追求,徒有父母之名而不行父母之事。小正之教,甭管窮養富養,教出來的男孩兒女孩兒,都是隻知道傻玩的精神貧瘠者。
中國的早教,最優秀的傳統即為大正,孟母、岳母、朱子家訓、錢氏家訓、新中國的革命先烈們等,都是如此。現代借鑑西方人本主義思想,開始融入更多的中正,比如醉心早教幼教的新中產家庭。有父母不自知,無意之間淪落成了小正,不可不察。
童蒙養正,少年養志,其實“志”就是正的一部分,在童蒙時期,就已經要開始養了。各位年輕的父母,不可不擦亮眼睛,加以辨別!至於機構說的背誦國學經典就等於童蒙養正?當個笑話看看吧!國學經典,只是養正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全部。任何一種教育方法,只要它讓父母們時刻會產生“我要不這麼做,就落在別人後面了,那是對不起孩子”的負罪感、恐懼感,這種教育方法就是別有用心的假教育,是小正的教育。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