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萊多奧傳媒

    能否寫好影評,和一個人的藝術感覺、電影知識積累、文字表達能力三個方面有關。頭腦中有思想,眼裡有電影,筆下有才情,就能寫出好的影評。固然這三個方面不必也很難同時滿足,但是任何一點單獨拿出來都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先分兩大類:

    一、寫給自己的影評:我們都有許多自己珍視且產生過共鳴的影片,可能會願意透過文字加深和留住這種感覺。我們看電影總是為了尋求某種預期的快感,分析性的思維能力和閱讀一種娛樂本身,可以使這種娛樂更豐富,更吸引人。當我們有機會認真思考和試圖準確表達出我們的觀影感受的時候,我們對一部電影有某種特定感受的原因才會變得清晰。

    二、寫給他人的影評:寫作內容和目的完全依讀者而定。根據受眾又可大致分為下面四類(不敢隨意翻譯這四個詞,且用書中的英文):

    1.screening report

    可能是一位電影學習者的觀影筆記。避免給出強硬觀點和特定理由,在視聽方面儘可能客觀和詳細描述。優秀的拉片文章是學習者最生動的教材。

    2.movie review

    讀者多不具備專業的電影知識,卻數量龐大。功能是給大家介紹還沒有看過的電影,推薦或者不推薦。大部分篇幅概述情節和與電影相關的背景知識,以及導演的其他作品等。

    3.theoretical essay

    讀者對具體型別電影,電影的歷史和其他有關內容已經有了足夠的瞭解,具備了足夠的電影知識。寫作目的是解釋電影中更大和更復雜的結構,以及我們應該怎麼去了解它。

    這類文章專業性很強,讀者很少但是非常重要。

    4.critical essay

  • 2 # 勁草傳媒

    人由心生,寫影評也是一樣,是把看過的所感受的用文字表達出來,從而形成特有的情感表達方式,怎樣才能寫好呢?總結了以下幾點供朋友們參考:

    寫影評的形式有多種,隨著社會文化和交流的開放性,各類體裁都可以豐富我們的視覺和神覺思維,重要的是讀者能認同,並給予肯定,這就是大眾所喜好的評論;一般以論文體為主,也可以使用書信體,要求緊扣電影與評論,總體把握細節突破,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除了沒有限制的想象和表達能力,大眾居多是以論文式來寫,比較中肯,是大眾書寫格式,具體的寫作方式應適當考慮時代,背景的不同和表達的內容性質不同加以區分。

    最後,希望您能寫出不一樣風格大眾喜歡的作品。

  • 3 # 傾國傾城傾世容顏

    對於寫影評,我提出幾點我個人的建議,首先,切忌將影評寫成觀後感。影評和觀後感是有很大不同的,對於很多初次接觸影評的同學來說,確實容易搞混,這也是考生常犯的毛病,一旦寫成了觀後感,評價往往就不會高。觀後感是抒情的,影評註重的是評,它是屬於議論文的範圍。

    其次,寫影評應該有一定的框架,雖然有很多考生都想擺脫框架,但是對於初次接觸的考生來說,還是遵循框架的好。很多人段落不明,有的學生甚至通篇下來只有一段,思維過於跳躍,眉毛鬍子一把抓這個框架,指的並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摸吧,更是一種清晰的思路與內容。

    一篇影評,就像一篇議論文一樣,最重要的是觀點,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有了中心論點之後,然後在分別提煉出幾個分論點,然後由淺入深,由小到大,由感性到理性的分析,結合著影片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學會挖掘影片的社會意義,挖掘到影片的深層含義,這樣的影評,才是好影評。

    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具體的分析,比如說影片某個地方的音樂,或者聲音與畫面的關係,蒙太奇手法,主題,影片的色彩,某個物件,或者拍攝角度,遠全中近特,轉場的方式,等等,當然,也可以分析影片的導演,比如說張藝謀,張藝謀以前是攝影師,所以他的作品中比較注重色彩的運用。

    在平時,一定要注重影片的積累,只有提高了閱片量,才能提高影評的寫作水平,一定要多看。學會看電影,看電影的時候,不要僅僅只是笑笑而已,看別人的電影,學別人的技巧。建議多看一些第四代第五代導演的作品,在看的時候,學會記筆記,學會抓住影片的細節,和內涵。學會看電影,多看,多記,多學。除了多看電影之外,也應該多看一些,別人寫的,比較不錯的影評。在看完電影之後,不妨順便看一些別人的影評,一定要看好的影評,學習別人的寫作思路,創作方法,慢慢的把這些東西轉換成自己的東西,那樣,你的影評 就會更上一層樓的!

  • 4 # 滄海雲

    電影是藝術作品,有人說過:藝術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所以,藝術鑑賞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寫影評,把自己當成隨身碟就行了。兩大功能:讀取、輸出。

    讀取:看懂、看透電影的精髓和不足;

    輸出:把讀取的內容進行整理加上見解總結出來。

  • 5 # 高孟斯線上

    一般來說,當你看完一部電影,想寫點東西表達一下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感想或者領悟,這都是在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你可以寫一篇跟自己心情有關的日記,也可以寫一篇根據電影某個情節所引起的感性散文,或者還可以寫一篇根據電影所描述的社會現象進行批判性的文章。基本上寫出任何東西都是值得鼓勵的。

    2.1,寫影評前的準備工作

    在寫一篇影評之前,我的建議是:

    2, 所選擇電影要多看幾遍。要尊重電影。

    5, 要勇於懷疑。

    2.2,觀感與透過觀感進行對電影的初步分析

    在觀看完影片以後,你的直接觀感就是對這部影片的最初評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覺。事實上,對電影的最初分析已經在觀看影片時完成。當觀眾看電影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向影片提出問題,“情節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演員所說的臺詞是否符合在影片中的身份?”在電影進行中的每時每刻觀眾都會對影片的“真實性”產生懷疑,觀眾會試圖從電影本身的解釋中找到“合理”的邏輯性,也會時刻根據以往的個人經驗來審視著畫面的可能性。觀看好看的電影時我們會說,“是這樣啊”或者“哦,原來還可以這樣啊” 。我們不喜歡的電影往往是那種看著很虛假的“不真實”的電影,這種電影就像是背叛的情人所講的蹩腳謊言。當然,如何愉悅觀眾是電影製作人所要關心的,作為評論者來說,不但要找出電影好看(合理)的地方,還要試圖分析為什麼。

    電影簡介

    基本簡介通常包括電影的原名,電影的中文譯名(別名),導演,主要演員,型別,片長,上映時間,國家等等。最好也要找到這部電影的海報。這裡除了電影名稱以外其它都不是必寫專案。根據評論的需要,我們還可以加入劇情簡介。劇情簡介是對電影的再敘述,由於評論者對於電影理解的侷限,再敘述時應儘量避免加入有嚴重主觀傾向性的解讀。建議劇情簡介不要超過200字。

    擴充套件簡介通常包括對電影製作人員的更詳細的介紹,影片產生背景的介紹,影片所描述的社會背景介紹,影片所獲得的獎項等等。擴充套件簡介作為評論的資料性工具要有選擇的引述。擴充套件簡介如果沒有對評論產生直接影響,建議果斷的捨棄,或者可放置於評論正文之後。

    觀感作為最初對電影的評定,勢必會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會因為評論者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我們不必刻意減少這種差異,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差異,才使得評論更加開放,有了交流的土壤。因為影評的目的是發揮綜合能力欣賞作品,同時將作品的豐美面呈現出來提供給別人,所以開放式的評論也就不必排斥專業分析工具。我們也不能誇大專業分析工具的功能,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影片分析方法並不存在。

    觀感是電影對觀眾的影響結果,它意味著觀眾從電影中最直接的得到了什麼。對觀眾來說,觀感從來就沒有對錯之分。作為評論者,要相信自己的觀感,不要被導演的名氣或電影所獲得過的獎項等非電影本身的因素所左右。那些非電影本身的東西只能印證觀感,而不能產生觀感。

    1透過主題解讀評論:例如,你可以透過《不準掉頭》來解讀“倒黴”,可以透過《躲閃》來解讀“少年的愛情”,可以透過《著魔》來解讀“瘋狂”。觀感可以讓你對某些電影歸結出一個主題詞語,然後品味分析一下,電影所提供的哪些感知手段讓你對這個主題詞有了更好的理解。一個電影是如何變成一個詞語的詮釋例證的?

    4典型例證:例如,可以透過木偶片《美國戰隊》的分析找出若干“美國大片”所常犯的“大片通病”。

    5同系列討論:從茂瑙的《吸血殭屍》到《驚情400年》《刀鋒戰士》《吸血情聖》等這一系列以“吸血鬼”為主題的電影從內容到形式上有哪些變化。又比如說以同性戀為題材的《櫥櫃裡的男人》《男人心中只有男人》等等。又或者《異形》系列或《黃飛鴻》系列等等。

    7瞭解型電影:例如,從《夢想阿根廷》與《官方說法》中可以對“軍權政府”有個初步認識。也可以在《戲夢巴黎》中找到些“新浪潮”的氣息。

    我們要小心的是透過“作者論”[註釋]來分析電影,這種分析方法使用不當就會變成是評論者的一廂情願。在某些不嚴謹的評論者那裡,影片被詮釋的面目全非,之後就可能是評論者對導演的非理性評論。本來單純地影片分析,變成了一個批鬥導演的檄文或是對某個“偉大人物”表示忠心的保證書。批評電影與批評導演當然是兩回事,批評導演更像是一種私人恩怨。

    ③選擇一種自己所熟悉的評論工具。評論工具的範圍其實非常廣泛,複雜的如前文所述的一些專業工具,簡單的如個人的觀感。特定工具的好處是可以把某些問題分析得更具體,更深入。在特定工具的應用上,戴錦華對《玫瑰的名字》的精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當然她很可能是先分析了原著的小說的。那些特定的工具並非如我們想象中的難以掌握,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用符號學來分析一下《夢幻格林》,這將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④在分析與欣賞電影中間把握平衡。我們要警惕過度的分析對電影的欣賞性是有害的。有時候觀眾並不想變得那麼“明察秋毫”,做一回快樂的“傻子”也許就是觀看影片的初衷。蓋?瑞奇導演的《偷拐搶騙》我已經看過了7次卻一直捨不得分析它,因為害怕分析過後觀看的樂趣就沒有了。當然我們也可以抱著樂觀的態度,分析以後會發現新的樂趣,但這畢竟是要冒一定風險的。我認為好的評論同時也應該是一篇善意的推介文章,它要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還要保留原來電影的觀賞性。

    ⑤筆法。評論者的筆法與評論選擇的切入點密切相關,不同的切入點決定不同的筆法。如透過觀感來敘述影片帶來的感官審美影響,則很有必要藉助大量修辭的運用;如果探討影片的流派等歷史性內容,則對經典理論的引用和同時期其他作品的類比必不可少。寫評論時要把觀點寫清楚,行文要簡潔流暢,不要堆砌資料。髒話痞話或許是通往個人文風的一條捷徑,然而他們從來都不是嚴謹的,在評論的道路上我們甚至不需要反諷。在資訊發達的今天,蒐集影片的外圍資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不當地使用外圍資料很可能會把你的評論淹沒在看似相關實則不知所云的文字之中。外圍資料可以幫助評論者理解這部電影,但不應把這些資料變成評論者的依據。原則上我支援“要排除一切非取自影片內部的任何文獻或相關資料”的這一立場。電影評論並不會因為提到了一些大師的名字而變得更加精彩。

    引文出處

    1, 要避免評論者的生活(經驗)過多的干預評論本身。比如,看《食神》以後,你說你學會了怎麼做叉燒飯。寫評論的目的不是讓讀者關注評論人,而應該強調所要評論的電影。吃了油條喝了豆漿去看電影,同餓著肚子去看電影的心情可能不一樣,但電影是一樣的。

    3, 要避免東拉西扯,主題模糊。慎用排比。要努力把一個問題分析清楚,而不是要具體描述10個還未解決的問題。不要隔靴搔癢,甚至是滿世界找靴子。例如:評論《神話》的戰爭場面差,不能說它不如《勇敢的心》也不如《角鬥士》,而應該明確指出它具體差在哪裡。是場面排程問題還是畫面構圖問題?是剪輯問題還是電腦特技問題?

    4, 要避免對演員導演等影片生產者私生活的關注。只有影片的宣傳人員或者八卦雜誌才有需要關注那些問題。

    -----------------------------------

    [註釋:作者論的觀念,最早是由法國導演楚浮的文章〈法國電影的某個趨勢〉在《電影筆記》上發表而開啟。文章攻擊停滯的法國電影工業,並稱讚美國導演的作品,為作者論奠定基礎。作者論認為,電影的整體風格和內容的處理主要可歸功於一個人的理論。通常用來指具有可辨識風格和主題意識的導演,此理論也包括其它被視為一部影片的主要推動力的製作人員(編劇、演員、攝影、剪接)。作者論在邏輯上是一種以作品為重心的分析方法,然而實質上卻是一種影片的詮釋方式,影片的每項特殊因素都被分析者順著導演世界觀的方向加以詮釋。出自書目《當代電影分析》《電影批評面面觀》

  • 6 # 一點通訊

    想要寫好一篇影評,首先對電影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那麼,什麼是電影?電影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相結合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包含了戲劇、音樂、建築、攝影、繪畫、舞蹈、文字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大多數人在最開始寫影評的時候都會範一個錯誤,那就是把影評寫成觀後感,這是不全面的。因為一般寫成的觀後感只針對了影片的劇情抒發了自己的觀後看法,說得更簡單一點,跟看了書寫一篇讀後感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讀書看的是文字展現出來的故事情節,而電影是用畫面展現出來的故事情節,大多數人只對劇情做了一定的分析。

    那麼影評到底該怎麼寫呢?

    上面提到針對劇情,讀書和看電影的相似,其實僅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對電影分析出很多內容來。

    比如演技:如果是透過讀書,你的腦海裡面對劇情畫面是一個怎麼樣的想象,每一個人物的角色情感應該是怎麼樣的,性格如何等等,但是透過電影來展現,演員有沒有把角色該有的性格和情感表達到位?這就是衡量一個演員是否專業的標準。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的人覺得演的好,有的人覺得演得不好,但是對於寫作的作者來說,你應該有一個自己的看法,演得不好,具體是哪裡不好,你心裡認為應該怎麼演,在影評裡面寫清楚,如果演得好,甚至出色,好在哪裡,也寫清楚,這就是針對電影的某一個細節進行點評!

    當然,針對初學者,肯定無法在看一遍影片之後就對整個影片涵蓋的所有內容進行點評,初學者可以一部電影看多遍,第一遍看劇情,看完之後對劇情進行分析,第二遍看光線的運用和色彩的搭配(例如:紅高粱),再分析光線和色彩,第三遍看剪輯手法和攝影等等。逐步的去訓練,慢慢的電影看多了,就不用這麼去看了,在看的過程中便會產生自己獨特的見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逆變器電容逆變器電容安裝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