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生咋地啦

    焚書坑儒,大興土木,刑法嚴峻,性情暴虐。這是幾千年來秦始皇在人們心目中的固定形象。但是秦始皇到底是暴虐成性的嗎?我個人認為歷史有些將秦始皇負面化了,就跟隋煬帝一樣,屬於過度抹黑的。

    首先,秦始皇修馳道,築長城。派蒙恬北逐匈奴千里,收復河套地區。取得的戰果正如古人文章所寫,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在軍事上,秦始皇給予了國內穩定的發展時間,使人民從七國戰亂中迅速的休養生息,因此在秦始皇晚期之時,劉邦曾羨慕到,大丈夫生當如此!

    法度方面,大家或許都有個刑法嚴苛的印象。起初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後來出土的秦律證明事實並非如此。秦國採用的是法家思想,從商鞅變法後,秦國法律逐漸完善。

    雲夢睡虎地秦簡的出土,將秦律真實的展現了出來,第一條:“夫盜千錢,妻所匿三百,可以論妻?妻智夫而匿之,當以三百論為;不智(知),為收。”就是說如果丈夫偷了一千錢,妻子藏匿三百,妻子應該怎樣定罪?答:如果妻子知道丈夫偷錢而藏匿,當以偷錢三百論處,如果不知道,就不予追究。第二條:“削(宵),臧(贓)直(值)百一十,其妻、子智(知),與食肉,當同罪。”意思就是夜間行竊,贓錢達到了一百一十以上,其妻子、兒子知情,還與他一起用錢買肉吃,妻子、兒子應當與丈夫同罪。第三條:“有賊殺傷人衝術,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當貲二甲。”有人在大街上殺人傷人,周圍的人袖手旁觀不加援救,距離百步以內的人,要重罰,罰二甲(交兩副甲的錢)。從這幾條可以看出,秦國律法重在約束人們的行為,一般都是往好的方面規範。並不是隨意的誅殺。商鞅雖然被給予車裂的刑罰,但是是因為自己訂的刑法太全面,連身份都涉及到了,他已經無處可逃。

    至於焚書坑儒事件,考古已經證明,焚書是存在的,但是焚的大多數是無用之書,多為詩書儒學類書籍,這是為了穩定國家思想的需要。至於坑儒,並不是坑殺的儒生,而是術士,這些術士經常惑亂人心,亂評國事,因此需要坑殺以正社會風氣,穩定社會政權。

    《荀子·強國篇》所說的“佚而治,約而詳,不煩而功,治之至也,秦類之矣”,即安閒而又治理得很好,政令簡約而周詳,政事不煩亂而有功績,這便是政治的最高境界,大體和秦國差不多吧。

    最後,我要說的是,秦始皇不能說沒有過錯,古往今來沒有一個完全完美的帝王或領袖,都有那麼多多少少的缺點,但是這些缺點不足以掩蓋他們的功績。我認為秦始皇作為中華民族的祖龍是當之為愧的!

  • 2 # 翻出歷史那一頁

    秦始皇嬴政確實是一個具備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至於他的性格問題,那也離不開他的成長環境和亂世經歷,英雄的成長史都是血淚築成的,更何況,他還是一個血性帝王。嬴政雖是秦王孫,但他的父親嬴子楚卻在趙國為質,他也是生長在趙國。

    雖然戰國末年,天下還沒有正式進入封建社會,但世態炎涼在古代,都是一樣的,更何況,秦國崛起強大之路,一步步讓趙國受到戰敗恥辱。長平之戰,更是讓趙國凡是有明月所照之戶籠罩在陰影裡,他們幾乎都有一個不共戴天的仇人——秦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嬴政的處境可以想象。和影視劇不同的是,歷史上嬴子楚先回的秦國,嬴政和母親趙姬留在趙國,他們母子受到的猜忌,趙國君臣百姓對他們的恨意,隨時都能殺了他們。

    嬴政小時候是在不健康的環境下長大的,回到秦國後,在老秦人和新權貴的爭權奪利下,他做上王太子更是不易,但是,他挺過來了,最後順利繼承王位。這裡,我們不說呂不韋與他有沒有父子關係,但不可否認,嬴政能如此順利繼承君位,呂不韋功不可沒,之後因他年幼,呂不韋代攝朝政。本來沒什麼,可嬴政從小見到了底層的不幸,心中要有一統天下的壯志,隨著年齡的增長,呂不韋漸漸不為他所容。之後,生母趙太后,又與宦官嫪毐在一起,生了兩個孩子,關鍵還奪權!

    對嬴政而言,什麼都可以忍,面子和權力不能忍,這之後,又花了時間和精力,成功將呂不韋和嫪毐拉下臺。此後,他已不再是傀儡,加上秦國幾代積攢下來的力量,六國勢微,他終於滅了六國。一路下來,對嬴政而言是不容易的,這樣的環境,讓他的性格變得殘暴陰暗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嬴政和後世開國君王大殺功臣不同,他的手上,並沒有哪個武將是死於猜忌,即便是蒙恬,也不能全部歸罪於他。當然,焚書坑儒這一項,就是洗不白的汙點之一。

  • 3 # 碧水青山0

    秦始皇性格是不是陰暗,不能憑感覺,不能人云亦云,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他的功此處就不說了。主要看看兩千年來,罵他的五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一、政治,廢先王之道、廢五等之制

    這一點,就是廢除分封,不搞諸侯國,自然也就沒有封地諸侯等級。歷代政治家為此罵秦始皇:不能行德義於天下。屬無德無道之舉!

    這一點不用反駁,是六國後代、或是後來自覺得有功之人不滿自己地位,又不敢直接找自己的皇帝評理、發牢騷,只有找死去的秦始皇出氣,搞指桑罵槐,達到借古諷今的效果!

    二、軍事,爆兵露師、窮兵之禍

    意思不用說了,就是罵他揮虎狼之師,窮兵黷武。沒虎狼之師怎麼統一六國?值得一提的是,罵他的人往往罵他伐匈奴、平南越,而不好意思罵他統一六國,其心昭然若揭。

    三、經濟,除井田制、賦斂無度、窮奢極欲、徭役繁重。

    這方面是秦始皇捱罵重災區。可以一一看。井田,是周代建立,秦國廢除就是把田地私有化,可以買賣。讓土地動起來,目的就是為了富國強兵!別人攻擊的理由是造成貧富不均,可週代與其他諸侯國的井田制,也沒有做到貧富均衡!賦稅重是肯定的,最主要因是連年征戰。

    奢、欲、徭役,主要是罵他修長城、阿房宮、以及部分郡縣之間的國道。這裡除了阿房宮,屬於享受,其他的也是為了統治與民生。也算功過一半吧!

    四、司法,刑罰酷虐、吏治深刻

    秦法的確嚴苛,例如陳勝吳廣因趕路遲到,就要全部砍頭。可一個剛剛統一的國家,要改變天下人幾千年的分封諸侯的思維,憑循循善誘而沒有嚴格硬性規定,肯定不行。秦法有些法規,如果今天能借鑑用一下,網友照樣拍手叫好,例如對付偷盜、訛詐幫助他人之人,以及破壞他人家庭的小三。

    五、思想文化,焚書坑儒

    坑儒,據說是坑方士,不是儒士。不管怎麼樣,焚書坑儒目的就是為了統一言論,統一思想。這出發點也沒錯,就算如今世界,所有國家,也不會讓人胡言亂語。據說越標榜自己“免煮”的國家,假新聞越多,雙重標準越厲害!

    其實,秦始皇大度仁慈,他沒有殺功臣、被滅的六國君王、除南韓因投降四年後又造反被處死之外,其他的都沒有殺。歷史上,除坑儒,也沒有秦始皇其他濫殺無辜的記錄。沒幾個帝王能像他這樣對待功臣與對手。

    綜上所述,說秦始皇心理陰暗沒有依據,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為什麼要苛刻千古一帝秦始皇?

  • 4 # 折緣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它能讓一個人盡情施展個人才華,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但它也能無限放大一個人性格中的缺點,以及隱藏在心底裡蠢蠢欲動的惡念。

    人性有天使與魔鬼的兩面,往往在做一件事情,導致其呈現截然相反的兩種結果,只在一念之間。特別是人的情緒多元化,往往因為一些消極情緒的影響,就能做出比較極端而顯得殘暴的事情來,這種情形的發與人的自控能力有關,而大部分時候,在權力的加持後,幾乎鮮有人能夠做到嚴於利己,寬於待人的。特別是掌握絕大多數人生殺大權的皇帝這種存在。

    我們有時候厭惡一個人,恨不得他死,只是因為良知、道德、法律的因素,無法付諸行動而已。但這些對於皇帝而來,統統都不是問題呀。

    人不是神,無法做到性格的完美無缺,只有優點,而無缺點。人的缺點,往往受到諸多方面因素的牽制,使其不能成長為作惡的源泉。但一個人如果突破了自己的三觀,無視社會倫理道德和法律,那麼,這些個缺點立即就能開出惡之花來。

    秦始皇他也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理智的同時,也會因為人生境遇,個人喜好、情緒變化而做出違背正義,良知,公理的惡行來。

    所謂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雖然是一句看起來十分假大空的話,但換一個角度想,這種責任裡面也包含對自己人生的責任。依靠能力獲取權力地位聲望,但往往又會因為對自己不夠負責,導致私慾、惡念不斷膨脹,最終釀成罪惡。

    嬴政也是如此。

    他早年在趙國做質子,雖然是秦國王子的兒子,但實際上跟一個棄子沒有什麼區別。空有貴胄的名號,卻在異國他鄉處境悽慘,特別是長平之戰以後的秦趙關係,簡直就是深仇大恨,由此可見嬴政的同年生活必定十分悲涼。

    在一個可能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的環境中長大的人,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會養成謹慎、懷疑、深沉的性格。這些性格因素待嬴政成為君臨天下的秦王之後,在六國未一,天下未定時,會成為其成就功業的助力,畢竟政治鬥爭,軍事鬥爭往往都是異常殘酷的,只有心思深沉的人,才能跟敵人們周旋到底。

    後來他的母親私通嫪毐給他生下了便宜弟郎,隨後嫪毐造反,以及呂不韋等人在政治上對其的掣肘,使得嬴政對親情的信任將至冰點。

    但當天下一統後,普天之下,唯始皇尊。嬴政性格中的這些因素,就會因為不世之功,無人可制,而轉變為專橫、陰暗、殘暴。

    嬴政是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或許普天之下真正瞭解他心思和報復的人,只有李斯一個,但李斯顯然是一個只求名祿地位,在能夠明哲保身前提下實踐其政治見解的人。他不敢也不會去拂逆秦始皇,只會順水推舟,提嬴政提供解決方案。

    客觀而言,無論嬴政之功勞多大,其殘暴多烈,但除去他身上的種種光環和至高無上的權力後,他其實也只是一個性格普通的人。因為性格沒有好壞,只在於我們怎麼去自我剋制。

  • 5 # 長城說歷史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為什麼性格上會殘暴陰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01

    秦始皇權利的賦予

    說到秦始皇,我們就會想到千古一帝這個稱號。秦始皇經過南征北戰,歷經多少磨難,統一六國,讓處於混亂的六國得到歸一。

    隨著秦始皇權利的增加,軍隊勢力的強大,一步一步的讓秦始皇有了自己的江山,一人之上萬人之下,讓秦始皇慢慢的有了殘暴的慾望,讓內心世界也開始陰暗。

    秦始皇隨著內心世界的陰暗,權利基於的殘暴,就出現了焚書坑儒。那麼焚書坑儒主要就是消滅秦始皇意見的不統一,讓自己的殘暴得到實施。至高無上的權利會讓整個人衝昏頭腦,讓自己目空一切,讓自己眼裡的殘暴視為正常。老百姓的民不聊生,在秦始皇眼中視為正常現象。

    秦始皇的殘暴陰暗,和至高無上的權利有著一定的關係,這些都是權利的賦予。

    02

    秦始皇身邊人士的教唆

    在秦始皇身邊也有很多教唆的人,這些人在秦始皇死後就原形畢露了。

    為什麼秦始皇有殘暴陰暗的一面,這大概受身邊人士的教唆有關,為什麼這麼說,秦始皇剛開始,沒有殘暴一面,後來由於秦始皇遭到很多人的排擠,很多人的教唆,慢慢的讓秦始皇內心出現了殘暴陰暗。

    我們都知道趙高和李斯,這兩個人在秦始皇身邊就有教唆事實的能力,他們支援秦始皇的殘暴陰暗,正因為有了這些人,秦始皇用殘暴陰暗的手段來統一六國。他們認為只有殘暴陰暗的手段才能統一和治理好六國,這些國家才能臣服秦國,才能臣服秦始皇。

    綜上所述:秦始皇隨著權利的增加,讓自己有了目空一切,為所欲為的能力,在加上身邊人士的教唆,讓秦始皇慢慢的形成了殘暴陰暗。

    文:長城

  • 6 # 人人說歷史9

    秦始皇嬴政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成為這個天下唯一的主人。結束了上千年百過亂戰,各自為政的局面,將中華民族變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結束了一個時代,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功在千秋。他自己也自詡功勞高過三皇五帝,所以自稱始皇帝。

    可是自秦朝以後,中華民族誇了秦始皇千年,也罵了他千年。而罵他好像多於誇他,說他性格殘暴陰暗,這是因為他焚書坑儒、暴力鎮壓亂民。可是在做這些事情之前你們知道他做過什麼嗎?

    1、各國華人叛亂不斷,不得不武力鎮壓

    秦國能夠用戰無不勝的秦軍橫掃天下,滅掉六國,殺掉六國之人,土地是實現了統一,可是人心卻很難統一。有新出土的一些竹簡證明,在秦國統一天下後,各國不服統治的人,時不時的在秦國各地進行小規模的叛亂,秦始皇為了治理天下,不得不進行武力鎮壓。

    2、徵民夫,建長城

    秦國統一了天下,這是前所未有的,前人沒有實現過的,要管理這樣一個國家,沒有經驗,治理起來很困難。更何況,當時秦朝北有匈奴對中原虎視眈眈,西有羌、月氏等的威脅,南有南越作亂,如果不採取強硬的手段,更本就鎮壓不了六國的頑固派。所以他必須強制徵民夫,修長城,不然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根本就守不住,一不小心這個向新生嬰兒一樣的國家是很容易被傾覆的。

    3、秦始皇為何焚書坑儒

    一說到秦法,首先想到的就是殘暴,可是從湖南出土的記載了秦朝律法的竹簡來看,卻是相反的,是比較人性化的。

    而如何讓天下人都瞭解秦國的法律呢?六國不僅在各個方面都不同,所以實行車同軌,書同文的政策。在書同文的實行中,出現了問題,是選擇傳播秦國文化,還是接受東方文化呢。

    在秦都咸陽,嬴政熱情的招待這些六國有名之士,可是這些人根本就不認同這個國家,他們以極其冷漠的態度迴應嬴政的熱情,嬴政在這些人身上沒有看到任何希望。但他還是充滿了誠意,相信自己可以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感動的他們,也能感動六國的其他人。

    真正讓其勃然大怒的是在其要封禪泰山以後。為了傳達自己的志國理念,讓華人認同自己,認同這個國家,對泰山進行封禪。封禪過後,下起了雨,而為制定封禪禮儀流程的六國學士們卻大肆譏諷,狠狠的羞辱了自己一番。可自己還是沒有懲罰這些人,對他們還抱希望。

    可在嬴政如此的誠意下,換來的卻是六華人的叛亂,一心想要恢復自己的國家。秦始皇作為一個時代的開創者,自有其驕傲,自己已經放低姿態,誠意滿滿,結果自己在巡遊路上差點被殺。

    嬴政忍無可忍,最後直接就來個焚書坑儒。

    秦始皇的殘暴是那個時代逼出來的,也是那個時代,作為一個皇帝所必須的。

    但本人並不是稱讚這樣的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突然到訪敘利亞,與巴沙爾商談下一步行動,下一步行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