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侃解密三國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無論是比武藝單挑,還是比帶兵打仗,夏侯淵都比不上張郃。
其實張郃在曹魏集團,真是比較屈才。他是曹魏眾將中少有的幾個具備戰略頭腦,能夠獨當一面的帥才。在曹操麾下,他的待遇一直很低,升遷緩慢。曹丕繼位後,張郃才逐步晉升。曹叡對他算是比較看重,但張郃卻莫名其妙地戰死了。
夏侯淵有先天的優勢,他是曹操的本家兄弟,很早就跟隨曹操四處征戰,忠心耿耿,勞苦功高。夏侯淵在本家眾人中,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曹操對他非常信賴和倚重,夏侯淵的升遷就比較快,曹操就讓他手握重兵,獨當一面。
在那個群雄並起,危機四伏的時代,很多人的名字一閃即逝,就在歷史的煙雲中湮滅消逝。上將潘鳳、河內方悅,十幾個字就結束了宿命。
要想混出點名趟來,可真不容易,要有高強的武藝、聰慧的頭腦、敏銳的觀察力,把握局勢的能力,甚至還要有出眾的運氣。
做為武將,武藝當然是最基本的。那麼就比較一下夏侯淵和張郃的武藝,從戰績中就能體現出來。
先看看夏侯淵:夏侯淵的武藝還不錯,參加過10場戰鬥。有效勝績是4次,斬殺3人。遇到過的強敵有呂布、張飛、馬超、龐德和黃忠。
總的來說,夏侯淵的武藝也算不錯,雖然肯定入不了超一流的行列,但也算拿得出手。
再來看看張郃的戰績:張郃的戰鬥歷程非常豐富,戰鬥含金量很高,他遇到的九個對手中包括蜀漢五虎將中的四位(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其餘的敵手中還有張遼、龐德、魏延、關興這樣的猛將。他只遇到過一個楊昂算個弱手,被張郃迅速碾殺。九個對手,有八個都是硬碴子。
夏侯淵和張郃有四個共同對手:張飛、馬超、龐德和黃忠。
1.張飛
夏侯淵VS張飛,被張飛奮力殺敗。
張郃VS張飛,三次分別是三十合、三五十合、十合詐敗;
張郃的表現比夏侯淵強很多。
2.馬超
夏侯淵VS馬超,回合數不明,馬超擺脫去追曹操;
張郃VS馬超,二十合後敗走。
從戰馬超的表現來看,兩人差不多,夏侯淵稍好點。但要考慮到張郃的原則:知難必退。
3.龐德
夏侯淵VS龐德,不數合詐敗;
張郃VS龐德,也是不數合詐敗。
兩人對戰龐德是表現一樣。
4.黃忠
夏侯淵VS黃忠,有兩次,第一戰二十合,第二戰被黃忠偷襲,一刀幹掉;
張郃VS黃忠,戰了二十餘合。
兩人戰黃忠的表現差不多,但張郃保住了命。
再來比較一下兩人帶兵打仗的才能。
張郃成名比較早,在袁紹的麾下就是“河北四庭柱”之一。
袁紹這個人猜忌心很重,兒子們也互相爭鬥,謀士們也彼此攻訐,能在這種環境下混出來,沒有點政治頭髒和真材實料是活不下去的。而這種險惡的環境,即培養了張郃善於應對危機的能力,也讓他養成趨利避害,善良自保的性格。
袁曹兩軍在官渡對陣,打成了僵持戰。張郃給袁紹出了個主意:建議組織一支輕騎兵,從後方對曹軍進行襲擾。
這條計策非常陰毒。曹軍若沒有及時察覺,這支輕騎就發起突襲,重創曹軍。就算曹軍發現了,也必須抽調人馬進行應付,但這樣的話,曹軍在正面戰場上本來就處於處於弱勢的兵力更加捉襟見肘,不敷應對。 但張郃這個主意被袁紹和謀士們否決了。
張郃又為袁紹出主意,現在雙方是僵持狀態,曹軍的糧草是大問題,不利持久,曹軍求的速勝,就必然設法攻擊袁紹的屯糧重地,應當加強屯糧之處的防禦兵力。
從張郃出的這兩條計謀就可以看出來,張郃的軍事素養很高,對戰場形勢的洞察力很強,具有戰略頭腦。
但袁紹和謀士們又否決了這個主意,後來導致屯糧重地被偷襲,全軍潰敗。
袁紹兵敗,而謀士們卻想推卸責任,居然陷害張郃。 但張郃立即殺掉袁紹派來的使者,與同袍高覽一同投降了曹操。放開防區,導致袁軍防線徹底崩潰。
從此事可以看出,張郃還有著當斷必斷的果決,辦事決不拖泥帶水。
張郃投靠到曹操後,升遷速度很緩慢,始終是以從屬將領的身份隨軍出征。 即使雄才大略如曹操,也有親有疏,有遠有近。張郃卻堅持忍耐了下來。
這說明張郃有著極強的耐性。
曹操征服漢中後,率主力部隊回撤,委任夏侯淵做為漢中地區的軍隊總負責人。張郃以副將身份歸其指揮。張郃很厲害,很快地展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勃勃的野心。他率領著一支偏師,征服了很多地方,在巴中、巴西地區給蜀漢集團造成很大麻煩,直到遇到了剋星張飛。
宕渠一戰,張郃被張飛下了套路,幾乎全軍覆滅,幾乎丟了性命,他很果斷,保命為上,棄下軍隊和戰馬,只帶著幾個親兵翻山越嶺逃走了。
從張郃的這場敗仗上能看出,他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無論處境多麼艱險,他首先選擇的是設法活下去。
張郃被張飛打敗後,與夏侯淵合兵一處,並提出了收縮防線的建議,但被夏侯淵拒絕了。
夏侯淵親自率兵與劉備對戰,結果在定軍山一戰中,被黃忠襲殺。訊息傳到劉備處,劉備卻認為,夏侯淵不足為懼,張郃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夏侯淵死後,曹魏在漢中地區就群龍無首了,曹軍眾將透過選舉的方式,推舉張郃臨時代理戰區總指揮。
張郃幹得不錯,率軍嚴密防禦,成功阻住了劉備的腳步,直到曹操率援軍趕到。
劉備對張郃是很忌憚的,但他很忌憚張郃,卻並不把夏侯淵放在眼中。夏侯淵戰死,劉備並不興高采烈,而是認為,如果斬殺的是張郃,勝過夏侯淵十倍。
劉備有識人之明,看人很準,劉備的觀點也能充分說明夏侯淵的指揮才能遠不及張郃。
夏侯淵殞命定軍山,張郃則遇伏木門道。同樣是殉國,概念可是完全不同。
夏侯淵是個將才,做為攻城拔寨、衝鋒陷陣的臨陣猛將,他是完全合格的,但做為一個戰區的總指揮,夏侯淵卻不分大局和小事,親歷親為,導致被敵方抓住破綻,丟了性命。
張郃憑著堅韌的毅力,終於熬成後三國時期的第一猛將。 但他被兩個人深深忌憚,諸葛亮和司馬懿。張郃不但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眼中釘,也是魏國主將司馬懿的肉中刺。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張郃是少見的具有帥才的老將,在軍隊中也有很高的威望,是曹叡在軍事方面牽制司馬懿的重要手段,有他在,就能隨時替掉司馬懿。這當然讓司馬懿感覺坐臥不安。
木門道一戰中,魏蜀雙方主將配合默契,心照不宣,共同將張郃送上了絕路。
-
3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在正史上,夏侯淵根本不能和張郃相提並論。張郃是依靠著自己的本事打出來的將軍,夏侯淵是靠著夏侯家族的關係才做到張郃的上司。夏侯淵和夏侯惇差不多,打的敗仗都比較多,只是曹操信任夏侯家族,所以兩個人的官職才能夠越做越大。
夏侯淵和張郃打班子,都是張郃負責全權指揮,夏侯淵只是一個名義上的指揮,屬於督軍的角色。在小說中夏侯淵出兵的時候多次欺凌張郃,在正史上,打仗的時候都是張郃全力負責,夏侯淵僅僅是作為一個坐鎮後方的掛名總指揮。在張郃進攻巴郡的時候,實際上就屬於夏侯淵的部下,夏侯淵至始至終都沒有出現。在平定涼州的過程中,夏侯淵基本上都是作為預備隊長,張郃打的不行了,夏侯淵就來支援,張郃打的好了夏侯淵就來一起收果實。
說白了,夏侯淵就是一個混戰績的關係戶,張郃打了勝仗,曹操要誇獎一下夏侯淵,打了敗仗背鍋的是張郃。像夏侯惇一輩子都沒打幾次勝仗,最後卻做到了大將軍,都是夏侯家族和曹操家族關係的作用。夏侯淵被斬殺的過程就讓人哭笑不得,張郃帶領著部隊抵禦劉備的進攻,夏侯淵帶著預備隊來幫助張郃,結果發現了營地的鹿角著火了,夏侯淵是一個熱心腸,拿著水盆親自去救火。劉備遠遠地看見了夏侯淵,就讓自己的大將黃忠帶著精銳騎兵去突襲夏侯淵,結果夏侯淵救火沒成功,反而把自己搭進去了。
曹操知道了這個訊息,憤怒的大罵夏侯淵:夏侯淵這個人平常不懂軍事,將領們都嘲笑他白地將軍,作為大將坐鎮中央就行了,都不應該親自帶人去前線,更何況在前線去當救火隊長呢!夏侯淵被斬殺之後,張郃帶領軍隊依然抵抗住了劉備的進攻,甚至比夏侯淵在的時候更加容易。
-
4 # 魁哥說歷史
三國時期,張郃曹魏“五子良將”之一,他的上司夏侯淵是“曹魏宗親八虎騎”之一,兩人經常在一起並肩作戰。夏侯淵是一軍主帥,負責軍隊的整體戰略規劃,而張郃作為夏侯淵的副將,戰則遇水搭橋,逢山開路,敗則負責斷後。那麼張郃和他的上司夏侯淵,誰更厲害些呢?
個人認為張郃更厲害些,他的上司夏侯淵只是由於是曹魏宗親而力壓張郃一頭的,論軍事能力,遠遠不能和張郃相提並論。張郃的巧變謀略,連諸葛亮也非常忌憚,依據《三國志》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巴西之戰,張郃大敗卻能全身而退公元215年,曹操率領大軍,討伐漢中張魯,經過一場苦戰,張魯不是對手,歸順曹操。於是曹操留下大將夏侯淵、張郃鎮守漢中,他帶領大軍,班師回朝。不久,張郃帶兵,南下攻打巴西(今四川閬中)及巴東(今四川奉節東),對益州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這時,劉備任命張飛為巴西郡太守,抵禦張郃的進攻。兩人相持於宕渠、矇頭、蕩石等地,50多天,不分勝負。
張飛看到強攻不下,於是另想辦法,率一萬精兵,避開正面,從小路奇襲張郃宕渠大營。張郃軍隊不得不出戰,缺陷入狹窄的山道之中。他的軍隊首尾不能相救,遭遇慘敗,幾乎全軍覆沒。這一戰,張郃遭到大敗,他丟棄戰馬,只帶十個部下,從山中小道逃出,安全退回南鄭。《三國志·張飛傳》中記載如下: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定軍山之戰,夏侯淵慘敗身首異處公元218年,劉備發動漢中之戰,大舉進攻漢中,一直打到了陽平關。夏侯淵帶領張郃、徐晃等人防守,將漢中防守得固若驚歎,使劉備不能越雷池一步。雙方相持了大半年,劉備還是沒有攻克漢中,陷入了僵持階段。
轉眼到了公元219年正月,劉備大軍渡過沔水,在定軍山安營紮寨。定軍山是當地的制高點,夏侯淵不得不率軍爭奪,這就為劉備創造了機會。劉備親率精銳大軍,猛烈進攻張郃,張郃守衛的東圍鹿角(障礙物),漸漸有被攻破的趨勢,向主帥夏侯淵求救。夏侯淵不得不分軍一半支援張郃,他親自鎮守的南圍鹿角(障礙物)就面臨著兵力不足的境遇。
沒想到這正是法正的調虎離山之計,蜀軍先猛烈進攻張郃,將夏侯淵的一半精兵吸引過去,實際上攻擊的夏侯淵的南圍鹿角(障礙物)。這時,劉備放火燒圍角,夏侯淵不得不親自帶兵前去救火、修補鹿角(障礙物)。夏侯淵由於兵力不足,只帶領400親兵,就急匆匆地修補鹿角(障礙物),被居高臨下衝下來的老將軍黃忠居高臨下突襲斬殺。三國時期,像夏侯淵這樣的方面大將,很難陣亡的。而夏侯淵卻創造了先例,戰死在戰場上。對比張郃和夏侯淵第一,張郃在巴西之戰失利後,幾乎全軍覆沒的情況下,依然率領幾十個手下,逃出戰場,回到南鄭,保住性命。而夏侯淵卻在兩軍交戰中,疲於救火,修補鹿角,沒注意到敵軍偷襲,被老將黃忠斬殺。
夏侯淵的這種死法,和顏良之死,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夏侯淵被黃忠突襲斬殺,顏良被關羽騎著赤兔馬奔襲斬殺。兩人都是在自己大軍內,被突襲斬殺的。從這一點看,張郃在遭到大敗能逃得性命,就比命喪戰場的夏侯淵略勝一籌了。第二,在夏侯淵命喪疆場後,是張郃力挽狂瀾,收攏敗兵的。夏侯淵戰死後,曹軍群龍無首,張郃帶領殘兵敗將,退守陽平關東面。此時,司馬郭淮認為張郃是夏侯淵的副將,也是當時的名將,令蜀軍膽寒,可以擔當起收拾殘局的重任。於是眾人推舉張郃為主帥,指揮士兵,重新安營紮寨,軍心才逐漸安定。從中可知張郃的軍事才能不容小覷,是一個合格的將帥。《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遂推郃為軍主。郃出,勒兵安陳,諸將皆受郃節度,眾心乃定。
總結:張郃在巴西之戰中,被張飛打敗,幾乎全軍覆沒,也順利逃走,回到南鄭,而夏侯淵卻戰敗而亡。張郃在主帥夏侯淵陣亡後,力王狂瀾,可知張郃的軍事才能比夏侯淵厲害。實際上,蜀漢軍中戰將對張郃非常忌憚,忌憚張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就連諸葛亮也對他非常忌憚(自諸葛亮皆憚之)。劉備還說出殺個夏侯淵有什麼用,要殺就殺張郃這樣的話。張郃是最後一個死的“五子良將”,於公元231年死於木門。能存活時間最長的,一般不會太差。
回覆列表
其實兩人的的能力都不錯,如果只看《三國志》那麼夏侯淵好像厲害一點,但是考慮到夏侯淵是曹操的嫡系親信,所以有偏重。而張合作為一個外姓將領能做到這個份上那必然是實打實的能力,所以綜合來看張合應該更勝一籌!
下面詳細分析下:
夏侯淵因為跟曹操的特殊關係,所以一直都是實權人物,這裡曹操應該也有報答的意思,因為:太祖居家,曾有縣官事,淵代引重罪,這應該也算是一種長線投資,所以夏侯淵經常作為獨當一面的統率出現,《三國志-夏侯淵傳》經常出現的是字眼是督于禁、督張合、徐晃,督朱靈、路招,督眾將,所謂的五子良將經常在諸夏侯曹的都督下出兵,所以說夏侯淵是張郃的上司是可以說得過去的。
但是有了這一層關係,那這一段時間張郃的功績也都要算到夏侯淵頭上的,所以這一時期來比較兩人對張郃是很不公平的,所以把張郃的這一段去掉,拿夏侯淵生前的事蹟,和張郃在夏侯淵死後的事蹟作對比才比較公平。
夏侯淵的事蹟主要是督眾將平叛,而且夏侯淵這一時期的確很牛叉,經常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大仗惡仗也打了不少,幾乎都是大勝,比如於禁打不下來的昌豨,也是靠夏侯淵才迫降。而且夏侯淵也跟馬超過了幾次招,除了第一次敗了,後面兩次都是勝,所以夏侯淵戰績也是相當不錯。而且夏侯淵很擅長用奇兵,當時就有傳言: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說明善於用奇兵的夏侯淵也非常善於急行軍,以達到奇兵的目的。
張郃在夏侯淵死後也是大放異彩,最著名的莫過於街亭之戰了,不要受《三國演義》影響,此時司馬懿根本不在抗蜀前線,街亭之戰是魏明帝曹叡任命,張郃全權指揮的。結果都知道,馬謖大敗,諸葛亮不得不撤退,並殺馬謖謝眾。後來張郃又到南邊跟東吳過了幾招,也都勝,後來料敵先機,準確預測了諸葛亮攻不下陳倉。《三國志》也承認張郃有“巧變”,所以在智力上應該是要強過夏侯淵的。
所以綜上來看:在勇力方面兩人可謂是不相上下,夏侯淵善用奇兵,而張郃也多有巧變,但在有勇有謀方面夏侯淵不如張郃,所以按綜合實力來看應該張郃稍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