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Zh上善若水W

    “群雄爭霸誰人勝,三國盡歸司馬家!”魏國滅了蜀國後政權卻被司馬氏篡奪,晉武帝司馬炎(司馬懿的孫子)建立西晉再滅了吳國一統天下。劉備、曹操、孫權鬥了那麼多年,都想一統天下,結果卻被司馬氏篡奪了勝利果實,所以說三國盡歸司馬家。

    縱觀整個三國,不管是演義還是正史,裝孫子的人數不勝數,確切地說,都有過裝孫子的時候。如劉備,司馬懿等。但為什麼最後卻是司馬家族統一了三國,創立了晉朝,天下歸於統一。從古至今,眾說紛紜,堂堂內儒外法之說有之,悻悻陰謀論者更有之,除了那些是真的不知道的秘史已經被淹沒在滾滾歷史長河以外,司馬一族的祖墳基本上被刨的見了底了。

    終其原因,無非有三寶:

    其一,注重養生。曾有云:惜命養身之輩,守道所謀者大。一個人有再大的理想抱負,沒有個好身體都是白扯。如果你有一個長期堅持,從不鬆懈,恨不能數十年如一日早起早睡,三餐有序,合理搭配,極其有規律的鍛鍊身體的朋友,恭喜你,你可能和一個潛在的偉人建立了友誼。

    一個有規律的人尤其是有計劃的主動講規律的人,是極其可怕的,其中的毅力不是常人能比。司馬懿就是此類人,雖然現在查不到他的食譜又或是平時到底是做引體向上還是伏地挺身,拋去基因的因素,幾乎可以斷定他絕對不是個狂飲濫色之人。窺一斑而見全豹,司馬懿伏膺儒教,而儒家的養氣功夫還是值得推崇的,推而深之,起臥飲食皆以清寡為主,酒肉因時而定,奠定了他長壽並在敵人沒有消滅乾淨前未得老年痴呆的堅實基礎!

    在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從建安六年首次徵辟司馬懿,到建安十三年第二次徵辟這中間整整差了七年,七年裡,各路猛將謀士,英雄豪傑,形形色色的人馬到處征戰,奔波,逃命,耗神,謀劃,殺人與被殺,盡情的消耗著乃至透支著他們的生命力的時候,他司馬懿居然在家休息,讀書,不停的休息,不停的讀書!後人只稱贊他多讀書,讀好書的學習習慣,居然沒有人提一句他保養身體,調息養氣的保健生活。有一個細節中的細節足以證明,這七年裡,他沒有納妾!就算因為裝病不敢明目張膽,但一時興起搞個個把婢女誰也攔不住,他司馬懿一丁點這種念頭都沒有,不僅沒搞,還夥同妻子殺了一個!電視劇裡司馬懿極其謙虛的說諸葛亮最喜歡擺弄算籌,是天底下最擅長算計的人!他老人家真是太謙虛了!

    算起來,他裝病的時候也就二十多歲,同志們,你們二十多歲的時候沒少吃喝吧!都說三十歲之前是透支,三十歲後是還賬。他不僅沒有透支,竟然搞起了積蓄,這麼一個連自己命數都在計算之中的人物,說他謙虛都是在侮辱他。

    其二:人丁興旺決不是一句空話。農村喜歡多生孩子,其目的只有一個,增加勞動力。這麼簡單的道理到了現代社會竟成了一句笑話,被許多精英人士,受過所謂高等教育的酸人大加抨擊。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為什麼絕大多數人懼怕黑社會,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一個電話能叫來百八十號人打你一個!好漢難敵四拳,更何況是四十個,四百個!雖然說古人沒有計劃生育法,但還有一個群體沒事就納個妾,多求子嗣,那就是士族。易中天老師講過春秋戰國秦以前計程車是沒有地盤的貴族,是具有聲譽的高階平民。但隨著時代的演化,士的繁衍與痛定思痛後的謀取,到了三國時,中華大地上就盛開著士族大聯盟的花朵。他們明則強佔領地資源,暗則屈身仕主,爭取權利。士是一個人,人多了就形成了族。人多好辦事被冠以許多美麗的名稱,玩出了花!

    司馬懿如果沒有司馬朗的暗中提攜,極有可能在更長的時間裡無用武之地,甚至錯過了黃金時期,本來是一個人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幹完的事,被平均為兩個人去幹,費時縮短,效率提高。等司馬懿上位後,他的兄弟進補,又分擔了他的精力和時間,他才能騰出手來去和其他士族完成合縱,一步步達成目標。倒了後世,我們總管用西晉的八王之亂來否定人多好辦事正面積極的因素,但忽略了,政權依然集中在司馬家族的手裡,雖然野史上偏成東晉的司馬睿其實姓牛。但司馬家族畢竟依然在上層建築裡恬然生存。盛乎?衰乎?

    當然,這裡面還涉及到很深的一個內容,那就是教育。這一點確實非常重要,沒有好的教育,生十八個,十八個是傻子也不行,而且兄弟骨肉相殘,殺到一個不留的結局比比皆是!但是請注意,絕大多數是發生在創業階段已經結束之後,瓜分勝利果實的時候。在此之前呢?或者這麼問,在創業階段,是一個人去奮鬥好呢,還是一群人一起奮鬥好呢?所有人都會回答是一群人,那再詳細一點,是一群只有利益關係的人好呢,還是有血緣關係的人好呢?這就見仁見智了!即使有人會說血緣關係的團隊依然會分裂,但往往忽略是兩個極其重要的因素,第一,是直系血緣嗎?第二,有團結的家庭觀念和教育傳承嗎?如果忽略了這兩點,骨肉相殘的結果是必然的。

    因此,到了司馬懿為首的司馬家族的時期,加強血緣感情,安插嫡系官吏,吸納外姓士族小夥子大姑娘為司馬氏人,以骨親血肉為核心凝聚力,任用外姓有能力之人的根本發展原則,無論何朝何代,這都是王道之一。

    所以,如果你沒有牛逼到可以創立一門新的政治理論思想或是一門新的宗教理念,只有一個辦法,多生孩子!

    其三: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這一點,只說一句,時勢造大英雄,英雄亦可造小時勢。

    所以,在三國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上天把同樣多的,近乎是平等的機會給了許多人,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劉表,袁紹,董卓,甚至是漢獻帝,但他們都視若無睹,因為他們只信自己,也只選擇了自己。只有司馬懿看到,只有他選擇了上天。他的成功與時代無關,與命運無關,與權謀無關,甚至與天道無關。民心就是掌控的勢力範圍,能用多少,全看自身在所處時代的定位高低。

  • 2 # 曹老師xixi

    三國歸於一統是必然,而歸於司馬家是偶然。

    正如同三國演義開篇所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魏蜀吳三分天下,最終一統的必然是最強的那個國家,而這三個國家中最有可能一統的就是佔據天下九分六個半曹魏勢力。魏蜀吳三國,曹魏經濟最強,人口最多,古代打仗打的就是錢、糧、人口。擁有這三樣東西,只要不是昏君,蜀吳偏安一隅,土地貧瘠,早晚要被消滅。

    所以我說三國歸一一統是必然,但為後最後曹魏開創的一代宏圖霸業卻被司馬氏所篡奪?我認為有一下三點原因。

    一、皇帝壽命

    曹丕繼位僅執政6年,40歲病逝,曹睿執政13年,36歲病逝,兩代皇帝加起來執政還不足20年,封建王朝的皇位更替是一件大事,皇權頻繁的交接,必然會有人虎視眈眈,而更要命的是曹芳繼位時,僅6歲,古人云“幼主新君,天下易亂”,果不其然,曹爽司馬懿相續專權,曹魏皇帝權利被架空,如果曹丕曹睿每人都多活幾年,曹芳繼位年滿16,司馬家族會有機會嗎?誰能預料到曹丕父子的壽命那麼短,要是曹丕像司馬懿一樣活到72歲,估計司馬家族連喝水的份都沒有,所以我說,司馬家奪得天下是偶然。

    二、曹魏政策

    這裡的政策分為兩塊,第一塊是對待宗室的政策,第二塊是對待士族的政策。

    曹丕繼位後,對待宗室實行的打壓政策,限制自由於封地,毫無參政議政之權,曹睿繼位後也延續了這個政策,直接導致權臣司馬懿政變之時,皇室宗親無一人反抗。

    西漢時期一直到隋朝,士族力量是天下能與皇權相抗衡的一股力量,曹魏要統治天下,曹丕稱帝治國,必須要依靠士族集團,因此發明的“九品中正”制度,這個制度極大的得到了士族集團的支援,使得出現天下士族皆支援曹氏的局面,然而這個制度的弊端在於,皇帝如果力量較弱,士族力量就會過強,從而干涉皇權,曹魏後期司馬氏的崛起就是這個原因。

    三、司馬懿太能活

    不知道司馬懿自己知不知道自己能活到70多,反正我想曹丕曹睿肯定是沒想到司馬懿熬了曹家三代,也正是司馬懿那麼能活,所以司馬懿的勢力越來越強,集團越來越大,門客越來越多,使得司馬家篡奪皇權具備了基礎條件。

    實際上司馬氏的晉朝就是曹氏魏朝的延續,只不過皇帝換了一個姓,權利的交接過度基本上沒有什麼間隙,但是司馬氏的子孫確實腦子都有點坑,網友都說是司馬懿透支了家族的智力,曹魏在曹家三代的建設下,欣欣向榮,就這樣的天下,再繼續發展下去,鐵定的一代盛世,然後司馬炎280年剛統一天下,30年就亡國了?開國就是昏君,司馬炎被評價為“堪比桓靈(東漢末的兩代昏君)”,創造了神奇的“羊車巡幸”法,一般大臣更是嗑藥的嗑藥,腐敗的腐敗,民間各種腦殘炫富,居然指定一個繼承人還是一個“何不食肉羹”的弱智,一手好牌打成炸胡,天下大亂,五胡入侵,開啟了近300年的全面倒退期。。

    所以天下歸司馬,這個偶然,偶的不是太好。

  • 3 # 小義老師扯歷史

    首先是實力差距大,受三國演義影響大多數人心中傾向於蜀漢,是正義的一方,創業過程也勵志。其實,三國中曹魏位於中原地帶,實力最強,可以說蜀吳加在一起未必有曹魏實力大,要不是赤壁大敗,曹魏早已統一天下了。蜀國多山,吳國多水,是阻擋曹魏統一的屏障,曹魏統一天下只是時間問題。其次,曹魏內部,曹操後曹丕曹叡兩代帝王都早亡,後代小皇帝給司馬氏留了機會。曹家對國家逐漸失控,曹丕要負主要責任。曹丕心胸狹窄,打壓曹家夏侯家等皇族實力,防止奪權,在曹叡時期曹家夏侯家皇族已經出現人才斷層,第三代小朋友又沒成長起來,難擔大任。就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曹叡依然拒絕起用曹植一支力量,造成在人才真空情況下,以司馬氏為首計程車族佔據朝廷各重要崗位,盤根錯節深入權力機構中。到曹叡託孤時,仍不信任重用皇族,而以曹爽司馬懿為託孤大臣,錯過了最後一次拯救曹魏江山的機會。

  • 4 # 鴻涵先生

    您的問題是三國之後為何盡歸司馬家?

    要回答您的問題,首先我們先簡單的講一下三國,三國時代在中國古代史上可謂是光彩萬丈,再一次的促進了東西南北方的大融合,三國的歷史是《二十四史》裡面的第四史,通篇《二十四史》最好看的部分也是前四史,說了半天,這三國是魏國,蜀國和吳國。

    當時曹操起兵,經過了大半生的運作,終於挾天子以令諸侯,威震天下,佔據了當時最為富庶的九州,劉備作為皇室宗親,一生顛沛流離,最終獲得了巴蜀之地,孫權藉助老爹和老哥現成的蛋糕經略江東,三分天下。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這曹丕沒有跟他父親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廢了皇帝自己當家做主了,做了魏文帝。曹丕當皇帝后,劉備孫權相繼稱帝,三國的歷史正式開始。

    先說說曹魏吧,曹丕繼位雖然文治武功也還不錯,但是曹丕誅殺自己兄弟,打擊曹家子弟,這就在無形之中削弱了曹氏的力量,以至於到後期司馬家篡權,竟然沒有曹家的人能夠與之抗衡。

    接著說蜀漢,劉備白帝城託孤,把後主交給了諸葛亮,諸葛亮是真心疼這個後主啊,朝中大小事,軍中大小事都是自己做主,從來不給後主表現的機會,以至於他死之後,蜀國政事軍務停滯不前,苟延殘喘,到了魏國滅蜀之時,連像樣的領兵大將都沒有,劉禪最後留下了千古美名"樂不思蜀"。

    再說東吳,老孫家兩代三人經略江東,孫權最終稱帝,前期治理的也不錯,可孫權晚年就完全變了樣,猜忌多疑,這還好一點,到了他的後代繼承皇位之後,那就是喜淫好殺了,殺的東吳也是人才盡失,最後被滅國。

    簡單的說了說三國的情況,咱們迴歸正題,這三國的實力咱也都知道了,魏國最強大,而司馬家是魏國的寵臣,重要的謀士,司馬家在曹魏經營多年,也是根深蒂固,因為曹丕的原因,在他死後曹家實在是沒有了像樣的人才,所以司馬家就輕鬆的篡了權,曹家沒人是曹家的事,可是魏國在曹家的治理下那是人才濟濟,兵強馬壯,經濟繁榮,如果說司馬家一統天下,那麼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因為魏國本身的基礎太好了,而其他兩國在發展的後期都已經敗落了,最終三家歸晉。

  • 5 # 笑看歷史長河

    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全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和發展,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這麼說,戲裡這麼演,老百姓這麼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所製造的冤案;還有那些反動士族,他們是封建文化的壟斷者,他們寫東西就是維護封建正統。

    漢末開始大分裂,黃巾起義摧毀了漢代的封建統治,後來形成了三國,這是向統一發展的。三國的幾個政治家、軍事家,對統一都有所貢獻,而以曹操為最大。司馬氏一度完成了統一,主要就是曹操那時打下的基礎。

  • 6 # 小編虎哥

    首先,功勞要歸於司馬懿,他一個人熬死了曹家三代!沒錯,是硬生生拿人生數十年熬出來的功績,簡直猶如忍者神龜!我服了!

    司馬懿在三國中有一勁敵,那就是諸葛孔明。而司馬懿的冷靜和從容,從他跟諸葛亮互相博弈的時候就已經有些顯山露水了。

    當時蜀軍與他兩軍對壘,司馬懿故意閉門不戰,氣的孔明沒有辦法,於是為了羞辱他太慫,送給他一個禮物。司馬懿開啟後,裡面竟是女人的衣服,他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穿上女裝,還答謝了一番。

    從這點可以看出來,司馬懿這人城府頗深吶。

    另外司馬懿這人格局比較大,能看清形勢,對於沒有把握的事情,他不輕易出手,而一旦出手,則必成功矣。

    當初曹操請司馬懿出山的時候,他謊稱生病,實則是因為天下形勢未定,曹操聲名狼藉,加上他未能確定能統一天下大勢的人是曹操,之後形勢逐漸好轉,司馬懿也就“勉為其難”的幫助曹操共圖大業。

    曹操本身疑心病比較重,再加上看不透司馬懿這個人,所以對他除了重用之外還有一絲不信任。

    當然,以司馬懿的智慧,玩轉曹操,那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曹操又無可奈何,畢竟司馬懿乃是大才之人,而你又抓不到他的把柄,再不信任也只能放由他去。

    為曹家做事的時候,司馬懿一直盡心盡力,從未好大喜功,為人更是低調。於是曹操將他列為了重臣,輔佐朝政。

    但其實曹家幾代人都對司馬懿有偏見之心,直到曹芳上位,這種對司馬懿的排擠才慢慢表露出來。

    當時手握重權的曹爽,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削弱了司馬懿的權力,而司馬懿則並未表露出來任何不滿。但城府頗深的他,一般人誰能猜到他在想什麼呢?

    被降權之後的司馬懿乾脆就以生病為由,不理朝政,明面上似乎放棄與曹爽的爭權。

    但曹爽不放心,所以一直派人監察著司馬懿。

    而司馬懿這一病,就是十年。

    換做一般人,誰能忍受十年之久,久而久之,曹爽就認為司馬懿確實生病了,便不再監視他,哪成想,曹爽剛一放鬆警惕,司馬懿立刻聯合自己兒子起兵謀反。

    天真如曹爽,他竟然信了一個老狐狸的話,但這也是意料之中,即便奸詐狡猾如曹操,也曾被司馬懿矇騙。

    至此,司馬懿逆轉局勢,屈身於曹家數十年終於換來天下歸他司馬家所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大部分寺廟要收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