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三者中應該以誰為主導?
3
回覆列表
  • 1 # 龍書335

    謝謝邀請:愚下認為,文化與素質,和文明間的區別應該要先從人的本身素質來講,文化高不代表其人的素質就高,識字多也不代表自己的素質比別人高,如果沒有在道德的基礎上體現出素質共認,很難把文化的精神蘊函展現出來,那所有可說的文明,也只能建立在表像上而以。

  • 2 # 龔柳輝

    首先說說它們的區別,作為語言詞彙來說,區別還很大,文化是一種載體,具有客觀歷史性,素質是人對文化的認知和解讀,這種認知和解讀固化為個人的文化修養。素質可以說就是個人的文化水平的表現形式,可以是語言能力,也可以是文化的驛站,文化附著於人,便是素質。文化是母概念,素質是子概念。文明是大尺度的說法,文明不是個體行為能夠詮釋,也不是此時此刻可以事情,文明是一個社會的整體狀態,包括於人類有關的所有載體和人類本身的生存活動。

    簡單解釋就是文明>文化>素質

    從哲學的角度再來說說他們的一致性,文明和文化以及素質都於人相關的概念。具有人的精氣神,沒有人的世界裡是找不到文明和文化的,而尋找文化和文明的人才能獲得素質。

    主導三者的是人類和個人的意識。因此素質是三者的靈魂,素質可以主導一個文明和一種文化。

  • 3 # 半個南山人

    取別不大,文化是後學來的,素質是天生的。只能說如果說一個人天生素質就好,那麼文化水平再高一些,那他就會更完美一點。

    我母親就是一位沒有文化的家庭婦女,但她天性就賢惠,尊敬公婆,愛護子女,任勞任怨。倖幸苦苦把5個子女培養成人,在六七十年代最困難時期,口糧不夠,母親千方百計讓我們吃飽。母親天生一雙巧手,做了一手的好針線活。為了貼補家用空餘時間替別人做衣服,棉襖,鞋子。在我稍大一點後,母親又幫著我二姑和小叔帶大共6個孩子。如果當初我母親有一點文化該多好,這也是母親自己所希望的。

  • 4 # 晴天0123456

    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知識積累。文化對於人類和個人都是十分必要的。文化又是包羅永珍的,博大而精深。

    素質是個人的,也可以講某個民族或種群的素質。素質多是與行為舉止有關的,與實踐活動有關的,與社交中人與人的關係相關的。相對於文化而言,素質就隨便一點了,好壞優劣都不太重要。

    文明是全人類的生命和成長軌跡的積累。文明較之於文化,更為廣泛,包括人類所有的歷史功績和敗筆,社會發展的程度和方向。文明是龐大而複雜的,人類所有的行為都屬於人類的文明,不管對錯。

    文化需要傳承,不可忘卻。

    素質需要提升,在於修身。

    文明需要積累和分辨,重在方向。

    忘卻了文化,就是倒退。

    沒有了素質,就是野蠻。

    失去了文明,人類就玩完。

    文明的方向性很重要,因此,才有了道德。

    道德約束了文化的發展,才有了文明的正確方向。

    個人的素質是渺小的,在文化與文明中選擇,在道德的監督下才能茁壯成長。

    文明孕育文化,文化促進文明。可是,文化有可能搞亂文明,因此,文明選擇自我糾正,會淘汰一部分文化。

    相對於文明,文化不值一提,只是一個依附者和作秀者而已。只不過,文明喜歡文化這個智慧的孩子,願意把歷史舞臺都交給文化而已。只是偶爾文化出現問題時,會鞭策一下文化,防止它狂妄自大。

  • 5 # 古城金地140787426

    文化就是文字化的應用。故事多的人就是有文化人。文化注重於特長,在某些領域精通,就是某種文化水平就高。有文化不是全面的掌握各方面的知識,對每一行都精通。在這一行有文化,到了別的專業就不一定有文化了,就像一個醫生給人看病他有文化,但是給機器看病就無能為力了。同樣道理機械師給機器看病手到病除,給人看病就不行了,因為他們被文字化的專業不一樣,學習的方向不一樣。

    素質是各種事物的質地綜合表現,就像身體素質,精神素質,道德素質,軍事素質,競技素質,整體素質等等很多。

    文明與文化有區別:文明——文字表達清楚明白。

    文化就是——文字化的組合排列使用。就像數字化,機械化,工業化,等等。

    精神和財富的積累不是文明,只能證明數量多少,就是積累和起來也只能證明數量多少。不能證明文明。

    文明首先要有文字,表達清楚,能看明白看懂,這才叫文明。看不懂是文不明。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古國,幾千年的字都可以看懂看明白。別的國家的文字已經不認識了,已經是失落文明。

    世界上文明古國都消亡了,字還有,看不懂了,不明瞭,現在只有中國文明還存在,幾千年的中國文字還在使用。

    中國文化的根就是文字的使用。離開了這個根文明不存在了,文化不存在了。現在能證明的就是甲骨文了。

    原始和文明是兩個大家認為相反詞意。如果,在原始大森林裡有人迷失了方向,那麼他就很難走出去了。但是,有一個標牌出現在他的面前,上面有個↑箭頭指出方向,如果能明白他就會得救。原始和文明就從這裡分開了。那個↑就是象形文字。沒有字的是原始森林,有了文字就能看明白出去方向。

    人與高階動物比,人本身就是高階動物。智慧接近人的猩猩,還是海豚人和它們比,人有文字,它們沒有。人可以把所有的事物記錄下來,把世世代代的經驗記錄下來,傳給後代,而別的動物不能。

    人和動物的腦子記憶有侷限,不可以記很多的事情。

    人使用了文字記錄,可以幫助記錄更多的東西。一個人靠人腦一生學習,能夠掌握的學科幾種就很了不起了。一生拿到幾個博士就不簡單。而學科有幾十種,靠腦子記是不可能的。文字在這方面使人腦增加了幾十倍,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翻閱。這就是他們的區別。

    人和動物的區別不能用道德來衡量。原始人也是人,他們為了爭奪食物打的你死我活,遠古的原始人連個遮羞布都沒有,還談何道德廉恥。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古國,幾千年的字都可以看懂看明白。別的國家的古代文字已經不認識了,已經是失落文明。 沒人用了,已經失去了根的意義。

    中國字文明在於指向明確,馬字讓人看了就是馬這個動物。鳥看了就是鳥這個動物。不會把鳥看成馬。不會馬字看成鳥。這就是文明。如果兩個字看了分不清,就是文不明,就會出現混亂,是非不分,指鹿為馬。特別是在法律法規方面,容易造成怎麼解釋都可以,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說你不是 你就不是,是也不是的混亂局面。造成文字獄的悲劇。

    金屬沒有文字不是文明,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三星堆的銅疙瘩,誰能說說是誰鑄造的,到現在也不明。城市遺址也不是文明,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過。有人強求有國家的出現就是文明。這是不講理的說法。國家是什麼?是一個組群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的集體社會。如果沒有文字就不是文明。像這樣的社會有很多,像螞蟻,蜜蜂。能說它們文明嗎?它們文在哪裡?怎麼明?不要總是認為外華人說什麼都是正確的。

    文化就是文字應用變化的組合。文字象相片,文化就是把一個一個相片組合起來的影片。組合起來的文章就是一部電影故事。這就是文化。

    好的文化能夠明確表達自己所要描述的事物,傳遞明確的資訊。讓人一看就明白。有的人對文化本身就迷迷糊糊,不懂裝懂還要東拉西扯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來拼湊,讓看的人一頭霧水。這是不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使用規律邏輯性很強,中國文字使用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字的前後順序不一樣意思就變了,結果就不一樣。

    文化是用來傳遞資訊的。邏輯性不強傳遞的的資訊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歐洲現代習性留給人們的印象,是攻擊.掠奪.創新。它們被文字描述出來就是攻擊文化,掠奪文化,創新文化。

    他們的這些現代文化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本身’是分不開的。

    他們的文化本身就是守獵的傳統文化。狩獵的原始人都是使用弓箭的。他們的文字會和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就拿英語來說,第一重要的狩獵工具是箭頭,具有直接殺傷力,象形字就是A箭頭。B是手拿弓,C是沒有弦的弓,D是有弓弦的弓。F是斧子後面就不一一再說了。

    他們這種經常和獵物周旋的生活,使他們養成了集體進攻圍捕的習慣。

    他們不斷的改進工具,使他們有創新的習慣。

    中國的文化習慣和歐洲不同,是從農耕開始的。一年四季種了收,收了種,反覆迴圈,年復一年,經久不變。所以,中國的文化是一種守舊的複製文化,守著古老的文字不變。自古至今都是在複製,一代一代的傳下來。

    任何國家的文化都值得研究。中國 傳統文化應該是自古以來,大家都在使用 ,又離不開的文字化運用方法。

    文字化就是學習文字變化運用,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文字化的運用方法,就是自古傳下來的傳統組合變化的方法。

    不能把精神.物質.工藝.藝術.技能.風俗.習慣.服飾.城市風格.酒.茶......都叫文化,它們的名字不叫文化。它們的名字就是它們本身,酒就叫酒,精神就叫精神。如果非要和文化硬拉在一起,那就要在後面加上文化兩個字。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等,他們也要加上文化兩個字,不加文化兩個字他們該是什麼家還是什麼家。這些都是被文字化中的一個派系。中國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少了哪一家中國文化的根還在。

    考古時曾經挖出一種酒是綠色的,能說它是酒文化嗎?不能,它只是酒,它可以‘被’酒文化,酒後面要加上文化兩個字,才叫酒文化。它背後的故事才是酒文化。它是哪裡生產的,用的什麼材料,它賣給了誰,當時誰喝了,喝酒時猜不猜枚,有什麼規矩。這些才是文字加工過的酒文化。

    文物沒有文字不代表文化 ,它只有文化的資訊。把古代文物骨笛資訊用文字組織起來,只能證明當時的音樂藝術的程度。韻律達到了幾個音節的運用。玉石文物證明當時的雕刻和審美觀。青銅器如果沒有文字,也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水平和鑄造工藝技術,就像原始人的石斧石碗石器一樣不是文化。發明不是文化,是技術改革創新。城市遺址不是文化,證明不了誰在那生活,他們的生活習慣是什麼?,生活來源是什麼?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的痕跡。

    風俗習慣不等於文化,各國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相同的風俗習慣,相同的風俗習慣不能說是文化相同。很多動物也有習慣但不能叫文化。

    口口相傳是文化口頭上的傳遞。說話的人發出來聲音和文字,聽的人也在接收每一個文字。這種方式容易失真比如端午節,傳來傳去就不知道是誰的風俗習慣了。

    最好的方法是文字化,寫成文章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化。像有些經書就記錄了很多事。

    好的文化要深入淺出,淺顯易懂。不能神神秘秘,故弄玄虛,東拉西扯,顯示知道的很多。要能夠表達清楚你的思想,這就是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是不是上下五千年我沒有證據,但是甲骨文是事實。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優點是:文字簡練表達清楚的象形文字。這樣的文字組合起來的文化表達能力強,文字像照片,把文字的照片組合起來就是電影影片,怎麼組合變化,這是祖傳方法。

    世界上聯合國開會,同樣內容的演講稿,放在桌子上最薄的那份就是中國的。外華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中國文化太神奇了。

    中國文化的組合排列前後順序,和別的國家文化也不一樣。主謂賓的用法也不一樣。姓名的順序也不一樣。表達方式也不一樣。這就是中國的文字化使用方法。這就是根。

    中國文化細膩邏輯性強簡練明瞭。

  • 6 # 香圃茶餘飯後

    ‘人’字好寫,做人難…閩南人常流行這麼一句話。我們經常把講文明有素質的人稱為:懂事、會做人,都認為這樣有修養的人有靈性,懂感恩,有愛心,因此可以深交。

    生活中,你聽說過,有人這樣罵街嗎?“看你堂堂大學生把這地方搞得滿天滿地的垃圾,抱歉也不說一聲,就揚長而去…”;“看這人也受過高等教育的,只會落井下石見死不救,還要這樣說風涼話,小人!”“這個斯文敗類,坑蒙拐騙,害的多少人家破人亡…”……這些都是有文化,沒文明,沒素質的案例。

    通俗一點說,文明素質,就是要有愛心,有禮貌,有道德,有原則底線,懂得尊重和被尊重的人,表現出來的行為習慣。

    這個和教育有關,包括學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但不是一個人的文化高低可以決定。

    每個事物的發展都會形成一個歷史文化,包括人們比較熱愛的琴棋書畫…如果你不能深入學習它的背景文化,不管你考到什麼級級別,你也只是一個工匠而已,對,掌握了一門技術的工匠。

    透過學習文化才能樹立正確的三觀。在深入學習文化的過程中可以感悟得、失。明白了,什麼樣的行為會得?什麼樣的行為會失。只要有正確的意識,你就會要求自己講文明有數字。

    我是一個學習佳,綜合我的實踐閱歷總結出來的這個文章,見笑了!感謝在這浮躁的社會里,你還能看到這最後的一個字

  • 7 # 總有話說

    這三者看字面的意思,差距不是很大,但是細分的話,差距是非常明顯的。在我看來應該素質到文化到文明這樣一個層層累積。

    先說素質,我們常會聽到素質教育素質教育。那麼何為素質教育?素質的具體含義又是什麼?其實素質一開始是一種生活習慣,素質的劃分不以人種區別,任何地方都有素質高和素質低的人。發展到現在,素質更加偏向於道德,為人,處事。我們常能見到一些不好的社會現象比如隨地吐痰,公共場所抽菸等等。再說前段時間出名了“公交車事件”,一個人因不滿司機,對司機動手動腳,導致一車的人喪生。從這個事故中,我們得知了如今社會素質教育不僅要針對小孩子,老年人的素質教育也需要。因為,對於素質教育不能以年齡劃分。一個人的素質高低往往會決定一個生活環境的好壞,有時不僅影響他人,還會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當然,素質一詞多意,有人說身體素質,有人說心理素質,即素質還代表一種能力的程度。但既然與文化相比,我們就直講道德。

    說到文化,作為學子,最先想到的便是語數英政史地之類的。不能說錯,但是也不全對。一個人有文化,不僅是習得書本知識。他得是一個高素質的人,更得對文化知識有自己的見解,也就是文化涵養。我們常看見的有文化的人,都是比較儒雅的。但是總體來說文化還是更加偏向於知識一些,素質則更向品性到的一些。

    最後我們說到文明。這是一個很大的詞,因為文明不是指一個人,而是指一群人。比如中國被世人尊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明往往就是一群人的智慧結晶。而文化和素質通常是形容個人。同時文明的評判,是以“美與創新”為主,文明的程序是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此文明非文明人的文明)

    大眾應該以素質為主,學者應該以文化為主,而文明的程序既需要頂尖的人才,更需要社會各階層的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選擇給孩子上什麼樣的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