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德全不畏

    宋朝的這兩次重大決策,建立在不懂唇亡齒寒的戰略短視基礎上。戰術上是成功的,獲得了利益。戰略上是失敗的,完全是引狼入室。前者導致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後者導致南宋滅亡,陸秀夫等人蹈海而死。

    金國之主完顏阿骨打頗有雄才大略,起兵後多次以少勝多,大敗遼軍。為徹底滅掉遼國,派人聯絡宋朝共同滅遼。答應滅遼後,把燕雲十六州歸還宋朝。

    宋朝朝堂上竟然答應了,派童貫等帥大軍出戰,助金滅遼。滅遼後,宋朝如願得到了燕雲十六州。

    但是戰爭過程中,宋軍表現出來的戰鬥力差勁極了。金國對宋軍的戰力有了認識後,心中對宋有了入侵之意。遼國滅亡後,宋金接壤。金國南侵,軍隊長驅直入汴梁,滅掉了北宋。這是中原大地上的一次大劫,無數人或死於非命,或背井離鄉,逃亡遠方。從此,中國的經濟中心由中原,轉移到了江南。

    可恨的是,南宋竟然絲毫記性都沒有,後來又犯了同樣的錯。蒙古崛起後,蒙軍與金國數次大戰,奪取大片領土。然而金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依然挺立在蒙古面前。成吉思汗臨死時,給後代設下滅金妙策:聯宋滅金。

    於是,“聯宋滅遼”的歷史悲劇再次重演。一樣的套路,一樣的程式。宋朝為了滅掉世仇金國,得到蒙古許諾的領土,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滅金後,南宋得到了一些中原失地。然而,卻要面對比金國更彪悍的蒙古。蒙古也和當年的金國一樣,發起了滅宋之戰,並在崖山之戰徹底的打敗宋朝。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跳海,極為悲壯的宣告了宋朝的滅亡。

    北宋和南宋的滅亡,是華夏的浩劫。文明的發展受到很大的打擊,百姓在戰亂中死傷無數,悲慘極了。宋朝的“聯金滅遼”和“聯蒙滅金”,無疑是造成這場浩劫的推手。

  • 2 # 回憶19561

    宋朝,兩宋都是中國的中原王朝,漢民族的主幹朝庭。特別是前宋、北宋王朝,自與金、遼、燕雲十六州等被遼、金侵佔以來,中國的北宋王朝統治的中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等廣大地區,從來就沒有消停過。戰爭頻繁,戰事不斷。北宋、南宋,還有清朝,是中國曆朝歷代中,最軟弱和最沒落、沒像的朝庭王朝。北宋時期,內憂外患,奸侫當道。腐敗、賣官鬻爵之風盛行,奸臣把持朝政。皇帝昏庸無能,任由奸侫之小人、奸臣,任意擺佈。北宋中後期,雖然有王安石推行新政,妄圖實行變法圖強。新政剛一頒佈實施,便遭到了司馬光等一大批地主階級的強力阻撓。半途而廢,而夭折。因為它觸及到了以地主階級和統治階級者們,當權派的切身經濟利益。

    雖然,北宋中期有李綱當宰相力挽狂瀾。呈現出北宋王朝的“北宋中興”,但是,僅憑李綱一人之力,也是獨木難支。獨木難支和難撐北宋長期以來,所形成的“苟延殘喘,羸卵相軋,大廈將傾”,黑雲壓城城欲摧的頹勢,頹微之勢。北方河北、山東的宋江起義,南方長江流域、長期盤踞在安徽、江浙一帶的方臘起義,都對北宋王朝當時的朝庭,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當時,處在北宋王朝西北方的西夏,還有當時由契丹崛起的遼,和同時處在中國東北,長城沿線的女真族、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王朝,大肆長驅直入。侵略、侵佔北宋時期,北宋王朝的土地。北宋宋徽宗、宋欽宗的被擄,“宋金聯盟滅遼”,破壞了宋、金、遼,相互並存和相互制衡、制動與制約的“三足鼎立”之趨勢,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迅速滅亡和南宋王朝、朝庭的建立。

    唇亡齒寒、唇齒相依,嘴唇、門戶都被攻破了,你想牙齒暴露在外,還能苦撐多久。南宋開始以後,偏安江南一隅。過著“歌舞昇平,醉生夢死”的奢華、奢侈和奢靡的生活。真是“好了傷疤,忘好痛”,完全忘記和不顧中國北方,當時虎視耽々、覬踰著南宋江南一帶的土地、國土,盤踞在北方的後金朝庭的存在和威脅。當時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有云:“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曛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對當時南宋的時政,給予了無情的鞭撻和諷刺。“宋蒙聯盟”,重蹈北宋時期的老路。不汲取和吸取北宋、前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南宋王朝、朝庭與蒙古聯盟,無疑與虎謀皮、與強盜之邦國“火中取栗,猴嘴裡繳棗”,痴心妄想。宋蒙聯軍,南北攻金。金亡、南宋王朝朝庭,嚐到了被蒙古鐵騎長驅直入,踐踏與蹂躪、直至滅亡、覆亡的惡果。文天祥被俘,英勇就義。陸秀夫身背一個幾個月大的小皇帝,宋丙帝在廣東崖山、伶仃洋上投江而死。南宋朝庭迅速覆亡,元朝建立。

    L:2018年10月4日。

  • 3 # 火器工坊

    一直以來,很多粗讀歷史的人總是把宋朝的“聯金滅遼”和“聯蒙滅金”混為一談,認為是宋政府愚鈍,不長教訓,但其實這根本就是兩碼事。

    北宋“聯金滅遼”,其實是一種貪心的表現。當時的具體情況是這樣的,金國稱帝后,遼國的一位漢將馬植,意識到遼國遲早要滅亡,故而化名李良嗣來投宋,然後向宋徽宗君臣闡明,現在正是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絕佳時機,因為金國兵峰極盛,一旦金國拿下遼國全境,不但收復燕雲十六州成了泡影,沒有北方山區做屏障,金國很有可能大舉南下,到時候大宋江山也是不保。故而宋徽宗表示這千秋功業我要定了,馬上在海上和金國取得聯絡,準備夾攻遼國。之間的複雜經過就不多說了,總之就是宋軍以童貫為總指揮,然後宋軍的戰鬥力已經爛到家了,根本打不過遼軍,反而被殺的大敗。直接也是讓金軍大開眼界,從此金軍對大宋充滿了蔑視。後來實在打不過了,就搬金兵來幫忙,然後花錢買回去。因為不懂地理,所以大多數隘口都被金軍佔據著。宋軍的另一大失誤就是用遼人守燕京,本來被宋軍攻打,遼人就恨著宋庭,所以當金軍南下的時候,遼將想都沒想就投降了,直接跟著金軍一起踏上了滅宋的步伐。

    而南宋情況就不一樣了,南宋其實吸取了之前北宋的教訓,很清楚蒙古的可怕,故而開始是向金國提議聯合抗蒙。但問題是金國不給面啊,不但不跟宋朝聯合,反而南下強宋朝的地盤,因此宋朝這時候在要是舔著臉跟金國聯合,就太懦弱了,所以宋朝聯蒙滅金其實是正確的選擇。最後還收復了襄陽作為抵抗韃子的重要據點,可以說是收穫頗多。

    其實,南北宋的出發點都沒有錯,自古以來,與強者聯手瓜分天下,就是強國競爭博弈的通行規則,連金國滅亡之後丟下的土地搶都不敢搶的話,那豈不是就等於宣告自己甘當滅亡。北宋的錯誤不是聯金滅遼,而是在治理遼土上用人不當,而且對於燕雲地界地理不熟,因此壓根就沒起到對金國的防禦作用(還有就是北宋的軍隊太垃圾了)。南宋的錯誤也不是聯蒙滅金,而是平端入洛太過倉促,最後被蒙古人截殺了七萬淮西精銳,在以後的抗蒙戰爭上可謂是開頭不利。

  • 4 # 漩渦鳴人yy

    如今很多人說到戰國時期的縱橫大家張儀的話都會說到這個人只是耍嘴皮子,沒有任何真才實幹,刷嘴皮子那套誰不會是不是我現在挑一個騙子出來都能做的比張儀好。

    事實上,如果仔細去看秦國的這一套連橫策略的話,你會發現真正只有對局勢有著洞若觀火一般的看法的人才能夠將這一套連橫策略給執行下去,並且幫助秦國東出函谷關。

    當然在這之後,由於缺少類似於縱橫家這種大家來執行這種外交策略,所以秦國選用了範睢的遠交近攻,範睢的遠交近攻,執行起來簡單,而且理會會起來也特別簡單。所以很多在這之後,一些擁有雄才大略的那些君王就想利用範穗的遠交近攻策略,為自己的國家贏得一絲利益。在這其中北宋所謂的聯金抗遼或者是聯合蒙古抗遼都是這一類典型的案例。

    但是就如同很多人現如今所犯的錯誤一樣,書面上寫的特別乾淨,特別漂亮,怎樣做云云,但是真正要實際做起來卻忽略了實際情況帶給整個事情的變化,以至於最後養虎為患。曾經的盟友變成自己的敵人的時候,自己連反應都沒得及反應。

    遠交近攻之策,實際上是為了司馬錯的強國論所做鋪墊的,你為什麼要使用遠交近攻之策?原因就在於你要強大自己的國家實力,國家實力的強大,重於一切,你如果國家實力不強大你空會玩兒一個權術,到時候人家把手頭事情做完了,消滅你那是分分鐘的事情,舉手之勞。所以說遠交近攻,實際上就是為了讓眼前的敵人陷入戰亂而自己去掠奪眼前敵人的資源,強壯。實力這樣的話無論對面究竟敵人是誰你都可以佔據主動的位子。

    所以說,無論對手是誰,北宋還是南宋都幹不過對手,為什麼對方在征戰裡面不斷的變強,由弱到強,不斷成長起來。背誦和南宋當朝者就認為自己不需要去增加國家實力或者是忽略了這一點,以至於無論他的對手是誰,都能把他拎起來吊著打。

    由弱到強,不斷成長起來的野生的遊牧勢力,他們自身在成長起來,說會帶有本民族的那股屌絲的氣息,也就是不服來幹啊!等到這些人真正成長起來了,好,那你也要跟著一起倒黴,為什麼北宋和南宋誰叫你那麼富啊?匹夫無罪,懷璧有罪。

    而且我們去看靖康之難,事實上,這一點完全是北宋當權者自己折騰的事情,宋欽宗相信一個術士的話說,把城門開啟,我做一場法事,我就把這些敵人全部變走了,這種鬼話,他居然信了。

    想想在這之後宗澤在黃河地區領導著當時的北宋子民,抵抗著外來民族的入侵,一片欣欣向榮的感覺,就能想像這個手段做的是如何的混賬。

    所以說遠交近攻這個手段,北宋根本就不知道怎麼玩,只不過流於形式,最後活生生坑了自己,遠交近攻,必須輔助司馬錯的強國論,否則你就是隻耍嘴皮子,這種文人是會誤國的呀!

  • 5 # 山水

    宋朝沒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也缺少像張儀、司馬錯這樣的能臣,倒是奸佞之臣多,像程朱理學這種腐朽理論也出在宋朝,開始了近千年的婦女纏足之災,雖然在文學等文化方面還算成功,但思想愚鈍、武功無功。

  • 6 # 清水空流

    在這個問題上,兩宋王朝都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那就是在戰略佈局上是對的,但在戰術運用上是錯誤的。也就是說,把戰局勝負希望寄託別人身上,不去加強自身的力量,最終倒黴的還是自己。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自己實力不夠的情況下,與新興的強國結盟。無疑是可怕的,一旦盟友知道你的底細,下一個被吃掉的就是你。結盟,說白了,就是彼此長處的聯合去謀取一個共同的利益。並達成利益再分配。但當一方自己可以吞併掉全部利益,他不僅不會和你結盟,而且會去吞噬你的東西。兩宋結盟的後果就是自己最終亡國滅種。換言之,打鐵還需自身硬。實際上所謂的聯金滅遼也好,聯蒙滅金也罷。在戰略上不過是都是范雎的遠交近攻翻版。但這種策略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自身能力的強大和對方也有實際需求。上趕著不是買賣。

    北宋的聯金滅遼收復幽雲十六州這個決策可以說非常正確。但北宋在大遼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認為大遼好欺負,自己可以佔便宜。真是烏鴉落在豬身上——只看見別人黑,沒看見自己黑,北宋以舉國之力伐遼,卻打不過遼國殘兵敗將,而大金一戰即克。屢戰屢勝。再好的戰略,執行者的能力也必須過硬才行。不行那就是扯了。而且北宋的底牌和弱點徹底讓大金看清。北宋的無能腐敗,昏聵無知完全暴露在大金面前,猶如一個待宰的羔羊,大金滅掉北宋的意圖就此決定。

    回頭再說南宋的聯元滅金。應該說,由於北宋的原因,南宋在這一點上還是比較謹慎的,當南宋發現大金和蒙古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南宋原本想坐山觀虎鬥當然南宋也藉機停止給大金歲幣。在南宋內部有兩派,一派主幫金滅蒙,一派是幫蒙滅金,以雪當年之恥。但此時,大金出現重大戰略失誤。由於打不過蒙古,自動放棄黃河以以北的領土。在再就是缺德的‘取償於宋’的策略。就說是,蒙古入侵大金多少土地,大金就強行從南宋那裡補償多少土地,這是什麼樣的豬腦子才想出的餿主。

    現在對大金來說,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付蒙古,如此一來大金是又樹立了一個敵國,可以說,南宋和蒙古的聯盟有些被迫。是大金的戰略失誤把宋蒙聯合到了一起。實事求是地說,兩宋的軍事能力是很低,聯金滅遼,聯蒙滅金,都是在對方不清楚兩宋的實力而做出的聯盟決策,實際上沒有大宋,結果也是一樣。

    兩宋都是在不應該結盟的時候與強國結盟,從而導致自己的實際情況暴露,而導致亡國。但在當時的實際情況下,兩宋也是別無選擇。就知道是毒酒那也得喝。也就是各取所需。是當時在別無選擇等的情況下之下的最合理的措施優解了,無所謂對錯,更無法也不會考慮以後。

  • 7 # 待我施為地煞變

    聯金滅遼,根本就沒有什麼錯誤。很多人指責這事,那隻不過是開了上帝之眼的馬後炮。在當時的環境,只能這樣選擇。

    當時遼國佔據著燕雲十六州,長城防線就不完整了。沒有了長城防線,北宋就要一馬平川地面對遼國遊牧騎兵鐵騎的衝擊。每年北宋都要耗費大量的軍費,維持對遼國的防禦。並且,還得給他們上供“歲幣”,以求和平。

    與此同時,遼國還扶持了個西夏,佔據了北宋的養馬之地。北宋想在西夏用兵,就有遼國呼應;想攻打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就有西夏呼應;你說鬧心不鬧心。

    就像現在的美國,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各方面打壓中國,還跟中國打貿易戰,企圖讓中國的企業都破產,大量人口失業,大量婦女為找工作淪為他國妓女 。比現在美國更甚的是,遼國還佔據著燕雲十六州,這就相當於美國把東北也佔了,威脅中國的腹心。

    這時有個小國興起了,要給美國鬧騰、添堵,支援下這個小國,減輕下中國的壓力,怎麼也是正確的選擇吧。

    所以,當時北宋跟剛興起的小國金國結成海上之盟,遠交近攻,一起對付遼國,這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

    但是,誰也沒想到,遼國這個龐然大物這麼不經打,一打就轟然崩塌,只剩個燕雲十六州了。

    這就像中國給古巴點援助,讓他扯下美國的後腿。可誰知道三下五除二,沒兩年古巴就把美國打的只剩阿拉斯加了。讓誰看了不傻眼?

    接下來北宋該怎麼辦?無非三個選擇:

    一,援助遼國,保住燕雲十六州。

    二,坐山觀虎鬥,兩不相幫。

    三,攻打遼國,佔領燕雲十六州。

    現在看來選一才是最正確的,然而遼國那麼爛泥扶不上牆,堪比常校長,援助再多的人力物力,也只是添到無底洞裡,打了水漂,空耗北宋的資源罷了。

    選擇二,是不消耗資源,但坐視如狼似虎的金國佔領了燕雲,北宋更危險。

    而選擇三,迅速佔領燕雲十六州,把緩衝區前推,鞏固長城防線,對北宋來說無疑是最安全的。

    戰略、戰術上,北宋都沒什麼錯誤。

    那錯在哪呢?一是,遼國太弱了;二是,北宋太弱了。辛巴維(威)用再正確的戰略戰術也打不過美國。

    北宋太弱,跟那個千古仁君有莫大的關係,本來國庫空虛,國弱民貧,吏治腐敗。他繼位以來不說學雍正鐵腕整治吏治,而是學乾隆,對官紳更加寬縱。他是贏得了美譽,可是苦了百姓;也由於他的過度寬縱,北宋基層士兵的餉銀甚至撫卹金上面都敢剋扣。導致戰鬥力越來越弱,幾十年後,在跟金國接觸中,一觸即潰。

    至於聯蒙滅金,當時存在爭論的,聯金還是聯蒙。可是金國主動進攻南宋,讓南宋沒得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薪家庭留學壓力大,如何順利在加拿大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