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耿伯昭

    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明朝和清朝哪裡相似了?你是眼睛有問題還是腦子有問題?

    現在的人對於明朝的追捧,個人認為:

    第一,它是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大一統王朝。明朝對內統治水平一般,對外戰爭戰果輝煌。永樂徵越南,嘉靖屯門、西草灣兩次打敗葡萄牙,戚繼光,俞大猷帶領軍民東南沿海抗倭。萬曆明軍兩次入朝,擊碎日本妄圖稱霸亞歐大陸的美夢,崇禎末期,料羅灣海戰打敗如日中天的“海上馬車伕”荷蘭,極大地滿足了華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二,明朝不稱臣,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朱棣北遷燕京,天子守國門,朱由檢,面對遼東叛逆,不妥協,寸土不讓,勒緊褲腰帶,堅持武力鎮壓,面對闖賊,不投降,不求和,君王死社稷。和滿清不斷割地賠款,東躲西逃,屈膝求和,喪權辱國相比較,要有骨氣,有血性!

    第三,航海技術發達,鄭和七下西洋,宣揚國威,也是世界最早的遠洋航行。明朝中期,雖然實施海禁,但明朝並不排斥西方的先進技術,明朝的火槍和大炮在軍事領域應用廣泛。明朝出了個王陽明,他創造的心學,不僅是民族瑰寶,也是世界瑰寶。明朝工商業發達,絲織品,瓷器和茶葉遠銷世界各地。明朝皇帝沒有滿清皇帝那樣狹隘的民族觀,沒有文字獄,沒有禁錮思想。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也是滿清所不能比的。

  • 2 # 莊周客

    一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縱然別人打過來,也是以死殉國!另一個腳底抹油,打過來就跑!根本不管百姓死活!甚至還鎮壓百姓自發組織的反抗洋人的隊伍,你說我們會更喜歡哪一個呢?

  • 3 # 關河南望

    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我大清”和辮子戲洗禮以及大清開疆大清擴土的網路轟炸之後。終於有了一股春風。那就是正視真實的明清兩代。這也就出現了揚明抑清的局面。

    這很正常,本來明朝沒有那麼差,清朝沒有那麼好,這也就是正本朔源而已。

    有人在評價清朝時,採取了日本人宮崎市定的論點,認為正因為是滿清對中國的征服,輸血,才使中國強盛,這是典型的輸血論和強盜論。這和二戰時期日本鼓吹的“從先秦以來的中國文明一經成熟便喪失了活力,開始衰朽。幾千年的文明傳統之所以能源遠流長,全靠周圍的“野蠻民族”及時給中華文化注入樸素主義的新鮮血液。所以中華文明的高峰,幾乎全出現在外族征服之後。統一中國的秦,便曾出入戎狄之間,為中原各國所不齒。所謂大唐盛世,也是出現於外族征服北方之後。唐王室本身,在血統上大半出於夷狄。宋文明出現於唐末以來的種族大融合之後。明帝國的前面恰是蒙古人的一統天下。清代中國在滿人的統治下,領土幾乎擴張了一倍,文明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中華文明靠一次次的“輸血”而更生,進出二十世紀後,滿人注入的“樸素主義”的血液已被文明化,中華民族又一次因過度文明而變得衰朽,不得不教求助於外族的征服,注入新鮮的“樸素主義”血液,來獲得文明之再生。而這一輸血的歷史使命,不恰恰落在日本人頭上嗎? ”如出一轍,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堅持這種言論的是什麼人,這些人口中的滿清給中國輸了血,滿清又因為中國得了病,將滿清說的沒有任何缺陷,把一切推給了中國,實在也是喪心病狂。

    事實上,中華文明的衰落就是從清朝建立開始的,從1644年到1840年,滿清統治下的中國一直處在一個科學與文化沒有任何創新,國家衰落,喪權辱國的時代裡,清朝整整耽誤了中國300年。

    滿清

    曾經我們簡單的把清朝後期喪權辱國的原由,歸納為中華儒家文明裡保守和夜郎自大的思想,歸納為封建制度的禁錮,以至於讓華人有了“清朝是在為歷史還債”的誤解,更使得某些同情甚至讚揚清朝的觀點深入人心。但此時的我們確實忽略了一個最本質的內容,所謂的儒家思想,所謂的中華文明,在進入清朝以後,從內容到本質都發生了嚴重的變異。大量的帶有進步思想和創造思想的儒家理念被徹底的廢除,而儒家裡關於忠君與專制的思想內容被嚴重的擴大化,清朝用殘酷的剃髮易服敲斷了華人的脊樑和膝蓋,更用文字獄摧毀了我們文明中的向上和積極的部分,讓人們變成了只知道磕頭稱主子聖明,奴才遵旨的奴隸,這種儒家文明包容性的負面後果,使於中華文明吸收了大量滿清狹隘,保守甚至奴性思想的落後基因,以至於那些落後的思維卻至今影響著我們。

    清朝對中國傳統歷史疆域的恢復和維護是值得肯定和讚揚的,但其從政治、軍事、民生、經濟、文化等方面遠弱於明朝,即使臉皮再厚的人,都無法去稱讚滿清文字獄和高壓控制下的政治方面的採取八旗奴隸貴族制以及專制達到極點的滿清遠勝於別人,至於經濟上被吹出來的康乾盛世,我們不再耗費精力描述,軍事上,從滿清用五千人(一說兩萬人)去圍攻由八百名,小偷,流氓,探險家組成的三流俄軍隊伍和他們剛剛建的一個小城堡,動用了重炮,竟然打了兩年,還白送了土地給沙俄,到了後來就不停的雖遠必割了,這要也能說成遠勝這個那個,就實在說不過去了,有些人說滿清開疆擴土千萬卻絲毫不提這所謂的開疆擴土前有歷朝歷代統治,後有共和國烈士捨生忘死用實力收復回來,也是挺有意思的。

    相對於滿清,雖然元朝也是異族王朝,我們卻認為元朝反而比滿清做的更好,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雖然執行嚴酷的種族制度,但是他們在文化上的精神是開放性的,也正因為蒙古人的開放,中國的科技和文化思想在元朝得到了茁壯的成長,並誕生了一系列充滿創造力的科技成果,使後世的明朝也因此收益無窮。鄭和下西洋時期的海圖就是元朝時期留下來的。而明朝的造船,火炮製造,冶煉等技術,也是在充分享受元朝科技成果。更為重要的是:元朝在江南奠定了商品經濟模式的基礎,使新經濟力量在明朝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而這一切都是滿清所沒有做到過的。

    明朝

    明朝確實幾乎集中了所有封建社會的弊病,從政治腐敗,到太監專權,再到奸臣當道,從強化的特務統治,再到嚴酷的思想禁錮。但是對比一下英國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前的狀況,我們卻發現了種種的相似性,首先是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和新型生產關係地位的不斷提高。明朝的江南以及華南地區,新型的手工工場已經在國民經濟裡佔有了重要地位,福建和廣東的外貿經濟,在國家收入中的比重也不斷上升,而以鄭芝龍為代表的海商力量,則在明朝後期的政治舞臺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新的經濟形式和封建統治制度的衝撞日益激烈,這樣的發展情形,和16,17世紀的西方世界是基本同步,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從歷史發展的自然脈絡看,隨著商品經濟的繼續發展以及封建制度的日益腐化,新型的商人政治力量也必定將在國家政治舞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到了明朝,經歷著一個歷史重要的轉折時期----新生產關係與舊政治制度已經發生了激烈的衝撞,同時封建制生產關係的弊病也日益暴露,土地兼併問題日益集中,封建制度的沒落和新生產關係的蓬勃發展正是一個同步的過程。明朝並非是滅亡於滿清,而恰恰是滅亡於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軍,封建經濟的破產才是首要的原因。

    在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伏爾泰(1694年-1778年)眼中,明代的中國是西方學習的榜樣。那時的皇帝似乎不很勤政,但良好的政治體制和各級官僚系統很好地維持著大明帝國的運轉。明朝的知識分子不是皇權的依附物,而把書院作為抗爭的陣地,並敢於在朝堂上與皇帝據理力爭,而且象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李贄、唐甑這樣的著名學者則開始關注人權等問題。中國全境亡於蒙古的痛苦經歷和關外落後民族的不斷侵擾,也使得明朝知識分子開始把目光投向“民族國家”的構建問題。書院的廣泛分佈、生活的富足、教育的普及,使得各種學術活動遍地開花,也使得更多的華人有條件與同期脫離了宗教束縛的西方人一樣思考著人性問題。所以明朝時期,以中原華夏貴胄自居的明朝知識分子,是自信的,也是開放的,從皇帝到各級官僚,再到一般知識分子,對西方先進技術的掌握和引進抱著熱忱的歡迎態度。以往被看得很低的“奇淫技巧”,在明代也獲得了廣闊的生存空間。他們開放,自由,敢於批評皇帝和統治階級,他們提出了虛君立憲思想,王夫之說:“預定奕世之規,置天子於有無之處”, “以法相裁,以義相制,……有王者起,莫能易此”。憲法高於一切,即使天下再易手,新的“王者”也不能輕易改變憲法。

    即使今天,這樣的道理又有幾人知道?黃宗羲怒批君主專制:“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提出:“天下之是非,自當聽之天下”,如此明確的輿論監督思想,今天又有幾人知道?這種思想,在滿清是想都不敢想的。這種新經濟模式地阿萊的新思想和新學術的興起,正是代表了新興市民階層的思想,西方科技不但沒有遭到蠻橫的排斥,反而被積極的吸收與利用,新計程車大夫階層積極的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為中國的近代科學奠定了雛形。我們可以想象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這個時代充滿著黑暗,但是又同樣充滿著活力。一個近代國家革命前所具備的所有要素:新經濟模式的誕生,新思想的傳播,新文化觀念的誕生,百家爭鳴的社會風氣。這一切的要素在公元16世紀末到17世紀中葉的中國都曾被充分的醞釀並漸漸的成熟。極端的專制制度和自由主義思想正發生著激烈的碰撞,在這一時代裡,中國正按照一個正常西方國家的發展脈絡,漸漸的向近代國家演變並發展。這本是中華民族騰飛的大好機會,更是中國文明發展所面對的又一個瓶頸時期。然而這樣一種理想的局面,卻被一個蠻族的入侵所打破,這個蠻族就是滿清。

    綜合完後,我們就來做一個對比分析看看捧明抑清是否合適。

    1,明清之間的對比,文化思想清朝完敗。明朝的哲學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是中國出類拔萃的時代,僅次於春秋戰國,清朝除了個別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在哲學、思想、文化等領域是全面的大倒退。

    2,制度建設平分秋色。明朝的制度建設走過了明顯的初創期、穩定期、發展期和變質期等幾個階段,最後走向全面崩潰,明朝的制度其實是孕育了新的發展方向,明末全社會處於一個制度大變革的前夜。清朝整合了明朝失敗的教訓,用愚民政策,實行全面的高壓統治,使國家趨於穩定。

    3,經濟發展。我們都知道了,康乾盛世這種編造的盛世所謂的GDP總量是錯誤的,中國自1300年(元朝中後期)人均GDP達到600美元,並一直保持至明清時期;西歐1500年人均GDP為772美元,1700年增長至997美元,1820年已是中國的2倍。這即是說,華人均GDP早在晚明時期,就被西歐超過,到“乾隆盛世”的時候,差距進一步擴大,所謂的康乾盛世也就是個自娛自樂的盛世罷了,其經濟總量甚至都不如北宋,清朝的人口和耕地取得了發展,那是相對於時代的前進而言的,清朝的經濟總量佔世界的百分之六,而明朝的,冶鐵、造船、建築、絲綢、紡織、瓷器、印刷等在世界都遙遙領先,僅僅工業產品總產量佔據全世界的三分之二。

    4,疆域面積,滿清的疆域確實大於明朝,但清朝的疆域是在前人栽樹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並不是說清朝憑空的去“開疆擴土”為中國掙來了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現在一些人動輒就是滿清嫁妝論,滿清開疆擴土輪,他們使用的雙重標準為滿清開疆,又極力貶低中國歷史任何時代對中國疆域的作用,本質上也是不公的。

    5,科技成就。清朝完敗。這個是沒得比的。明朝的科技成果是中國歷史上進步最快的時期,清朝陷入全面倒退。

    6,對外交流和國際影響力明朝完勝。這個也是沒得比的。就憑著雖遠必賠,滿清也是永留史冊。

    這種對比的形式也能讓我們看出,清朝,確實是一個整體的大倒退,它或是倒退,或是停留,嚴重的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有句話說的好“明朝滅亡不可惜,可惜的是明朝的後邊是清朝。”

  • 4 # 沙裡金64197031

    提問者所提之問題,何為捧明貶清成潮流?何又為潮流?是能夠公正客觀的評價明與清這段歷史之人多,還是捧明貶清之人多?再看看這些捧明貶清之人,到底都是些什麼人,這些人對真正的歷史又知道多少?再看看這群人的主頁,看看這些人的三觀?再有,我早己經發現,這群捧明貶清之人,還有一群仇清恨滿之人,每當有反應日本侵華暴行之文,這群人為什麼是閉口不言,隻字不提,這一切道底說明了什麼?!

  • 5 # 北洋水兵

    所謂的捧明貶清,只不過是在民族主義蛋白質當中存在。但是在主流學術界,或者是在歷史愛好者當中,對於明清的評價基本都一致,畢竟清承明制是對明清最好的概括,而且從性質上來說,明清都是君主專制王朝,兩者並沒有本質區別。

    只不過在一部分細節上,清朝做的比明朝要好而已,這也是學界所公認的,畢竟清朝總結過歷代興亡的教訓,調整了相應得政策,革除了明朝的敝政,而且根據孟森先生的論述,清朝的擾民之政,比如說圈地,到了康熙年間該停也就停了,並沒有擴大化,因為這就是為了封賞功臣搞出來的,所以封賞完了就停了。

    之所以會在網上形成捧明貶清的風氣,不過是民族主義蛋白質搞事情而已,因為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君主專制王朝,民族主義蛋白質心理覺得不爽罷了。再者,因為清末應對列強蹩腳的表現,很多人看不清其本質,或者看清了不願意承認,而明朝這個王朝,則自然而然成為意淫的物件,就像現代的果粉一樣,所以捧明貶清就這樣形成了。

    同時,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理解,由於網民的平均素質不高,同時又有大量的民族主義蛋白質混雜其中,所以吹捧明朝的網文在網路上很有市場,畢竟騙夠了流量和點選量就能拿更多的錢,何樂而不為。像我這種不迎合民粹而是實話實說的人,在這個國家、這個世界真是太少了。

    全文完

  • 6 # 羌笛悠揚1

    這個題目本身就有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發現捧明貶清的現象。網路上有少部分人捧明貶清,他們主要是由明吹,精日分子,蔣國粉和境外反動勢力及他們的代理人組成。這些捧明貶清的在網路上只是一小撮,掀不起大浪。

  • 7 # 學習冇止境1

    一,明朝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時代。歐州克魯茲說中國的手工業水平評價是:精湛技藝,巧奪天工。在造船業,建築業,農業,經濟等方面優於西方。

    二,抵抗外族入侵,效果顯著。象火槍火炮,紅衣大炮裝備軍隊,外國基本上不是對手,象日本倭寇被打得很慘。西班牙人拉達說:明朝軍隊精銳,可橫掃西方各國,他們的海軍戰船相當可靠。而清朝恰恰相反,科技已落後西方,對外族作戰敗多勝少,如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等,割地賠款,國力進一削弱,就憑這一點很多人給清朝打低分了。

    三,是當時全世界最富裕的朝代。歐洲人拉達到過中國,並寫《馬丁.德.拉達札記》的書,書中寫道: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使它可以正當地被稱做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

    四,文藝方面百花齊放。中國四大古典小說,有三部出自明朝,文化名人眾多。而清朝的統治者為滿族,中國少數民族,統治初始大興文字獄,還有強行剃頭等,大大壓抑了國民,反清復明的農民起義時有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關推不上去怎麼辦?